籌辦「M+線上黑客松」 — — 當中的挑戰、亮點和珍貴收穫

Mary Lo
M+ Labs
Published in
Dec 9, 2020
「M+線上黑客松」在線上平台Hopin的截圖

新冠疫情爆發改變了人與人互動的模式。為保持社交距離,我們不得不減少面對面的接觸。你可能已從辜雪婷(Kate Gu)早前的文章<全球疫情下的線上黑客松>得知,「M+線上黑客松──物件之城」原定是於二月底舉行的兩天現場活動。為了應對疫情帶來的改變,我、Kate與活動主持人Chun-wo PatChristian Marc Schmidt協作,把活動移師到網上進行。

挑戰帶來機遇

這是我們首次籌辦線上黑客松,在計劃和進行活動期間,我們均遇到一些困難。有些預料之內的困難,我們可以提早準備解決辦法;但對於意料之外的困難,我們只好在它們出現時想辦法應對。

橫跨三個時區的新型線上活動

時差是我們重新設計活動中一個重要的考慮。活動主持人Pat和Christian分別身處紐約和三藩市,與我們所在的香港有十二和十五小時的時差,這時差限制了活動的時長。與其把活動擠在兩整天,我們把它延長至十五天,每天進行兩至三小時的短暫環節。每個小組均有兩次獨立諮詢環節,組員可以就項目概念徵詢主持人的意見。

活動時間表:

第1–2天 香港時間上午 9:00–10:00 簡介

第3–7天 香港時間上午 9:00–10:30 分組創作及討論

第8–9天 香港時間上午 9:00–10:30 分組進度簡報

第10–14天 香港時間上午 9:00–10:30 分組創作及討論

第15天 香港時間上午 9:00–中午12:00 小組最後簡報

建構虛擬活動空間

在虛擬空間舉辦協作活動是一個嶄新的概念。我們閱讀同儕在網上分享的文章(lance weiler的 ‘From the Futures: experiments in collaborative art & collective wayfinding in a time of ambiguity’ 和Cristina Juc的 ‘Online Hackathon: PROs & CONs’),亦搜集了相關活動的資料,卻不能找到完全符合我們所需的多功能平台。我們希望能找一個容易操作、配備分組功能的視像會議工具。另外,我們亦希望此平台具備即時聊天和線上檔案分享的功能,方便參加者與組員溝通及接收相關材料。為了這次活動,我們研究過不同選擇,最後決定同時使用多個線上工具,包括Hopin(視像會議)、Slack(通訊)、 Dropbox (文件共享)、Miro (想法交流),和Paste (想法演示)。首三個是必備的工具,餘下的則視乎參加者的需要。

摸索線上工具

假如你正計劃舉辦線上活動,我們建議你盡可能挑選符合你需要的工具,但任何平台都有其限制和挑戰。我們搜集了不同線上工具的資料,並在不同裝置上進行測試,逐一摸索這些工具。這樣有助我們設計一個周全的活動流程,和製作給予參加者閱讀的自學材料。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加深了對工具的認識,並了解它們的局限。例如,我們選擇以Hopin作為活動的主要平台。在這個平台上,用戶可以以視像模式與他人見面,並透過麥克風對話。但是,在Hopin上只能舉辦最長三天的活動。為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只能把線上黑客松分成五個Hopin活動。雖然這樣做並不完美,但也是個折衷辦法。

「M+線上黑客松」截圖,畫面上的圖像顯示活動主題。
第一個Hopin活動的頁面截圖

在活動首天協助參加者適應

對參加者來說,數碼協作計劃「M+線上黑客松」是全新的概念。因此,我們必需在活動開始時為他們提供入門支援,包括介紹線上工具、提供活動時間表,並告訴他們參與活動的預期收穫。我們準備了多份自學材料,例如一份講述必備工具基本功能的指南、一本包含活動時間表和活動詳情的電子小冊子,以及一份實用的參考資料及項目大綱文件。不過,單是提供這些文件並不足夠,我們還要向參加者示範如何使用工具,以確保他們充分理解。Kate在活動第一天的簡介會上,進行了簡短的教學環節,示範不同平台的使用方法。

在活動開始前了解參加者

活動的目標參加者是學生、設計師、藝術家、科技專家和文化愛好者。但是,我們對參加者的認識並不深。為了加深對他們的了解,我們在活動一星期前發出問卷,詢問他們的技能。參加者的回應有助主持人調整活動材料和簡報的用詞。不過,即使我們提早收集參加者的資料,還是要待活動開始後才能清楚地認識他們。此外,「M+線上黑客松」是一個協作活動,參加者將被分成四人一組。我們根據參加者的技能分組,但仍面對一個難題:在隔着電腦屏幕見面的情況下,如何可以協助組員建立連繫呢?我們透過自由討論和破冰任務來應對這個問題(細節將於下一段講解!)。

保持活動氣氛!

作為主辦單位,我們積極管理活動流程,並在幕後觀察各小組的進度。我們與主持人在網上為參加者提供協助,例如幫助他們分組、聯絡沒有回覆的參加者、鼓勵組員之間互相交流,還有確保每一隊的進度都沒有落後。由於小組之間不能碰面,我們利用一系列線上工具,塑造出讓大家可一起工作的虛擬環境。然而,受時差和活動長度所限,各方在線上的溝通仍存在難度。於是我們在Slack上為每隊設立一條頻道,亦為所有參加者設立一條總頻道來發佈活動備忘。此外,每隊在Hopin上亦有獨立的線上會議室,讓組員自由進行視像通話。我們亦邀請參加者盡可能出席其他隊伍的分組創作及討論環節,向其他隊伍學習,從而獲得更多靈感。

網絡和技術問題

活動前的演練必不可少。我們根據事前草擬好的流程與主持人一起進行排演,目的是測試工具及熟習配置。在排演期間,我們發現了不同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調節活動流程以妥善分配時間,並確保瀏覽器的安全設定允許錄像分享功能。不過,活動期間仍出現始料不及的問題,例如遇到網絡中斷和電腦故障的情況。幸好,我們分成二人一組工作 — — Kate和我一組,兩位主持人一組,只要組內任何一人遇到問題,另一成員就會負責處理,並透過Slack的頻道來溝通及解決問題。

儘管有一些突發事件,我們慶幸那些問題對活動的影響不大,「M+線上黑客松」得以在兩周的時間順利進行。

令參加者投入「M+線上黑客松」的元素

我們收到參加者不少正面的意見。「M+線上黑客松」是實驗性的線上協作計劃,我想與大家分享提升活動質素及在虛擬空間創造良好氣氛的關鍵元素。

虛擬旅程的起點:活動主題

在虛擬世界,由於參加者有時會關掉自己的攝影機,我們很難掌握他們的投入度。當我們無法跟參加者面對面溝通,預先計劃好虛擬旅程顯得更為重要。我們利用活動主題作為起點集合參加者,讓他們互相認識。一開始,主持人簡單分享物件和它們的不同形態,然後邀請參加者參與線下和線上的活動,協助破冰及開始自由討論。只要參加者活躍起來,團隊合作和項目便可順利建立。

破冰任務:挑選九件物件並填妥工作紙

在第二天簡介環節後,主持人為各人分配任務。這個任務旨在打破參加者間的隔膜,讓他們準備投入之後的活動。他們要收集九件私人物件,然後填寫工作紙,解釋每件物件的性質和功能。起初,這個任務屬個人活動,但後來會變成一個協作項目。主持人請各人跟隊友分享有關自己挑選的物件,參加者所選的物件大多數都跟自身有關,反映出個人的日常生活、習慣或特別回憶。他們講解物件時,也分享自身的故事。主持人聽過每位成員的分享後,會指出物件的異同,並指導小組以這些物件來構思他們最後要發表的項目。

參加者挑選的物件和完成的表格截圖

主持人和參加者的分組創作及討論

每組參加者都有兩次跟主持人會面的分組創作環節。在第一個環節,參加者輪流向主持人分享自己挑選的物件和背後的故事。然後,主持人便指導小組探索物件的異同,繼而發展成項目意念。小組會花了一星期去建構項目,然後在第八、第九天發表初步概念。在第二個分組創作環節,主持人則協助小組進一步整理構思,並為他們最後發表的簡報提供建議。

M+線上黑客松活動進行期間的截圖。主持人之一在分組創作環節與隊伍對話,他拿着一張紙,紙上有一些圖形。
黑客松主持人之一Christian Mark Schmidt與參加者在分組創作環節對話的截圖

大家的笑容!

受到新冠疫情影響,我們需要留在家中,並在外出時配戴口罩。在「M+線上黑客松」進行期間,我們可以脫下口罩,透過電腦自由與彼此對話。這種互動方式形成快樂的氛圍,大大增加參加者對活動的投入度。每天早上,我們都會在等待所有人加入時閒聊一下,雖然是輕鬆的聊天,卻十分強大,讓我們在受限的情況下與彼此建立連繫。科技能創造神奇的虛擬空間。雖然很可惜地,我們未能親身與彼此見面,但仍可於線上環境相聚,在兩星期間與彼此分享生活。

活動截圖

連繫不同人士 建立創作社群

雖然「M+線上黑客松」早在約四個月前已圓滿結束,但我腦海仍清晰浮現當時每天早上與主持人的閒聊、參加者的笑容、和他們的愉快分享在。舉辦網上活動對我們來說是新鮮事,因此在那兩個星期我都十分緊張。然而,這個過程中遇到的每一位都深深打動了我。我很高興能與不同時區的人連繫,見證各個隊伍從挑選的物件中構思出最後的項目。有些參加者在這次活動才剛剛認識,但他們的團隊合作令我喜出望外。「M+線上黑客松」讓不同的人聚在一起,我希望這些小小的連繫能在未來能繼續發展,形成一個創作社群。

最後,我想感謝我們出色的主持人Chun-wo PatChristian Marc Schmidt。他們連續付出了十五個晚上的時間來主持活動,不但慷慨分享對「M+線上黑客松──物件之城」的想法,亦為參加者提供專業建議,協助他們完成這次獨特的創作旅程,實在了不起!

如果你對參加者創作的項目感到興趣,歡迎閱讀Kate Gu的文章!

--

--

Mary Lo
M+ Labs
Writer for

Interested in art, technology and storytel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