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網路廣告不能天女散花? 為何品牌不圈粉?

Fionamurmur
MURZine
Published in
4 min readJan 14, 2020

廣告行銷=人類心理學延伸,嘗試挖掘消費者真實想法,對症下藥

網路廣告亂槍打鳥 —消費者跑光光

你一天花多少時間上網?有看過IG、FB統計一天使用的時數嗎?研究指出,2019年世界各國每人每日平均上網時間為6小時42分鐘,相當於每個人一天有四分之一的時間在上網,網路已成現今接觸消費者重要媒介。

TWNIC 研究顯示,2019年台灣前三大上網時間用在即時通訊、看新聞、看影音/直播,因此以接觸到多媒體廣告(如GDN聯播網廣告)為主。第四名則是搜尋,便會以接觸到關鍵字廣告(SEM)為主。現今消費者的購物方式亦有改變,Google 便分享了新流程:
1. 消費者想購買某類產品
2. 進行網路搜尋 (SEM)
3. 看到網路相關廣告 (多媒體廣告)
4. 進行網路搜尋 (SEM)
5. 線下或線上獲得口碑評價 (口碑行銷)
6. 進行網路搜尋 (SEM)
7. 到實體店面體驗 (體驗館)
8. 進行網路搜尋 — 看到宣傳/促銷 (SEM/多媒體廣告)
9. 網路下單購買 (評價/口碑)

在現今的超連結世界裡,傳統數位行銷已趕不上時代,一昧的廣撒網路廣告轟炸消費者,反而會適得其反,對品牌造成負面效應。像是很多人會裝廣告阻攔APP,其實不是不想看到廣告,大部分是因為不想一直收到與自己無關、無幫助的廣告,覺得惱人。因此,如果廣告對消費者是有幫助的,像是即時告訴你想買的產品正在特價、想去的國家機票正在優惠等,這種能解決需求、省下你搜尋時間、金錢,便能增加消費者購買意願並感謝有這些廣告出現,更能降低心房,更願意提供個人數據來獲得更多優惠,是跟企業用交換模式創造雙贏。

曾在 《消費者的選擇行為》中提到: 數位行銷以數據為本、消費者先決,不再平均化消費者…將消費者直接依「行為」分群,不再使用年齡/興趣作為TA設定…讓網路廣告精準、有效的找到對的消費者,不再亂槍打鳥,花錢還傷身。

跟著感覺走的消費心理

行為科學家指出: 人所做的決定,高達90%的決定都是情感所推動。情感是決策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環節。人會跟著感覺走,往感覺像是正確選項的方向而去

情感對品牌來說十分重要,根據Gallup在2014年調查就已顯示,很多消費者開始對大品牌無感。亦有研究顯示,現在消費者越來越願意嘗試新品牌,有信任的人推薦或介紹的品牌更能提高試用意願,但這也造成現今消費者品牌忠誠度下降。

人類不會獨自做決定,因為人類是有社會偏好social preferences的群體生物,信任和互惠對人而言十分重要

對品牌有情感連結的消費者所產生的價值,是高滿意度消費者的兩倍以上,他們會願意買更多產品/服務,對價格及其廣告接受度也更高,並更願意向他人推薦該品牌。就像現在許多網紅的經營模式,像交朋友一樣時時分享生活點滴與心得,與粉絲建立情感連結,步步圈粉,再慢慢加入代購、代言品牌,或推出自有品牌。一路跟隨的粉絲們潛移默化的轉變為忠實購買者。

消費者的選擇行為》中曾提到: 對目標消費者精準行銷,長期溝通,提升品牌忠誠度,他們也會為品牌/產品口耳相傳,達成口碑行銷。創造企業與顧客雙贏!

💡 Fiona’s bookcas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