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臺灣神社.銅牛.石燈籠

陳 摸摸
交換日記
Published in
6 min readFeb 25, 2020

散落的故事尚未完結。

上回比對到資料跟照門到系統崩潰之後,還有石獅與狛犬的故事未寫完。但歷史就像是蠟燭裡的燈芯,資料越是爬梳發現糾結在一起的線索越多。

在追查石獅下落的同時,順道探訪了原先置於臺灣神社內的銅牛。

臺灣神社被改建為圓山大飯店後,兩頭銅牛於1949年被轉贈給省立臺灣博物館(國立臺灣博物館前身)。

以人面向博物館來看:

左側(東側)銅牛,兩隻牛角之間的距離較寬,眼珠子上緣是單眼皮;依據2016年9月出版的《國立臺灣博物學刊》69卷3期中記載,是1935年日本北海道佛教團體「弘安海」為了紀念1868年在「箱館戰爭」中犧牲的士兵而鑄造並獻納給臺灣神社的銅牛。

右側(西側)離騰雲號火車頭較近的銅牛,兩隻牛角之間的距離較短,眼珠子上緣是雙眼皮;根據《台灣日日新報》在1937年年6月30日的報導,家住臺北市京町的日商川本澤一,為紀念參加《台灣日日新報》舉辦的南洋視察團能夠順利完成及安全返回,因而獻納銅牛一座於臺灣神社。

兩座銅牛命運也頗乖舛,在臺灣神社時期歷經了1944年飛機意外墜毀以及1945年美軍對臺灣轟炸波及,鑄像本體出現局部穿孔。轉贈給臺博館後,1950年代又發生人為清除鑄像原有圖像及刻文痕跡(可觀察牛側腹,與二二八紀念公園的銅馬遭到相同「去痕」的對待)。

右側(西側)銅牛更曾遭到竊走,頭部被切斷,館方尋獲頭部進行修復時未能順利尋回被鋸斷的兩隻牛角尖端,使得鑄像本體有明顯的接痕。

此外,很多人認為擺件通常都是「一對」,如石獅狛犬等,通常會膝反射的認定左右銅牛也是一對、是一公一母。

當日跟張公出門抓臺灣神社舊物時,張公在端詳完左右兩頭銅牛之後:

張公:「兩頭不一樣齁,其中一頭是母牛吧」
摸摸:「我的寶貝兒啊,他們都有角。」
張公:「。」

「有可能另一頭造型是牛界母夜叉所以有角啦!」當下也馬上幫張公緩頰,真的是難得看到張公有點鏘,逗得我好樂。

同日出門,順訪了另一處藏有臺灣神社遺件的兒童樂園。

2014年熄燈,2019年八月重新開放。

與舊兒童樂園連接的還有昨日世界,幼時在高雄成長的張公在來過,加上兩人對於石燈籠的位置不太清楚,就順便走進來逛了一下。

上回來好像是跟姐姐帶姪兒姪女來,兩小當時都是童稚幼兒,但現在兩隻都是高中生了!

真是滿滿回憶!

繞了一整圈都要走到中山北路、花博園區才終於發現今日想拜訪的石燈籠本尊!

真的,非常巨大!

IEW OF THE TAIWAN SHRINE. (台北名勝)官幣大社台湾神社

石燈籠主要構成六個部分由上而下分別是寶珠、笠、火袋、中台、竿與基礎。

從絵葉書比對可知,現存於舊兒童樂園的臺灣神社的石燈籠狀態相當不錯。雖然火袋開孔處原本帶有社紋的鐵製窗罩已遺失,但整體來說,這幾乎是唯一一件的石燈籠遺跡保存的算相當良好。

石燈籠旁設有很簡略的解說牌:

本座石燈籠係日本政府於1901年(清光緒二十七年)所建造台灣神社(今圓山飯店位址)建物之一,當時為全台唯一官幣(公立)神社。往神社之參道兩旁,立有數百座的石燈籠,莊嚴而壯觀,本座石燈籠即為其中之一,其舊時應為裝飾及照明用。於民國34年日本無條件投降後該神社被拆除,所遺留之此座石燈籠,由本中心配合景觀移至此處供遊客觀賞。

關於它的來處,這解說有寫又好似沒寫。但不想苛責,會特地來看它的人,應該都對它的身世很有興趣,不會被這無聊的解說給擊敗。

基於為何數百座的石燈籠只剩這一座?可猜測是奉獻者的身份。

台湾八景)別格神域 台湾神社境内

雖然竿上的捐贈者名字被移去,但基礎上的列名可知這是消防單位奉獻的石燈籠。且列為首位的組長船越倉吉,是對台灣消防體制建立頗有功勞的人物。

船越倉吉

太田組的創業者船越倉吉(土木營造界稱為太田倉吉),在明治22年(1889)三月與澤井市造見面後建立了義父子關係。明治28年(1895)十一月兩人共同來臺進行延續相關營造技術成為臺北重要的土木建築工程營造商,並在三十餘年間,奠定了臺北消防組的發展基礎,兩人分別為臺北消防組第一、二代的領導人物。

因為對台有功,所以被選列移出保留?

辻子 実氏コレクション 絵葉書

想當初有數百座這樣巨大的石燈籠,一路沿著從中山橋處並列佇立、排列整齊的一路延伸到現今的圓山大飯店處。

用想的就很壯觀。

有空經過中山北路可以去拜訪一下石燈籠,不會失望的。

然後,不要像我跟張公一樣傻傻的繞了整個舊兒童樂園,可以從中山北路圓山派出所旁的樂園入口直接進去,在不起眼的路徑上,就會看到百年前的龐然大物,仍直挺挺的佇立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