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整理術】打造Evernote行動資料庫,5個「記事本命名」的實戰教學!
讓你快速掌握Evernote的記事本命名關鍵!
為什麼要寫這篇文章?用過Evernote的朋友,一定曾思考過該如何使用「記事本」、「標籤」這2種功能,這次,要分享的是「記事本」、「標籤」的基本用法,並對「記事本」的命名,進行比較深入的介紹!
Evernote記事本、標籤的基本用途
簡單回顧一下,上次我們提到的重要結論:
如果是一個行動導向的資料庫:
它應該用「記事本」,來告訴我們將會「專注」某個行動。
還會利用「標籤」,來「描述」這些事情是什麼。
綜合起來,一個好的記事本與標籤分類,應該要能快速讓我們知道:「現在應該專注在這件事情上」
至於實際的記事本該如何命名,就是這次要介紹的主題囉!
※延伸閱讀:>>【工作整理術】整理你的2017,建立2018的「行動導向」資料庫!
用記事本來專注、用標籤來描述
在詳細介紹之前,讓我們先模擬一個簡單的情境:
如果現在有一個「3月行銷提案」,要在「2月規劃、3月執行」
你會怎麼用Evernote記事本與標籤分類呢?
依照之前的討論,記事本會用來描述正在專注的行動(Action)。所以行動應該是2月的「規劃」以及3月的「執行」。
標籤則是描述事情是什麼(What)。故事中的事情是「3月行銷提案」。
所以比較好的分類應該是:
1.把屬於同一類的記事,都加上「3月行銷提案計畫」的「標籤」,用來描述這一堆記事與文件
2.再把有「3月行銷提案計畫」標籤的記事,在被命名為「規劃中」、「執行中」等「記事本」之間移動
如果現在是2月,就會將有「3月行銷提案計畫」標籤的記事,都放在「規劃中」的記事本;如果現在是3月,就會把這些記事挪到「執行中」。
實戰運用!命名記事本的關鍵2問題
掌握到基本概念後,我的建議是用2個問題來檢測命名,一方面,用來測試記事本的名稱好壞,另一方面,可以更清楚自己該如何展開行動。
這2個問題是這樣的:
- 打開記事本後,是不是能馬上知道「要以什麼樣的角度」來使用記事?
- 記事本裡面的記事,是不是「只會被放在這個記事本中」?
如果回答皆為「是」,並且可以真正促成一個實際的行動,就是一個很棒的命名了!接著,讓我們來運用實例,解釋這2個問題吧!
促成具體行動,5個記事本命名實例!
1.電腦玩物站長的記事本
透過記事本,我們可以一窺每一個人的工作模式:
站長通常在某個時間、某個地點,希望自己專注於「01.工作任務」、「02.生活任務」、「03.部落格任務」三大個任務上。
還會時不時地,去回憶自己的「04.第二大腦」,找找過去可以使用的資料。
前面的4件事情,對他而言基本上是不同的事,也就是裏頭的記事,不會同時是工作與生活,也不會同時是部落格與生活。
你可能會問:如果他正在寫一個工作上的部落格怎麼辦?
如果他的Evernote是一個行動資料庫,應該不會有這種矛盾。因為他「知道自己正在工作」,而「部落格只是表達成果的形式」罷了,並不會造成混亂。
這樣,也就符合了前面提到的2個問題:
- 他會知道自己正以「工作的角度」切入這份部落格
- 一份記事在他需要用到的時候,「只會存在於一個記事本中」
而他的使用情境大概就會像這樣:
在辦公室時,會很直覺地打開「工作任務」記事本,來尋找最近的案子,在看到「12/1日的演講稿」時,就開始準備演講稿,因為他知道現在應該要做這件事情。
2.判斷「緊急與重要」的記事本
我們也可以像剛剛一樣,來猜測記本主人的工作模式。
在行動之前,他總會區分緊急、重要的狀態,在精神最好的時候,專注處理緊急且重要的事;有長時間可以作業時,處理重要但不緊急的事,再利用零碎時間,處理緊急但不重要的事。
「而因為不會有一件事情,既重要也不重要、既緊急又不緊急。」
這樣當然也符合了前面提到的2個問題:
- 他會知道正以「重要與緊急性」來看待眼前的事
- 一份記事判斷完狀況之後,只會在4個主要記事本的其中之一
而實際使用情境大概就像這樣:
每次打開Evernote,他會先把「不分類」中的記事進行分類,再從「緊急且重要」記事本開始,處理大大小小的事情,之後,才會進行其他的任務。
3.判斷「事情大小」的記事本
有了前面2個案例,你應該也掌握到記事本的精隨了,之後,就可以發展出各式各樣的分類方式。
例如,以事情大小為分類,適合喜歡「掌握整體狀況」的人。常常會思考整件事情的中長期目標,找到目前所處的階段後,才會開始從待辦清單裡找出事做的人。
對他而言:「常以任務的大小來看待事情,而一件事情,不會很大又很小」
4.用「情境」來區分的記事本
這類記事本主人,則會看「現在什麼時間,就處理什麼樣的事情。」
平日上班就處理公司的事情,假日休息就有各式休閒項目,而每天可能都會花固定時間閱讀、上網等等。
對他而言:「假日不會做平常上班日的事,上班也不會額外有休閒活動」
5.用「地點」來區分的記事本
而這類記事本,則是「依據地點」來做事情的類型,在公司就處理公司的事,在書房就會寫些閱讀心得,在公車上,可能就是看看影片或回覆一些社交訊息等等。
對他而言:「身處什麼地方就做什麼事,相同的事,不會在2個地方都做」
記事本的命名關鍵:建立自己習慣的行動模式
到這裡,應該不少人會發現,只要能通過這2個問題的考驗,記事本的主人都明白一件事情:
「知道此時此刻,自己應該要做哪方面的事情」
既然記事本是用來專注於某件事、進行某項行動,當然會就以自己最習慣的做事方式來命名。
如果比起事情的重要性,更關心自己在哪裡做事,就該以做事的地點命名。
如果比起做事的地點,更關心是替誰完成任務,當然就以工作類型命名。
而以另一種角度來說,當你有了固定執行任務的習慣,按理來說,你可以很輕易地替記事本命名。
而每當你重新調整自己的工作習慣後,應該也會跟著更改記事本的名稱,來輔助自己找到資料。
也唯有如此,才能讓你在看到任何資訊、面臨在任何環境、處在任何時間點,都能很直覺地開啟一個記事本。
這也才是一個好的資料分類,一個真正讓你展開下一步行動的行動資料庫。
關於「標籤」,到目前都沒有太多說明,因為只有在我們開始專注、懂得使用記事本、擁有自己的行動模式後,才可能展開行動。
而標籤的功用,則是當你打算行動時,告訴你這件事情是什麼,並輔助你更快找到想要的資料。
下一回,將介紹更多「標籤」的實戰運用,讓你用更多的方式來選擇下一步行動,打造屬於你的行動資料庫。
重點回顧:這回,我們主要介紹了記事本與標籤的使用情境,以及如何想出好的記事本命名。1.記事本與標籤的用途:
如果是一個行動導向的資料庫,它應該用「記事本」來告訴我們將會「專注」某個行動。還會利用「標籤」來「描述」這些事情是什麼。2.好記事本的關鍵2問:
I.打開後,是不是能馬上知道「要以什麼樣的角度」來使用記事?
II.裡面的記事,是不是「只會被放在這個記事本中」?3.五種分類命名方式:
任務屬性、緊急與重要、事情大小、情境、地點等分類。4.工作習慣與行動資料庫:
「知道此時此刻,自己應該要做哪方面的事情」是記事本命名的關鍵。※延伸閱讀:>>【Evernote工作術】文章總表
>>【工作整理術】打造Evernote行動資料庫,4種「標籤分類」的實戰教學!
>>【工作整理術】用Evernote整理你的2017,建立2018的「行動資料庫」!.「1下」拍手:到此一遊,留個記錄吧。
「5下」拍手:表示喜歡這篇文章。
「15下」拍手:表示你想要知道更多相關的內容!
「30下」拍手:手應該會有點痛,但還是歡迎繼續拍。按下「Follow」,追蹤我或我的專欄,將為您定期提供更好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