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課囉(一)如何有系統的浪費時間

Martinet Lee
Education X Engineering
4 min readMar 21, 2017

系統性的失敗無關校長或老師努力與否,而是一種再好、再努力的師長們都難以彌補的可怕問題。這是一個系統設計的悲劇,問題並不來自於特定的人,而是機率上的必然。我嘗試做的事情是提出整個教育的系統性問題,期望大家正視系統性問題之後,共同解決。

傳統模型

說到上課,不免俗腦海中浮現的畫面是在台上的老師講的口沫橫飛,台下的你卻在雲遊四海;有時你覺得老師講的你都會了,有時你心想老師到底在講什麼鬼。過去一個班級中有40~50人,不過因應少子化,我們姑且用30人來估算吧!30個人在課堂中,有些人眉來眼去,有些人搖頭晃腦,當然也會有資優生認真的聽課。

傳統誤解

總有上課不專心的人吧!這樣說還是客氣了,應該「大部分」都是上課不專心的人,以下是傳統的思考邏輯中對這個狀況的解讀:

這是「不專心的人」的問題:有些學生本來就會了所以不專心、有些學生對課程不感興趣所以不專心、有些學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等等

這是「講課的人」的問題:有些老師講太快、有些講太慢;有些太難有些又太簡單

我認為這些想法其實主要源自於誤解,真正原因並不是這些人,而是系統上的問題,以下是我的分析。

分析方法

我喜歡做數字方面的假設,這樣讀起來比較具體。若大家對具體數字會有不同看法,就可以代不同的數字進去算。另外關於情境與數字的假設,我盡量做到寬鬆(有利於傳統模型)而非嚴苛。對傳統模型寬鬆的看待,它還顯得問題重重,那就真的是整個系統出了問題。從最寬鬆的假設,我會再一步一步拉回現實中的狀況,讓大家做個比對。

傳統模型的分析

你認為,老師講話的速度可以對於班上多少人來說是剛剛好?讓我們假設30人中有5人覺得速度合適,其他人要不是覺得慢了,就是覺得快了。我們繼續假設,老師適合的這5人剛好就是班級的最中間。老師的速度不適合剩下 的25人,其中有一半是覺得太慢的,13人;另一半則是覺得太快的,12人。

為簡化模型,讓我們再做第三個假設:這些速度不適合的人不會去擾亂其他學生,只會發呆。覺得太慢的問題不大,畢竟老師都在講自己知道的東西,但是仍然浪費時間;覺得太快的,那就相當於整堂課直接悲劇。

等等,這樣是30人裡面有12個人在課堂上直接被放棄耶?我們就算假定這些學生會在課後各自找適合的老師來補課,對於時間的影響也是驚人的。由於每個人擅長的科目不同,我們再度進行簡化的假設:一整天平均來說,大家需要花2/5的上課時間才能補完進度。用上課時數8小時來算,單是要補課的時間,平均每人每天3.2小時,這也難怪補習班與家教盛行!

讓我們拉回一點現實吧,顯然很多人是會放棄科目的。讓我們假定落後的人有一半放棄科目,那麼每一個課堂上放棄的孩子就有6個。雖然在這種狀況下,補課所需要的時間變成一半,1.6小時,但有一部份的人直接放棄學習更是大家不樂見的。

讓我們重新檢視一下假設:

(一)班級30人
(二)老師講課速度平均來說適合5人,且適合的人在班級程度中間。換算起來整個班有18個人跟的上老師速度,12個人無法跟上。
(三)速度不適合的人只發呆,不打擾人也不自習
(四)跟不上速度的學生,有 1/2 放棄,另外一半會補課

我自認這樣的假設算是相當寬鬆的,然而在這樣的寬鬆假設之下:

(一)單看落後的課堂,平均每人每天被浪費了3.2小時
(二)平均每個課堂都有1/5的孩子放棄
(三)沒放棄的孩子,補課時間平均為1.6小時

不知道對你而言如何,但對我來說,這個數據太可怕了。

想像一個機器,把東西拿給她處理,而其中有1/5直接壞給你看,還有1/5我們要花同樣時間去做補救。我們顯然會認為這個機器是壞掉的。但同樣的事情發生在教育系統上,我們卻認為是這些人的問題?

不,這是上課這個模型出了問題!我們不該盲目的怪罪與系統互動的老師或學生,也不是鴕鳥式的給予心靈雞湯。真正該做的,是以工程的角度來重新思考整個系統該怎麼做。

下一篇我們將討論,此種模型在現實中除了浪費時間外,還對我們的學生與孩子有什麼樣的影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