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已達服務未滿 GoShare DOTS 的旅遊服務體驗

本文以服務設計思維,評估 GoShare DOTS 的旅遊體驗。GoShare DOTS 為遊客提供了一流的交通工具,還需更多基於場域,貼近需求的移動服務。本文從「利害關係人」、「服務歷程」、「六大渠道」三個角度切入,剖析其服務體驗。

Shaoyu Lee
ditl / Design Innovation & Thinking Lab
13 min readApr 25, 2020

--

今年 3 月,跟著唐玄輝教授參加了 GoShare 的新服務發佈會,從會上得知 GoShare 準備在今年 Q2 跨足旅遊市場,與新北市政府合作在青春山海線上設置了 11 個 GoShare DOTS 的站點。

我們認為 Gogoro 從去年推出 GoShare 共享移動品牌,成功搶佔了城市通勤市場後,開始朝著旅遊市場拓展版圖,是非常有意義且聰明的策略佈局。首先,在旅遊場景下設立 GoStation 換電站,並讓遊客透過 GoShare 移動至景點,不僅能夠有效擴大 Gogoro Network 能源網絡,也有助於將服務擴散至不同客群;再者,旅遊原本就乘載著多趟短距離的移動,透過共享可以降低資源的閒置時間,提升電動機車的租用率。

那麼身為一個有研究精神的服務設計師,當然不能錯過這個場(盡)(情)調(玩)(樂)的好機會啊!

開始之前,讓我們先了解一下什麼是服務設計?( DITL 研究室 / 唐玄輝教授,延伸閱讀: 新服務設計的內涵

唐玄輝教授提出的新服務設計主要由「利害關係人」、「服務歷程」、「六大渠道」這三個要素所組成,而要建立一個好的服務體系就不能忽視任何一個要素的重要性。

若服務體系中涉及跨渠道服務時,那麼渠道之間的整合是否完善就十分重要,想像一下,若你今天在肚子很餓的情況下使用了外送 App 點餐,且 App 顯示你的餐點會在 20 分鐘後送達,但過了 20 分鐘 App 顯示的數字依然沒有改變,餐點也沒有送達你家,那麼下次你是否還會信任 App 上顯示的預估時間呢?而這樣的情況若是常態的話,你還會想要使用這個外送 App 嗎?

而外送體驗的結果,就是牽涉到「點餐系統的後台」、「出餐的店家」、「運送的車手」、「外送餐點的設計」、「使者者端app的設計」等多重渠道,整合利害關係人,透過服務歷程整合的結果。

接下來,本文將以服務設計角度出發,鎖定在GoShare旅遊場景下,以其目標族群為核心,從「利害關係人」、「六大渠道」、「服務歷程」三個部分來探討 GoShare DOTS 目前所提供的服務有哪些待改善的問題吧。

青春山海線的「GoShare DOTS 定點借還」

那麼此次在青春山海線推出的「GoShare DOTS 定點借還」服務與一般常見的「GoShare 隨借隨還」服務有什麼樣的差別呢?GoShare DOTS 主打服務專為熱門景點量身打造,能夠在 A 點借 B 點還,讓前來青春山海線的遊客能夠在人氣景點間暢行無阻!

考量到車輛續航力與動能,這次在北海岸沿線11個站點投放的是在原有藍底上塗裝黃色圓點的 DOTS Gogoro 2,而除了機車外觀之外,GoShare App 及所有的租還車點也都以全新的主視覺配色來呈現與 GoShare DOTS 相關的服務,幫助使用者分辨「定點借還」和「隨租隨還」兩種不同的服務。

亮眼配色的 GoShare DOTS 和正在施工的租還車點

4 月 1 日愚人節是 GoShare DOTS 正式上線的日子,我在花了一點時間做功課和揪團後,在服務上線的第 10 天懷著期待就怕受傷害的心情,帶著我的小夥伴們一起出發前往青春山海線~當天我們預計從公館出發,乘坐台北捷運前往淡水租用 GoShare DOTS,接著一路往北,在淺水灣、白沙灣、老梅綠石槽踩點,最後折返回淡水。

不能免俗地,還是要搬出用戶旅程地圖(Customer Journey Map)來看看我們那天做了哪些事情~

跨渠道交錯的服務體驗

若我們將每一次的短距離移動都看作是一趟旅程,那麼每一趟旅程都可以很明顯地分為「出發前」、「騎乘中」、「抵達後」3 個部分,而透過用戶旅程地圖可以明顯看出來在各個情境下,用戶行為是不斷在線上和線下之間交替出現的,也就是圖中的黃色與藍色線框。

而這樣複雜的跨渠道服務就需要非常縝密的設計,因為當任何一個環節出現錯誤且沒有馬上被解決時,就會影響到其他層面,讓服務歷程中斷,最終甚至讓服務目標失敗。

需求未被滿足的利害關係人

GoShare DOTS 車隊制霸淡水老街

從利害關係人的角度分析,會發現目前 GoShare DOTS 的服務對象仍以個人或雙人出遊為主,而且偏向隨機選擇交通工具的情況,思考其根本的原因可能是機車投放數量不足,或是現有整體車輛的調度及分配制度尚未完善,因此對於團體出遊的支持稍嫌不足。

多人出遊時的奔波與等待

當天我們一行 6 人在前往淡水的捷運上,透過 GoShare App 看見機車數量不多,因此嘗試先預約 DOTS Gogoro 2 ,但 App 提示我們距離機車太遠,所以無法預約。詢問客服是否會補充機車後,得到的回覆是會有專人負責調度,讓我們只好懷著忐忑的心情繼續往北。

果不其然,抵達淡水後發現距離最近的租還車點只有 1 台機車,而我們總共需要 3 台機車,因此只好先租用 1 台 DOTS Gogoro 2,由同伴 A 載著同伴 B 前往較遠的站點租車,最後再回到捷運站接其他同伴,而這樣來回載人的過程非常地耗費時間及金錢,也不利於 GoShare 整體出遊的的服務。

一跟丟成千古恨

花費了超過 30 分鐘成功租到足夠的機車後,終於順利出發了!而在騎乘過程中,由於處於陌生環境再加上景點名稱相近(白沙灣和淺水灣),我們也不可避免的發生了集體出遊最容易發生的「跟丟車加上找錯站事件」。如果 GoShare 能夠定位同行車輛的位置,配合上更清楚的區域景點站牌設計,就可以有效幫助集體出遊的使用者,在不同的地點中快樂的移動。

渠道下,尚不到位的服務

透過六大渠道來分析GoShare整個旅遊歷程,會發現 GoShare DOTS 在線上渠道端的服務包含線上客服人員、GoShare App 及背後的大數據運算,而在線下渠道包含透過 Gogoro 電動機車、騎車裝備、及租還車點,使用者透過六大渠道來享受服務。

跨渠道服務之間環環相扣,牽一髮而動全身

近在咫尺失之天涯的租還車點

GoShare DOTS 在每個租還車點都設有黃色的直立站牌和專屬停車位,但對於在路上騎乘機車的使用者來說,由於環境遮蔽加上面積過小,找到站牌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常導致錯過或找不到還車點。

( 4 月 10 日第二次場域調查,發現淡水捷運站租還車點的停車格已被塗裝成藍黃配色,其他站點也在陸續施工中,整體識別面積擴大,應有助於辨識其位置)

在 GoShare App 上,則是以黃線框選範圍的方式,呈現可租還車的服務區域,但是不僅沒有標示站牌的定位,也無法跳轉至 Map App 進行導航。這樣無法準確定位的設置,對於不熟悉當地環境的使用者來說,會耗費非常多的時間在區域內徘徊,只為了尋找租還車點。

( 2.3.5 版本已改善此問題:在 GoShare DOTS 的服務區域內新增了租還車點的位置,並且可以跳轉至 Map 進行導航)

GoShare App 無法幫助使用者快速找到租還車點

與我擦身而過的線上客服人員

當天返程回到淡水後,費盡千辛萬苦找到租還車點,並確實停好車、放好安全帽並鎖上機車後,在 GoShare App 按下結束騎乘的按鈕後,App 彈出警告視窗「你所在的位置超出服務範圍」,因此出現無法還車的問題。

我們立即透過 App 聯絡線上客服,由於客服人員不一定能馬上受理,所以我回到主頁面繼續嘗試還車,過程中 GoShare Support 寄了一封 E-mail 告訴我,如果有問題可以再與客服中心聯絡,因此我再次進入線上客服的交談畫面,發現上面寫著「GoShare Support 已離開交談」,迫使我只好重新描述我的問題,並再次等待客服人員受理。

也就是在我嘗試還車的期間,客服準備處理我的問題,但是卻無法告知使用者,在很短的時間內,又消失去服務其他客戶。詳細的原因無從得知,也許是客服人數過少,也許是系統設計不良,但是如果可以更細膩的處理客服的流程,將有助於歷程的體驗。

最後,客服人員透過線上交談方式請我按照放下側柱、左轉龍頭等與機車本身有關,但與機車位置無關的步驟來檢查,在體驗了 20 分鐘不積極態度的服務後,我的問題仍然沒有被解決,最後客服人員告知會為我進行人工還車,最終我們仍然不知道發生了什麼樣的問題,及下次該如何避免。

( 4 月 18 日再次前往體驗時,仍然發生無法還車的情況,同樣回報客服後發現,客服解決此問題的速度有明顯提升,但是問題本身還沒有解決。)

從上述情境來看,當發生類似機車無法順利歸還等意外狀況時,使用者會直覺地聯絡線上客服人員,但由於跨渠道間的服務整合的並不完善,因此使用者被迫在 GoShare App、E-mail、電動機車、租還車點等不同渠道間切換,並且還要作出相對應的動作時,就容易產生更多混亂和失序的狀況。

這也是唐老師常說的,服務設計2.o的創新,多具備跨渠道整合觸點的創新,但是也常伴隨整合的問題,需要更有策略的服務思維與落地體驗設計經驗,才能妥善的處理。

場景下那些有提供但不到位的服務

沒有擋風板的安全帽

以一個旅遊的交通工具來說,DOTS Gogoro 2 的無疑是極為出色的移動夥伴,但作為一個旅遊移動服務,GoShare DOTS 還有很多需要注意的細節,才能跳脫產品主導邏輯,進入服務主導邏輯的世界,而服務設計需要更清楚的場域意識。

介於有與沒有之間的騎乘裝備

不同於在城市中通勤移動可能會時常停紅燈或減速,本次服務的場域青春山海線位於風景怡人的海岸線上。在濱海公路上騎乘機車會穩定維持 60 至 70 的時速,配合上迎面而來的海風,一頂具有擋風版的安全帽對於騎手而言是重要的。可惜的是目前標配的安全帽是沒有任何遮擋,對於騎乘時間應該會超過 30 分鐘的歷程來說,不僅不太舒適,也可能增加事故發生的機會。

另外,由於旅遊移動過程中,需要透過 GoShare App 獲取可租還車的區域位置資訊,因此會頻繁地在 GoShare App 與 Map App 間切換,而 GoShare DOTS 目前標配的車款是沒有手機架,只能依靠後座同伴幫忙,或停在路邊自行查看,這對於機車騎士來說是非常不便且有風險的情況。但是解決方式並不複雜,只需更加細心處理即可。

幫忙導航的後座同伴

還可以更完善的服務歷程

GoShare DOTS 11 個租還車點

未能發揮 A 點借 B 點還的優勢

最後,我們從服務歷程的角度來分析。共享機車最為人稱道的其中一個優點就是車輛能夠甲租乙還,但是可能由於 GoShare DOTS 在北海岸只與新北市政府合作的關係,因此11個租還車點都設置在新北市轄區內,然而細看這些租還車點的位置,會發現唯一有銜接完整交通運輸系統的就是淡水捷運站,這對於準備前往北海岸一日遊的遊客來說,是個有點尷尬的狀況。

若希望旅遊過程都騎乘 GoShare ,而旅程開始前及結束後都搭乘大眾交通運輸工具回到台北市,那麼我們勢必只能將起迄站設定在淡水捷運站,而在一日遊的情況下,要從淡水捷運站騎乘 100 公里到澳底公園再折返回淡水,對於一日旅行來說,也許只有少數使用者會願意花時間在回程,就為了還車。

比較好的方式應該是在歷程中其他交通樞紐的位置,設置租還車點,例如:金山區公所。透過連結大眾運輸節點,減少長途遊玩使用者的騎乘負擔,也能確實發揮甲租乙還的優勢,吸引更多遊客使用 GoShare DOTS 服務。

令人緊張的服務模式

GoShare DOTS 採 20 分鐘後每分鐘 2.5 元的方式計費,因此若前往沒有租還車點的景區,就會讓使用者有金錢隨著時間流逝的緊張感。反之,若前往有租還車點的景區也成功還車,由於目前沒有足夠的車輛,使用者常擔心離開景區時會沒有機車可用,因此出現每十分鐘就不停預約的行為。這兩種情況都可能會降低遊客使用 GoShare DOTS 的意願。

可以想見目前的計費方式、預約方式、及車輛數目,是因應目前公司在資源與成本上的計算,但是如何讓計算的方式不只是金錢的成本,還包含服務的品質與客戶的滿意度,甚至是企業行銷的力道,都將是未來的重點。相關討論可以共同參考「路遙知馬力,商用見人心」一文。

停在老梅綠石槽外,仍持續計費的GoShare

不安全感反而可能提升換電率

對於城市通勤族來說,由於每一次騎乘 GoShare 的時間較短,且可替代機車的交通選擇也較多元,因此前往換電的意願往往不高,就可能需仰賴人工協助車輛換電。

但在旅遊場景下,由於每次騎乘時間及移動距離都較長,且中途換車的可能性低,所以使用者在出發前會傾向先換電,以降低騎乘過程中出現機車沒電的機率。這樣心態上的差異,就有機會成為提升旅遊景點的 GoStation 換電站的主動換電率的關鍵因素,但是如何平衡乘客的換電頻率,換電時的焦慮,是另一項可以思考的問題。

除了做對的事情,也要把事情做對

從租還車點停車格的塗裝和 GoShare App 的版本更新,我們可以發現 GoShare 正在積極且快速地回應使用者的在服務上遇到的需求和問題,顯示 GoShare 執行團隊優秀的反應速度和執行力。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GoShare DOTS 在 4 月 1 日剛上線時,迎接的第一批使用者很有可能是品牌粉絲,和對品牌懷有好感且想嚐鮮的人,雖然這段期間持續改進相關品質,但是讓這些品牌忠實客戶體驗到不完善的服務,是否有可能是一種對品牌的傷害呢?

在這樣快速變動且競爭激烈的市場上,GoShare 的策略佈局不僅清楚且有效,再加上母公司 Gogoro 本身的品牌力,相較於其他競品擁有了很大的優勢,這次與新北市政府合作上線的 GoShare DOTS 新服務更展現出強烈的企圖心。

但是,就如同 DITLDESIGN 在一系列服務設計的文章中指出,產品主導邏輯的時代已經過去,單從就 Gogoro 機車本質來競爭是不夠的,相較於汽油機車,電動機車服務據點的不足,以及國際油價崩跌後價格的劣勢,這會是一場硬仗。

從服務主導邏輯來看,透過衍生的服務,強化使用者經驗,提升客戶忠誠度,建立美好生活想像的品牌價值,才是 GoShare 的核心戰場。結合商業問題的分析、實際場域與人的理解、服務渠道的設計經驗、及體驗策略的洞見,才會獲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服務設計。

期許 GoShare 能夠更深入了解場域及使用者,提供更貼合實際需求的移動體驗、梳理跨渠道複雜的觸點、建立更滿足商業價值與用戶體驗的創新服務。配合上Gogoro原有產品的強項,相信假以時日,我們可以看到產品與服務結合的優質交通體驗,成功出海輸出台灣的創新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