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K大色彩課四期-01 輪廓

帽捲
Maochinn
Published in
Oct 28, 2021

雖然說是色彩課的筆記,但我講述色彩有關的篇幅應該不多,取而代之則是更多概念上的東西,因為對我來說,用色只是底層風格的一種,但更加重要的是乘載這些色彩的載體,例如,輪廓(silhouette)。

這邊之所以要提到英文是因為中文「輪廓」這個詞通常會對應的概念是contour,也就是物體邊緣的那一圈曲線,但是我這邊講的輪廓比較像是剪影,或者我們可以換個方式講,型(Shape)。

輪廓

那個這個東西為甚麼要放在最前面講呢?因為無論甚麼樣的元素他終究會形成輪廓,無論是透視、色彩、構成,例如一片色塊它自然而然會與周遭其他不同顏色的區域區分開來,此時輪廓便產生了。

而輪廓為甚麼重要是因為他是最明顯能夠辨識物體的特徵,比起豐富的調子或是複雜的結構,一個清晰的輪廓足以暗示整體的樣態。所以你經常也會看到某些作品並沒有細刻很多細節,但是光是使用色塊的輪廓就足夠好看了。

所以

以我自己例子來看就是上面這兩張圖,基本上只有色塊,透過彼此穿插的設計產生清晰的輪廓讓觀眾足以辨識我想表達的東西,甚至我有把一部份東西隱藏起來作暗示,但這並不影響我們的閱讀,這也就是所謂的完型理論。

完型理論

不需要把完整的輪廓都畫完,部分區域不用畫也可以暗示出你想表達的內容。這也就是透視課K大說不用把線畫的很長可以分段畫,只需要整個趨勢有作出來,那腦子會自己補完。

那我們不妨從圖學的角度來看輪廓的重要性,我們可以看到一組對比,圖(a)是原始的3D模型,圖(b)則是低面數的模型,可以發現兩張圖的光影變化是沒有差太多,但是輪廓會造成的辨識上很大的影響,因為我們光看光影變化是光滑的,但是輪廓是硬的,這會造成辨識上的混淆。

Silhouette Clipping

在Silhouette Clipping這篇paper中提到

the silhouette is one of the strongest visual cues of the shape of an object

他在後續的過程中,把低面數模型的輪廓修整(clip)的跟原始模型一樣,這邊就不展開來講,這邊要表達的是,輪廓的重要性

所以為甚麼在臨摹的時候常常會要求型準,就是因為如果型不準對於輪廓的辨識上會有很大的影響,尤其是臨摹別人的畫,也就是別人已經整理過的型。

既然我們認知到輪廓的重要,接下來的問題就是怎樣的輪廓是好的。

整而豐富

就K大的說法是,整而豐富,但我想換成一個更直接的說法,只要能明確表現你想表現的就是好的輪廓,那這個跟整、豐富有甚麼關係呢,我們不妨反過來看,整的相反就是碎。

修改前(左)、修改後(右)

紅色框框內助教說黑色的部分太碎了,但其實如果去看原圖,那邊的皺褶其實更加豐富,但是這邊還是要「主動」的把自己認為暗的地方盡量畫成一大塊黑的,也就是我們要學著概括,所以可以對照到右圖,以結果來說我就是把一些細碎的東西拿掉把輪廓修的乾淨一些,以原因來說就是這樣的整理可以比較好的辨識那個部分的結構,也就是我前面所說的,只要能明確表現你想表現的就是好的輪廓。

當然這邊要怎麼整理沒有標準答案,因為每個人想表現的東西不一樣,換句話說,這邊就是畫家的品味,通常來講,整而豐富會讓觀眾更好理解你想表達的東西。

那客觀來說,甚麼是整而豐富呢?整就是一大塊形狀,輪廓很簡單,豐富就是比較碎的形狀,有比較多的起伏。整作過頭就會無聊,豐富作過頭就會變碎,但這邊可以注意一點是通常會讓輪廓比較整、另一邊比較豐富,這個應該很多人的筆記有提到,這邊就不贅述。

正負型

其實這個東西對我來說是比較其次的概念,但是由於是K大系統這是繞不開的,所以這邊還是提一下,建議可以看最下方的reference有很多內容。

正負型

這邊白色的背景就是負型,其餘的灰+黑是正型,但是灰跟黑各自都是負型。

講簡單點就是我們一般在畫圖的時候圖底色的那些色塊就是正型,就像是前面提到的寶可夢那張,基本上大部分都是正型,只有背景、閉塞是負型。

就像助教所說的

正型就是「有意義」的「具體型狀

負型就是「無意義」的「抽象型狀

或是另一種講法

正形空间即设计里的主体,也被称为“吸睛之处”。负形空间即围绕着正形空间的剩余区域

也有人這樣說

正常人在看畫時會最先接收到資訊的部分叫做正形。畫面中將正形扣除後剩餘的東西融合成單一單位,就叫做負形。

這邊其實講的是同個東西,你可以理解為,我們畫的美少女的輪廓就是正型,因為他就是畫家想讓觀眾看得東西,也就是「吸睛之處」,所以這也會造成正常人在看畫時會最先接受到美少女的這個有意義的具體型狀。

正型

正型與整體構圖的設計比較有關。

正負型的比例會影響表現,我們可以透過上面的三種比例來感受,詳細還請去看原文,這邊我覺得有一句話很重要。

负形空间的作用就是给予设计呼吸的空间

負型

基本上大部分的練習都集中在負型,這是因為負型可以暗示出很多細節,或是反過來說,很多的細節在畫面上就是負型

我們可以試著把正型拿掉,整張圖只剩負型,但是我們可以發現,我們隱隱約約是可以辨識出要表現的東西,這當然跟前面提到的完型理論有關,但對我來說,無論是正型或是負型,他們都是輪廓,只要能明確表現你想表現的就是好的輪廓。

比例分配

其實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發現,黑白的比例大致各佔了一半,因為如我想要表現結構的話,各佔一半通常會是最容易的方式。

舉個例子來說,如果要表現球的結構,通常會採用左圖那種方式,你可以注意到,黑白的部分大致佔了一半左右。

這邊也有人會提出,會這樣是因為光源、環境之類的,這個不能說你錯,但是整個環境是你主動設置的,你大可以先決定黑白在反推光源,而不是預先決定光源然後被動的產生黑白。

但這種比例會有點過於平均,而且通常我們不一定會把結構性的表現擺在第一位,這就像是前面正型提到的構圖設計,所以我們傾向黑白比例是7:3甚至是8:2,因為這才能做出明顯的對比。就像是所謂的80 20法則,我們可以把想表現的東西放在20%比例的地方,相對於其他80%就會凸顯出來。

所以我們在觀察圖的時候可以有意識地先把圖做二分再來觀察(如果有明確的明暗的話),反過來說,我們在畫圖的時候,你要有整體的意識,就算你是每種底色的東西分開來畫的,但在視覺上明的跟暗的會被概括成一塊,注意輪廓要能明確表現你想表現的。

這邊拿我蠻久以前的圖舉個例子,這邊請先忽略一些上色還是結構問題,乍看之下輪廓還行,但是直接調成剪影,會發現輪廓蠻亂的,尤其是頭髮的地方,也可以發現一些比例上的問題。

這在原始狀況下,因為有很多細節而掩蓋住的問題都會出現,我在不改動太多的前提下,直接去調整輪廓,把一些太碎的東西拿掉,把整個輪廓變得比較整一些,光是這樣其實就會好一些。

這邊要強調的是,在畫線稿或是填底色之類的階段,應該要去注意輪廓,要「主動」的控制輪廓,原始圖就是我把想要畫的衣服(內容)畫上去,然後「被動」的產生輪廓。

這其實也呼應到透視課講到的主動被動的畫圖。

而在把畫面二分成黑白後,也可以發現一些可能沒注意到的問題,例如結構和比例,二分就是把畫面作最粗暴的簡化,但也可以讓你只注意在輪廓而不會被細節所干擾

那來談談我實際上對於輪廓的原則,我們不妨把「只要能明確表現你想表現的就是好的輪廓」反過來看,我們要把沒用的輪廓修掉,這其實在我談風格的部分有提到過,我只畫有用的。

以我之前的實驗來看,可以注意到我並沒有把所謂的光源造成的正確性擺在第一位,而是我只在必要的地方塞暗,甚至有些部分未必正確,例如手掌的部分為了要與後面的手臂區分開來,我刻意的加了一條線。

另外也可以注意到右手臂的部分我是全部壓成暗的,這就是因為要保持輪廓的「整」。

這部分的練習就是利用各種負型或者說是輪廓來出結構,但這邊也可以注意我們不一定要把整個結構畫死,而是可以用暗示的,也就是我在手掌跟手臂之間的線並沒有畫死,讓他一定程度保持透氣,也就是可以做曖昧

所以講到底,並不是說我們畫圖都要先二分再往下細分,而是我們在設計畫面的時候要有輪廓、比例的設計意識。舉我自己的畫來說,我也不會預先畫強烈的光源,而是利用閉塞和一些暗示作用的負型來做初步的二分,這些內容的面積通常不大,所以整體的比例就會落在3:7到2:8,接下來就可以各自細畫,就像助教曾經跟我說的就算是閉塞也有深淺。

總結來說,從初期設計畫面到繪畫途中乃至於後期調整,我們都要有意識的讓輪廓清楚、明確的表現想表現的內容,從最外層的剪影到內部閉塞產生的小碎點,我通常會在初期設計畫面耗費最多的時間,事實上,只要閉塞卡的準,初步的立體感跟結構就會出來,後期也就不用做太多塑造。

因為對我而言前期的畫面設計就是做對比,無論是明暗、冷暖、還有輪廓的粗細、疏密等等都要綜合考慮,在最重要的地方添加儘量多的對比,但也不要把整個畫面都充滿對比,因為稀缺也是一種對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