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增長日記18|設定失敗的標準, 和跨過門檻的方式

《思維增長日記》是自己額外想發起的 Side Project,因為近期快速吸收各種資訊跟商業知識,但一直沒有地方輸出,導致最近的腦袋有點卡住,吸收了用不上,不吸收又有點焦慮,因此想透過這系列記錄學到的內容,可能是商業知識、產業洞見,或是職場分享等等。

一、「失敗的標準」怎麼來的?

這個想法是我在某場演講聽到《複雜生活節》許皓甯所提出的,後來想想其實可以發展很多面向,包含提案、生活、職涯、校園等。

為什麼要設定失敗的標準?

當你不知道「成功的定義」時,不妨反過來想:「什麼情況下叫失敗」。那能不能為這個「失敗」設一些框架?

二、案例拆解

底下舉兩種案例:校園講座、工作提案。

(一)辦講座

以學生辦活動為例,假設我要辦一場講座,但我不知道怎樣叫做「成功的講座」,退一步,我先設定什麼是「失敗的講座」,例如:

  1. 人數太少→導致報名費不足以負擔講師費,因此會有最低目標人數
  2. 講師內容太無聊→擔心會後評價太差,因此事前會跟講師確認內容
  3. 場地設備太糟→擔心參加者體驗很差,因此我需要事前場刊,確認椅子數量、麥克風設備等

定出「失敗的門檻」後,團隊要想盡辦法超越這個門檻,至少會讓活動會有基本分,例如原本你可能不知道「講座人數要多少才叫成功」,但現在你知道「至少要多少才不會失敗」。

下次你知道如何評量一場講座,因為你已經知道失敗的門檻在那邊,你所要做的就是盡可能超越它。

(二)提報告

另一種案例是在公司提案,假設我也不知道怎樣的提案是好的,那我先思考:「怎樣的提案報告是失敗」,以行銷企劃提案為例:

  1. 目標模糊:客戶聽完後,但仍不知道你為什麼要這樣規劃內容,看不懂跟他們品牌的關聯性
  2. 分工不均:同事聽完後,還是不知道他被分配到什麼工作,而其他同事卻負荷滿載
  3. 時程錯亂:沒安排製作物的輸出時間,或亂估設計的時間,導致設計師以為要熬夜趕超急件

定出「失敗的門檻」後,原本你可能把案例的成功定義在「客戶點頭」,但其實中間有很多會導致失敗的眉角要注意,而我們可以換個思維,把每個可能會失敗的過程都預防好。

三、做好最壞的打算

「失敗的標準」另一個意思也可以想成是「隨時做好最壞的打算」。

例如,萬一辦講座人數真的不夠,事前就要想好到底要賠本繼續辦?還是延期?甚至取消?

又或是工作提案,萬一同事聽不懂、客戶也不答應怎麼辦?有什麼常見問題是我可以先準備的?有什麼額外方案是公司可以提供的?

列出失敗門檻條件下,大概會知道什麼樣叫失敗,再來要想的是,我該如何事前準備好?可以先請教哪些有經驗的前輩?萬一真的搞砸了我該如何補救?

四、總結

這篇比較像是對自己的警惕XD 永遠要想著最糟的情況,先假設最壞的狀況,然後想盡辦法跨過門檻,不要只有低標。

▍上一篇:思維增長日記17|帶著建築師思維,劃出清晰的邊界

▍下一篇:思維增長日記19|每件事都有代價

上述單純以我的學習經驗來整理,未能涵蓋所有案例,因此都歡迎讀者給予回饋:)
寫於:2020/10/21 (三)。
撰文者:張家惟 Evan Chang,evancwchang@gmail.com

--

--

張家惟 Evan Chang
思維的創意想像 The Space of Creativity

Product Manager in EC SaaS。熱衷於自學與雜學,喜歡研究商業的各種可能性,也喜歡探索新科技、新知識、新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