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時尚逐步蔚為主流,石化時尚將自此消失嗎?
本次台北時裝週 (TPEFW) AW21「永續時尚開幕秀」以台灣時尚品牌 #DAMUR、Claudia.W、DYCTEAM、JUST IN XX、oqLiq以及WEAVISM織本主義擔綱。秀畢仍要面臨這問題:既然永續時尚逐步蔚為主流,石化時尚是不是將被淘汰?這 6 個台灣時裝品牌,擁有 1 種態度。
本篇資訊含量較高,先分出章節比較好掌握目錄
永續時尚vs.石化時尚
通識一:石化時尚還能存活80年
通識二:觀察某某趨勢
時尚動力學
小結
永續時尚 vs. 石化時尚
首先,我們先定義「永續時尚」是什麼意思。根據ELLE Taiwan整理出來內容可以分為兩種角色:生產者、消費者
生產者採用「回收衣物」、「再生布料」、「可生物分解原料」製作產品。如果依產業鏈來看的話
「回收衣物」利用生產鏈末端,蒐集舊物加以創造,為舊衣物注入新生命
「再生布料」在其他產業鏈採取可回收物質,經加工織成紗線作為布料
「可生物分解原料」從產業鏈源頭開始,直接找非石化原料作為產品
消費者如果直接做「捐贈」反而只有反效果,可以選擇購買古著、購買二手產品或選擇購買永續時尚品牌產品。還有一種是交換或租賃,但目前台灣似乎不流行。或許,日後台灣會有衣物共享結合信評機制的平台。
這樣看起來消費者也是永續時尚一環,那「石化時尚」的消費者也是需要消費者構成囉。有需求才有供給,是不是可以說只要不符合永續時尚產業鏈的定義,都可以說我們每天在穿的衣服、褲子、鞋襪、包包與帽子都在「石化時尚」一環呢?
一樣再問開頭的問題:既然永續時尚逐步蔚為主流,石化時尚是不是將被淘汰?Alucard這裡有兩個通識,一項動力學針對本篇問題作答覆。
通識一:石化時尚還能存活80年
因『黑天鵝效應』而在紐約時報暢銷書霸榜31週的作家納西姆.塔勒布(Nassim Nicholas Taleb)另外著的一本書『反脆弱』(Antifragile: Things That Gain from Disorder)裡面提到
沒有生命的物種
它未來的預期壽命和它當前的壽命成正比
比如杯子這種東西,沒有它我們就無法正常喝水;杯子過去至今存活多少年,預估未來也會是多少年。20世紀中後葉發明的軟碟片、磁碟片和隨身聽,卻存活不超過30年就被硬碟、隨身硬碟、iPod / iPhone取代。
二戰後百廢待興。塑膠製品發明,它的製作成本低、比金屬輕、比植物物料更易取得、易塑形任何產品…電視機、電冰箱、汽機車…等日常生活物品都由塑膠製成;也因為「塑膠」,這些特性帶動戰後經濟繁榮。紡織業也在這波時代浪潮使用合成纖維織成產品。
石化時尚堅固耐用、有彈性、抗黴菌、易上色…重點是價格親民,以至於我們每天都可以看到這些石化時尚穿在週遭人身上,包括Alucard自己。用納西姆.塔勒布『反脆弱』這概念來推估,石化時尚還能存活80年。
80年時間太久,誰又能把握石化產業是不是還可以再加個80年,繼續走160年,或就此終結呢?這就要講到第二個通識:觀察趨勢
通識二:觀察某某趨勢
擁有10萬知識型追蹤者,著名科普作家萬維鋼提供這個方法來評斷社會演進方式。這個「某某」是代名詞,可以是觀察產業發展方向、觀察消費者價值觀、觀察市場價格…等趨勢。
有人相信世界進程有一定規律,順昌逆亡;有人則認為世界進程完全隨機,永遠會有意想不到事件發生然後影響整個局面。前者太空泛說了等於沒說,後者則將命運完全甩手給隨機事件缺少掌控感。
萬維鋼提出採這兩者折衷方法,藉由觀察「趨勢」可以有根據推估未來結果。美國在二戰後有不少退伍兵,要怎麼安置這些老兵是個問題;所幸在戰間期,科技進步帶動電視機、洗衣機、電冰箱、收音機、汽車的發明。(Alucard日前專寫這文章探討)
一方面是即將退伍的老兵,一方面是科技進步使得很多新產品發明的這兩項趨勢;最後老兵提供勞動力來生產這些新產品,帶動了市場消費,進而拉近貧富差距、信貸消費的發明。由於信貸消費的發明再帶動一波市場繁榮(70–90年代,這是新的趨勢)。
「永續時尚」是對「快時尚」反思而興起的價值觀,也是一項「趨勢」。目前除了在台灣,也在世界也開始倡導。
「永續時尚」同時和「減塑生活」是這幾年新興的名詞;既符合友善地球的價值觀,也隱隱然有「政治正確」的觀念。因為沒有人跟你說
我只買石化產品、非再生產品
而是會說
我選擇購買友善環境、減塑產品
然而「永續時尚」即便是新興趨勢,同時也有自己問題
相較於石化時尚產品,永續時尚單價仍比較高
單價高的背後可能有生產鏈上的技術門檻高、供給端比較少等元素。
相較於高單價的永續時尚,石化時尚則便宜且堪用;並不像吃進肚裡的食物有立即對自身安全影響,即使知道比較不符合現代興起價值觀,但不去特別說誰又會在意?這些款式才符合我的style、我就喜歡。
就像現在低GI飲食、減塑生活價值觀興起,仍有人還是高油高鹽、照常使用塑膠製品;生活習慣在沒有更多外力影響下,是不會做太多改變。這是石化時尚依然可以存在市場的「勢」。
看似永續時尚這新萌芽的小草,要如何面對座落這片土地(市場)已久的石化大樹?動力學,在這裡可以作為參考依據。
如覺得這篇對你有幫助,可依收穫程度請幫我們按1–10分的鼓掌
同時也可分享出去,讓你朋友知道你是會關注Fashion,同時掌握背後文化意涵的人哦~
時尚動力學
服裝這種東西,以前每個家庭女性都會做基本裁縫。直至19世紀上半葉,巴黎出現一種專門為貴族訂製的高級裁縫店。也因為是高級裁縫師執行製作,在專業程度、美感程度更勝每個家庭的女工。
Christian Dior & Givenchy 師承 Lucien Lelong、 Pierre Cardin師承 Jeanne Paquin、Karl Lagerfeld 師承 Jean Patou…等我們耳熟能響的品牌均師承當時專門服務貴族的高級裁縫師。那為什麼我們今天沒聽過這些師承品牌呢?根據萬維綱觀點
後起品牌乘著批量生產時裝普及市井
同時結合資本集團創造高級
原本服務貴族的設計師因為無法為產品進行量產;再加上當時並沒有所謂標準化尺碼概念(S/M/L/XL),所以每件產品必須要親自到門市量身定制。隨後標準化尺碼以及自動縫紉技術成熟,這些從頂級時裝屋出來的設計師藉著技術之便可批量生產以降低每件成本來銷售更多的人。
當資本與資本的匯流便成為龐大集團。Alucard日前寫過這篇文章探究時尚產業四個角色,其中影響最大的便是這類時尚集團。Christian Dior & Givenchy已經過世,同名品牌依然在集團營運下存在。有了資本就很容易和上流人士交流,進而創造高級。
「創造高級」是把球舉高的高度、「批量生產」是球向下跑動的狀態。這從高度往下的動能,萬維鋼稱為「時尚動力學」。
看戲是古代貴族權利,今天我們有電影;養司機、養馬伕是古代貴族權利,今天我們可以叫Uber;私廚是古代貴族家養廚師,今天我們可以去餐館點餐…人人都想要「高級」東西,「批量生產」幫助每個人實現願望。「時尚動力學」有利可圖。
本次台北時裝週 (TPEFW) AW21「永續時尚開幕秀」以台灣時尚品牌 #DAMUR、Claudia.W、DYCTEAM、JUST IN XX、oqLiq以及WEAVISM織本主義作為開幕秀品牌。以永續時尚產業來說,這幾個品牌在台灣代表「最高級」。畢竟能申請上時裝秀品牌,其對「永續」落實程度、「文化」具體呈現以及「技術」專業程度已經做了幾輪篩選;同時知名時尚雜誌相繼宣傳報導、名人加持,持續為這 6 個永續時尚品牌再捧上新高度。
小結
通識一:石化時尚尚能存活80年
通識二:觀察永續時尚&石化時尚各自趨勢
時尚動力學:這次時裝週力捧的「永續時尚」先創造品牌高級,再普及到市場
就看市場是否對「永續時尚」有正向反饋,同時產官學持續將這個議題捧上一個高度,讓市場保持對這議題熱度,直到市場開始用行動支持。多元成家價值觀一開始普遍不被認可,直至這幾年各方反覆拿出來討論並持續產出正反饋而逐漸影響市場價值。
全亞洲第一場以「永續時尚」為主題的時尚秀在台灣舉辦,而#DAMUR、Claudia.W、DYCTEAM、JUST IN XX、oqLiq以及WEAVISM織本主義,都是這份價值觀的領航者。
如覺得這篇對你有幫助,可依收穫程度請幫我們按1–10分的鼓掌
同時也可分享出去,讓你朋友知道你是會關注Fashion,同時掌握背後文化意涵的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