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X Segment (中) 實踐數據分群 Persona

Sojier Tsai
AAPD — As A Product Designer
6 min readFeb 28, 2018

UX Segment 上篇中,小弟 Sojier 我分享了這種新時代方法的效果與解決了什麼問題,而在這篇文章中,小弟我將講述這方法的實際操作,分別會有三個階段:抓取 Persona 差異處、切分數據 Segement、比對分析挖掘洞見,在看完文章後,相信你會能感受到質量兼具的強大洞察效果!

進入正文的前情提要

要能理解 UX Segment 的實際操作,小弟建議你先有讀過上一篇 UX Segment 並瞭解其效果為何:

那如果你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子複雜的分析,小弟我會建議你瞭解一下數據與 UX 整合分析時會遇到什麼問題:

好的,那麼,讓我們開始吧

第一步,抓取 Persona 關鍵差異特徵

這一步是為了要能夠以個別 Persona 的特徵來切割數據庫,好的數據分堆能讓我們有效進行分析!

暸解了抓取關鍵差異特徵的目的後,我們可以進一步看看數據分堆的邏輯:

在一個複雜產品的每個 Persona 間,必然會有多個 Persona 都有的特徵與只有特定 Persona 會有的特徵,我們可以透過個別 Persona 獨有特徵回推求出屬於他們的那堆數據。

值得注意的是!訂定 Persona 的方法大多使用行為特徵面而非商業面特徵,建議使用 Persona 的行為特徵進行數據分堆!

僅使用商業面特徵分析數據,相信這是許多不熟悉 UX 的數據分析師和成長駭客會遭遇的分析瓶頸,如果不以 User Center 的角度切分 Segment,其實只是在 Marketing Segment 打轉而已。

那麼,到底要怎麼抓取關鍵差異特徵呢?方法其實與小弟前幾篇文章一致,我們可以使用設計團隊訂出的 Persona 行為流程輔助,從中找到每個 Persona 的關鍵特徵:

如果還不懂怎麼抓取特徵,建議可以參考小弟稍早文章的抓取特徵案例:

第二步,切分數據 Segment

有了切分 Segment 的材料(=Persona 關鍵差異特徵),小弟 Sojier 我將透過Google Analytic 示範怎麼切分數據

首先,我們使用 Google Analytic 的「 +Add Segment 」功能(中文名為「新增區隔」),我們會看到下圖的這些畫面:

接著,在該新增 Segment 的條件中,輸入我們找出的 Persona 關鍵差異特徵,並將數據切分成數堆:

※額外補充:在本次案例中小弟我將狀況進行了簡化,正常我們設定 Segment的條件會複雜非常多

大家可以看到上圖,一份數據就被切成了三種顏色代表的三堆囉,完成了數據分堆後,我們開始針對每一個 Segment 進行分析吧!

第三步,比對分析、挖掘洞見

相信沒有相關經驗的朋友們會難以想像如何進行分,所以小弟我將回到分析最本質的作法「比對」來做論述,我們可以怎麼比對呢?

當數據的呈現與我們的設計假設、調研資料不符時,這就是挖掘洞見的好時機了!或許是產品的設計有問題、或許是我們對使用者有錯誤的假設!

UX Segment 為何能分析得比 Marketing Segment 深入?

在近年切分 Segment 的文章中,多數都已 AARRR 指標來進行切分,這樣確實能夠幫助產品在大方向正確前進,但當產品遇到高度競爭、需要不斷在細節優化體驗時,AARRR 指標切出的 Segment 難以幫助我們深入瞭解使用者!

不同於 AARRR 切分出的 Marketing Segment,UX Segment 是以使用者為中心的數據分析方式,Marketing Segment 常在分析完流量的狀況後就結束了,而以 Persona 特徵切分的 UX Segment 是可以與質性調研進行高度比對的,是一種從質性資料出發進入量化驗證後能再度回推質性行為的概念。

UX Segment 實踐篇總論

在本篇文章中,小弟 Sojier 我提到了從抓取關鍵差異行為、切分數據 Segment 到最後的挖掘洞見。

UX Segment的概念也可以理解成,我們始質性調研的「厚數據」出發分堆量化的「大數據」,接著再由「大數據」的結果回頭修正、補充我們的質性「厚數據」

這種以往 UX 教科書不會提到的整合數據深入挖掘的分析方法,相信能讓你感受到質量兼具的強大洞察效果!在產品開發上做出更好的決策!

__
UX Segment 這個方法,是小弟上網 Google 都幾乎找不到文章的技術,連 UX Segment 也是我暫時冠上去的名字,如果對你有幫助的話,歡迎訂閱我的文章或分享給朋友喔,接下來還會有下篇文章探討更多的案例!敬請期待,也請關注小弟整個 Data x UX系列的文章

__
最後,小弟 Sojier 我想做一個小調查,
如果你沒看我這邊的說明,你可能會給我1個掌聲 XD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不錯,但講的你一點都看不懂,請給我 2個掌聲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不錯,但看得霧傻傻需要看下一篇,請給我3~5個掌聲
如果你因為這篇文章有了許多新的啟發與靈感,請給我 10 個或更多的掌聲

你的掌聲,將成為 Sojier 我繼續分享的動力 !感謝:-)

--

--

Sojier Tsai
AAPD — As A Product Designer

前字節跳動產品經理,現正積極學習經濟、金融、歷史、國際地緣政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