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ETF做資產配置投資全世界-債券篇

Archer Lin
雅砌工坊
Published in
Oct 8, 2020
Photo by: Andrii Yalanskyi

所有的投資書籍論及投資工具時,除了股票外,必然都會談到債券。除了美國人可方便直接購買或自組一套債券梯(Bond Ladder),其他海外一般投資人直接購買債券似不太合效益,大多會透過基金或ETF來投資。本文主要介紹透過資產配置(Asset Allocation)投資策略,用債券型ETF來投資全世界債券市場或美國公債。

個人認為,債券的水很深,遠比股票還深。債券要考慮的因素有票面金額(Face Value),到期日(Maturity Date),票面利率(Coupon Rate),到期收益率/殖利率(Yield-to-maturity / YTM),違約率(Default Rate),回收率(Recovery Rate),又依據其發行對象分為國債/公債/政府債公司債/房貸抵押債,依據風險等級則分為投資等級債(Investment Grade Corporate Bond)高收益債(又稱垃圾債)...等等。其中個人認為最重要的就是務必先了解什麼是債券殖利率(Yield、YTM),債券的基本原理在此就不多談了,請自行先理解其相關知識。

我們都理解,高報酬伴隨著高風險,低風險則低報酬,但我們在投資債券時,目的是為了平衡股票資產的波動與風險,配息率或報酬率反而是其附加價值。所以我們選擇債券投資標的時,應以穩定、低波動、能與股市保持低相關或甚至負相關為主要考量,配息(固定收益)或績效(報酬率)為次要考量,盡可能避免去冒險才是。在此前提下,投資等級公司債(如iShares發行的LQDVanguard發行的VTC)和高收益債(垃圾債)基本上排除,本文僅討論國債/公債/政府債或以此為主的綜合型債券ETF。

在此簡介一下本文將提到的債券型ETF,列表如下:

製表者:Archer Lin (2022.03)

其中,前五支BNDW、BND、BNDX、AGG、BWX算是綜合型債券ETF,而其餘的VGSH、VGIT、VGLT、SHY、IEI、IEF、TLT、GOVT則為不同年期的美國公債型ETF。

我再將上述ETF依其屬性,規劃成五種投資組合(Portfolio)策略如下表:

製表者:Archer Lin (2022.03)

其中,灰色數字部分為費用率(Expense ratio)百分比,綠色框框內的標的為美國公債型ETF,綠色框框外的算是綜合型債券ETF。而白底的標的為Vanguard所發行的,費用率通常較低;灰底的則是非Vanguard發行的,費用率通常較高。

前兩種Portfolio為Vanguard所發行的綜合型債券。Portfolio 1的BNDW其實就是Portfolio 2內兩種ETF的組合(ETF-of-ETFs),從官網資料可知約為53%的BNDX加上47%的BND,其費用率也是按等比例分配後得出的0.06%。如同股票篇所說的造樣造句,若想要「用一支ETF投資全世界債市」的話,BNDW這支ETF絕對可納入主要選擇考量。

BNDW的組成

Portfolio 2和Portfolio 3將債券市場分為美國與美國以外的區域。Portfolio 2的BND是美國綜合型債券ETF,其中含約60%的美國政府公債,其餘為Baa等級以上的投資級公司債或房貸抵押債。BNDX則是投資非美元計價的投資級債券,主要為美國以外市場Baa等級以上的公債和投資級公司債。早期Vanguard有分別推出短中長期的美國綜合型債券ETF,分別為BSVBIVBLV,後來推出BND後,也比較推薦大家直接購買BND即可,省卻自己分配部位比例的煩惱。所以,若想要「用一支ETF投資全美債市」的話,BND這支ETF也絕對該納入主要選擇考量。

BND的組成
BNDX的組成

Portfolio 3為相對於Portfolio 2配置的另一種非Vanguard牌的選擇。

AGG為iShares所發行的美國綜合型債券ETF,其中含約38%的美國政府公債,其餘為 BBB等級以上的美國公司債,AGG與Vanguard的BND相比,持有的美國政府公債較少,投資等級公司債較多。

BWX則為SPDR所發行的國際綜合型(美國除外)的債券ETF,BWX與Vanguard的BNDX的最大不同是,BWX無做匯率避險(Currency Hedged),BNDX則是有做匯率避險。

在此特別提醒的是所謂「匯率避險」是對美元(美國人)而言,也就是藉此降低美元匯率對此ETF所造成的波動,對我們用台幣的台灣人來說意義不大。有些人反而偏好沒美元避險的產品,因為沒做匯率避險反而可以對沖美元計價的其他美債ETF資產以降低整體波動,在美元下跌的階段反而可起到保護的作用。白話來說,美元走強時,對BNDX績效有利,對BWX績效不利,反之美元走弱時,對BNDX績效不利,對BWX績效有利。

Portfolio 4和Portfolio 5則是美國公債型ETF。Portfolio 4是Vanguard系列,Portfolio 5則是iShares系列。兩家短(1-3年)、中(3-10年)、長(20年以上)年期對應的產品和費用率如下表所示。

製表者:Archer Lin (2022.03)

Vanguard在美國公債型ETF這方面的產品起步較晚,以發行量和流動性來說,iShares系列目前都是比較高的,尤其TLT算是很熱門的產品,很多投資人在資產配置時的債券部位,就單單只投資這檔TLT。iShares後來發行一檔GOVT把短中長期的美國公債都納入配置,算是美國公債ETF懶人包。

一般而論,長債因期存續期間最長,對殖利率變化最敏感,波動率最高,報酬率通常也最高;其次為中期公債;而短期公債因存續時間短,波動率最低,報酬率通常也最低。

選擇短中長期公債各有其優缺點,青菜蘿蔔各有所好,很難說哪檔ETF是最好的,端看考量的主要因素是什麼。如果投資人投資債券部位,心中的首要顧慮是風險,而非報酬,投資短期美國公債似乎是比較好的選擇,短期公債如VGSH/SHY波動小到類似定存,投資它晚上可以睡得非常安穩。如果是想要兼顧報酬,投資長期公債如VGLT/TLT,配息和報酬率會比較高。但別忘了債券價格也是會變動的,長期公債波動率大,賺了配息卻賠了價差的機率也會較大。覺得短期或長期公債的優缺點都太明顯了,那就採中庸之道,改買中期的標的如VGIT/IEI/IEF也是種好選擇。而如果實在無法取捨要買哪種年期的美國公債,也可以乾脆各買一點,或直接投資一檔GOVT買進一籃子公債也是種選擇。

我們都知道,長期來看,若單論報酬率,股市遠勝於債市。投資債券無非是冀望做為資產配置的一種保護。我們都希望債券平時可以配息領息當作固定收益,當股災來臨時也可以逆勢上漲,對沖股票部位資產面臨的損失,進而降低整體資產的波動。但上述終究是理想狀態,現實往往無法像教科書上寫的如此絕對,如2015年和2018年股市表現不佳,長年期美國公債也出現負報酬,造成「股債雙跌」的現象。而2020年3月底新冠肺炎疫情造成股市重挫,美國聯準會採長期低利和無限QE的政策,造成疫情過後的市場成為「股債雙漲」也是非常罕見的現象,後續的後遺症尚有待觀察。

債券也不是絕對比股票安全,相對的他對利率(即升息、降息)、公債殖利率非常敏感。常見的債券風險有信用風險利率風險,非美國人的我們還多了美元匯率風險和配息課稅退稅的問題。沒有做好功課,盲目胡亂投資債市,可能非但沒有對總資產提供良好保護,反而蒙受更多虧損,得不償失。

所以最終,考慮投資債市前,我們該先問問自己以下幾個根本的問題:

  • 我們該投資債券嗎,還是用其他避險工具取代?如投資恐慌指數(VIX)的ETF、黃金ETF、或甚至放空股票或買看跌期權(Put Options)?或甚至單純持有台幣現金或台幣定存即可?
  • 如果投資債券,我們該投資哪種債券?全球綜合債還是美國整體債,還是只投資純美國公債?
  • 如果只投資美國公債,我們該投資哪種年期的美國公債?從股債相關性、風險、波動、配息、報酬等指標來綜合考量,該投資短中年期公債,還是長年期公債?

以上問題都沒有絕對的答案,因為每個人能接受的風險程度和考量因素都不盡相同,本文只是對債券型ETF做最基礎的總覽與簡介,帶大家快速入個門,後續的功課還是要自己做的。

最後引用綠角大所說的一句話做為結尾:

投資注重的是平衡。一種追求成長與穩定的平衡。股票負責前者,債券負責後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