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平台,強化個人發展

前幾天在從商業角度探討老闆、專業經理人與freelancer的差異這篇文裡我提到:

「用平台,養品牌,這是我給專業經理人的誠摯建議,當平台的力量強過你個人品牌能力時,你可以借用平台的力量來擴大自己的影響力,我不是教你招搖撞騙,用平台的力量時,你首先應該思考的是這件事對平台有幫助,而且不會傷害到平台,否則你不該隨便用。」

有些朋友看完後表示對如何運用平台有些疑惑,本篇我試著將平台這個觀念談得更清晰一些。

什麼是平台?

所謂的平台,就是我們學習、工作、發展,與他人互動的地方,包含公司、社團、學校、社群、朋友圈、網路平台,甚至是你的家庭,這些都可以稱之為平台。

平台對我們的影響很大,以下我簡單舉幾個例子。

昨天,一位前同事在微信群裡說他要到迪士尼去工作,大家聽完後都說:「哥,以後去迪士尼就靠你了。」,我還隨口問他:「哥帶隊的話可以不用排隊嗎?」,這種愚蠢的問題,得到的答案當然是不行…XD。這邊想跟大家分享的是,當你去到一間大家感興趣的公司,擔任某個職務,你確實會成為大家爭相討論的對象

我還記得我念碩士班時,有個同學自我介紹時說他正在國安局工作。國安局?什麼樣的概念,對那時的我們來說,這個工作感覺非常特別,非常有趣,所以大家的聊天的焦點都集中在這位同學身上。大家問的問題不外乎都是「哇,好酷喔,那你平常負責些什麼樣的工作?」、「你需要幫忙擋子彈嗎?」、「你們會像FBI一樣初特勤任務嗎?」,諸如此類說營養又不是那麼有營養的問題,但,這位同學就因為他的工作而成了群體中的焦點

前陣子,我跟某個freelancer聊天,他提到他最近加入了某個技術社群擔任志工。我問他:「擔任志工的過程有什麼樣的收穫?」,他說:「與過去沒機會接觸的大神們有了很多交流,過去在社群中要跟這些人有這樣的互動機會其實不容易,但因為擔任志工的關係,很多事情都需要跟大神們聯繫與溝通,偶爾也會聊聊工作之外的事情,聊久了自然變熟,有幾位大神還幫我介紹case跟工作,收穫很大。」。技術社群志工的身分,為他開啟了許多機會

另一次,我跟一個先前在知名外商擔任副總而現在正在創業的朋友閒聊喝咖啡。他跟我閒聊時說道:「以前我還在公司的時候,一年下來邀請我去演講或出席活動擔任嘉賓的次數,沒有三百應該也有兩百,離開公司後大概剩下一百不到,真是人情冷暖啊,哈哈。」。我知道他在說笑,因為他非常明白過去外商高管的光環帶給他多大的幫助,卸下光環後,很多都不一樣了

又一次,有個朋友準備往專業講師的角色發展,他具有專業,但卻不知道如何開始,我建議他先準備好自己的簡歷跟課程的規劃,然後找幾家管顧公司談談,管顧公司就如同企業與講師間的橋梁,可以有效的媒合雙方,你缺授課對象,而管顧公司也缺優質的講師,彼此互利互惠,可以有效協助你開始講師生涯。

迪士尼、國安局、技術社群、外商公司、管顧公司,這些都是平台,平台能給你許多,但如果你想從平台得利,也沒有那麼容易。

靠平台,可以嗎?

過去我曾寫過一篇關於個人品牌經營的文章,裡頭談到每個人都應該正視一件事,那就是:

「拿掉平台後,你是誰?」

我當時的論點是,平台賦予你的職稱、經歷與人脈不可倚仗,這些都是因為你在平台上而獲取的光環。

「當你從平台離開,卸下光環後,你沉澱了些什麼?」

沉澱下來的,才是帶的走的。

能力、態度、品牌這是跟著你這個人的,也就是我所說的內在優勢
經驗則是要看你是否有在過程中獲得對能力、態度或品牌有所助益的東西,進而沉澱成能力或個人,否則它終將隨著你的離去而消逝
學歷、公司、職稱都只能在你擁有它的時候對你幫上最大的忙,如果沒有在過程中善用,一旦離開,就什麼優勢都不存在了

多年前跟某個業務聊天時,我問他業績好不好?他跟我說還好,因為公司佔有率高,牌子也大,所以客戶大多不太擔心我們會倒或者是不夠專業的問題,大多在意的是價錢問題,我又問他:「那如果碰到價錢問題時,你怎麼辦?」,他回答我:「想辦法跟老闆爭取更高的折扣。」,說完他笑了,但我壓根兒笑不出來,主要因為兩個原因,我也坦白的跟他說:

第一,如果公司的品牌讓你先贏一半,而剩下的一半你靠的又是削價競爭,那展現你能力的地方是什麼?

第二,當你離開現在的公司後,換了一張名片,來到一個無法在讓你打價格戰的行業時,你又怎麼生存?

靠平台,當然可以,但請確認你是以下三種狀態的哪一種:

平台的力量>個人能力時,你應該把握機會好好學習平台上能學的東西,因為脫離這個平台,或許不再有機會能學到這些,但你要知道,此時多數人賣的是平台面子,而不是你

平台力量=個人能力時,你可以把平台當成一個關鍵的助攻角色,他一方面可以給你許多學習機會,別人在關注平台時,也會同步關注你,因為他們認為你名實相符,平等與互利互惠,是運用平台的核心關鍵;

平台力量<個人能力時,平台對你來說只是個資源,你可用可不用,因為大家更關注的是你這個人。

若你打著平台的招牌,但你卻盡做一些會損害招牌的事情,那別人也會加速的唾棄你,例如掛著台大高材生的招牌,但態度卻極差,很快的就會打壞掉這個招牌;如果你掛著麥肯錫管理顧問的職稱,但卻壓根兒不懂企業管理,那你很快就會被淘汰掉;你掛著某某協會理事長,但卻只會打官腔,那你也會受到鄙視,招牌不是那麼好扛的,扛的好你可以更加順利,但扛不好,你也會比別人沉的更快

幾個平台的用法

看到這邊,我想大家大致上清楚平台的意思,最後我摘要了一些我認為可以合理使用平台的方法給大家參考。

1.公開資源與福利

有些可能是平台本身提供的福利制度,例如公司的學習資源、特約商、合作夥伴等,很多公司其實都有許多的資源,但員工時常忽略,認為那些對自己的工作沒有幫助,但其實你應該盡可能的善用,因為換個環境可能就沒有了。

如果你加入google或facebook,公司的內部source code都開放大家存取,你會不會想藉此機會了解一下那些你感興趣的系統都是怎麼做出來的呢?我是絕對會的。

過去公司各產品的設計與教育訓練文件屬於半公開資源,雖然不會放在公開的空間讓大家下載,但只要你提出想要參考,便能自由取得,過去我也幾乎將公司相關產品的文件都拿到了,而且花了時間閱讀,不懂的就找專家討論。

好資源,不用嗎?

2.平台的獨特資源

如果你在一些比較新興行業,例如人工智慧、區塊鏈的公司工作,或者行業的領先者,例如Uber之於打車、TutorABC之於在線教育,這通常意味著公司內肯定會有許多寶藏等你去挖,可能是商業模式、服務模式、大數據、運營方式,這些東西唯有在這家公司內才接觸的到,才有場景可以讓你好好學習與嘗試,這就是平台的獨特資源

很多人會說這些事跟我負責的工作範圍無關,怎麼可能拿的到,我建議各位可以用更積極的角度去看這件事,我過去的工作經驗裡,只要我希望能接觸這些,我會去爭取能接觸該資源的崗位,如果技能樹還差太多,那就先參與專案當志工,從旁給一些協助,慢慢的熟悉該領域,付出比他人多倍的時間,盡快把能力補上,覷準時機就申請轉換到該崗位上。

如果只有在這邊,才能如此親近這些獨特資源,還不想盡辦法去接觸嗎?

3.名片賦予你的力量

如果你不善忘,前面我舉過外商高階主管的例子,在職前後的差異,這意味著,名片可以給你的東西確實很多,很多人在談商業合作時,關注的其實是你的名片,而不見得是你這個人。

雖然你的個人品牌可能挺響亮的,但不要忘記這個世界還是很看公司牌子的,你個人或許在圈子裡很知名,但對商業合作來說,對方或許更看重公司對公司的合作,這是商業場合不變的現實,畢竟公司牽動的資源往往大於個人

個人品牌很重要,但千萬不要輕忽名片帶給你的力量,藉著名片,你能出席很多場合,接觸很多無法接觸的人,取得很多的資源,有些是脫離名片後很難做到的,但一定要留意一件事,就是公事永遠是最重要的,你可以在處理公事時去展現個人品牌,讓大家對你留下深刻印象,這對於往後的商業合作,甚至是發展長期關係都會有顯著幫助。

我有許多的朋友都是在工作時期,因為服務或合作關係而認識,即便我已經離開該崗位,我們仍保持著聯繫。

4.累積經驗與增加reputation

當然了,在一個平台、圈子裡,你還是別忘學習跟累積個人的reputation,畢竟這對你換工作或加入新的圈子會有很大的幫助。

在外商工作5年,期間升遷了2次,
負責過千萬日活的產品,從0到千萬只花了1年的時間,
在開源社群裡面擔任主要的facilitator之一,對社群貢獻非常大,
某新創公司的早期員工,伴隨公司打過最艱難的一仗。

在不同的平台上,你能累積的經驗值不同,建立reputation的方式也不同,但永遠不要忘記,學習與累積是非常關鍵的事,而付出與貢獻則是建立reputation最快也最有效的方法。

如果你很擔心自己佔了平台太多便宜,那就加倍付出吧。

— — — — — — —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不錯,請給我1~10個掌聲,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值得跟你的朋友分享,請不吝於幫我轉發分享,
如果你想繼續看到我的文章,歡迎你按下follow來追蹤我的最新文章。

--

--

商業思維學院院長 游舒帆Gipi
gipi的商業思維筆記

商業思維學院院長,致力於將商業知識科普到所有職場工作者身上。歷任鼎新電腦總監、TutorABC英文產品負責人,TGONetworks創會成員。從事顧問、培訓與教練工作。現為多家網路、電商、傳產公司策略顧問與合作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