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的歷史演進

AI Justka
AI 講講話
Published in
5 min readApr 29, 2022
Photo by Kindel Media on Pexels

聽到人工智慧(AI)時,你的腦海中會浮現出什麼呢?

是像智慧型手機 iPhone 的 Siri 或是 Google 的智能助理、或是無人駕駛的汽車,亦或是像哆啦 A 夢一樣,能像人類一樣活動和思考,甚至能變出更多道具,使我們的生活更便利⋯⋯。

Google 無人駕駛車

其實 AI 這個詞在很早就出現,它是在1956年於美國達特茅斯學院召開的研究會議上所誕生的詞彙。當時將 AI 定義為「能夠像人類一樣思考,具有智能的電腦」,但事實上,以這樣的定義來說,直到現在還很難說 AI 已經滿足這樣的條件。

不過真的要賦予 AI 的定義,目前凡是「接近人類智能的人工智慧」,都稱作 AI 。如同淺談 人工智慧(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所述,AI 是「由人製造的機器所表現出來的智慧」。

從1950年代就已經有 AI !

AI 的緣起意外地比我們想像中來得早,早在70年前,1950至1960年代早已展開。

當時的 AI 是使用電腦進行推論及探索,解決特定問題的研究,例如:1950年代開發的迷宮探索機「忒修斯」(Theseus),是由美國數學家暨電機工程學家向農(Claude Elwood Shannon)所研發,藉由計算迷宮岔路的分歧點,推測通往目的地的路線。

而後向農也曾致力於開發下西洋棋的 AI ,但以當時的電腦性能,還不足以消化得了人類強大的計算能力。

向農(Claude Elwood Shannon)研發的迷宮探索機「忒修斯」(Theseus)

1980~1990年代的實用性 AI

到了1980~1990年代,AI 主要以「專家系統」的機制,將知識與規則灌輸給 AI 進行研究。例如:醫師將病名、症狀及治療方式輸入進電腦,透過這種方式,藉由病人的症狀鎖定罹患的病名,進而提供治療方法及藥物,對現實生活中具有實用性的 AI 就此誕生。

AI 提供醫療服務

但當時的電腦還未具備記住所有知識和規則的能力,還有無法處理沒有數據的資料也是一大問題。

不過當時的 AI 技術有一項創舉,在1997年,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製作的超級電腦「深藍」(Deep Blue)擊敗了當時的西洋棋世界冠軍卡斯帕洛夫(Garry Kimovich Kasparov),這是西洋棋 AI 長久開發以來首次超越人類能力的瞬間。

和機器人下西洋棋

2000年代「深度學習」引發的 AI 熱潮

其後 AI 再度受到矚目是因為「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的技術,增強了機器的認知能力。深度學習指的是模仿人類大腦中的神經元(neuron)網路,讓 AI 學習事物的技術。

深度學習受到關注的起因源自於2012年舉辦 AI 對圖像識別的精準度競賽,即讓 AI 回答圖像中的物體及位置等。由下圖可看到,「人」用黃色框框標起來稱作「PERSON」,「物體」用紅色框框標注稱為「OBJECT」。

圖像辨識

全球最聰明的圍棋程式 AlphaGo

AlphaGo 是由 Google 旗下的 DeepMind 公司開發的人工智慧圍棋軟體。西洋棋 AI Deep Blue 僅限於 8 x 8 的西洋棋盤內,1997年的人機大戰其實對人類現實生活沒有造成重大的衝擊。

然而,在 19 x 19 的圍棋戰場上,圍棋的玩法和下棋策略卻非常複雜,藉由深度學習的技術原理所創造出的 AlphaGo ,是人工智慧的一項突破,大大增強了機器的認知能力。

中國圍棋手柯潔與 AlphaGo 進行圍棋比賽

從 AlphaGo 人機大戰的結果來看,AI 確實威脅到我們的生活,與此同時,AI卻也帶來了破壞性的創新,例如透過使用人臉辨識的技術,美圖秀秀簡化了圖片後製的過程,將修圖帶進日常生活中。

美圖秀秀所研發的 AI 繪畫機器人

雖然很多人認為 AI 會取代人力,但其實它帶來了更多的新技術、新商機以及更多前所未見的就業機會與就業市場,例如:無人機駕駛業者、機器人培訓師、資料科學家等等。

究竟 AI 是對我們的生活帶來威脅,還是為我們帶來更多便利,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