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工程師,經營自媒體為我帶來哪些好處?

林鼎淵
Dean Lin
Published in
9 min readJun 29, 2022

--

曾經有個大神跟我分享這段話:「自媒體就像是一個不需要休息的業務員,他能 24 小時幫作者宣傳他的知識與理念;而這個業務員的推銷能力,全看作者分享的內容是否符合觀眾期待的資訊。」

今天筆者想用這篇文章,作為經營自媒體 2 週年的回顧;裡面有我努力的過程、獲得的榮譽、不同時期的數據;儘管距離大神還很遙遠,但我會努力做到自己能力範圍內的最好,並持續提高。

大綱ㄧ、自媒體的初期真的只有「自己」二、文章發了個寂寞後,我嘗試過哪些方法?三、「經營」需要時間四、需要一些成果,來證明自己的努力是有意義的五、在細分市場獲得更多瀏覽人數六、永遠有需要你知識的讀者

ㄧ、自媒體的初期真的只有「自己」

與其分享光鮮亮麗的經歷,不如先放上過去悲慘的數據。

此為 2020/06 的截圖紀錄,上面的瀏覽量基本上都是我分享給朋友後才產生的😭

➤ 一開始只是想找個平台來炫耀自己的 Side Project

我在 2020/06/03 發表了第一篇部落格:「免費打造專屬於您的問卷程式

發文後我覺得自己寫的這麼認真,肯定會收到很多迴響,但實際上這篇文章直到今天還沒有任何一筆留言 😭。

➤ 發現 Side Project 沒人看後,改發表自己在工作、技術上遇到的問題

在發表幾篇 Side Project 沒有得到迴響後,我決定改變寫文的策略!

再跟朋友討論後,推測可能是因為 Side Project 的內容太過小眾,因此無法獲得讀者共鳴;於是我改為分享自己工作中使用到的技術、經驗。

在發表一系列的技術文後(ex:Gitlab 安裝以及我曾經遇到的坑Nginx — 你網頁的好夥伴0難度讓你在Server安裝設定MySQL…),想說這樣總會有人看了吧?

但遺憾的是,瀏覽人數依舊超低,並且依舊沒有人給文章留言 😭。

➤ 想透過發表大量的文章來增加點閱率,但…

我想沒有什麼互動,可能是因為文章的數量太少了,所以我在接下來的一個月發表了十幾篇文章;但就如同標題所述,結果依舊石沉大海 😱,我都懷疑自己的帳號是不是被 Medium 給 Ban 掉了 😥

才經營自媒體不到 2 個月,我就已經萌生放棄的念頭 😰

就算你是抱著做個人筆記的心情發表部落格,但在心裡面還是希望有讀者可以跟你互動;在連續十幾篇沒有獲得任何迴響後,真的很難不陷入自我懷疑(也可能是筆者比較玻璃心)。

這邊要特別感謝我的好友 — 朱騏,他的建議讓我在迷茫與自我懷疑時繼續堅持。

二、文章發了個寂寞後,我嘗試過哪些方法?

儘管開局失敗,但我並沒有直接放棄,而是去思考幾個問題:

  1. 是不是因為 Medium 的讀者對我發表的主題不感興趣?
  2. 如果我今天是在以技術為主的平台分享文章,是否能獲得更多的迴響?
  3. 我要如何證明自己寫的文章對讀者是有用的?

根據上面幾個問題,我做了如下努力:

➤ 參加 iT 邦幫忙鐵人賽

這是一場要連續 30 天發表技術文章的比賽,我透過這個比賽錘煉自己的文字表達能力,並透過「組隊」認識一群對技術同樣有熱情的朋友們。

為了避免中間有人斷賽,我們彼此鼓勵與監督,在各自的主題中完成了連續 30 天發表技術文章的里程碑。

同時因為這個平台主要的受眾都是工程師,所以在文章發表後,更容易收到讀者的反饋。

下面是我參加兩屆 iT 邦幫忙鐵人賽的系列文,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看看:

如果你在 iT 邦幫忙鐵人賽得獎,除了技術受到肯定外,還有機會將作品出版成書

➤ 出版個人專業書籍

出書是筆者的夢想之一,衝著這個點我非常認真的準備比賽,並不斷優化自己的內容;而最後很幸運的,在獲獎後筆者受到博碩出版社的邀約,將系列文改寫成實體書籍。

往往我們在發表文章後,就很少有機會去回顧舊的文章;而出版剛好是一個回顧舊文的機會,在這個過程你會發現過去寫文時沒察覺到的總總問題,比如:

  1. 程式碼邏輯不夠完善、排版不一致、命名不夠好…
  2. 有些文字表達的不知所云,不知當時怎麼會這樣寫。
  3. 只給出解答,沒有解釋為什麼選擇這樣做。

因為書籍印刷出版後就沒辨法變更文字,所以你會用更仔細的態度去檢查你所想傳遞的知識。

➤ 持續在 Medium 平台發表文章

儘管 iT 邦幫忙能獲的較多的迴響,但我仍然有持續經營 Medium,因為我認為兩個平台的性質與目標不同。

  • iT 邦幫忙:比較偏向一年一度的參與,走短期爆發,一次參與就需要連續發表 30 篇文章。
  • Medium:分享平日學到的新技術、職場經驗,長期有紀律的執行,用來維持寫文的習慣與手感。

這兩個平台我在文章的結尾處也有互相導流,期許獲得更多讀者。

Medium 文末導流
iT 邦幫忙文末導流

三、「經營」需要時間

除非你有廣大的群眾基礎、逆天的強大氣運、謫仙般的文采,否則作為一個「普通人」經營自媒體,是很難在短時間內看到成效的。

如果你是為了某個功利性很強的目的來經營自媒體,那麼有非常高的機率在半年內退隱江湖;因為在前期幾乎看不到任何收益,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有收益,我們看到剛開始就一砲而紅的只是個案

如果有經營自媒體的打算,筆者建議「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事情」,這樣你才有可能在毫無收穫的狀態下持續堅持。

堅持執行一件事情未必可以給你帶來財富,但絕對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讓別人在第一次認識你的時候,知道你擁有「堅持、努力」的人格特質

四、需要一些成果,來證明自己的努力是有意義的

持續做一件事,至少會讓你留下努力痕跡;有時,甚至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穫。

下面筆者分享自己這兩年來所收穫的成果:

➤ 關鍵字搜尋

下面列出幾個 SEO 排名較高的搜尋結果:

搜尋「Redmine 教學」在 TOP 1
搜尋「面試簡報」在 TOP 2

➤ 書籍銷售成績

JavaScript 爬蟲新思路在預購時獲得週排行榜 TOP 2

給全端工程師的職涯生存筆記在預購時獲得週行榜 TOP 1

➤ FB 廣告

我從來沒想過自己的書籍會出現 FB 的廣告當中,儘管我是精準 TA,但看到的時候還是非常感動

➤ 比賽得獎

第 12 屆 iT 邦幫忙鐵人賽 AI&Data 組佳作:「行銷廣告、電商小編的武器,FB & IG 爬蟲專案從零開始
第 13 屆 iT 邦幫忙鐵人賽 Software Development 組佳作:「全端工程師生存筆記

➤ 部落格瀏覽人次

截至今日(2022/06/29),在 Medium(93)、iT 邦幫忙(62) 這兩個平台上合計發表 155 篇文章,總計瀏覽人數破 20 萬。

「20 萬」這個數字對很多大神來說只是一篇文章的點閱數,但對筆者來講卻是一個值得紀念的里程碑。

隨著時間的推移,開始有周圍的朋友、同事跟我說他們在 Google 找資料的時候查到我的文章,並順利解決他們的問題;收到這些訊息時,就會感覺到當初的努力沒有白費。

此為 2022/06/29 的截圖紀錄

五、在細分市場獲得更多瀏覽人數

老實說,我有埋關鍵字的文章大多瀏覽人數都很慘,反而是一些隨手寫的技術文有比較多的人看。

SEO 的優化我也還在努力學習,但我發現如果使用「常用的關鍵字」,儘管被搜尋到的機率更高,但因為 SEO 的排名太低,所以對瀏覽人數反而沒有太大幫助。

回頭看自己寫的文章,在沒有特別做社群媒體行銷,純粹靠 Google 關鍵字搜尋的狀態下,瀏覽數多的文章往往是使用「專業技術的關鍵字」,這個結果自己當下撰寫時沒有想到的:

Medium 後台數據
iT 邦幫忙數據

這讓我回想起過去上的社群經營課程,裡面的講師曾說過:「你文章的目標讀者要越精確越好,不要老想著讓所有人都來看你寫的文章;如果你分享的內容,別人也能輕易寫出來,那你就要去思考如何讓自己的文章有獨特性。」

六、永遠有需要你知識的讀者

我剛開始寫文章的時候也會想,市場上已經有這麼多大神了,還有誰要看我這種小咖寫的文章。

但實際上,正因為我是小咖,所以我更明白初學者會卡關的點;小咖也有小咖的市場,我的文章是服務更入門的族群,讓他們用更低的門檻去學習、度過目前遇到的瓶頸。

相反的,儘管大神寫的文章很棒,但可能因為涉及的知識面太廣,對初學者而言太過艱澀,在不具備足夠的知識儲量時,常常會有看沒有懂。

如果你也有經營自媒體的打算,不要擔心自己分享的內容會不會太過基礎,有時市場欠缺的正是這些基礎知識。

後記

2 週年的回顧到這裡就告一個段落了,希望裡面的資訊能給讀者帶來一點勇氣和啟發(如果對你有幫助的話可以留言讓我知道喔 🥺)。

文章的最後為自己的新書打個廣告,如果你最近有轉職的需求,或是對現在的職涯感到迷茫,可以參考看看喔(歡迎路過按讚)~

▶︎ 如果這篇文章有幫助到你1. 可以點擊下方「Follow」來追蹤我~
2. 可以對文章拍手讓我知道 👏🏻
你們的追蹤與鼓勵是我繼續寫作的動力 🙏🏼

--

--

林鼎淵
Dean Lin

職涯中培育過多名工程師,🧰 目前在外商公司擔任 Software Specialist |✍️ 我專注寫 (1)最新技術 (2)團隊合作 (3)工程師職涯的文章,出版過 5 本專業書籍|👏🏻 如果對這些主題感興趣,歡迎點擊「Follow」來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