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整理術】打造Evernote行動資料庫,4種「標籤分類」的實戰教學!

打造最棒的記事分類方式!

為什麼要寫這篇文章?我最喜歡的夏洛克‧福爾摩斯的影集中,他常在推理的時候進入他的「記憶宮殿」,在裡頭,他可以甚至回憶起數年前,曾閱讀過的文件和看過的場景。這就讓我想到了手邊最常用的工具Evernote,雖然我們可能無法創造龐大的記憶宮殿,那何不試試看用Evernote創造屬於我的記憶庫呢?所以這次想要分享的是,可以快想起,並且用於行動的「Evernote標籤分類」資料庫。 

思維地圖 Thinking map

我心目中的資料分類,就猶如福爾摩斯的記憶宮殿,差別是在可以運用簡單的習慣與邏輯,來記下大部分的事情。而在Evernote中,我喜歡將這種整理方法統稱為「思維地圖-Thinking Map」。

它不但能妥善分類任務,還能在幫助我在需要的時候,快速地找到它,也就如同福爾摩斯的記憶宮殿一般厲害。

思維地圖的概念等等會詳細介紹,但在此之前,你可能需要知道Evernote的標籤的一些基本用法。

Evernote標籤的基本用法

在Evernote中,我們最常尋找記事的方法應該是「搜尋」,如果已經知道自己要找什麼,那麼搜尋絕對是最快的選項,而且還能挖出意想不到的資料。

至於Evernote中的分類方式,主要是透過記事本與標籤。

之前也提到,記事本是幫助你「開始行動」的分類,可以讓人保持專注;
而標籤,則是一種描述,幫助你用最快的速度,找到需要的資料。

※延伸閱讀:>>【工作整理術】用Evernote整理你的2017,建立2018的「行動資料庫」!
>>
【工作整理術】打造Evernote行動資料庫,5個「記事本命名」的實戰教學!

建立多階層的樹狀標籤

Evernote標籤的用法就如圖中所示,透過簡單的挪動,就能建立多層次、能收合的樹狀標籤。

另外,我們還可以將標籤分為「描述標籤」與「分類標籤」來幫助分類。

所謂的「描述標籤」,就是一般我們在使用Evernote筆記時,替每個筆記tag的標籤,主要用來描述這則記事的用途、可能分類等等。

而「分類標籤」,則是用於「分類標籤的標籤」,也就是在架構標籤時,用一些特定的符號,來凸顯歸類用的標籤:

分類標籤

分類標籤,它不會用於真正的記事之中,而是純粹用於管理所有的標籤。它可以用來排列順序,或賦予符號特殊的意義,以便快速掌握各類資料。例如,我喜歡用「@」來說明這是已歸類完成的專案。

最後,我們還可以利用強大的搜尋功能,來找到所有相關的標籤。例如搜尋「@」來找到所有我已經歸類的專案

以上就是標籤的一些用法,但這次想和大家聊的主要還是如何「更好地分類」,以及更多元標籤用法。

善用標籤,建立4種行動分類

1.思維地圖

思維地圖,是我覺得4種分類中最重要的分類方式,目前我把所有的筆記用標籤整理成五大類:工作、生活、成長、吸收資訊、思緒整理。

每當有一件事情出現在生活中,我都會把它丟到我的「收集箱記事本」,並利用這5個標籤來暫時區分。如果事情不緊急,就會等到固定整理時間,才嘗試將它們規劃成具體行動,或是放到「暫時不做」的記事本中。

這樣的歸類,有助於我掌控很多事情。

例如,近期最重視「思緒整理」、「成長任務」,我就會用分類標籤,將他們的排序放前面一點,並在規劃事情時,特別著重這兩項。

而這樣的分類,其實也代表我對生活的期待。

因為我一天所擁有的精力就這麼多,但想做的事永遠做不完,利用標籤,不但可以好好歸類,還可以把最重要的事情排列出來,讓我想要執行的時候,可以立刻找到它。

此外,因為所有蒐集而來的資料,我幾乎都能用這五大項目來分類。也就能在未來更快找到資料。

例如,當我想找「Doflowy」的部落格創作資料,因為我已經認知到寫作對我而言是成長的一塊,所以一定在成長的項目之中。就可以很輕易地用標籤的分類找到它。

樹狀標籤的額外好處

因為一則記事可以有很多標籤,當一則記事同時用在工作和成長任務時,我可以兩個標籤都下,這樣不論是在哪個分類,我都可以找到相同的資料。

隨著時間、思想的轉變,我相信這樣的分類也會調整,以後會有家庭任務、人際關係等分類。此時,我可以很簡單地把專案挪動到這些新分類中,並創建屬於它的分類標籤,並替舊有的資料再新增相關的描述標籤,如此,就可以快速重新整理資料了。

值得一提的是,我所建造的分類,都有一個原則:「我會在某個時間點,想做這一分ㄎ類的事情」。也就是說它並不單單只是資料的紀錄、歸檔,而是為了替未來的行動,進行更好的排序。

在我看來,思維地圖所建立的,就是把生活上獲取的一切資訊變成地圖。Evernote的記事就是建築物,利用標籤,我們可以將這些建築隨自己的喜好排列,排出一條順暢的道路,並讓自己用輕鬆方式,走在這條實踐之路上。

行動標籤

如果思維地圖,能將資料排得井然有序,那麼另外三種標籤,就是輔助記事本,幫助我進行下一步的行動判斷的標籤了!

2.行動指南

思維地圖,雖然能幫助我整理生活的訊息,但地圖上最重要的還是方向。「行動指南」標籤,就是我人生的指南針,可以讓行動更踏實、更有目標。

任務層級:

我利用任務層級的分類,幫助自己理解長期的目標、中期要做到的事,並輔助我快速篩選出在一天內可以被完成的待辦清單。

為了讓這件事情更凸顯,每次我在進行專案的規劃時,都一定會寫下長期的目標,並且在規劃每天的待辦清單時,都依據長期目標來排列。它能幫助我更好地聚焦,讓不符合長期目標的事情漸漸從清單中減少。

重要性:

當任務太多時,我會再加入一些輔助判斷的標籤,哪些應該優先處理、那些則可以暫時不處理,但這比較適合一天的代辦事項超過10件以上的人,它的價值才會凸顯,我個人是比較少使用這類標籤。

時間與難度:

我認為這對行動資料庫而言十分重要,因為一個任務會不會被完成,還是看有沒有時間,再怎麼強迫自己,如果真的時間不夠,也不可能完成。

因此,我在規劃任務時,會利用這個標籤評估需要花費的時間,並在安排每月任務時,把時間因素一併納入。也因為有這樣的標籤,我在每次規劃時,都能發現時間不足的問題,並開始刪減相對不重要的項目,間接地讓完成率更高,並且做那些真的重要、值得花時間做的事。

3.筆記功能

我覺得Evernote之所以好用,還有一個關鍵是在於它的「重複利用性」。除了用思維地圖找到相關資料外,建立SOP、Check list、範本等等的方式,也都很實用。

例如我會建立寫作SOP、工作SOP、投資股票的SOP,甚至踏青旅遊通常也會有固定要準備的流程。經常使用這些SOP,就可以節省許多重新規畫思考的時間,不但不會漏掉,還可以每次使用後,再回頭強化這些SOP。

範本,則是類似企劃、會議紀錄所用的常用格式,而諸如旅遊應帶物品清單、寫作架構等,也都可以儲存成範本,同樣能大大節省重新規劃的時間。

4.成果表達

目前雖然比較少用這類標籤,但我喜歡用它來回顧一些好習慣。

像是重讀自己寫的部落格、日記,透過這類標籤,就可以快速找到值得重新構思或是反省的事情;而名片可以找一些很久不見的老朋友敘舊,也可以紀錄上次與客戶談話的內容,對於記性不好的人也十分有幫助。

以上,就是這一系列介紹Evernote來建立行動資料庫的文章,如果你覺得內容還不錯,歡迎留言讓我知道,並分享給朋友!

重點回顧:這次,我們介紹了標籤的樹狀架構運用,以及4種運用標籤來分類記事的方法。1.思維地圖:
讓資料僅然有序地與生活結合,所有的事情都有屬於它的定位,結合記事本的分類,可以讓記事不會被忽略,並能被重複利用。
2.行動指南:
透過任務層級、重要性、時間與難度來篩選,每當行動時就可以更有目標與效率。
3.筆記功能:
建立SOP、範本記事,來增加記事的重複利用性,並成為一個精進自己的方式。
4.成果表達:
Blog、日記、名片等類型的分類,讓我們更容易回顧相同類型的紀錄。
※延伸閱讀:>>【Evernote工作術】文章總表
>>
【工作整理術】用Evernote整理你的2017,建立2018的「行動資料庫」!
>>
【工作整理術】打造Evernote行動資料庫,5個「記事本命名」的實戰教學!
「1下」拍手:到此一遊,留個記錄吧。
「5下」拍手:表示喜歡這篇文章。
「15下」拍手:表示你想要知道更多相關的內容!
「30下」拍手:手應該會有點痛,但還是歡迎繼續拍。
按下「Follow」,追蹤我或我的專欄,將為您定期提供更好的文章!

--

--

Kevin Wu
流程駭客|打造實用數位管理流程。

https://processhacker.pro|熱衷各式流程,SCRUM、目標管理、專案管理、企業發展、職涯發展等議題;Notion、Airtable各式數位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