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緣計算(Edge computing)的用例和物聯網 (IoT)

Tommy
IT+Digital@互聯網
7 min readApr 21, 2019

--

現今世界網絡和數據普及,不單止智能手機能連接網絡,就連手錶、鬧鐘、家電等日常用品,也能即時在網絡中提取資訊,並配合環據數據作出分析,將最好的體驗反饋給用家。而透過網絡來連接人、流程、資訊和裝置這個概念,亦是我們平常所說的物聯網 (Internet of Thing, a.k.a. IoT)。

承接上文介紹了霧計算的簡單的應用和由來,下文將會介紹物聯網的一個重要技術 -- 邊緣計算(Edge computing)。下文將會闡述邊緣計算的由來,並介紹它與物聯網的關係,而且會利用無人駕駛作為用例,介紹雲計算的短處和邊緣計算的應用。

物聯網與雲計算、霧計算和邊緣計算(Winsystem, 2019)

什麼是邊緣計算? 邊緣計算有什麼優勢?

先定義一下邊緣計算(wikepedia, 2019) :

邊緣計算是一種分散式運算的架構,將應用程式、數據資料與服務的運算,由網絡中心節點,移往網絡邏輯上的邊緣節點來處理

這裡提到很多艱澀的專業名詞,例如是“分散式運算”、“節點”等,其實只是描述: 邊緣技術是一種技術將大型應用程式的一部分轉移到(i.e. 分散式運算)日常設備中處理(i.e. 邊緣節點中)。

在雲計算的典型結構中(如上圖),通常可分為“雲(cloud layer)-網(fog layet)-端(edge later)”三層。“端”這一層覆蓋所有終端的應用程式,亦通常是被管理的角色。當雲計算一計算出結果,就會到透過“網”層,將指令發送到“端”層的應用程式執行,而應用程式收到數據後,則會發送到“雲”層作計算。

而邊緣計算則可以想像為給予“端”層一定程度的“自治”。在邊緣計算的架構中,終點被賦予簡單的存儲和計算能力(與霧計算不同,這裡重點是“簡單”的功能),令它能偶爾脫離雲的管理,並根據環境數據作出回應。

增加終端系統簡單的計算和存取能力看似一小步,但其實這個佈局有着莫大的好處,當中包括:

  • 低延遲: 數據由近場產生,能快速回應
  • 獨立性: 在沒有網絡連接下,系統亦能運作
  • 合規性: 無需傳送用戶資料,保護個人數據
  • 簡化數據: 終端先處理部份數據,數據簡化後才向雲服務器傳輸
  • 安全性: 數據傳輸減少,減少網絡安全風險

雲計算的短處、邊緣計算和物聯網的用例

無人駕駛是邊緣計算其中一個經典用例,亦是一個很好例子說明雲計算的短處和為什麼需要邊緣計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