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Friedrich Glasl的「衝突陞級模型」,分析香港的「反送中運動」的階段及前景

摩星嶺
Mount Davis
Published in
8 min readSep 2, 2019

香港的「反送中運動」越來越到了無法收場的地步,警方的暴力程度離8964只差一個真槍實彈的裝備配置及使用的命令。在林鄭的「假對話真武力陞級」的現實之下,「勇武」或「和理非」的反送中民眾,也到了一個無法退步的階段,難道香港註定要與林鄭一起「攬炒」?

奧地利經濟學家Friedrich Glasl在1989年,提出了一個新的「衝突陞級模型」(Conflict Escalation Model),此模型本應該主要應用於經濟領域在處理危機、溝通方面需要關注的問題。然而,用在社會領域,如政府的危機管理、國家與國家的利益或者危機衝突管理 (如中美貿易戰從開始到現在的分析)等也非常適合

612之後,我就根據英國前外相、精神科權威醫生的理論,判斷林鄭有嚴重的精神疾病(詳見:林鄭究竟患有什麼精神病?),已經缺乏危機管理的能力,把Glasl的模型了解後,再回顧從69以來林鄭的行為,將會加深這一看法:此人有病,且 病入膏肓!

Glasl的9階段模型(如下圖),其中又劃分為三個大的等級(level):即 雙贏(win-win)、一輸一贏(win-lose)、雙輸(lose-lose)。

The nine stages of conflict escalation by Friedrich Glasl

1st Level (Win–Win)

階段 1 — 局勢緊張(Tension )

這個階段的起點,會源於衝突開始的原因,如,意見衝突,達不成一致。這是一種常見現象,除非在某些極權國家的立法會,幾乎沒有什麼反對意見,更不存在反對黨。因此,這種現象在政黨的民主自由的社會,不應該覺得有什麼奇怪。因此,要最終尋找一個衝突開始的時間點,其實也比較困難。

階段 2 — 辯論(Debate)

在此階段,衝突各方會考慮採取策略來說服對方的論點,如在立法會的辯論、公眾諮詢等。 意見分歧會導致爭議。 各方都試圖將對方置於壓力之下,並以黑白兩色來思考。

階段 3 — 行動代替語言(Actions instead of words)

衝突各方為了增加對對方的壓力,以表達自己的意見。 討論中斷了,也不再發生口頭交流,衝突越來越激烈。 對另一方的“同情”消失。這個階段的結束,應該是衝突一方認為有足夠的資源及力量可以壓制另一方,因此,溝通也不再存在。

就反送中,從最早的立法諮詢開始,至6月9日,應該屬於上述的階段1-3。6月9日的百萬人遊行是為了反對612的立法會二讀的意見表達,並且相較於之前的表達規模,已達質的轉變,進入第二個等級的衝突。6月9日百萬人上街後林鄭能夠在當晚迅速回應,且計劃不改地在612立法會二讀,這也是其評估其立法會支持力量可以達至迅速通過,而忽略了真正的民眾的力量。這是政治判斷的失誤。

photo credit: network (6月9日香港百萬人反送中)

防止衝突陞級的策略,根據Glasl觀點,在階段1-3時,應該介入調解(mediation)。就反送中而言,則應該是充分的溝通、諮詢,了解各個stakeholder的意見、建議,最終達成一致。實現雙贏的目標。錯過這一階段,都會帶來單方、或者雙方的損失。

2nd Level (Win–Lose)

階段4 — 聯盟(Coalitions)

這個階段,其實在多數情況下,與level 1的階段是融合的,並非那麼清晰地按照時間的順序。在衝突無法達至一致的情況下,衝突雙方都會努力去尋找更大的支持者/群體,站在自己的一邊,形成對另一方更大的壓力。從另一個方面來說,當最終的自已一方的勝利而非雙贏(level 1)成為目標時,衝突雙方就會盡可能的利用各種資源,來達致目標。譬如,6月份G20會議召開前,全球主流媒體的廣告等都是這個聯盟的目標。

必須贏得衝突才能讓對手失敗。

階段5 — 詆毀(Loss of face)

這個階段,其實用內地的「思想意識掛帥」的方式來理解就更容易。這未必需要把對手的八卦桃色新聞翻出來才可以。通過在道德方面、政治底線方面對對手進行宣傳上的狂轟亂炸,使其失去道德的信譽,從而放棄目標,達至已方勝利。

這方面,反送中運動中,大陸的官媒借助互聯網防火牆及內容監控的優勢,幾乎滴水不漏地控制了整個涉及香港的反送中的宣傳。譬如,這個運動是踐踏一國兩制中的一國、是要港獨、然後撲風捉影地再搞些個人背景的抹黑等,幾乎形成了14億人反全香港的局面,並且還是全球性的(這個可以觀察一下7、8月份全球其它國家的中國留學生的表現即可知,或者此文:中國人、香港人…難道真是不同的人種?)。

在香港之內,譬如葉劉也曾這樣做個誣衊化的宣傳(葉劉的無恥,在於睜著眼睛也可以說鬼話)。其它建制派別的言論等都與此類似。建制派別的議員或者從政人員,表現出似乎普遍性的質素較低,體現在就算不論政治觀點的前提下,其言論都常常是邏輯混亂、矛盾從從,無法形成一個穩定的系統性的立場及政治觀點體系架構。

階段6 — 脅迫策略(Threat strategies)

衝突各方試圖通過發出表現出自己力量的威脅來獲得絕對控制。不管69當晚的林鄭迅速的回覆百萬人上街的聲明告訴公眾612將繼續立法後二讀,或者612當日示威者的包圍立法會等,以至到現在為此的各種關於反送中五大訴求未獲得回應的陞級手段,都是脅迫的策略。

這個策略會貫穿整個過程,而且,雙方都會顯示並強調這種脅迫的可能性及可用的手段,而這個威脅的可信度則取決於對方的權衡與判斷

612暴力首次清場包圍立法會的示威者

3rd Level (Lose–Lose)

階段 7 —有限破壞( Limited destruction)

雖然按照Glasl的階段,在此階段才開始出現有限度的破壞行為,其實在實際的運動中,這一階段的行為/活動本身也是脅迫的一個策略見諸於行動。通過所有的手段,來對對手造成傷害。並且也不會把對方視為「人類」,只要對方的損失更大,則已方視為勝利。

在反送中,從71開始的立法會衝擊,應該算進入了有限破壞階段,這個階段,雙方互不相讓,政府也沒有任何可接受的措施來平息事件,因此,直至9月1日,有限破壞一直貫穿運動。不管是警方的暴力、官警黑勾結、各地方黑勢力無差別攻擊等等,均是一個威脅另一方退讓的方式。只不過,在一個政治訴求這樣清晰合法的主題之下,這類手段只體現了政府的管制無能。

香港目前(9月1日止)就處於這個階段,並且,有限的破壞會越來越嚴重。

831暴力衝突

階段 8 —完全毀滅( Total annihilation)

對對手進行完全的毀滅,不擇手段,凡是可行的旨可用。在此階段,雙手各不相讓,勇武的示威者可採取更激進的手段,徹底癱瘓機場等交通設施、癱瘓交易所等致命設施,甚至其它危及普通民眾或者對手生命財產的手段等。而另一方也會同樣鎮壓陞級甚至真槍實彈上場。事實上,從728以後,警察的防暴手段越來越暴力化、暴力無極限無差別,並且不管是高級官員、還是普通警察,均大量證據顯示其標簽化/物化示威者為 曱甴(蟑螂),與納粹黨衛軍或者盧旺達大屠殺前一樣。而一線警察由於普遍認知判斷能力低下,在這種物化標簽之下,則會更加暴力,每一棒每一槍打下去均不會有受體為人的同理感受。通過這種恐怖手段,試圖完全毀滅另一方的意志,從而獲得已方的勝利。

階段9 — 同歸於盡(Together into the abyss)

在這個階段,只有毀滅,沒有其它,不管什麼方式。只要能夠讓另一方完全消滅即可。譬如,真槍實彈消滅勇武的示威者、出動解放軍全城戒嚴、實施緊急狀態法軍管等!

雙方的抗爭形成長期化、毀滅化,同時,香港的一切賴以存在的基礎也消失了。

關於上述9個階段,政府應該或者林鄭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應對措施,我想大多智力正常的社會賢達,都知道什麼時候是最佳時間。另外,我還是強烈建議大家看一下如何在極權社會生活,參考這篇早前文章:在「極權」與政治「冷暴力」之下的香港人,將如何自處? 😭 😭 😭

如今,良辰吉日已過。即便某CE突然暴斃,整個社會的撕裂、對政府及中央的信任,已是難以復返。

2047年,某民間歷史學家發行了一本書,描述一個弱智的精神智障、缺乏危機管理能力的HK CE,是如何將一個全球三甲的世界金融中心、社會治安優秀、公民素質“十A”的城市,僅用了3個多月,就完全毀滅的成功經驗,聽者無不嚎淘大哭⋯⋯

非對稱的暴力,其實應叫屠殺

02/09/2019

以下是Friedrich Glasl 衝突陞級模型 介紹:

--

--

摩星嶺
Mount Davis

Love my Hong Kong, love my kids….寫一點自己想寫的東西,為了不被忘記,也為了未來 的記憶. 獲得更新可關注 Facebook (已被BLOCK): https://www.facebook.com/eastoftheed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