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人訪談 | 律師-柯萱如 | 在法律面前挫折是常態,用心聆聽一則則生命故事,用專業陪伴當事人走出黑暗與無助(上)

iread_ebooks
iRead eBooks
Published in
Apr 18, 2023

華藝電子書行銷團隊
責任編輯:雷懷安 ∕ 核稿編輯:周以婷

現職於大恆國際法律事務所的律師柯萱如,主要負責訴訟案件,其中又以家庭婚姻、遺囑與遺產、家庭暴力、性與性別、兒少、妨害名譽為大宗。

於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完成學士、碩士的她,更在從業一段時間後繼續研讀自己有興趣且能和律師角色相輔相成的—心理與諮商學系研究所,目前亦擔任公共電視⟪青春發言人⟫的節目主持,帶領青少年探討各種父母沒說、學校沒教的人生課題。

律師包辦的業務廣泛,即便職稱相同,工作項目上也會有許多細微差異。柯萱如和我們分享一般可簡單分為非訟與訴訟

  • 非訟的主要用途是「避免接下來發生訴訟」,常見包含仲裁、併購、契約、跨國相關事務等,幾乎不太需要出庭。
  • 訴訟律師則是目前柯萱如擔任的角色,主要工作內容從開庭前和當事人開會、進行法律諮詢、撰寫書狀、法院開庭以及庭後會議,基本上從案件開始至結束皆須參與。
    電視上常看到一些比較戲劇性的刑事案件,會進行雙方交互詰問、現場勘驗、相關證據搜集等,她提到這也是訴訟律師工作中的一環。

若以案件類型來區分,柯萱如主要處理以下四大類居多:

  1. 家事案件:與婚姻、家庭相關,例如離婚、監護權、家暴、遺產等。
  2. 兒少相關:兒童或青少年作為被害人或是觸法加害的案件,包含其延伸之相關民事、刑事案型。
  3. 性與性別:校園及職場中的性侵害、性騷擾、性霸凌。
  4. 一般民事、刑事:妨害名譽、契約等常見案型。

柯萱如也提到,她並不是一開始就知道自己擅長或偏好處理哪些類型的案件,剛起步必須不設限地廣泛接觸不同案型。

「從業初期我選擇進入一間什麼案件都辦的事務所,包括工程款、勞資爭議、火災消防、公司股東會、經銷契約合約等等。

在包羅萬象的案件中,比起錢和土地,人跟人之間的關係、情感、心理層面的需求,我好像更擅長處理,也更有興趣。

從嘗試當中你會慢慢有感覺,原來我喜歡這個、原來我不擅長這個,也要記得在過程中時刻回頭核對自己的感受。」

日常訴訟業務之外,柯萱如也在校園、企業、相關社會單位進行法令宣導和法治教育,將法律實務帶進人民的生活,充實其法律相關知能。

之前曾經帶過司改會舉辦的校園模擬法庭,讓國高中生有機會體驗開庭的現場狀況,利用真實事件引導,讓他們了解為什麼法律需要被遵守?為什麼會有無罪推定原則?一位裁判者該用什麼樣的準則和心境來判決?

一個案件除了律師,還需要哪些人員參與才能順利落幕?

不同案型會牽涉不同單位加入,以離婚為例,這類案件將牽涉家中是否有未成年子女,若有,則進一步討論監護權、親權、子女主要照顧者與會面交往、扶養費的談判等。

而除了律師,通常還會有法院調解委員、社工、家事調查官或程序監理人一同協助案件順利推進。

其中家事調查官主要由具有兒少心理或社工背景的專業人員組成,協助深入調查兒童的發展與需求。

「離婚案件中,我們也會遇上孩子很明顯抗拒和父母某一方見面或接觸,這時同住方可能認為都是因他方過往家暴性侵孩子、造成孩子的創傷與恐懼等等導致。而被抗拒接觸的這位,則常會以都是同住方不實指控、洗腦孩子來反擊。這些言語之間暗藏的訊息或暗示,都很容易影響到兒童與青少年接下來的心理發展,而我們的職責就是要在過程中釐清,究竟孩子抱持什麼樣的想法、感受到什麼?他會希望怎麼做?又該如何在現實面落實。

上述提及許多不同單位的角色,會根據案件最初受理的管道不同先後加入。有時當事人先找上律師,才陸續有社工、心理師加入;也會有地方社工先接獲案件才來委任律師,

「就看程序走到哪裡,需要誰的加入,我們一起來把這個案子完成。」

【踏上律師之路|在「審、檢、辯」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當時身邊的同學們會去思考,法官、檢察官、律師,哪一個方向比較適合自己,而我蠻早就確定自己較難往司法官這樣的公職類型發展,公家單位本來就有比較多體制上的限制,我更嚮往能夠自由、彈性的工作,可以自主決定想要接什麼樣的案件、要接多少量、上下班時間也都不會太制式。」

通過國考,手握律師入職門票

基本上法律系的學生若選擇走律師這條路,畢業大多直接參加國考,考上後會有1個月律訓所的密集課程,緊接著5個月的實習,若半年來表現良好,即可取得正式律師執照。柯萱如提到,現在律師國考有許多大學非本科的人報考,透過學分班或在職進修的方式,通過規定學分,同樣可參與考試。

「在實務上的訓練,我認為很多都是等到開始實習、正式就業後才會學到,
學校不一定能提供這麼多實戰經驗,但絕對是必要的基礎。」

法研所錄取率本來就低,當年臺大法律學士一屆三組共約150人,但柯萱如就讀的臺大法研所刑法組,錄取率不到3%,相較司法官員,律師錄取率更低,當年一組只收18位。

「我大學一度覺得自己不想從事跟法律相關的工作。」

柯萱如也分享即便順利進入法律系,仍舊在求學時期經歷了「找尋未來的震盪期」。當時她不斷探索與嘗試,在心中帶有不確定的狀態下申請法研所,在過程中她告訴自己:律師也是自己沒有嘗試過的東西,給自己兩年時間,設定一個停損點,如果真的不喜歡再去找別條路也不遲。

「當時我成為律師,不是說下定決心一輩子做這行,只是覺得總要試試,試了才知道喜不喜歡。後來在研究所、從業的過程中,覺得法律其實沒有想像中乏味,找到了很多有價值、有成就感、有意義的地方,這也是我做到現在的原因。」柯萱如笑著說。

【律師必備技能一次盤點】

什麼樣的人可以當律師呢?

「我覺得沒有怎樣個性的人才適合當律師,律師的工作內容和未來能夠發展出來的樣子也是很多元的。」

和柯萱如一樣喜歡和人接觸的,可以往需要大量開庭、和當事人接觸的訴訟律師走;而相對內向的性格,則是可以朝著學術研究、撰寫書狀去發展。

跳脫刻板印象:律師不一定要能言善道

「做法律,辦的每個案件都是別人的人生,那你一定要願意認真投入。」

柯萱如精準點出箇中道理。

硬實力上最重要的當然是拿到律師執照,並且進入業界接觸實務;軟實力的話,她和讀者分享三大重點:

  1. 設身處地去理解
    抱持柔軟、彈性的思維去傾聽跟我們有不一樣想法的人,如果一直用自己的思維角度去理解,我們所能給出的東西就會很獨斷。
  2. 對社會有關懷
    我們在處理的是社會、是人的事情,如果我對人不關心、對社會上發生的那些不公不義都沒有感覺,那就很容易淪為一個法匠,為了賺錢而執法。
  3. 找到適合自己的角色
    我一直是訴訟律師,那是因為剛好遇到適合的角色,而身邊有一位同事,律師當了1年不到就轉司法,現在已經成為法官。他認為這樣子的角色比較適合他,不用和人有近距離接觸,只需要做出判斷。

也有另一個能力非常好的朋友,但他認為律師的工作有時壓力太大、工時太長,讓他沒有足夠的時間去發展興趣,所以後來轉做公證人。

要永遠知道,自己其實還有很多選擇,很多時候限制都是自己給自己的。」

【下集連結】
職人訪談 | 律師-柯萱如 | 在法律面前挫折是常態,用心聆聽一則則生命故事,用專業陪伴當事人走出黑暗與無助(下)

關於 柯萱如

【柯萱如 Facebook-柯萱如

【《青春發言人》 Youtube頻道-青春發言人
【《青春發言人》官網-公共電視 青春發言人
【《青春發言人》Facebook-青春發言人
【《青春發言人》Instagram-青春發言人

【大恆國際法律事務所 團隊介紹-柯萱如 合署律師
【力人心理治療所 團隊介紹-柯萱如 心理諮商師

【華藝電子書】社群帳號搶先看
👉🏻IG:https://www.instagram.com/iread_ebooks2.0/
👉🏻FB:https://www.facebook.com/airitibooks

【華藝電子書】閱讀心得/書籍評論投稿
👉🏻請來信:airitimarketing@gmail.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