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um自省會議】Scrum新手懶人包,三種自省會議的開會方式!

在為Scrum回顧會議、自省會議而煩惱嗎?Scrum新手懶人包的「3個原則、4種結論、3種開會方式」幫助你快速上手Scrum自省會議!

--

碰過這樣的混亂?可能是檢討的方式錯了!

問題很多,檢討不完

我們的Scrum團隊在一開始嘗試自省會議時,就面臨這樣的問題:

一次Sprint包含著10~20個Story,每一個執行上都有些問題,但執行的人不但不同,以至於有時難以一起討論,甚至只檢討3個項目就超過會議時間。過了幾次後我們就發現,過往的問題不斷發生,卻遲遲沒有時間思考解決。

鑽牛角尖,或無法解決

為什麼才檢討3個就超過會議時間了呢?或許是因為我們時常鑽牛角尖,或持續對無法解決的事情討論。

例如,我們的產品結合著一道密碼鎖,但鎖體卻經常故障,讓我們產品無法正常運作。針對這個問題每個人都有想法,但細問下去又覺得不確定,都說「理論上可能是」這個原因,因此就難以繼續解決。

而當有人拿出證據時,又會被懷疑數據是不是正確的。就在沒有證據、懷疑數據的同時,會議就卡關了。

有了會議結論,卻沒有照著做

身為團隊的Scrum Master,對於所有會議卡關的現象,我都認為可以接受,但我們常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每次開完會後事情沒被執行、問題一再發生,每發生一次,就宣判我們又開了一場沒什麼意義的會議了。

例如,我們曾經針對行銷宣傳的美術圖進行規範,包含顏色設定、大小、檔案格式等等,但後來的行銷宣傳,卻從來沒有照著執行過。

Scrum自省會議的目標是什麼?

如果你的團隊也常發生上面三個問題,那很可能是因為不清楚會議目標,或是沒有配套的行動原則。我暫時不針對這些問題一一解答,讓我們先從Scrum最初定義的「什麼是自省會議」開始聊起,相信大家會比較有方向。

根據Scrum手冊,自省會議基本上就是

  • 檢視整個Sprint的執行過程
  • 針對有潛力的改善項目
  • 提出可以在下一次Sprint執行的計畫

也就是說,檢視會議後會有個產品目標,而自省會議要想的,就是想如何讓團隊更快達成目標。

所以,在執行自省會議時,通常我會帶大家從檢視會議的結論看起。討論的範圍非常廣泛,包含人、工具、流程等等。

我們團隊通常不會限制討論的內容,只要是針對執行面的討論,都可以被納入。整個會議的時間,大概會按照2周工作量→開會1小時的比例進行。

而我認為自省會議最重要的,就是「提出可以在下一次Sprint執行的計畫」,如果沒有提出一些具體行動,通常會覺得自省會議沒什麼成效。為了達成這個目的,我想先針對「什麼是好的會議結論」、「開會應該有的原則」來討論。

什麼是好的會議結論,什麼是可以執行的計畫?

首先,我認為如果自省會議的結論,符合以下四種類型中任何一種,都會是一個將來可能可以被執行、不會被忽視的好計畫。

  1. 一個完整的User story,或一個清楚的Item
    把一個確定的做法,直接變成User story或是Item放入Backlog裡面,常是一個很棒的結論。因為Backlog由PO掌管,每次Sprint都會拿出來看,如果討論可以有這樣的產出,可以說是十分幸運,畢竟能直接有解法的會議也是可遇不可求的。
  2. 建立一套新的標準、規則
    結論如果是更改做事的原則,如「修改文件的規格」、「確立程式碼撰寫的原則」之類的,因為可以放入Scrum開發團隊的工作手冊之中,照理來說都可以很好地被傳遞、執行,也是個好的行動。(但前提是團隊要有此手冊,並習慣性地按標準作業)
  3. 執行方法的修正
    如果已經細到針對某個Item進行做法調整,可以直接在自省會就把要做的事情先列出來,不用等到下一個規劃會議再來規劃。
  4. 一件不確定什麼時候會做的事情
    如果這件事之後會做,但沒辦法預期做的時間,也能算是好的結論,不過就該它放到執行時會參考的文件中。例如,這次替消費者辦了一場說明會,下一次辦可能是三個月後,那就把這次的檢討報告,放在下一次活動行事曆的備註中,讓執行人員可以想起來有這一份資料。

3個Scrum自省會議的討論建議

在介紹討論方式前,想先說說我對於自省討論的一些建議。

Scrum自省的大方向,其實就是針對正在做的事情進行調整,我們團隊有的時候會用聊天的方式,有的時候會投票,有時請大家各自沉澱思考,有時也會用Brain Storming創意的方式進行。

沒有什麼是絕對好或壞的方法,如果一個新手團隊不知道要如何開始,可以參考等等介紹的方式,如果都覺得太難,那就大家花1小時坐下來聊聊天也可以。

但依照經驗,我覺得大概有三個重點,可以幫助我們更釐清更完整的現況,並保持開會順暢。

「保持節奏」

開Scrum自省會議,我覺得最常遇到的就是莫名其妙卡住了,大家都覺得有個問題要解,但一時之間都不知道該說什麼。

例如,我們是一個外送平台,到底應該先找司機來外送,還是找到有需要外送東西的人。像這種很難的問題,會讓大家卡住、陷入沉默。而沉默超過1分鐘時,我通常會建議重新提問。

有時我甚至會先忽略這個議題,直接跳下一個,讓大家最後再回過頭來想,或再安排另一個會議思考。

有時,我們也會因為沒有足夠的證據支持而陷入爭論。像這種一時找不到證據的討論,我們就先進行數字或是邏輯的假設,讓討論可以繼續進行就好。

雖然沒有數字可以驗證,但我認為保持節奏感會讓討論氣氛更熱烈,會議結論也容易被接受,通常是比較舒服的一種狀況,與其陷入僵局,不如討論一個沒那麼重要,但可以讓會議繼續的議題。

「講感受,也講事實」

「我覺得…」常是會議常會出現的開頭,這沒有不好,畢竟看法、意見就是從這樣的開頭出發。不過當我們對同一件事情有衝突時,感受就不是一個好的討論基礎。最好再搭配一些具體數字,加上一句「事實上…」會更讓人更理解現況,也比要有說服力。

例如,A認為我們的產品功能不足、B認為產品功能太多了。這兩件事情都是感受,但彼此矛盾,以至於大家難以討論是否功能有問題。此時,不管刪減、增加功能都不太對。最好的做法,還是拿出消費者針對功能的評價,大家才有一個共同的討論基礎。

「多問幾個為什麼」

自省會議既然是要增加價值、改善流程,就不該流於太表面的討論,我們團隊很常犯的錯誤,就是「因為→所以」的推論太急,直到下一次的產出依然沒有有問題才會發現又自省失敗了。

例如「因為行銷曝光很低,所以購買量開始趨緩」這個問題,如果依據這樣的推論,我們可能就會想要打更多廣告。

但如果再多問幾次為什麼,如

「為什麼曝光很低?」→「因為我們沒有花很多行銷預算」;
「為什麼不花行銷預算」→「因為產品的特性,是要客戶口碑傳播才有效」

這樣問下去之後就發現,產品的特性會導致行銷方式有所不同,也會影響到行銷預算,最後結論反而不是多打廣告,可能是花更多心力來修改產品。

SCRUM新手懶人包,三種自省會議的開會方式

接著,就來介紹三種我們團隊嘗試過後的方法,再次提醒大家,討論方式各有優缺,每個團隊都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只要不脫離上面的目標及原則,應該都是不錯的Scrum自省會議。

MLGB便利貼蒐集法

  • Step1. 蒐集資訊
    這個方法其實就是Brain Storming,不過會一開始在白板上畫出「More、Less、Good、Bad」四個區塊來幫助大家發想。每人花5分鐘,拿起手邊的便利貼,把這次Sprint所想到的事情寫上,之後就貼到白板上。
    可以是一句話、一個感覺、一個物品、一個工作流程。並且在整個過程中不溝通、不講話,如果可以的話,就用四種便利貼的顏色幫助區分。
  • Step2. 了解資訊
    此階段前半部,我們會花2分鐘左右,大家看看各自的便利貼內容,接下來3分鐘的時間,彼此提出看不懂的便利貼,並互相解答。
  • Step3. 重新歸類
    在了解所有的訊息後,用約3分鐘的時間,進行重新分類,把各自認為有關的便利貼擺在一起,讓他們看起來可變成一個故事。不用一開始就定義它們為什麼被擺一起,而中間也保持不講話、不溝通的方式。
把不同顏色的便利貼分群,歸納成不同的故事。
  • Step4. 投票
    在歸類完之後,應該會有許多區塊,接著一人3票進行投票,選出想討論的3個話題。
  • Step5. 進行討論
    從最高票的項目開始,進行討論,一直到找出問題突破點,或是找出一個可以提高價值的方法,並把它寫下來。

這個方法的好處是,可在10分鐘左右的時間,搞清楚整個Sprint出現了那些特別事件,討論範圍可以拓得很廣,而且有容易讓大家理解,並快速濃縮成一個故事。對於新手團隊而言,能很快進入討論。

ORID焦點討論法

這是業界Scrum團隊比較常見的一種討論法,主要是幫助大家聚焦討論議題。而我們團隊有針對它進行了一些變形與改良。

  • Step1. 說出事實 Objective
    大家把自己想到的一個大的討論議題丟出來,一人最多2個,內容可以是「看到的、聽到的、發生的事情」。之後就進行投票,選出最重要的議題,並從它開始進行以下會議。
  • Step2. 表達感受 Reflective
    針對投票選出的題目,提出各種想法與反饋,可以是正面或反面。通常是比較心情面的東西。例如「開心、受到鼓舞、難過、沮喪」。
  • Step3. 闡述意義 Interpretive
    這個東西對團隊的意義是什麼、為什麼,則會會在這階段討論。通常我們會討論「會造成什麼影響?」「這影響大嗎?」「這是重要的嗎?」。
  • Step4. 決定行動 Decisional
    討論的結論,應該是盡可能把團隊覺得正面的事情持續下去,或是想辦法把煩惱消除,通常就是一個具體的行動。

我個人覺得這個方法不是很好,主因是硬要針對每件事情說出感受,其實很沒必要,而且常常一開始會不知道要寫什麼,所以我通常會融合上面MLGB方式,來幫助大家發想。

感受標籤法

經過幾次實驗,我發現各種方法都有優缺,於是我融合了MLGB和ORID的概念,發明了「感受標籤法」,實驗過後發現,如果要解決一些很細膩的問題,其實很不錯的!

標籤:「做得很好/不好」「建議多做/少做」、「應該要做/不做」、「不喜歡/很喜歡」、「不確定感覺」、「覺得可惜」。

這個方法中,大家一樣會提出事實,然後再接著利用以上標籤,替這些事實掛上一些意涵。讓大家更一目了然所有事件的感受。

而我通常會帶把同時有「應該要做」+「不喜歡」或是「應該要做」+「建議多做」的事情挑出來優先討論,因為它們通常是下一次可能會做的事情,或是最令大家苦惱的問題。

Scrum自省會議的結論檢查

除了優質的討論外,還建議每個團隊在Scrum自省會議的最後,都花個幾分鐘進行3個會議總結:

  • 邏輯重述
    把剛剛討論的重點快速描述一遍。
  • 說出結論
    說出每個議題最終的行動決議,最好包含負責人、執行時間。
  • 放到檢查清單
    建議PO或Scrum Mastet準備一張清單,用來放這些會議決定,並在日後持續追蹤執行的狀況,就像Backlog一樣。因為我們後來發現,如果沒有好好地記錄起來,很容一再過一兩次Sprint,我們又會開始討論類似的問題。或是討論完根本就沒有執行,以至於浪費討論的時間。

以上就是我們團隊自省會議的實作方式,以及我對於自省會議、檢討會議的一些看法,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

--

Kevin Wu
流程駭客|打造實用數位管理流程。

熱衷各式流程管理,SCRUM、目標管理、專案管理、企業發展、職涯發展等議題,善用Notion、Airtable各式數位工具,打造組織與個人管理方法。 Mail:kevin@processhacker.pro IG:https://www.instagram.com/bpm_h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