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時下流行詞彙:包容性設計(Inclusive Design)

Stephanie Kuo
AAPD — As A Product Designer
6 min readJun 28, 2019

這半年跑了幾個關於設計的演講,在這些演講中,講者們不斷不斷地提到「包容性設計(Inclusive Design)」。那麼,到底什麼是包容性設計呢?

其實「包容性設計(Inclusive Design)」這個詞並不是什麼新的詞。四位劍橋大學的教授於2000年就提出了包容性設計立方體(The Inclusive Design Cube)。 在三維的象限上有三個主要因素構成不同類型的使用者:感知能力、認知能力、移動能力。其中實心的方塊表示同時具備有這三種能力的使用者,越往外表示越欠缺這方面的能力。而包容性設計就是要不斷向外考量各種使用者的一套設計方法。

現在對於包容性設計的解釋,不只是針對這三種能力,也對於不同的社群。例如,不同的語言、文化、性別認同⋯等等。簡單來說,可以定義為:

有意識地去考量各種不同的社群(Community),針對這些不同的社群做設計。

例如Airbnb在設計的時候會考慮low vision的使用者,確保畫面即使在放大之後也能維持一致的體驗。另外他們也會測試英文非母語人士對整體介面和遣詞用字的感受,確保這些用字簡單易懂,而且不會造成混淆。(來源:Quick notes about design system

放大三倍的Airbnb官網(https://www.airbnb.com/)

Google最近的專案:Next Billion User,就是在為世界上各地的人們做各種適應當地設計。例如最近可以看到在台灣的Google map上顯示有機車路線的選項。有些地區的人們沒有穩定的手機網路或是Wi-Fi,在設計體驗上更加考量沒有網路的狀態。設計上會顯示檔案的容量讓使用者自行評估要不要下載,以及標示出這個app正呈現沒有連接網路的模式等等。

來源:https://design.google/library/designing-google-maps-motorbikes/

OpenIDEO在做的事情也很有趣。他們在世界各地接受顧問委託,在當地雇用當地的研究員和熟悉地方事務的人(有點像田野調查中的報導人),回到當地的社群做研究。從在地的觀點出發,用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來解決問題。接下來,再讓這群人學會設計思考的方法,讓在地人也能有解決問題的動能,讓改變用最在地的方式不斷創新下去。

為什麼要做包容性設計?

雖然我們都知道能考慮到不同的使用者很好,但為什麼我們要把資源投注在這些非主流的使用者身上呢?

這當然有助於公司的業務拓展,也讓產品能夠觸及到更多的使用者,發揮更大的影響力。當產品已經發展到成熟的時候,包容性設計可以更有彈性的適應不同的使用者,讓使用者有更好的體驗,提升產品的黏著度。同時也有助於公司的品牌形象。

為什麼要強調「有意識的」?

在包容性設計的定義當中,我提到要「有意識的」去考量不同的社群。為什麼要強調「有意識的」呢?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常識(Common sense)之中,我們平常從來不會去質疑這種常識有什麼問題,而這正限制了我們對於使用者的想像。別人的「常識」,可能不是你以為的「常識」。如果一直限制在自己的觀點當中,同時也排除了那些在你「常識」之中所沒有考慮到的人。

「如果你不刻意的、故意的、主動的去包容他們,你將會不經意地將他們排除在外。」 — Joe Gerstandt

“If you do not intentionally, deliberately and proactively include, you will unintentionally exclude.” — Joe Gerstandt

有一個高多元性的團隊也會對包容性(Inclusive)有所幫助。例如有左撇子的人,不同國籍的人,不同母語的人,不同性別認同的人,不同興趣的人,都可能在設計的當下就能馬上點出還沒有考慮到的面向。當然設計師並不是為自己而設計,但一個多元的團隊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認識有限,也可以不斷擴增自己的「常識」。這也是我很喜歡在美國工作的原因之一。

該怎麼開始做包容性設計?

其實包容性設計和UX Design的初衷是一樣的,都是去同理使用者,站在使用者的角度思考,為他們而設計。

在思考解決方案之前,應該要先理解問題本身。有時候問題並不是stakeholders以為的那個問題,要深入挖掘問題的核心。可以借助當地人的觀點和視角深入問題,和理解問題的情境。

順著使用者現有的習慣和行為做設計,讓改變發生的不需要使用者任何刻意的努力。讓不同的使用者都有相同的能力去達成目的。

最後是考量長短期的發展和影響。持續思考,如果這個設計能幫助到一個使用者的話,還有哪些人可以從這些設計當中獲得幫助。(Summary from Durell Coleman

小結

包容性設計現在是個很潮的字眼,有資源的公司都想強調自己在做包容性設計。而我們也已經看到了許多有趣的產品,和國際企業的在地化案例。微軟也已經率先提出了包容性設計準則,有興趣的話可以參考下面這個可愛的網站,裡面有關於包容性設計更完整的介紹和非常棒的影片。非常推薦一看!

而我們可以從現在開始做的,就是接觸更多人,更多不同類型的人,並且去了解他們。之後在做設計的時候,也別忘了和他們聊聊,將他們的需求也放到設計當中。

https://www.microsoft.com/design/inclusive/?fbclid=IwAR0a9nLF2hFEcwjABGw4CqZfoL9iIwbi4oiqLPMyBYZq1JCbPE6I0dmtkvc

不過我想現在就實務面來說,包容性設計可能還是比較適合成熟的產品。而在初期的產品階段,可能還是得先針對產品的主要使用者做設計。接著下一步才是,該如何讓更多人受惠於這個產品。歡迎大家分享你的想法和更多的案例~

--

--

Stephanie Kuo
AAPD — As A Product Designer

從冰天雪地的密西根畢業之後,來到天天都是大太陽的矽谷。意外從科技業踏進金融業做UX Design,天天為交易員做設計。希望能用中文和更多台灣人分享UX。http://www.stephku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