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演奏舒伯特作品的一些偏見

YANG Eeche
Classicholic
Published in
Nov 1, 2023

約莫在兩個月期間內,自掏腰包聽了兩場全場舒伯特的演出。礙於一些原因,所聽到的東西可能不那麼適合寫評,但我還是有一些想抱怨的事情。

首先我一定要講,本來是五人編制的東西,在兩千人大小的地方演出,本來設計好的抑揚頓挫,甚至是速度,都要因應場地的條件和需求重新適配、調整。至不濟,也要有另一雙耳朵替你們在台下確認,即使你自認為是音樂家,也不能例外。

演到晚期舒伯特了,主要(Haupt-)和次要(Seiten-)素材的對比,調性和聲的堆疊、發展和轉折,這些都是要了然於胸,做得流暢且立體,才能讓聽者理解舒伯特音樂的藝術。何謂立體?要想讓大家忍耐舒伯特音樂當中的重複性,你只能把他奏得更有趣。應該流暢的樂句,就不能過於耽溺;正在期待有機發展的模進段落,絕對不能失速。作為一個室內樂組合,每一個人對於樂句、主題、段落、樂章,各個視角下的脈搏的共識,都必須是高度凝結的。像他筆下這樣長的樂句,台上每一個人都不能閃神。反之,就容易讓聽眾感到草率。

速度關係到語氣(抑揚頓挫),也關係到一些演奏的細節。在慢板樂章,弦樂器有換弓的問題,同歌者有呼吸的需求那樣。然即使是在快板,速度選擇仍關乎品味。D. 956五重奏第一樂章,發展部的最後,以及之後情緒鬆弛下來、回歸主調C大調的一句,特別可以顯出室內樂「人性」的一面。加上一點彈性速度,即便是第一次聽到這個音樂的聽眾,也知道「啊現在要切畫面了」,因為你們把情緒轉換給演出來了。對,當然譜上並沒有要求必須換一個速度,但這個張力這麼強大的地方,你們全都堅持用一個速度過,即使是職業演奏家,把室內樂的情緒轉折奏得跟八十人大團一樣整齊,我只覺得無趣,好無趣[1]。

關於中段(Trio)。中段怎麼詮釋,是否保持一樣的速度去演奏,這個問題是從海頓四重奏就留下來的,21世紀的我們仍然各持己見。這件事情上,我頗為認同Harnoncourt的看法,舞曲(例如Menuetto)有舞步,有輕重,中段則大部分時候是歌曲。既然歌曲舞曲各有不同,也就不用在速度上強求統一。但是,最重要的就是這個但是,舒伯特的中段可是寫出來了啊(andante sost.),這麼大的情緒轉換,實在遺憾沒能聽到。

D. 944交響曲聽來好些。樂團是大船,吃水深,要改變方向不是那麼容易。在這個前提下,交響曲的彈性速度少些,還是可以接受的。但是還是想補一句,關於所謂合適的速度,還有幾個考慮方向,一個是上面講的,場地,場地是不是不允許你奏太快,另一個當然是你自己的技術極限,這兩種思考應該是要取得妥協的。作為一個稍懂指揮的聽眾來看,讓我聽出樂團的勉強來,那只能是你指揮要檢討了。

聽不同的組合奏同一首曲目,還有一些心得。從總譜出發,去看D. 956的時候,應該要特別留意大提琴的處理方式。這個聲部配置,和「傳統」的弦樂五重奏配器有什麼不同?藉此,大提琴的聲音特點應該怎麼發揮?很多著名弦樂四重奏團都在這首曲子上留下了名盤,為什麼他們所特邀合作的大提琴家,大都演奏第二大提琴[2]?在這些問題上,有一個初步的思考之後,我們應該怎麼安排兩位大提琴家的位置?不論坐位(物理),或是聲部分配,在台灣還沒有聽到真正讓人滿意的效果。

相較956,或者944來說,667號《鱒魚》是世界的另一個樣貌,是美好且讓人神往的那一端點。作曲的人,演奏的人,都展現出無憂無慮的一面,但以寫作的觀點來說,配器的層次感沒有晚期那麼清楚。多數時候,聽起來像是小提琴、鋼琴的雙協奏曲,這可能是演奏《鱒魚》最需要避免的一點。當然,你們可能會需要一位主動性強的低音提琴(而不是Zubin Mehta)。

《鱒魚》五個樂章當中,第四樂章的主題變奏,尤其考驗著器樂演奏者對「呼吸」的理解[3]。本來是唱的東西,交給五樣不同的樂器去呈現,使得這個樂章特別可以表現室內樂藝術裡面那種既「分」又「合」,每個人各自要保有個性,卻又要取得高度共識的特性。素材聽起來很通俗,但奏得不能流俗。再者,這是一首變奏曲,變奏曲在19世紀 — 甚至可以說,在舒伯特之後 — 愈見稀少,當中又有何原因呢。

哎,算算也半年沒寫了,總感覺詞不達意。總之接下來三年,我不會再在台灣聽舒伯特了,就藉著這篇,抒發一下。

[1]
句子接句子的地方都沒有鋪陳。
演得像火車,但那個時代應該只有馬車啊。

[2]
Alban Berg Quartett, Heinrich Schiff
Amadeus Quartett, William Pleeth
Artemis Quartett, Truls Mørk
Emerson Quartett, Rostropovich
Melos Quartett, Rostropovich
Et cetera, et cetera

[3]
總說弦樂沒辦法像管樂、聲樂那樣吸氣,
直到有一天你赫然發現,
鋼琴才是更自我的一方,不比還不知道。

See also

--

--

YANG Eeche
Classicholic

臺師大音樂系碩士,主修管弦樂指揮,專長為合奏訓練、弦樂合奏技巧、古典主義作品研究、音樂圖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