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台灣研究所制度大不同

M.C.Chang
人生、體驗
Published in
5 min readJan 22, 2020
Photo by Clint Adair on Unsplash

在選擇學校及科系之前,最好先了解下美國與台灣間的教育制度不同處,如此一來,才不會有預料之外的狀況發生或是產生不合想像的結果。我從3個面向討論,分別是學制與碩士學位的不同以及攻讀博士的考量。

因我主申碩士,所以在分享內容上,以碩士為主。博士的分享內容較為主觀,可參考其他大大的文章。至於學士的部分,由於我在台灣攻讀學士,所以基本上不了解, 因此不介紹。還有, 以下介紹的概念不一定適用於美國所有學程,具體細節仍需以各校各系公布的為主。

學制

台灣的學制劃分很簡單,就是學期制(Semester),意即一學年可分為秋季(Fall)以及春季(Spring)2個學期,大家應該都很熟悉,畢竟從小到大就是這樣過來的。

而美國除了學期制外,還有學季制(Quarter)。學季制的特色為一學年具有三個學季,分別是秋季 (Fall)、冬季 (Winter) 以及春季 (Spring),特色是時間非常緊湊,感覺才剛開學就要面臨期末考,畢竟一學季只有10周,明顯少於學期制的18周。

而美國部分碩士的預設就學時間為 3 個學期或是 4 個學季,相當於只要就讀一年半即可畢業, 更短的一年(9個月)即可畢業,像是 UCB MEng 和 Cornell MEng 等學程。相較之下,預設二年的修課型碩士反而不多,且通常是為轉專業的學生而設計,攻讀目的與一般碩士不太一樣,知名例子像 USC CS 37,此學程預設就讀二年半,比二年還久!

以上的就學時程不需絕對遵守。只要有心,前面瘋狂修課,在時限內滿足畢業條件後是可以提早畢業的,而這也是省學費的方法之一,或是從相反的立場考量,多修好找工作的課程,甚至拿個輔系或雙主修,也是有些人會選擇的策略,但要注意學校提供的最長就讀時間。

研究型 / 授課型碩士

台灣的研究所學程皆為研究型碩士,意即須和教授做研究才能畢業,我的很多同學目前都為了碩論在煩惱。

美國的碩士畢業條件較多樣化,常見的有研究型及修課型。研究型和台灣的碩士相似,需進入教授實驗室做研究,而修課型只要修 8 至 10 門課就能畢業,不需寫論文。所以在選校前最好先研究欲申請的學校科系是否有區分或傾向,對於申請文件撰寫及未來生涯規劃皆有不小幫助。

MS/PhD

除了前面提到的 2 種類型的碩士外,還有一種比較特別的,就是 MS/PhD。中文應該可以翻成「碩博連讀」,我想大家看到中文就大概能摸清此種制度的概念,就是碩士讀完繼續攻讀博士,並在最後獲得碩士以及博士學位,通常不會拿完碩士學位就離開。所以此種的碩士申請難度絕對不亞於直博,甚至可能更高,那我是直接放棄此選項,畢竟我還沒有要攻博的打算。

碩士學位名稱區分

上面有提到,多數學校有多種的畢業條件,那有些人會好奇學位證書上是否有區分,這也要看各校規定,像 UMich 的學位證書就不會強調研究型碩士和修課型碩士的差別,最後都是 MS (Master of Science),但部分學校會區分出此二種類型的學位,比較常見的名稱有 MS 及 MEng (Master of Engineering),前者代表研究型碩士,後者代表修課型碩士。

以經驗法則來看,若在申請階段時就直接區分研究型與授課型碩士,通常在最後的學位證書上也會區分出來,並且在學期間不能互轉(研究型→授課型通常接受)。

個人選校策略

在選校策略中,我排除極度研究導向且申請難度極高的學校,像是 MIT、UCB(MS)、Caltech、Princeton 等。畢竟儘管我的學業成績不錯,但我的研究經歷明顯不及部分大神,再加上我對研究本身並沒有太大的熱忱,所以自然放棄難度極高的選項。那要怎麼確切知道各校資訊?上網查或者問教授及學長姊。

經濟考量

在經濟方面,台灣學校基本上都有TA(教學助理,俗稱助教)及 RA (研究助理) 的機會,可當作一筆補帖,而美國就不一樣了。

在美國,雖然部分理工科的研究型碩士會提供 TA 及 RA的機會(有的甚至可以減免學費),但絕大部分碩士項目不提供獎學金資助,尤其是修課型碩士。台灣的公費留學制度通常也不資助理工科的碩士,所以若只想攻讀美國的碩士,在經濟方面最好先估算是否可行。

攻讀博士

以美國來說,就算只有學士畢業,仍可直接申請博士 (PhD) 的學程,不如說,跳過碩士直接從學士攻博才是美國較正常的管道。通常在就讀 PhD 時,會有機構或教授提供獎學金,免除學費並提供生活費,使學生不需擔心經濟狀況。

然而,PhD 專精於研究,其研究的深入程度與研究型碩士差異極大,因此在就讀 PhD 前,最好先想清楚自己本身是否能醉心於研究中,否則即使沒有經濟壓力,心理上也會產生非常大的負擔。

若對攻讀 PhD 有興趣,可去閱讀 Philip Guo 教授所寫 The Ph.D. Grind,此外,在攻讀博士前主動應徵國內外的研究助理,提前感受自己是否真的適合此種學術環境是個不錯的試驗。

--

--

M.C.Chang
人生、體驗

Now I work as a system analyst in the United States. I graduated from UPenn SCMP. contact info: contact@mcchanglife.com or Linked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