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美術】Krenz 構成十期-01-趨勢

帽捲
Maochinn
Published in
Dec 7, 2023

就如同我在中講得一樣,我認為有了動態才有構成,那麼首先,動態是什麼,或者說,畫圖為甚麼需要動態

K大給出的解釋是,專家通常會精心設計畫面讓觀眾容易閱讀,具體的來說就是畫面中要有容易辨識的趨勢可供參考。反過來說,如果畫面中沒有明顯的趨勢,通常就會覺得畫面沒有動態,因此要有動態的先決條件是畫面要容易閱讀。

而類似的解釋在還沒上課過的我來說,其實看過很多,但是總有種雲裡霧裡的感覺,因為有很多抽象的詞彙在裏頭,讓你彷彿有點感覺,但是卻無法實質的說出來,因此在上完課後我會嘗試說明白這些概念。

首先,我先做一個武斷的定義,所謂容易閱讀的畫面就是整齊的畫面,反過來說就是如果畫面過於雜亂,就會導致難以閱讀,難以閱讀並不意味著無法閱讀,舉個極端的例子來說,也就是雜訊(noise)圖,雖然只要你專心還是有辦法閱讀,但是不知從何看起,或者更進階一點說,你不知道你的視線要怎麼在畫面中移動。

圖一 雜訊

那相同的雜訊,如果我們為她添加一些趨勢,你會發現儘管乍看之下仍是雜訊,但是圖二容易閱讀的多了,因為這些雜訊對齊了某種規則,讓人可以快速的感受並且理解到畫面。

圖二 用不同密度視覺化的颱風動態

事實上這是我以前visualization的作業,從圖二左可以發現我是在畫面上畫上一堆短曲線,而每段短曲線都是一段雜訊,而右圖只是將線條的密度增加,因此本質上仍是一堆雜訊,但是顯然的,兩相比較之下,圖二更加整齊,也更容易閱讀,或許你也可以發現視線可以自然的畫面中移動

換句話說,我認為如果要讓畫面容易閱讀,那麼在畫面上的點、線、面組成的圖形應該要符合某種規律,這個規律可能是我上面舉例的,漩渦,或是一條曲線,甚至是無聊的格線。

回到比較正常的圖畫,來看看米山舞老師的實例

圖三 米山舞

如果撇除掉透視、色彩等等,事實上畫面就是一堆大量的色塊,也就是大量的2D圖形,但是觀眾不會感到雜亂,或者至少感受到亂中有,也就是說我們雖然不太容易直接看出背後的規律,但是我們可以感受到某種趨勢,而正是有這股趨勢才不會覺得畫面雜亂,也才容易閱讀

換句話說,如果創作時希望畫面容易閱讀,或者有人會說把畫面整理乾淨,我們就必須要主動地去安排畫面中的圖形,這包含了所有的點、線、面,而事實上,所謂的感覺到畫面有動態的前提就是畫面不能雜亂

那這時後就要來看看反例,這是當初的透視課作業,可以假定這張的透視沒有太大的問題,雖然乍看之下沒有非常雜亂,但是總有種更種元素散落在畫面中的感覺,並沒有明顯的趨勢。

圖四 透視作業與觀察的動態線

此時,我大概把畫面中比較明顯的趨勢具體畫成動態線,你可以發現這些趨勢像是各自為政,並沒有連在一起,或者說,沒辦法用簡單的曲線將它們串起來,這就是所謂沒有整理過的畫面,也就略嫌雜亂

當然,你可能會覺得這就是「寫實」,因為現實生活中的確大部分的點、線、面通常無法連接成一個簡單的曲線,但是「寫實」的畫面不意味「好」,當然也不意味著壞,只是當我們希望讓畫面能夠有動態,或是說容易閱讀的時候,我們勢必得對「現實」做一些調整,這就像是在拍攝時會調整演員、場景只為了畫面好看。

那接下來我在儘量不調整原圖的情況下做一些調整,首先在畫面中設計一條貫穿畫面的C字曲線作為最主要的動態線,也就是最長的動態線,並且「刻意」安排不同的元素在這個動態線附近。

圖五 設計的動態線

可以注意到,從上到下,我刻意讓花瓣沿著這個動態線分布,然後接著頭髮的輪廓,袖子的明暗交界線,最後是裙子的輪廓。從結果來說,畫面中有許多的點、線、面湊巧的分布,彷彿可以感受到某種趨勢,而從原因來看,這是我預先設計好一個動態線,然後刻意的整理畫面中的圖形。

圖六 主動態線

當然機智的你可能會想到,我並沒有把這條動態線用元素給填滿,如果我們單獨把這些在動態線附近的「線」用藍色標示出來,你可以發現除了花瓣之之間有空隙,甚至有些線並沒有完全的對齊,但是這並不影響我們「感受」到這個趨勢,事實上這就是色彩筆記中也有提到過的完形理論,這邊就不重覆贅述。

而事實上,我的目的也不是要觀眾能夠看出這條動態線,而是讓觀眾容易閱讀畫面,為此我會把圖形安排的整齊一些,彷彿亂中有序,而結果就是觀眾可以感受到一個明確的趨勢。

圖七 次動態線

至於其他的動態線也是相同的邏輯,以綠線舉例,從左至右,從袖子皺褶的明暗交界線開始,經過裙子連接到大腿的明暗交界線,再到小腿的輪廓,這個時候你可能有小疑問,為甚麼小腿不是看明暗交界線而是輪廓呢?這是不是我在為賦新辭強說愁?還只是合理化這套論點?我的答案是因為

畫面上你所能觀察到的所有線條都成立

事實上,不論是明暗交界線或是輪廓,從圖形的角度來看都是色塊,舉例來說,如果我將綠動態線附近的明暗交界線用深藍標示,輪廓用淺藍標示出來如下。

圖八 組成次動態的線

你可以發現綠線部分會形成一個趨勢,而其餘的線條雖然存在在畫面中,但是不會破壞掉這個趨勢,或者你也可把這些「干擾」趨勢的部分想成是完形理論中的空白,因此,如果干擾過大意味著空白過多,就會無法完型,也就會感受不到這個趨勢。

因此這就可以解釋一個常常遇到的問題,明明就是同一張圖,為甚麼每個人分析出來的動態線都不太一樣,因為每個人注意到的線條並不相同,所以每個人分析出來的動態線也都是不同的,但是只要是有刻意整理過的畫面,觀眾就能夠感受到明確的趨勢,進而容易閱讀畫面,而這才是我的目的。

總結來說,我認為在學習動態之前更重要的是整理畫面,因為要讓畫面容易閱讀,具體來說就是要整理畫面中的所有圖形分布在動態線附近,因此觀眾就會感受到明確的趨勢

最後舉兩個很早以前沒上過任何課時候的例子

圖九 頭髮雜亂的範例

若只關注頭髮的圖形可以發現趨勢稍嫌混亂,這是因為髮流的趨勢不一致造成,因此也會有人說這個髮流很不乾脆、猶豫含糊,事實上就是沒有明確的趨勢,最簡單的解決方式就是決定其中一條為主動態線,其餘的要馬跟隨這條種動態線,要馬縮短或是降低其他髮流的對比。

圖十 頭髮整齊的範例

這張雖然也有很多髮流,但是整體趨勢是一致的,因此感覺較為流暢,因此不是說不能畫很多的髮流,而是你要意識的設計主動態線,而次動態可以稍微偏離,但是不能牴觸主動態線,換句話說無論次動態如何設計,仍要能感受的到主動態線,也就是要有一致的簡單趨勢。

題外話,回顧以前的畫就可以知道哪裡畫不好,也可以知道那裡的得比較好,而且在網路上找反例通常找不太到,但是隨手一張黑歷史就是最好的反例。

最後,你會發現,動態線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因此我初學是會非常糾結為何動態線如此多變,但事實上,產生明確的趨勢才是重點,觀眾所看到的動態線未必與畫家設計的相同,所以,動態線長什麼樣子從來都不是重點,只是我們在分析趨勢的時候會依據自己的理解標示出來罷了。

因此,當我們的畫面有了明確的趨勢後是否就意味著有動態呢?答案是否定的,舉個極端的例子來說,一個棋盤網格足夠整齊,他的趨勢明確無比,但是應該不會稱其為有動態吧,這是因為所謂的「動」態意味著我們的視線會在畫面上流動,有一個觀看的時序,這個細節就留待下一章再說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