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個我喜歡與不喜歡Xpark的理由

HO
NOT ONLY A ZOO 不只是動物園
Sep 17, 2020

2020臺灣疫情趨緩之際Xpark熱熱鬧鬧地開幕了,臉書上被水族館的打卡post洗版,畢竟美麗夢幻的水族館有誰不愛?

水族館座落在華泰名店城旁,比鄰桃園新光影城,搭機捷或高鐵都可以到,附近有很多逛街的好地方,要我待上兩天都沒問題。詳細的參觀資訊網路上應有盡有,想查如何用海底世界拍美照請洽Instagram上的眾多網美,想查參觀資訊的麻煩去痞客邦那裡滿滿都是,結過婚的都在那裡發背光的小孩照。

Xpark在定位上並不是個教育機構,參觀時也很明顯感受到這就是一個拍照約會遛小孩的休閒景點,商業娛樂性十足,卻也讓這裡在一開幕就受到很多人的質疑。這篇文章只是就我所看到的提出一些我的個人感想,喜歡與不喜歡的點各八個,總共十六點。

喜歡的點(一):精緻的水族展示

(水族館沒看到大圖輸出,先給兩千個讚。)

一個好的動物展示必然能夠呈現出動物的美。先有欣賞,才有興趣,有了興趣,才有後續對於自然的了解以及行動。Xpark透過整合燈光、材質、視線高低、角度等無數的展示細節來增加整體遊客體驗的細緻度,有些手法細膩到令我非常驚訝佩服,看得出設計團隊在很多細節上的施作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整趟體驗也幾乎沒有讓我出戲的時刻,就算有展區的不同,依然可以在相同的氛圍情境中合理並連貫地參觀完整個旅程。

-

喜歡的點(二):好拍,真的很好拍

拍魟魚時不小心拍到正在拍照的陌生人。

網美多的地方通常就是好拍照的地方,而Xpark的好拍是真的很好拍。大部分的展區都至少有一個特別好取景的角度讓遊客拍照,光線的配置也足以讓人臉與動物同時清晰呈現。

總覺得不論動物園植物園水族館博物館,讓自己的場館中有一個可以拍照且具備特色的spot還是必要的,例如英國Kew Garden(邱園)這幾年也力行讓自己舉辦的每一個展都「Instagramable」。社群軟體的使用方式也改變了遊客拍照的需求,大家更喜歡在一個氛圍獨特並具備空間層次的「景」來拍照。年輕世代對社群軟體的信任早已高於傳統媒介,簡單說就是我們相信社群軟體可以提供更真實的參考資料,也是這些機構應把握宣傳的媒介。

當然在水族館拍人之外還是要拍動物,但水族館常有一個問題就是玻璃的對面經常是另一片玻璃或是解說牌,甚至是沒什麼意義的燈光裝飾,這種配置總會讓我們在拍照時有反光干擾,美麗至極的柏林水族館就有類似情形。在Xpark幾乎沒有遇到這個問題,燈光與空間的配置讓我們用手機也能拍出賞心悅目的動物照片。

-

喜歡的點(三):留給小動物一個舞臺

太平洋真圓鰭魚。

Xpark在他們的官網介紹裡提及,他們希望這裡可以「帶您到地球上每個不可思議的角落」並展現出「生存的強韌」,原本以為只是行銷詞,但我驚訝的是這裡的展區中不只展示了吸眼球的大型動物,也有不少體型小但頗具特色的迷你生物。

例如在「寒帶行凍」展區中,麻斑海豹附近有俗稱海天使的裸海蝶與俗稱波妞魚的太平洋真圓鰭魚,抬頭看完麻斑海豹的渾圓再彎腰一窺裸海蝶的小不隆咚,告訴觀眾一樣的生態系統中能夠有這麼不一樣的生命形式。

-

喜歡的點(四):走入冰山看海豹

「寒帶行凍」中的麻斑海豹展場可說是全Xpark最美的一個角落,設計師透幾何空間的虛實、光線的遊戲、材質的變化、文明與自然的相交,呈現出極具風格及詩意的空間劇場。

展場可以分成兩個部分,從外是看向冰山,平行看水中環繞冰山游泳的海豹;走入則是成為冰山,從中央向上看海豹趴在岸上休息。

光線穿過水面時形成水波舞蹈的動態,當穿過格狀材質則是雪地中四散卻鋒利的反射。海豹在建築的虛實之間穿梭,在水中的靈活則是告訴我們海裡才是海豹的主場,也讓我們對極地有了全新的視野。

-

喜歡的點(五):新媒體效果出乎意料的好

即便我自己大學主修媒體設計,但通常還是對博物館中的新媒體設計很無感,甚至有點感冒,畢竟很多時候都是硬為了要新媒體而新媒體。

一開始Xpark宣傳不斷主打的新媒體啦虛實混合等,其實對我來說真的有點扣分,畢竟看過太多新媒體的喧賓奪主,而非輔助展示重點。沒想到實地走訪之後發現有部分在網路照片看起來無趣的投影在現場看反而效果不錯,精緻的投影畫面不但得以輔助展示,更增加了空間上的層次感。

-

喜歡的點(六):網美集中處理

來逛水族館就不應抱怨一堆人擋在那邊在拍照,就像去兒童新樂園就不應該嫌小孩吵。在國內外都遇過很可怕的拍照魔人,當天在Xpark的人都還蠻有禮貌,都會靜靜等沒人後再湊過去拍照,真是不只網美,心更美。

沒有什麼比圓圓一大缸海月水母更好拍的了,在另外隔出的隊伍中有長長一條人龍在排隊等候拍照。當天雖然人不算多,但工作人員跟我說這個隊伍還是要大概40分鐘左右才能拍到照,非常佩服她們的耐心,更佩服她們的男朋友,但最佩服的還是館方將隊伍管理得井然有序,完全不影響人潮,沒有要拍的遊客也可以從一旁清楚觀看。

-

喜歡的點(七):動態解說牌

Xpark的解說牌是動態的,輪播著展示空間內生物的資訊,以單一臺顯示器即可容納非常多資訊,讓展場的視覺更加簡潔乾淨,動態解說牌也讓資訊的呈現有了無限的可能。

-

喜歡的點(八):室外有條臺灣溪流

Xpark其實有個蠻大的戶外展區,其中一部份展示了臺灣的淡水生態,用精緻的造景展示了臺灣石魚賓(𩼧)、蓋斑鬥魚等本土魚類,這裡也是我認為Xpark中最感動我的角落。

遠看這就是常見的庭園造景,樹下流水與石頭形成的景觀透過玻璃的中介讓我們用水平的視角觀看生活周邊的水下世界。涓流尚未赴海卻已極盡熱鬧,緩慢的流水不知還要多久才會流進大海,現在卻已讓成群的蓋斑鬥魚在水草間自在地生活著,我認為比起室內展示的各種繽紛燦爛,這裡的展示最能讓我感受到感動與踏實。

室內的展示把遙遠的風景帶到我們眼前,室外的水景則強而有力地告訴身在臺灣的我們生活周邊有多少精彩的生命,擾動且刺激著我們對周遭環境的水下想像。

講完喜歡的點,來講講自己卻也沒那麼喜歡Xpark的幾個點。

-

不喜歡的點(一):主視覺真的很醜,然後不要諧音

主視覺的X字真的很醜,很像剛學會Illustrator的學生忍不住幫自己做的個人Logo,第一次看到有點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展場中有幾個展區的取名玩了點諧音梗,例如「寒帶行凍」展區、「癒見水母」展區。雖然在日常生活中我也蠻常講一些諧音自娛娛人,但還是覺得諧音被寫出來作為正式命名是一個很不正經的行為,看到諧音標題被大大地掛在牆上真會令人倒吸一口氣。而諧義總是比諧音更有深度且好玩一點,例如Xpark一樓的戶外區叫做「室外桃源」,令人莞爾。如果叫做「室外桃園」,我會大翻白眼,諧門歪道。

-

不喜歡的點(二):藍色,是海產的顏色

我與同行的友人都認為Xpark中有些地方細節做得很好,有些則明顯粗糙,且粗糙點的強度是足以讓我出戲的,而其中最讓我不舒服的是小水族箱背景的藍色平面。

雖然不知道藍色在水族養殖中是否有什麼特殊功用,但在這裡略為掉漆的藍色平面背景令人難以相信這是不到一個月前才開幕的新水族館,有種水產試驗所的既視感,不但舊,在不少展示中也背景的藍色也去吃掉前面展示的動物,背景不但沒有消失反而令人無法忽視。

大水族箱的藍背景當然沒問題,小水族箱的背景直接且統一地漆上藍色不只在視覺上是一個粗糙暴力的形式,其人工養殖的形象符號更會令人聯想到海產店或是大賣場的生鮮區。雨林探險展區的陸地背景以及不少遊客面的牆壁也直接漆上了死死的藍色,這大概是Xpark的設計中我最無法接受的一點。

-

不喜歡的點(三):Attention, modernism is back.

麻斑海豹的展示空間真的很美,但美歸美,這空間總會讓我不小心想起魯貝特金現代主義的動物園設計,用混凝土來定義動物應該呈現的行為,動物只能遵照著我們的設定生活。 參考文章:〈倫敦動物園建築全攻略〉

自然化的動物展示場不等於好,人造的也不等於不好。我一直認為一個好的動物展示是要讓動物能夠有所選擇並展現出野外行為,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給予動物牠能夠在野外碰觸到的一切。所以我好奇這個展示設計會不會只有平坦的玻璃與水池,空間元素是否有變化的可能?動物是否能夠在展示場中對於行為擁有足夠的選擇權?在Xpark我看不到海豹在水上的生活環境,僅就我所看得到的講述想法。

再者,我很樂意被你引導要以何種姿態觀看動物,但我堅決反對你只給我觀看經過設定並過濾的動物特定狀態。

-

不喜歡的點(四):音樂很煩

音樂本身當然好聽啊,況且久石讓的音樂沒興趣也要說好聽,就像聶永真出新作品不管怎樣都先分享然後寫「美哭😍」。Xpark在不少展示場都有播放音樂讓遊客看動物時可以搭配服用,例如在海馬展示旁就播叩叩滴滴噹噹的音樂,配著海馬嬌小的身軀,讓人回想起小時候看著發條音樂盒中轉圈圈的可愛木偶。

討論這件事跟我的畢業製作有點像,當然放音樂本身沒什麼問題,但是我能不能說這是水族館企圖利用音樂帶給人們的感受來中介我們看動物時的眼光?音樂與海馬這兩件事其實是無關的,就像我們不能說紅色等於熱情藍色等於憂鬱,海馬同樣不屬於久石讓音樂中的俏皮。展示者要給予觀眾更多與動物產生連結的可能,而非強加了一個情緒逼迫遊客服從,同理,「萌」、「善惡」等形容也不應該用於動物展示,這些詮釋都已經踰矩,這些屬於人類的文明,與生物無關。

而且音樂真的太大聲。

-

不喜歡的點(五):需要人工引導的動線不是好動線

入館前我們在整個館外走路超過20分鐘才找到入口,最後入口的指標還是一個A4的告示牌,上面甚至連箭頭都沒有,害我們又走錯了幾次。如同標題所講,雖然館區內絕大部分都是單一路徑,但其中還是有一些地方走起來很卡,又未必有給明確的前進方向,突然要上樓突然又要下樓,在一些轉角總需要有個工作人員引導方向,不然會有點卡卡的。

但話說這邊員工的制服也太好看了吧(真心喜歡),每次有員工經過都會吸住我的眼球,腰帶也超可愛的,是醜Logo上的配色!

-

不喜歡的點(六):解說牌

解說牌上的資訊不多,沒有物種分類、野外分佈(只有部分內文提及)等資訊,當然這些內容只是我個人想看,不代表很重要。

動態的解說牌給予資訊展示非常多新的可能,但Xpark並未利用顯示器的動態效果,只是投影片般輪播著傳統的解說牌,單純減少解說牌佔的空間而已。不同面解說牌也時常同時播到相同的動物,浪費版面,想看特定物種的解說時必須等候非常久的時間。

-

不喜歡的點(七):除了美,我能夠透過展示得到什麼?

在Xpark我無法對生物有進一步的認識,今天Xpark的展區基本上都是利用生態景觀來分類,卻較少提及展示生物在生態系中的位置以及意義,我們只能在美學上獲得動物的觀賞價值,欣賞美麗的海洋生物的同時我也想知道牠們被選擇展示於此的原因。

如開頭所說,這裡本來就不是一個教育導向的水族館,所以我也不覺得這是一個問題,動物健康、遊客快樂、不要傳播錯誤觀念,其實商業化也沒有什麼不好,單純會覺得在知識的傳播上有點可惜,都做那麼漂亮了怎麼不順便多給一點東西這樣。

-

不喜歡的點(八):視動物為藝術材料

「癒見水母」展區被形容為水族界的teamLab,透過燈光、投影、鏡子、音樂加上水母打造出一個夢幻的空間,是Xpark中最大的亮點之一。

向日葵投影???是用Windows的預設圖片嗎?

我不喜歡這個展區,展示動物的美學價值固然重要,但絕不是透過以藝術覆寫生命的形式。因為這樣我們看到的是藝術品,不是水母,更不會是自然。當然如果水母活得健康,那就單純只是道德問題,有點類似拿動物標本進行藝術創作這類爭議。

這裡只是利用水母的生命進行藝術創作,透過藝術手段讓生命變成我們想要牠們呈現出的樣子,覆寫生命的同時也代表我們認為藝術的價值高於這些動物的價值。簡單講,這一缸缸的水母其實也只是舞廳燈光下的舞孃。

總結

整體來說Xpark是一個好玩的地方,我會推薦朋友去參觀。喜歡的點也好,不喜歡的點也好,都單純是以我的立場與所學對Xpark的參觀心得,相信其他領域的人一定會悟出更多有趣的想法,這也是動物園水族館最有魅力的地方。

Xpark不只看到很多我在臺灣其他水族館沒看過的生物,水族館本身也很漂亮,我們不知不覺就逛了三個多小時,從頭拍到尾,不論手機相機拍起照來都超過癮。前陣子去屏東與澎湖的海生館,才知道位在都會區的水族館是多麽珍貴,不只交通方便,附近也很多地方可以逛,有outlet有電影院Ikea什麼都有,真可以從早到晚耗一整天。

雖然我特別選星期二去參觀,想說這天所有國小生都是全天班,但仍然還是有很多的遊客跟我在同一個時間入場。也幸好Xpark只有販售線上電子票,所以每一個時段都有人數上限,不過我看其他人幾乎都是在人海中去參觀的,只能說不管什麼地方只要人太多就會很難逛啦!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麻煩幫我連按幾下鼓掌!

--

--

HO
NOT ONLY A ZOO 不只是動物園

去動物園的那天,早上喝咖啡,下午喝可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