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新手教學 — #10 為什麼要跨鏈?

JKOBlockchain
JKOBlockchain
Published in
5 min readJul 15, 2022

上週我們介紹了「預言機」,也說明了為什麼區塊鏈世界需要預言機,以及預言機的應用場景。今天我們將介紹「跨鏈」這個主題,我們會說明為什麼需要跨鏈、跨鏈的原理以及介紹 $WBTC 這種 wrapped coins 是什麼。

這篇的內容將分為以下部分:

  • 為什麼要跨鏈
  • 跨鏈橋的原理
  • Wrapped Coins (e.g. WBTC)

為什麼要跨鏈

區塊鏈世界裡有各式各樣的公鏈,常見的有 Bitcoin、以太坊、Polygon、Avalanche、Solana等等,但為什麼我們需要跨鏈這個動作呢?各條鏈都是一本獨立的帳本,記載著自己原生代幣的帳,也有不同的協定、規則以及治理模型,像是以太坊的代幣是 ERC-20 但 Solana 上的代幣協定是 SLP 等等.因此當我們想要把資產從一條鏈轉到另一條鏈時,無法像我們 transfer ETH 給其他以太坊上的地址一樣輕鬆,而是需要透過「跨鏈橋」來幫助我們轉移資產。可以把每一條鏈想像成一座座島,平時是無法互相連通的,需要這些跨鏈橋才能將兩條鏈相互連接。

跨鏈橋是連結不同公鏈的協議。

在沒有跨鏈橋的情況下如果需要跨鏈,就必須透過中心化交易所。舉例如果你要將資產從以太坊轉到 Solana,就可以把 Metamask 裡的 ETH 轉到幣安,把 ETH 賣掉再買 $SOL,再將 $SOL 提出到 Phantom 錢包裡,這樣就完成了跨鏈的動作。中心化交易所能做到這樣是因為它們在各條鏈都有很多個地址,所以他們只是在幣安的以太坊地址收了你的錢,再用幣安的 Solana 地址把錢轉給你。但這麼做的問題是,萬一只想要持有 ETH 但不想要持有 SOL 則需要在 Solana 的 DEX 上將 SOL 再換回某種 wrapped ETH,中間的操作會讓用戶需要支付交易費用,也會短期曝險到 SOL 的價格波動。

跨鏈橋的原理

跨鏈橋的原理其實和我們上述中心化交易所的做法很類似,它們做法是把 A 代幣鎖在 A 鏈上再從 B 鏈上鑄造等值的 B 代幣,這樣就完成了 A, B 鏈之間的資產轉移。這個過程看似簡單,卻又包含了信任的問題:我們要如何確保 A 代幣真的鎖在 A 鏈上了,又是誰接受到訊息後能鑄造等值的 B 代幣。各種跨鏈橋幾乎都是用以上敘述的原理(鎖住 A -> 鑄造 B)達成跨鏈的,不同的主要是中間驗證的方式。下圖就將跨鏈橋的驗證方式分為第三方驗證模式(external validators)、原生驗證(light clients and relays)、本地驗證(liquidity networks),並分析了不同驗證方式的優缺點,更詳細的說明可以讀這篇原文

跨鏈橋不同的種類分別有不同的優缺點。資料來源:1kx

Wrapped Coins

最後我們將說明 wrapped coins 是什麼,它們和跨鏈的關係又是什麼?其實 wrapped coins 就是跨鏈後的一個產物而已,套回剛剛 A, B 鏈的例子來說他們就是新鑄造的 B 代幣。以 Wrapped Bitcoin ($WBTC) 來說,這個代幣就是從比特幣網絡(A 鏈)轉移到以太坊(B 鏈)的比特幣。$WBTC 等於是以太坊上 ERC-20 版本的一顆 $BTC,這樣在以太坊的 DeFi 生態裡就能應用到 $BTC。只要用戶將 $BTC 轉給發行 $WBTC 的發行方(下圖的保管人),就能以 1:1 拿到 $WBTC,並在以太坊上進行各種運用。

保管人鑄造 $WBTC 的方式。

除了 $WBTC,還有很多不同的 wrapped coins 都是用類似的方式在其他鏈上鑄造一個代幣的不同版本,以後大家看到 “w” 開頭的代幣就知道他不是這條鏈「原生」的代幣了。

以上就是我們關於跨鏈橋和 wrapped coins 的內容,下週我們將分享「PoW」和「PoS」是什麼,以及他們跟區塊鏈的運行有什麼關聯。有興趣的朋友記得持續關注我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