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WSEL筆記】動物展演場所中的動物福利管理
這次想來整理的主題應該是開始工作後最有感而發的內容,便是動物園、水族館等動物展演場所的動物福利管理機制。有在關注臺灣動物園等場域的人人們應該大多都不會否認臺北市立動物園是全國發展最健全且資源最多的動物展演場域,但即使如此,他們也是在近五年內才發展出了動物人道處理作業流程、各類群的生活品質評估、動物福利評估等制度,以及成立動物倫理委員會來建立這些規則與推動制度的執行。然而,就算如此,這個委員會成員也多是園內的人人分身來做,並沒有專職人員來處理這些認真做起來可以相當龐大且需專業的業務質與量。
前一陣子整理過介紹動物福利評估的文章,也分享過展演魚類與爬行動物的動物福利評估表,都有相對充足的參考資料與文獻可以搜集。不過,到了要來找如何制訂與實施這些制度的相關資料時,卻是少之又少。因此,我覺得需要在這裡先聲明以下內容多是根據我工作經驗所接觸到的產業現況與推測國際動物園組織的規範所預期的執行方式所寫,所以以下架構參考就好~畢竟很多管理制度方面的設計還是比較適合個案討論才貼近現實需求(從筆記意外變成工作+文獻閱讀心得分享?)。
為什麼需要動物福利/倫理委員(Animal Welfare/Ethics Committee)小組?
現在幾個主要的區域性國際動物園組織,包括歐洲動物園暨水族館協會(European Association of Zoos and Aquaria,簡稱EAZA)、美國動物園暨水族館協會(Association of Zoos and Aquariums,簡稱AZA)、東南亞動物園暨水族館協會(Southeast Asian Zoo and Aquarium Association,簡稱SEAZA),都制定出相關的規章來要求會員對自己園區內的動物福利做到一定程度的規劃與管理,可見對展演動物福利的重視是一個國際趨勢(不是國內動保團體或無知民眾在那裡自嗨想斷業者財路而已)。
雖然全園的例行性動物福利評估是這些組織最共同關注的焦點,但不是各家都明確指明需要成立動物福利/倫理委員小組來執行這個工項。EAZA的入會審查題目中只有照養與獸醫資源而已,並沒有一個明確「動物福利」的項目,但有在其他文件中建議各單位可以成立動物福利工作小組。AZA則有在入會章程裡寫到會員單位必須有監測園區內動物福利的作業流程,並且需要制定動物福利疑慮的通報流程,也建議會員成立動物福利小組來負責相關事項的執行。SEAZA甚至有獨立的動物福利規章來規範會員,裡面有提到會員應有動物倫理委員小組,來處理所有與動物福利有關的事務。
動物福利/倫理委員小組的成立最主要的功能無非就是制定與推行相關的動物福利管理制度,並監督其執行狀況。另外,這個小組應該也要能針對一些比較複雜的動物福利議題進行討論並取得共識,進而影響園方相關決策。
看到這些業務負責範疇,可能還是會有人覺得這是個可有可無的小組,但我個人是覺得隨著現代社會對動物福利越來越關注的趨勢,未來各單位要應付的相關業務量只會越來越多。如果再繼續認為隨便請幾個人兼差就可以敷衍了事,我認為長久下來只會變成該做的沒做好,也沒專業度讓自己站得住腳,等著繼續遭外界質疑跟攻擊,事後只能再花費時間人力成本來處理這些社會疑慮。
委員小組組成與遴選機制
至於怎樣才算是夠專業的團隊,剛才前面節錄的EAZA跟SEAZA規範可以看到基本上獸醫跟動物飼養員都是小組的必要成員,而AZA與其他文獻還包含管理階層的人員(如區館長),以及營養師、動物學家與動物福利學家等(其他還有提到園區教育人員、園藝人員等,但我自己是覺得這些人的專業跟動物福利本身關聯性較低啦)。
蠻神奇的是,這個專門負責管理動物福利事務的小組卻並沒有硬性要求小組成員必須包含具動物福利科學專業背景的人人,大多都只是模糊地寫到說「受過基礎動物福利相關訓練」、「具備動物福利知識」。我個人的猜測大概是如果真的硬性要求這類工作小組都必須有動物福利科學背景的人人參與,應該一堆會員會直接不及格。畢竟有受過正規動物福利科學訓練的人人本來就不多了,更何況多數都還是偏重於專攻貓狗寵物、經濟動物與實驗動物等相關議題(像即使格拉斯哥大學的動物福利科學系已經不像隔壁愛丁堡大學的那樣特別偏重在某一群動物上,我那一屆的同學們還是至少有超過一半的人碩士論文主題就跟寵物貓狗有關)。雖然如此,我還是覺得不要求專業人員參與的作法有些不重視動物福利科學這項專業,就像是動物醫療需要受過獸醫訓練的人、動物照養會要求飼養員有足夠的飼養經驗或相關學位(像是德國就有飼養員認證的一系列學程與考試),甚至連園區教育活動都會找有教育背景的人來執行,但處理動物福利事務就隨便找一個有上過幾小時免費基礎動物福利線上課的人就可以負責了,這有合理嗎?
依據上面提到的標準可知,以國內不少單位連駐場獸醫都沒有的情況來說,可以說是幾乎無法組成一個夠專業的小組。在遴選機制的部分,找出至少資深飼育員(至少有幾年飼養園區內有的物種的經驗且了解園內物種的生物特性)與一位負責管理園區或館區的負責人,應該不是什麼難事。如果沒有駐場獸醫,或許可以以外部委員的方式請熟悉園區內物種醫療的獸醫師,來做為其中一位小組成員。最後,動物福利工作小組在理想上應該還是該由具動物福利專業的人來當小組工作運作的主軸,或至少也以顧問的方式協助相關的工項規劃。這裡「具動物福利專業」指的是有相關學位,或至少有在相關類群(如展演或園區內有飼養的動物類群)動物福利組織(不是動保團體)幾年的工作經驗。(啊如果可以再加一位營養師當然會更理想,畢竟營養也是影響動物福利的一個重點項目。)
為甚麼需要通報流程?
聽到動物福利評估計畫、生活品質評估計畫與人道處理標準作業流程,應該都可以蠻直觀聯想到是動物福利工作小組所要負責的工項。雖然EAZA跟SEAZA的規章都沒特別提到這一項,但AZA倒是有提到一個蠻容易被忽略掉的項目,就是動物福利疑慮的通報流程。
其實,我自己覺得這個有點像是建立一個客訴管道(?)或是類似政府單位的陳情信箱。雖然這種東西似乎也不是說是必要,但有這套制度應該比較能促進員工、遊客、動團與展演單位上層等多方(基本上是要任何人都能在不受壓力的情形下通報動物福利疑慮的)在動物福利議題上的溝通,也可以避免一些園區內的動物福利問題直接在網路上或哪裡被炎上,最後出動政府人員來查核或是動團大抗議(當然前提是動物福利工作小組有積極在回應這些訊息,並在必要時做出相對應的改善)。除此之外,這套制度應該也可以協助園區內的教育推廣團隊,更加了解園區內哪些部份的解說內容需要優化。這樣不但可以避免解說牌只是在餵給遊客沒什麼興趣、維基百科就可以查到的物種生活史,還可以解決遊客真的會好奇的問題。
通報後的追蹤與處理流程
既然這個通報機制是個由動物福利工作小組所負責管理的客訴信箱的概念,那接獲通報後應該正常來說也是單位會制訂一個作業時間,來確定動物的狀況、有必要的話針對狀況擬定出改善方案,並將動物的情形與改善方式回覆給通報者。通報管道可以是一個專門受理這類案件的email或專線或紙本表單,然後理想上可以留下通報者的聯絡方式,才能真的達到這個機制「溝通、討論」的目的。
假設經動物福利工作小組查證後,動物並沒有被通報的動物福利問題,便可以直接回覆通報者。(同樣的疑慮如果被通報太多次,可以考慮做一個教育解說牌,更新民眾的資訊。)
如果經小組證實動物福利可能有被減損的情形,可能可以考慮執行臨時的動物福利評估,來進一步了解並追蹤動物的狀況。透過動物福利評估找出動物福利減損可能的原因後,可以針對問題特別擬定改善計畫。最後可以依當初制定的通報回覆期限與改善計畫執行情形,斟酌將改善內容與動物情形回覆給通報者。
最糟的情形應該是動物臨時出現嚴重動物福利或生活品質的情形,前者可能像是突然的打鬥受重傷,後者則類似動物突然病倒等。遇到這類情形,可能會視情況需要做臨時的動物福利或生活品質評估,甚至狀況超級嚴重到動物無康復、治癒的可能時,就不排除要召開安樂死決策緊急會議,以保障動物福利與生活品質作為首要考量(但後者依據現在國內社會的價值觀,會發生的機率應該是小之又小,畢竟一碰到安樂死決策,除了要考量社會觀點,也可能會遇到未來沒人敢再通報動物福利疑慮的狀況)。後續也一樣斟酌情形,回覆給通報者。
工作到現在其實也真的不算太久,但非常明顯可以感受到國內動物展演業整體在動物飼養管理、動物福利上都有專業知識不足的問題。身為一位大學讀外語的人人,我曾經在讀碩士前尋找不少與動物相關的實習、志工與學習機會,但大多又是以我沒有相關學歷而被拒絕QQ,所以如果在都錄用本科生的情況下,現在還出現專業知識不足的問題也是蠻好笑的。
不過,以動物展演產業來說,到底甚麼是「本科生」?就我的認知,國內與異域、野生動物比較相關的,應該就屬生命科學系或野生動物保育等相關的學程,但這些學習管道感覺不會有太多動物照養方面的教學。如果再來看與動物飼養比較有關的,應該就是動物科學系吧,但就我所知他們訓練往往偏重在經濟動物、實驗動物方面的照養管理。就連獸醫系的相關訓練大多都不太會接觸到異域動物。不用說動物福利了(畢竟台灣更沒有動物福利學系,就算有也都著重在經濟動物的議題),這樣感覺下來光是展演場域中會出現各種千奇百怪的異域、圈養野生動物的基礎飼養與醫療,都已經沒幾個人可以在離開學校教育體系的教學訓練後就具備專業的知識與技能得以勝任了。
這似乎就變成了一個不是很健康的產業循環,就是缺乏專業培訓的人力進入職場、動物飼養狀況遭動保團體與民眾質疑、政府花費更多行政量能來回應(很多這些問題都只能個案討論,但不少承辦人也是領錢做事仔,沒有足夠的相關專業背景知識或積極度來協助處理這些問題),然後業者改善的速度往往不是緩慢就是不改。照理說這樣的不良產業應該就是漸漸被淘汰,但這些場域都陸續倒閉後,動物又要去哪?動保團體沒有資源跟專業可以收容,政府也沒有這樣的量能,更不適合丟給經營不透明的民間私人收留,但現在的社會又能接受把這些過剩動物全部安樂死嗎?
可能有人覺得就算這樣,業者想辦法請到人把動物養活可以賺錢營運就好了,再怎麼樣也輪不到動物福利科學這項專業的重視。雖然動保團體所提出的點未必都合乎科學,但他們對產業確實盡到了一定程度的監督作用,所以業者如果自己不想辦法在動物福利科學專業上站穩陣腳,遇到這塊議題就只能繼續被動保團體帶風向、沒有討論空間。動保團體又一向擅長觸及社會群眾,最後勢必是無法回應社會期待的那些動物福利不理想的單位被淘汰。
參考資料:
European Association of Zoos and Aquaria. (2024). How to develop your animal welfare assessment programme. https://www.eaza.net/assets/Uploads/Areas-of-Activity/Animal-welfare/Docs/2024/EAZA-How-to-develop-your-animal-welfare-assessment-programme-May-2024.pdf
Association of Zoos and Aquariums. (n.d.). Animal Welfare Program Template. https://assets.speakcdn.com/assets/2332/welfare_program_template_final.pdf
Association of Zoos and Aquariums. (n.d.). Guide to Creating an Animal Welfare Assessment Process under Standard 1.5.0. https://assets.speakcdn.com/assets/2332/guide_to_150_assessment_process.pdf
Association of Zoos and Aquariums. (n.d.). Animal Welfare Assessments in Zoos and Aquariums: A Brief Guide to Developing a Meaningful Process. https://assets.speakcdn.com/assets/2332/brief_welfare_assessment_guide_aza_awc_final.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