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露營初衷淺談:風霜雨露, 星月兼程; 水深火熱, 皆是人生。

YvonneFu
luke-yvonne-親子文創實驗室
4 min readJun 22, 2018
很多人好奇:露營究竟有什麼好玩的?搬一堆重物到戶外搭建,過1、2天再拆掉;放著家裡的高床暖枕不睡,跑到野外來切切煮煮吃吃喝喝,忽冷忽熱忽雨忽晴, 不累嗎?為什麼不住民宿/飯店就好?這麼比喻好了,出來玩住飯店有點像參加團體遊,你們有真正要遊玩的目的地,住宿只是其中一部分。而露營這件事更接近自助旅行,從行前準備到營地紮營,露營本身就是遊玩的一切目的地,在整個過程中要面對/處理的各種意料之外,忽然剎那間的未知狀況,正是特別好玩迷人之處。

就像自助旅行歸來後,數年後仍讓你們津津樂道的,不是哪個著名景點,而是旅途中幾乎錯過最後一班火車,急得向月台上無法以英文溝通的捷克工人發出「嗚嗚,請搶請槍..」這樣的畫面….

我清楚記得曾經的六號花園露營之旅,白天將近30度的高溫,晚上卻夾雜著怪風直降至13度,襲擊著沒有搭天幕,硬著頭皮穿大衣戴帽子強看星光電影院的我們;記得在司馬限360度露營區濃霧之中掉下山邊的鍋蓋; 記得在跨年的得碇休閒山莊溼冷泥濘不堪之際,卻意外欣賞到部落間的山頭煙火較勁;我還記得紅毛印象露營窩驟雨之後,依然驚喜來報到的螢火蟲…

一天之中迅速濃縮各種戲劇化的自然體驗,非露營不可得。

『媽媽好熱喔 !』『但我們現在是沒冷氣的原始人,跳進水裡吧』『你看那邊山頭的雲,我覺得等下要下狂暴雨了,快把椅子拉進天幕下,天幕要拉水線了』『起霧了!起霧了!起霧了!我的拖鞋踢進霧裡看不見了』『我剛剛看到山羊頭骨了』『what?真的骨頭?』『剛剛叔叔沿著山路下去撿那個掉下去的鍋蓋時候,在一個田旁邊看到了』『等下去撿小樹枝,爸爸教你生火吧!』『我看見北斗七星了!媽媽!』

在我們家還沒開始玩親子露營前, 一次無意間的談話,可以說間接影響了我要認真Camping的決心。 一位友人提到與兒子赴美遊玩時,逗樂說若姑姑家沒地方借住那就只能在前院搭帳篷了。一句完全的玩笑話,換來小學中年級的孩子很認真的回答:『我才不要勒!』原因無非是覺得那樣不夠舒適。

孩子小時候不是都很喜歡在屋子裡假鬼假怪用毛巾/紙箱搭帳篷嗎?甚至還有專門製作精美的帳篷玩具屋啊!從什麼時候開始他們會遺忘這一切?這種遺忘是必然還是偶然?按照奧地利教育家魯道夫·史代納的說法 — — — 我真的真的「不想過早去喚醒孩子」於是開始了這場親子露營觀察之旅。

Luke也是個不折不扣的都市孩子,會喊髒會喊好無聊喔。但隨著露營次數的增加,這些現象在遞減。雖然他還是不願意進泥鰍池去抓泥鰍,但他再也不曾在露營時喊無聊。我們從不刻意選擇有塑膠遊具的營地,更多的是讓孩子融入到大人選擇的營區。Luke向我們證明了孩子的創造性遠超過成人想像,他們自己會學著在周邊環境中找到隨手可得的樂趣所在。一段營繩, 一些D勾,一把鏟子, 一支鎚子,一些地上撿來的樹枝石塊,就是最有趣的玩具。

做回原始人,大家的feel都很好。

若非親身經歷,你無法想像堆柴生火能多麼深刻的牽動孩子的心,搖曳火光下,映射出一雙雙比看到新玩具還要興奮的亮晶晶的眼睛。這樣的活動勾起了人類本性本心的本能情感。忽明忽暗之中彷彿回到狩獵採集社會,原始人透過生火行為維持共同體。他們圍坐在營火旁討論關於共同體的任何問題。而我們就著星空飲酒聊天,孩子們無所事事繞著火光奔跑,在這個一半現實一半夢幻的空間裡,大家的feel都很好。

觀察孩童你會發現其中存在一種難明的共性。他們天然的喜愛那些帶有原始生命力,沾染著夢幻想像色彩的東西。[恐龍化石/古生物考古/宇宙外太空/長相奇特的動植物/打雷下雨颳風閃電] 所以他們的骨子裡當然會喜愛露營。我所做的不過是帶Luke去做他本該喜愛之事,趁他還沒有被世俗喚醒之前。

霧裡看花/山雨欲來/疾風驟雨/煙嵐雲岫/撥雲見日…

將不只是成語,更是孩子鮮明的生活體驗。

孩子體驗過寒冬酷暑, 就不會離了冷氣房不能活。

孩子體驗過搬柴搭帳,就不會手不能提肩不能挑。

孩子體驗過蟲鳴鳥叫,就不會輕易惑於五光十色。

剛開始露營的時候我曾是個緊張媽媽。

我的男孩在我一開始心驚肉跳的監督下 ,下營捶打營釘的不亦樂乎。

那時候我眼睛不敢離開他身上,只要超出目光範圍我就要氣急敗壞大吼。

到如今他和友伴沿著山路爬到營主家討了冰棒回來吃我才知道:

『喔,你剛剛去哪了?』才發現5歲的他已經自己走了那麼遠…

親子露營帶給我們的,不僅是孩子在一次次成長,也是做為母親學習放手絕佳的實驗基地。不管你相信的是華德福/蒙特梭利/還是糾結什麼人本森林小學哪一派的育兒理論對孩子最好???親自帶孩子一起來露營,相信會找到妳滿意的屬於自己的答案。

--

--

YvonneFu
luke-yvonne-親子文創實驗室

曾經的廣告人。在上海,蘇州,寮國都有客戶經驗。現任自封的親職考古學家。在育兒過程中開啓N次與家族舊靈魂之間的對話;試圖透過網絡時代的力量,重新連結發現"我是誰"的過去與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