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線設計經驗談

Dr. of Honer
伊伊威爾斯
Published in
Jun 10, 2021

本文章並非要對天線理論進行解釋從而到設計,而是實務經驗上對於天線設計進行一種概念式的分享。講到天線,在定義上就是一種可以能量轉換的元件,剛好傳輸距離還不錯就這樣。好像太敷衍了,但天線的淺談的傳輸原理可以參考台大教授撰寫的「漫談電磁學發展與天線科技」的文章[1]。

在天線設計最基本是由三種天線形式所延伸設計出來的,分別是偶極、環形與槽孔天線,俗成天線三寶(自己亂叫的,別認真)。大家對於偶極天線應該是最熟悉的,其實它的輻射原理可以用傳輸線理論來解釋,我們都知道,偶極天線的尺寸為波長的一半,輻射阻抗約73歐姆,詳細推導請參考教科書[2]。

取至infineon的文件手冊 [3]

這張圖[3]主要是解釋一下為什麼偶極天線結構會在波長的一半輻射量最大,還記的在傳輸線的文章有討論過,四分之一波長的神奇特性,開路變短路(短路變開路)。而偶極天線的兩端為開路,從饋入點看進去的阻抗會是短路(0),表示理想上能量能在無損失的傳遞到空氣中,也代表虛部阻抗幾乎為0歐姆。早期偶極天線大量的應用在電視通訊系統(第四台),傳輸線的特徵阻抗為75歐姆與偶極天線的阻抗(輻射電阻)73歐姆很匹配。然而偶極天線是電流平衡元件,需要巴倫的元件加持,不符合客家精神(省成本)。後來赫茲在葡萄園發生的事不再綴述,來也就演進成單極天線,波長為四分之一波長,輻射阻抗為43歐姆。

取至infineon的文件手冊 [3]

主要是透過鏡像原理,在GND處產生相同的電流,感覺就像是虛擬偶極的現象。試想導體少一半,效率就會減半,也就是輻射電阻減半。然而(73+43)除2約等於50歐姆,這時突然恍然大悟,原來現在系統用的50歐姆原來這樣來的。所以輻射電阻攸關著輻射強度?

天線等效電路 [2]

我們可以從天線教課書知道,天線的電阻分成負載電阻與輻射電阻,事實上我們再說的輻射電阻其實部是真正的電阻,而是散失的能量(輻射到空氣的能量)。負載電阻則是導體實際損耗的電阻。所以天線設計的目的就是輻射出的去,能量進得來!

但偶極天線在現在的電子裝置用的不多,大宗還是以單極、環形與倒F為主。在解釋倒F前,先來說明一下槽孔天線。在還沒接出天線之前,一定很難想像挖一個洞能輻射能量,但其實用傳輸線的理論解釋就不難想像了。

槽孔天線

槽孔最簡單的結構就是在金屬板上,開一個孔找一點饋入電源,若結構上孔的兩端為短路,以傳輸線的觀念來看,波信號走二分之波長就是史密斯的圓一圈,短路走完還是短路,開路走完還是開路。所以槽孔的共振頻率為,孔長的二分之一的波長的頻率。那輻射呢?電流方向下方有金屬板,會受到鏡像原理的影響,上下兩端電流抵銷怎麼會有輻射? 是的,沒錯!但輻射藏在孔鏡裡,孔徑上下方會電荷形成磁流,而磁流方向會相同,所以輻射就出來了。

事實上PIFA與Patch天線都是屬於槽孔天線結構,是由槽孔天線變形而成。當初能想到這樣結構的真的是鬼神腦袋阿!

PIFA天線的變化

可以看到左圖還是槽孔天線的解構,下面的金屬面實質上是等效下地。那既然是這樣那就,僅左端與右端下地應屬相同結構。那在偶極天線討論到,波走四分之一波長開路就變短路(短路則反之),且輻射可以達到最大,那也就是說槽孔天線的其中一端(右端)強制切斷,那不就可以在四分之一波長達到最大能量輻射,這樣PIFA結構就誕生出來了。對於天線初學者一定會覺得PIFA跟IFA有何區別?我個人的答案是一樣,PIFA的P在定義上,有兩種,一種是平面(Planer),另一種表示印刷(Printed)。那至於倒底是哪種?個人覺得不重要,到最後天線的幾何結構會很神奇。會變成「你解讀是甚麼,天線的結構就是甚麼。」

在PIFA結構這裡,可以有一些調天線的準則分享。Feed的位子可以調整阻抗大小,往右一點會阻抗大一點,左一點會阻抗小一點。也就是說從Feed點看進去,Short端可以等效成電感,增加下地的導體路徑可以增加電感。而Open端可以等效成電容。或是在結構上,也可以直接調整,如下圖。

PIFA Type design

可以延伸PIFA的短路端增加電感值,用Meander(蜿蜒)結構去延伸,若空間允許可用spiral(螺旋)結構去延伸。而在開路端增加平面可以增大電容量,
或是改變與金屬面GND的距離。

最後談談Patch天線,實際上也是槽孔天線延伸發展出來的天線,在槽孔天線提到,因為鏡像原理在孔徑的上下(或是左右)兩端的電流密度互相抵銷,造成電荷累積形成磁流輻射。再回頭看看Patch的結構,有上下金屬板,有大片的ground,兩金屬板有介質隔開,而介質隔開的空間就是槽孔。而磁流由上極板往下輻射,如下圖。共振頻率同樣跟槽孔一樣,由上金屬板長度L決定(二分之一波長)。

Patch天線結構,取至 邱建文教授講義 [4]

看到Patch是不是也會讓你想起PIFA?是的,沒錯! 只要會加個Short地下,一秒變PIFA,如下圖。

PIFA 結構

有沒有突然想起,上面提到的PFIA的P是Printed呢?還是Planer呢?

參考資料

  1. 漫談電磁學發展與天線科技,http://web.kshs.kh.edu.tw/math/livemath/NTU/2011_04.pdf
  2. Antenna Theory: Analysis and Design, 4th Edition
  3. 天線設計和射頻佈局指南,Tanpan Pattnayak and Guhapriayn Thanikachalam
  4. 第四張Patch天線設計,邱建文

--

--

Dr. of Honer
伊伊威爾斯

目前職業是迷途的工程師。想透過撰寫5分鐘能閱讀完的文章,分享人生、知識與工作。幫助曾經迷惘的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