《精準寫作》心得:寫作即思考,精準寫作153

1個ROA思考術,5+3個寫作要點,系統化輸出讓人想讀的文章

--

如果你也和我一樣喜歡看書,是不是在你讀到一本喜歡的書時,就會有一股衝動,想要將句子與段落摘錄下來、想要將所思所想記錄下來呢。

通常看完一本好書後,基於加深學習的目的,我會刻意輸出一篇文章。但是,寫著寫著,回頭看自己過去寫得文章,我早已分不清楚寫得文章是給自己看,還是想要給其他人一起看。文章的內容是偏向讀書心得多一點,還是讀書筆記多一點?

這個問題困擾我好長一段時間,看完《精準寫作》後,我從書本中找到了一些答案。

這本書在說什麼?

過去,文章都出自於專業寫作者,透過報章媒體單向的傳播給讀者。今日,社群平台崛起以後,透過電腦、手機的科技力量,寫作的門檻變得非常低,人人都能寫作,搖身一變成自媒體,想寫就寫,寫貼就貼,只要文章有意思,就有讀者願意看。

也因為人人都能發表文章的緣故,導致網路上充斥著各式各樣的文章,努力分食我們的注意力。身為撰寫文章的寫作者,更是被其他海量的競爭文章給淹沒。想要在文章爆發的時代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就必須透過「精準寫作」創造自己的影響力。

精準寫作是什麼呢?

作者認為精準寫作的重點在,對讀者有精準的溝通效果。精簡寫作可以拆解成三個部分:「精簡」是文字要簡潔好讀,讓人好理解;「精巧」是表達要生動有趣,才能吸引人;「精深」則要有文章的深度,讓讀者有收穫,達到深入人心的目的。

《精準寫作》這本書將寫文章的過程步驟話,拆解成「1」個 ROA 思考術,加上「5 + 3」個寫作技術要點,也就是我所謂的 153 寫作法。透過邏輯思考,將一篇文章逐步的搭建起來。

由於這是一本針對寫作技巧撰寫的書籍,內容非常的全面,並且提供許多具體的小技巧。因此,我嘗試從《高產出的本事》學到的「全息圖」繪製技巧,並且部分參考「劉奕酉」製作的「精準寫作全息圖」,根據自己的理解重新繪製了一張全息圖,將整本書內容濃縮在一張圖片中。

全息圖根據顏色分成三個部分:橘色表示建立寫作策略的 ROA 思考術、藍色表示動筆前的五個寫作要點、綠色表示下筆後的三個寫作要點。中間淺藍色菱形表示,寫文章是一個發散與收斂的過程,包含了開場、內容和結論。最後,我在 ROA 與各個寫作要點前加上了數字,提示寫文章時的思考順序。

建立寫作的策略:1個 ROA 思考術

支持每個人寫作的理由可能都不大一樣,有的人純粹抒發心情、有的人想要增進寫作技巧、有的人想要以寫作謀生等等。無論是什麼樣的理由都沒有關係,即使如此,我們還是期待輸出的文章可以有更多讀者來看。但是,我們花時間寫得文章還是沒有人想看,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呢?

《精準寫作》強調「寫作是滿足讀者的服務業」,讀者的時間永遠比你寶貴,如果文章內容貧乏,讀者花了時間看完文章後,結果一無所獲,這是應該怪讀者,還是寫作者呢?因此,我們必須站在讀者的立場寫作。寫作大多是作者想要傳遞訊息給特定的讀者,滿足他們的需求與期待的內容,幫助他們理解、讀懂我們的文章。

《精準寫作》提出 ROA 思考術,幫助我們建立正確的寫作策略。

讀者(Reader):首先幫讀者做定位,思考他們關注什麼?遇到什麼問題?越具體的想像,越能幫助我們靠近讀者的感受。

目的(Object):要先有一個目標設定,思考讀者的目前的認知是什麼?期待他們的認知是什麼?這中間的差距就是文章中必須傳達的重點,透過文章改變讀者的想法。

行動(Action):當讀者改變認知以後,是不是還可以做些什麼事?一篇好的文章應當能引發讀者的覺察與行動,而不是單純的分享與按讚。

我試著將 ROA 方法套用在「寫讀書心得」這件事上面。我會將「讀者」設定成有閱讀習慣的人;我的「目的」有兩個,一個是告訴讀者這本書在說什麼,另一個是我看完這本書的一些想法,兩者的比例為 70% 和 30%;關於「讀者」的行動,我認為是讀者看完文章後,如果這本書對他有幫助,他會有一股想要立刻購書的衝動。

透過 ROA 思考術,可以快速建立文章的寫作策略,寫出滿足讀者需求與期待的好文章。

Photo by Becca Tapert on Unsplash

動筆前的冷靜思考:5個寫作要點

當我們建立好寫作策略後,是不是就可以開始自由書寫呢?其實不是,動筆前必須冷靜的思考。透過五種思考的維度,將完成一篇文章的過程做拆解,從一個維度遞進到下一個維度。當我們漸漸熟悉這個模式以後,寫作速度就會越來越快,能夠建立結構,有效抓到重點,再開始填入細節。

讓我們一起看《精準寫作》強調的這五個要點。

1. 主題力

主題力就是「找出主題的能力」,幫助文章設定範圍,找到核心主題後,才能有效達成寫作的目標。主題的形成分成三個步驟:首先是「水平思考」,做大量的廣泛發想;接著是中段的「脈絡思考」,逐步將發散的想法做梳理統整,找出素材間的關聯與脈絡;最後是「聚焦思考」,透過垂直思考,往下更深入地挖掘,找出素材之間的因果關係。

2. 觀點力

每天我們不自覺地將生活的影像收入眼底,雖然我們看了很多,但這只停留在觀察的層次,我們必須要有意識的察覺,找尋其中的意義,將觀察轉化成觀點,並且在過程中培養原創性,建立你自己的見解。透過 3V 來轉換觀點:首先是「視野」,使用遠鏡頭觀察整座樹林;接著是「視角」,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一棵樹的樣貌;最後是「視點」,觀察一棵樹的枝葉的生長情況。

3. 結構力

作者融會貫通《金字塔原理》提出的寫作概念,金字塔由上而下分別是觀點、重點與情節,下層是支持上層的論點,上層是下層的摘要與總結。文章在論述的過程中,都是先說上層的觀點,再描述下層的重點與情節,讓讀者在閱讀時有一個流暢的邏輯推論。根據場景的不同,可以採用三種不同的金字塔結構:時間結構、空間結構與混合結構。

4. 重點力

人的大腦一次只能記 3 到 7 件事情,當數量一多,就會自動進行分類與歸納。通常來說,一篇文章只需要強調三個重點,讀者比較沒壓力,有記憶點且容易被接受。重點力 3S 原則強調:「簡單」就是文字要好讀;「簡短」幫助讀者好記;「具體」是文字不抽象虛幻。

5. 情節力

情節就是文章的細節,幫助讀者有效率的吸收文字內容,產生畫面與印象,幫助記憶。讓文章生動起來有三個方法:多用動詞,少用形容詞,句子與段落中有了動詞,會立刻活起來;從眾多素材中精選細節,產生畫面感;透過故事撰寫手法,創造懸念,引發讀者的好奇心。另外還有 4C 技巧:具體、可信、關心、脈絡。

Photo by Jeremy Bezanger on Unsplash

下筆後的細膩連結:3個寫作要點

動筆前的準備工作完成時,我們會有一個完整的寫作金字塔,從上到下包含完整的觀點、重點與細節。當我們下筆時,其實就是將金字塔結構轉換成文章的內容。但是一篇好的文章只有內容是不夠的,內容上面要有吸引人的開場,內容下面要有令人回味的結論,最後再加上畫龍點睛的標題。

1. 開場力

好文章的開頭需要精心佈置,一個漂亮的開頭,等於成功了一半。開場的重點在於如何破題,一種是開門見山法,一種是拋出鉤子製造懸疑,引發讀者的好奇心。培養開場力的方法有兩個:一個是模仿經典文學作品,轉化成自己的句子;另一個是回憶讓自己最有感觸的話語,通常也能讓讀者難忘。另外還有 5S 技巧:驚奇、懸疑、直白、糾結與情境。

2. 結論力

如果說開場是為了吸引人,那麼結尾就是為了要讓人回味。當讀者閱讀完內容以後,你希望他們能夠帶走什麼?你希望引發他們什麼覺察與行動?結論就是為了跟讀者說再見而存在的。有四種常見的結論模式:一句話有力的總結、情緒感受的抒發、引述名言加以詮釋、值得玩味的好句子。除此之外,還有第五種最有力的結論模式,也就是文章的結論可以與開場相呼應。

3. 標題力

標題的好壞決定讀者是否點擊文章閱讀的關鍵。作者通常寫完文章之後,才開始想標題;讀者則是先看到標題以後,再決定是否要看文章。在專業寫作中,甚至會有一位資深編輯專門幫文章做下標。但是大多數的作者都是一個人,所以除了寫作以外,還必須充當自己的編輯,練習如何下標。下標有4原則:急迫感、獨特性、明確具體、實際益處。以及6技巧:直白、提問、對比、連結、極端、數字。

Photo by Kristina Paparo on Unsplash

這本書帶給我的三個改變

由於寫作遇到瓶頸的關係,我以主題閱讀的方式看了許多寫作相關的書籍。有的書談的是寫作心態,有的書教你如何有效收集素材,有的書告訴你如何定位讀者。但是《精準定位》以俯視的角度,來觀察寫作過程的全貌。看完書後,讓我對於寫作有更深入的理解與認識,以下是這本書帶給我的三個改變。

1. 寫作就像蓋房子,不是玩裝潢

過去,我以為寫作就像是室內裝潢,透過華麗辭藻堆疊而成。以為好文章就是要像優美的詩詞小說一樣,讓讀者沈醉在詞海之中。現在,我認為寫作就像是蓋房子,首先往下打好地基,接著建構四周的柱子與牆壁,最後放上樑柱與屋頂。寫作是一種訓練我們的邏輯與組織的能力,而非只求文字上的美感。

2. 透過刻意練習,提升寫作的能力

自從養成讀書習慣以後,慢慢地,也累積了好多篇的讀書心得。寫作時我不會花很多時間思考,想到哪寫到哪,雖然文章品質慢慢的上升,但是緩慢且不穩定。《刻意練習》指出:一個人的表現一旦到達「可接受」的程度,動作成自然,再多花幾年「練習」也不會進步。因此,《精準寫作》將寫文章的過程拆幾成多個小步驟,讓我可以針對每個步驟做有目標的練習。

3. 從「讀書筆記」到「讀書心得」

過去,看完一本書後,我會將好句子做摘錄並加上簡短的心得,製作成心智圖或是一篇文章。這種形式比較像是「讀書筆記」,基本上不太動腦,原原本本照抄書中的觀點,花費時間較少,但是成長也緩慢。而「讀書心得」重點在心得兩個字,需要經常動腦子,以輸出為主,花費時間多,但是成長飛快。看完《精準寫作》後,協助我定位讀者、找到文章目的、拿捏心得與筆記的比例。

Photo by Sandy Millar on Unsplash

總結 :精準寫作 153

寫作力就是一種思考的能力。以「不寫作」的方式,在寫文章前仔細思考文章的脈絡與結構。透過1個 ROA 思考術來定位讀者、設定目標、產生行動;動筆前做冷靜的思考,透過5個要點組織出文章的架構;動筆後做細膩的連結,將文章的標題、開頭、內容與結尾串連在一起。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拍手」給我支持,或是「追蹤」我,讓我提供更多的優質文章給你。

--

--

德瑞克 Derek
德瑞克的敏捷咖啡

敏捷的熱愛者,致力於推廣敏捷實踐,多次在社群裡做敏捷分享。現職為 Agile Coach,在公司內協助多團隊進行敏捷轉型,在導入 Scrum、Kanban、Large Scale Scrum 有豐富的經驗。閱讀的愛好者,持續進行一年讀五十本書計畫,目前進入第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