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日求職 — 準備前期(一)自己分析篇

履歷一片空白可能找到赴日工作嗎???

CURLNEKO
自然捲毛貓 in Japan
11 min readJun 3, 2019

--

在真正開始投遞履歷前,想先分享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部分,那就是「自己分析」。

什麼是自己分析?

自己分析是日文單字,Google一下這個詞會找到以下差不多的定義 :

簡單的說就是,分析自己的內心,傾聽自己的想法,理解真正的自己,找出人生中想要做的事情,以找出「甚麼樣的公司與工作適合自己?」,然後向符合自己條件的職缺投遞履歷。

這個「自分を探る」的部分,我認為是一開始最重要的部分。這邊分析得越詳細,會幫助你日後「職缺選擇 投遞履歷 回答ES問題 面試問答 內定選擇」,順利非常非常多。

日本的採用,其實沒有像台灣那麼重視學歷 經歷 領導力,他們更加重視,

因為你進來後他們要花很多成本培養你這個人材(例如從0開始教你工作上的知識技術),他們希望找到對公司長遠規畫來說最適合投資的人,因此在履歷及面試中通常會問很多關於個性想法的問題。(但還是因公司性質而異喔~)

日本的大學生,平均大概在大三大四進行就活(決定要唸碩博士的人除外,然後也會有少數懶散不想做的人),大部分的人也會開始進行自己分析。由於ES的文化大概已經有三十年之久,從就活講座、坊間書籍、心理測驗等等,做自己分析的管道已經很盛行,也會透過長輩同儕的眼光來幫助自己分析。

不過因為我是在台灣準備就活,說真的我身邊能幫助做自己分析的資源非常少,因此我自認為自己一開始做得自己分析,跟那些超認真的日本就活生相比是非常不充分的,加上時間緊迫,我大概是「邊投履歷 邊面試 邊分析自己的概念」,接下來就分享一下,怎麼做自己分析。

先說明一下,以下提到的事例都不是我自己或身邊朋友的,只是從書上 網路上 講座中聽到的例子拿來舉例XDD

具體來說,怎麼做自己分析呢?

簡單的說,不管你用什麼方法(心理測驗……),大概都是以下步驟,

「過去の出来事」(自己過去做過的事情)

這個部分,回想得越詳細越好,超認真的日本就活生可能會從自己有記憶以來的日子開始回想,目的是為了取得越多客觀分析自己的データ及エピソード,例如,

不管是好事壞事,請認真回想自己這一生做了什麼事情,把這些對自己有意義或印象深刻的小故事小片段,先按時間軸紀錄下來,除了從自己的眼光,也可以借助旁人的眼光幫忙回想。

找到這些對生肉資料後,就要開始進一步分析,將它們變成有用的熟肉資訊。

「なぜ?」「何を思う?」「結果どうなった?」

接下來,要不斷問自己這三個問題,「為什麼這麼做?」「當時感覺怎麼樣?」「最終結果如何?有什麼影響?」

這三個,在日後面試時,面試官也會不斷不斷地問,特別是「為什麼這麼做?」這題,日本人超愛深入挖掘的問,目的是為了在短短面試時間內更加了解你的個性想法。

經過不斷追問自己各種為什麼,來分析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在過程中也會發現,人生的線上很多事情的因果串聯再一起的。而這些關於「因為所以」的個人小故事,在面試時也是很好的自己PR的題材,在回答日本的面試問題或ES問題時,很需要用エピソード來舉例說說明,特別是被問到以下問題時,

這時候,比起只回答「我的缺點是有點急躁」,用自己分析得到的事例來舉例說明,「我在大學參加國際交流社…做了...發現我有點急躁…所以我怎麼克服這個缺點…」,說服力就會大大提升。

「自分の考え方と価値観」(自己的想法與價值觀)

從上面的分析,這個人發現,

然後他得出以下的結論,

因此他決定,

履歷一片空白可能找到赴日工作嗎?

回到一開始的問題,「履歷一片空白可能找到赴日工作嗎?」

做完上述的分析會發現,這些內容好像都是很長的文章,好像有點難直接填進去履歷表裡的「學歷 職歷 資格免許」裡面QQQ

我才只是大學生而已,學歷普通 沒有職歷 資格只有普通成績的語言檢定,我的履歷幾乎一片空白,如果他沒有問到與我相符的ES問題,我根本沒辦法經由エントリー把上述分析的內容告訴企業QQQ

從我的經驗來說,是不用太擔心這些的。之前的文章中有提到我的簡述,

客觀的資料來看,我的履歷是比「後段大學文系且沒有很特別經驗」的學生豐富的(不好意思 沒有要戰學校科系的意思 如果有戳到你 我先道歉)

但在我投履歷與面試的過程中,我不斷被質問 :

面試官問這些其實大多沒有惡意,就只是單純想了解為什麼而已,但光是這些問題就會耗掉我大部分的面試時間,反而沒辦法講我想要アピール的東西。有時回答得不好,反而還變成減分的印象,「這個人日文是不是不太好?」「這個人好像不太了解自己?」等等。

反而「後段大學文系且沒有很特別經驗」的學生,就可以直接切入「你的優缺點是什麼?」「為什麼想來我們公司?」等經典問題,讓你自由發揮。

而在一些講座中,講者也提到「履歷一片空白有時是優勢」,因為有些企業不喜歡你已經染上其他團體的顏色,這樣他們會覺得不好訓練成自己的人才。專業的人資,不會只看學歷職歷,而會經由對話問答來理解你是什麼樣的人,判斷你的「人品」與「未來發展性」。因此,你只需要「夠了解自己」,就拿出「最真實最有自信的樣子」來アピール自己。

在就活中失敗,不代表你不好或是你的履歷不好,只是雙方沒有Match到,雖然會很挫折很難過,但也可以從這次的失敗反省自己,幫助下次面試問答講得更順暢。

在就活的過程中,我感受到日本企業對於新卒的標準是相對台灣友善的。每個人在大學時期,都只是學生還不是社會人,「這個不會那個不會是很正常的」「學校教的跟工作不一樣是很正常的」,就是因為你不會企業才要訓練你,但前提是「你要讓我看到你的人品與未來發展性,是值得我們公司投資的」。

記得很印象深刻的一次面試(雖然那家沒上XD),我在最後逆質問時如此問面試官,

這段到現在都還很印象深刻,而在問其他家相同問題時也幾乎得到相同的解答,頂多有幾家說「可以在多加強一點日文能力」或是「因為這份工作需要日本的XX資格,你想要的話可以先買書來準備」。

一開始的我,其實也沒什麼自信,我這種中途半端的日文學習者,日文能力比日文系學生差,真的能找到工作嗎?

於是我回到學校問以前的日文老師,老師說,「如果一直覺得自己日文能力不夠,而沒有踏出第一步,那永遠不會有機會」,因為老師的話,我踏出來了,也很幸運的得到很多人幫忙,才有機會分享這篇心得,真的很感謝老師跟一路上的人,也很感謝一開始那個沒有放棄的自己。

總而言之

大概是這樣,這篇是以「文系新卒正社員」的面試過程,記錄我跟我遇到的其他就活生,也許理系或打工度假會不太一樣。每家公司的業種職種不一樣,面試也不盡相同,如果你遇到完全不一樣的請不要怪我XD ,

下一篇會介紹「職種分析跟業種分析」,有興趣的朋友歡迎進入傳送門,敬請期待~~

--

--

CURLNEKO
自然捲毛貓 in Japan

一個待過四所大學的浪子|喜歡探索不同的城市|夢想是看到世界的盡頭|想過每天踩大虎的簡單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