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促進者你該知道的 Design Sprint (Part 2)

Page Chang
Gogolook 設計團隊的學習筆記
9 min readMay 28, 2019

身為促進者你該知道的 Design Sprint (Part 1) 中我們講了第一天的功效與進行 Design Sprint 時需要注意的各種事項,接下來會分享第二天注意事項。

友善提醒:在這裡提醒大家,若是要轉載本系列文章到你的網站上,請註明原作者與出處,我們不接受被吃豆腐

credit: https://uxplanet.org/whats-a-design-sprint-and-why-is-it-important-f7b826651e09

首先,恭喜你撐過了第一天

如同在前篇文章提過的,第一天是最辛苦的,經過第一天後,你的成員應該會感到極端疲累,Design Sprint 書籍的建議中有提到:一天的上限不能超過 6 小時,這是因為一個人一天可以用的專注力是在 4–6小時之間,超過 6 小時,你的精神跟體力會到達極限,所以跑完一天的行程後(但你可能還要繼續上班之類的),千萬不要再進行任何跟決策有關的討論。

第二天進行的是發散想法並提出解決方案的流程,你可以對應到雙鑽石模型中的發散步驟,在這兩天,身為促進者最重要的任務是鼓勵、引導成員發散想法、腦洞大開,在 Design Thinking 中有一項幫助發散的方法:What if?

What if 如同 HMW 一樣是一種開放式問題,利用一致的句型去幫助挖掘可能性,保持 What if 的心態在第二天中極其重要,這是因為往往我們在面對問題時會不由自主地跳到解法,可能是很炫的介面設計、實際的技術改進,在這兩點一線的思考過程中,其實有很多的可能性沒有被探索,在這階段,我們並不追求一個可執行的計畫,而是需要集思廣益(腦力激盪)去收集各種想法。

一個理想的 Design Sprint 團隊中你會有各領域的專家,藉由各路高手的專業領域與知識,所產生的想法與脈絡會有很多可能,你需要做的是,盡可能誘發這些想法的出現,並且收集它們,鼓勵大家去採用各種想法,組合、拆解最後融合成自己認為最棒的解決方案。

想像第二天是一個樂高遊戲

樂高遊戲是我認為很適合作為第二天的比喻,為什麼呢?

因為我們一整天就是在做這個!

想像自己是一個在拼樂高的人,唯一的不同在於,你需要自己決定每一塊積木的長相與可能性,先產出各種認為可以拼裝的樂高長相,最後再依照這一大堆的樂高積木,去打造拼裝出最棒的樂高模型。

creadit: https://www.marketingweek.com/2018/08/21/lego-in-house-creative-agency/

在設計樂高積木之前

在第二天的一開始,交付給成員的任務是時候回收了,Lightening Demo 是一個收集靈感的起手式,讓團隊成員在前一天晚上回家找一個自己認為很棒的產品或是服務,並在第二天一早就分享給團隊並說明認為好的地方是什麼。

這是一個輕鬆的分享方式,團隊成員不需準備簡報說明,因為這樣會加重團隊成員的認知負擔,還記得我在前面說到的專注力的時間限制嗎?在 Lightening Demo 這個環節的準備,身為促進者需要提醒團隊不要花費過多的力氣,因為接下來成員們需要儲備能量,來應對接下來的腦力激盪。

在 Lightening Demo 中要注意的事情有兩項:

1. 每個人 3–5 分鐘為上限,千萬不可超時
提醒成員,在最多 5 分鐘 上限的時間內,分享一個產品或是服務,並說明該產品或服務厲害的地方在哪,並且 Demo 給大家看,一但時間到了就是換下一位,因為這個環節的重點在於,大家彼此分享靈感,讓團隊中每個人都能分享自己的想法。

2. 促進者需要持續紀錄
促進者需要把每個產品抄寫在白板上,並且繪製草圖寫下該產品/服務的名字,在這期間促進者需要 100% 專注於成員的分享,並且快速地畫出草圖,在這裡促進者非常吃重,盡可能紀錄所有重點,專注於詢問成員兩個問題,來引導成員說出心中的想法:

「你可以指出你喜歡的地方嗎?」

「你覺得你喜歡這個產品/服務的原因是什麼?」

在這環節因為每個人只有最多 5分鐘 的分享時間,所以在引導上必須盡量將喜歡的原因與地方挖出來,並且鼓勵成員自己形容、描述這個產品的用法。

Lightening Demo 是一種暖場設定

Lightening Demo 在第二天可以視為一種小破冰,經過第一天的定義問題後,第二天早上我們將會著重於激盪想法與發想可能性,在進行大量的腦力激盪之前,利用 Lightening Demo 這樣輕量的小分享讓大家暖暖身,帶領團隊循序漸進地開始準備激盪一番,掀起第二天的序幕。

在堆積樂高之前,先想好你要打造什麼

當我們進行完 Lightening Demo 之後,就可以開始準備決定要針對哪個方案發想了,這時候包含昨天的材料應該會有:衝刺計劃問題、示意圖、HMW筆記、Lightening Demo,在前一天我們已經針對問題領域做了討論與決定,這時候團隊需要共同決定針對問題領域,進行分工或是全體集中,這取決於團隊們在第一天選擇了幾個問題領域,若是兩個以上,那你們需要決定是否要分工進行,這完全取決於團隊之間的決定,促進者可以提醒決策者重新聲明自己的立場與看法。

開始一連串瘋狂的激盪吧

接下來的步驟,看過書的人並不陌生,就是 Crazy 8 了,在 Crazy 8 真正開始前團隊需要先四處看看所有 相關材料 並且 做筆記 ,最後進行相當刺激的 Crazy 8,在這中間我們不允許團隊互相談話,營造一個完全不被打擾的環境,是你此時最重要的事情(這大概是促進者最輕鬆的一個環節),我不建議身為促進者也一起發想,我們很難保證一旦我們自己也跳進去了,會不會產生自己也沒發現的偏差,要記得促進者的意義是輔助團隊成員,而不是一個英雄角色。

過度瘋狂的八個點子

在進行 Crazy 8 的時候,1 分鐘一個點子會把團隊成員逼入絕境,畢竟你可能連午餐要吃什麼都要想個 30 分鐘,怎麼有辦法在 1 分鐘想出一個絕妙點子?

在我們完成整個 Design Sprint 並做賽後檢討時,我發現 Crazy 8 會讓團隊成員感到心不安,因為在 8 分鐘的限時內,你可能連自己在幹嘛都不知道,最後卻還要在 30 分鐘內把其中一個完善成方案草圖?

我發現這是源自於對本步驟的用意不理解也不熟悉的關係,在四步驟畫圖法中:筆記、發想、Crazy 8 、方案草圖,很容易會陷入制式的流程,就宛如你要畫一幅風景畫:你要先場勘、勾勒場景、打草稿、最後上色。

http://siyanimation.com/2014/12/how-to-paint-a-realistic-nose/

但這樣的流程,不是四步驟畫圖法的精神,四步驟畫圖法不是讓你一步一步去擬真你的想法,而是在收斂之前將你的腦洞(?)展開到最大,在你進行前三步驟時,你所做的事情都是在 發散。

筆記是一種發散、發想是一種發散、Crazy 8 也是一種發散,就如同牆上的文字、早上的 Lightening Demo,都只是材料之一,最後的收斂環節則是落在繪製方案草圖中。

這所有的步驟都是在幫助你去打造一塊塊的樂高積木,可能有方形的、可能有長條形的、要不要試試L形的?盡可能地去創造各種積木,直到最後的繪製方案草圖,我們再來看看這些積木可以幫助我們打造什麼東西出來。

在第二天的階段中,我們依然是在探尋可行性,提出一些可能的解決方案,而不是在板上釘上釘子,彷彿畫出來就是一定會遵照這種方式硬著頭皮做。

腦力激盪的力量是蘊藏在點子之中,並非是今天想了一個多不切實際的點子必須確切執行,而是要思考這點子為什麼是好的,好在哪?這些好的元素是否可以單獨提取出來使用?這些單獨的小元素,能不能融合成一個更完善更有辦法執行的方案?

打開你的視野,擁抱任何可能性

有鑒於你的團隊成員中可能會有任何職能角色存在,同時也不是所有人都有辦法進行發散型思考,在進行四步驟畫圖法之前,建議促進者可以利用腦力激盪的七個原則,去解釋腦力激盪的思考方式,以下是我自己對於七個原則的解釋:

  1. Defer judgement
    不管什麼想法,我們都不批評
  2. Encourage wild ideas
    我們非常歡迎任何狂野的想法
  3. Build on the ideas of others
    基於別人的想法進行加裝或改造
  4. Stay focused on the topic
    隨時回對這次我們的關鍵問題
  5. One conversation at a time
    一次只討論一件事
  6. Be visual
    盡量視覺化你的想法
  7. Go for quantity
    想法數量越多越好

透過簡單的七個原則說明,讓不同職能的成員可以理解到腦力激盪的基本概念,將會是身為促進者的最大課題。

注意!你的成員的腦已經 Crash了

做完了方案草圖,恭喜你又熬過了一天,收好成員的草圖,讓成員好好的大放空一波吧!經過我們自身的人體實驗證明,所有的成員經過了第二天之後,腦袋會呈現電池耗盡狀態,此時若是嘗試與他們對話,大概要過個三秒才會回應。

第二天可以說是整個 Design Sprint 中最消耗腦力的一天,它跟第一天不同的是,第一天我們著重在挖掘問題,是垂直深入的方式去探索,第二天則是水平發散式地針對一個問題去尋找潛在的 What if,耗損瞬間的爆發力與想像能力,促進者在這一天,需要注意成員的體力與精神狀態,在適當的時候引入決策者來節省大家的力氣,會是你這一天的重點。

接下來最後一集,我將會講解第三天與四五天的一些心得分享,希望大家一樣鎖定我們的 Medium 不要轉台,喜歡我的文章的話也請多幫我拍拍手👏👏👏👏,也許拍手👏👏👏次數破 2k 的話,我可以邀請決策者來寫一篇「身為決策者你應該要知道的 Design Sprint 」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