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跨領域設計與創新科技》跨域學程修課心得

如果是交大人或許會知道這裡是哪

我終於領著交大外文系+第二專長註記的畢業證書畢業啦👩🏻‍🎓

從大一懞懞懂懂的開始幫社團設計海報,到獲得Trend Micro的UX Design Intern機會,這之間的成長有一半要歸功於交大的跨域學程。 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我為何推薦交大「跨領域設計與創新科技」跨域學程(NCTU DITP)吧!

雖然註記小小的,但還是滿有成就感的!

一、交大與設計的距離

國立交通大學(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是以理工專長著稱的大學。老實說你在交大隨便抓一個人問應用藝術所的系館在哪,應該會有30%(或更多)的人說不知道,然後又有30%的人不知道交大有這個所……

喂!其實交大跟設計很有關係喔!

目前在人文社會學院底下的三個研究所 建築研究所應用藝術研究所傳播研究所 都是成立超過10年的研究所。它們有非常多位業界知名的教授與畢業校友。裡頭的器材設備(3D列印機、雷切機、義築協會的工具圖書館等)也足夠學生使用。 每年下學期應藝所與建築所都會在藝文中心個別舉辦他們的所展,三個所也會不定期邀請講者來舉辦公開的講座等等。

所以其實交大與設計的距離不遠,走來交大的東側就能抵達理工大學中的人文綠洲。

之前路過人社一管被裡面的等比人體模型嚇到,真的每次經過人社一館都有不同的驚喜。

二、為何選擇跨域學程

學習設計的方法有很多種,像是自學/申請研究所等等,而我會選擇跨領域設計與創新科技跨域學程的原因有三:

1. 課程豐富多元

選擇要修跨域的時候,我還沒有確定我的職涯方向,只是模模糊糊的感覺到我會往設計類的方向走。而這個跨域學程的課程涵蓋了建築、人機互動/使用者體驗、視覺設計等領域,正好適合我這種沒有明確目標的人。

2. 學分數剛剛好,能進能退

我知道學校有開設跨域學程的時候,距離畢業只剩兩年。用兩年的時間修完剩下的外文系必修+校必修(通識之類的)+跨域模組28學分剛剛好。若是修到一半修不完,因為跨域學程中有些課也可以作為通識學分使用,所以放棄修習跨域學程的代價也不大。總而言之,修習跨域學程是個進可攻退可守的選擇。

3. 累積作品

無論未來是升學或是進入職場,一份好的作品集絕對是設計類學生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跨域學程中的課程大多會有實作的部分,在教授的指導與分數的壓力下,產出作品的質與量應當超越自己自學的作品。這對於我們非本科系學生來說更是充實作品集的大好機會。

三、修課心得

在這兩年我總共修了28學分的課程,橫跨建築、設計基礎概論、人機互動等領域。大部分課程都令我印象深刻,受益良多。但為了不要讓這篇文變得太長,我只好挑出三門我最喜歡的課程來分享。

1. 設計基礎(一)&(二)

授課教授-蔡偉斌 Gary 教授
修課學期-107上、107下

設計的基礎除了設計理論與方法外,美學與藝術的訓練也是非常重要的。這門課可以分成上下學期的繪畫基礎與設計基礎來說。

在上學期,教授利用一些簡單的步驟,讓我從素描完全不行的人,變成可以看出顏色與光影層次並且畫出來的素描初學者。

下學期的課程就比較專注在平面設計上,練習形狀與字體的理解與應用。透過扎實的理論吸收與實際練習,這門課確實可以讓無論初學者或是已經有些許設計經驗的人在能力或思維上有所提升!

2. 基本設計進階

授課教授-張基義 教授
修課學期-108下

課程目標是學習建築設計的基礎能力,分析、轉化與再詮釋。每次課堂進行的方式都是學生與老師一起評圖。大部分作業都是畫圖或是做概念模型,所以這堂課並不會輕鬆。

這門課最難能可貴的地方是,透過同學間的相互觀摩,可以同時督促自己並與同儕一起進步。教授提供的練習題目從包浩斯到經典建築,其中有非常多有意思的思考方式,做作業時也玩得很開心。

3. 智慧生活與場域義築(107上)

授課教授-許倍銜 教授
修課學期-107上

義築是一門需要耗費大量心力,但也同時能有豐碩成果的課程。義築的最終成果是真的建造出一座對應特定需求的建築。因此在學期中學生們要合作,一起研究、設計、修改與實作,並透過學期結束後的一個禮拜進入場域去建造出自己設計的建築。

在我參加的那一屆,我們到新竹峨眉的無負擔農場,將一棟廢棄的農舍改建成社區成員的聚會場所;我們的下一屆則是參與新竹東門市場改建計畫。每一屆的主題都不太一樣,這個課程也不一定會每年開課。因此,若你發現選課系統上出現這門課得要好好把握囉~

四、其他設計相關課程與資源

當然,除了跨域學程外,還有很多設計相關的資源可以讓大家多多利用。

1. ICT創創工坊

以跨域交流、合作共創為中心理念,提供學生於週末、假日、晚間等彈性時間的短期課程。開設的課程橫跨多種領域,例如「不插電程式邏輯教學設計」、「設計思考與實作工作坊」、「金工珠寶設計製作」等。而且於創創工坊修習的課程可累計做為畢業學分,鼓勵大家多去嘗試不同領域的課程。

2. 研究所課程

就我所知,人社院的三個研究所、資訊學院的資工所都有設計相關的課程可以選修。只要開課教授願意加簽,大學生也能選研究所的課程。

3.學生自主學習社群

交大最近鼓勵不同系所的學生組讀書會,在課餘的時間組隊自主學習。若學生成立讀書會,便可以得到相對應的補助金額。我和幾位同學就為了一圓「手作電子樂器」的夢,申請了「創新實作研究」類的學習社群來獲得購買材料的一萬元補助。所以滿推薦想在課餘時間自行創作的同學,利用這個學習社群的申請來補貼材料費。

我們最後真的成功製作出一個手作電子樂器XD 滿爽的XD

4.各類校園組織的宣傳/行銷職位

當然,大學裡有各式各樣的社團或組織需要會設計的人幫忙。這類型的職位通常進入門檻低,發揮空間大,因此可以快速累積足量的設計技法和溝通技巧練習。

當時在外文系畢業公演擔任宣傳長,除了第一次設計公車海報(右)外,學到更多的是團隊合作和溝通協調。

結語

回首自己在交大學習設計的歷程,我發現在跨域學程中除了學會怎麼做設計,也意外結識了許多可以一起討論設計的夥伴。在理工科系為主的交大,對設計有興趣的學生不在多數,而這個「跨領域設計與創新科技」跨域學程集中了大部分在交大對設計相關領域有熱忱的學生。所以我在修課的這兩年意料之外的獲得很多可以一起努力的朋友,讓我在課外學習的路上不會孤單。

之前一起去義築的夥伴雖然大家不都是往設計領域走,但仍舊有聯絡。

若是大家對於我上過的其他課程有任何疑問都可以在底下留言,或是私訊我的個人臉書。我會盡量回答我知道的部分,或是幫你找到能解答的人。

那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邊囉
若是喜歡這篇歡迎拍手👏🏻+訂閱🛎給我鼓勵
我們下回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