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論階梯(Ladder Of Inference):跳脫結論綁架,給彼此個台階下(二)階梯比較

推論階梯的版本很多,之前在學的時候就很納悶,Google到的怎麼那麼多層?有三層的、四層、五層的、七層的,到底哪一個是真的推論階梯?哪個適合怎麼用?本篇文章藉由探討推論階梯的起源與版本,幫助大家更好的理解脈絡,用於判斷要怎麼樣運用推論階梯來幫助溝通。

--

推論階梯是行動科學脈絡下,幫大家補足從「資料」到「決策」之間脈絡的工具。(延伸閱讀:推論階梯(Ladder Of Inference):跳脫結論綁架,給彼此個台階下(一)脈絡

最原版的4層階梯在1982年提出概念,花了點時間總算翻到原版的書[01]。其中階梯的層次分別是(ㄧ)直接的、可觀察的資料(directly observable data)(二)隱含在資料背後的文化意涵(culturally accepted meanings embedded in data)(三)取得個體意義解讀(imposed meaning),從此處個體開始「定義問題」與(四)用於創造第三街的「理論」,這邊跟後續會提到的Theory in use & Expoused Theory 有關。

原本這版其實不怎麼好理解,查了對應研究仍有點卡住。而如果對比之前介紹的三階,可以理解是把(一)變為成為外部環境(零”),把(二)定成選擇與觀察。

再來常見的七層,分別是「可觀察的經驗與經驗」、「選擇後的資料」、賦予「意義」、對於我的意義給予「假設」、下「結論」、回應我對世界的「相信」,進而採取「行動」(每個版本用字略有差異),而意義以後的四階,都包含在原版的(四)理論當中。

而一開始提出七階的,目前查到說法是阿吉里斯在「組織」的著作[02],對應在組織發展的框架下提出,整體假設是「當成員釐清自己的推論時,將更能協助團隊更有效」,會再做更細部研究。主要在第五項修煉實踐篇(中文版是第四部35章)[03]後廣為人知,實際追溯更早的提出仍還在搜尋中。目前像是著名的TED演講[04]、相當高質量的的領導力研究[05]與工具使用網[06]都是follow這七階框架。有趣的是,維基百科上阿吉里斯的頁面中,丟了七階的圖但是補充說原版的階梯[07]更少。

而其他版本的階梯大概都是上面兩種的變形,有些把行動或資料放到階梯之外成為四階[08]、五階[09]或六階[10],有些則更精練就是維持三階[11]。然而每個的假設與所想表達的都有所不同,像有些五階段是只考慮「腦內」的部分,因而只有五階[12]。然而,無論是哪一階,除了釐清使用場景、框架脈絡外,重要的是自己在使用中怎麼樣更靈活的使用,讓它步入生活周遭,重新反思自己的種種推論。

結論來說,推論階梯的原始版本主要是四階段的,但中途有不斷這優化這階梯,而後來廣為人知的則是七階的。兩者在一開始提出時的脈絡都是想更落地「務實的研究」 — — Action Science,前者較廣泛用在一般的推論,已經能幫助反思;後者則用有更多細節,注重在組織內部推動。理解上,可以用家用電腦與商用電腦做類比,都是在一版使用上差異不大,但在特別的決策或功能時,商用機比較完整的功能較能給予幫助,有機會建議可以用推論階梯審視自己的觀點與想法。

參考資料:
[01]: Argyris, C. (1982). Reasoning, learning, and action. San Francisco: Jossey Bass.
[02]: Overcoming Organizational Defenses: Facilitating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1st Edition 1992 p.88
[03]: http://163.23.171.1/lib/recommend_reading/1022/1030505第五項修練II實踐篇(上).pdf
[0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JLqOclPqis
[05]: 推薦閱讀!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6937144_What_Is_Leadership
[06]: https://www.toolshero.com/decision-making/ladder-of-inference/
[07]: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hris_Argyris
[08]: Butler, J. (1996).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actice as Text, Reflection as Process, and Self as Locus. Australian Journal of Education
[09]: The Learning and Transforming Through Action Science
[10]: https://www.systems-thinking.org/loi/loi.htm
[11]: https://thesystemsthinker.com/the-ladder-of-inference/
[12]: https://thehumanfactor.biz/wp-content/uploads/2016/09/Ladder-of-Inference-Overview.pdf
[13]: Action Science and Intervention

--

--

George Chan
Future Organization Lab 未來組織實驗室

Scrum Master / SDE @Amazon Health | Strategy Designer@Business Models Inc | Content Developer@Intellect | Cognitive Researcher@NYCU | 我想支持人們看見更多選項,建構出帶給自己力量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