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率的閱讀?分享我的讀書方法論

朱騏
PM的生產力工具箱
7 min readApr 21, 2021

前言

在閱讀這項行為中,實際上包含了 3 大流程:

  • 選書
  • 看書
  • 輸出

這 3 個流程每個人一定都經歷過,卻未必都是有效的作法。

舉例來說:

  • 我應該去哪裡看推薦,才不會選到太雷的書?
  • 我要怎麼看書,才能吸收的好同時又看得多?
  • 看完書後,要怎麼寫讀書心得?

這篇文章結合《2020年我的高效读书方法论》的觀點,加上我個人的經驗來談談這 3 個問題。

Photo by Sincerely Media on Unsplash

一、怎麼選書?

現代人讀書的時間愈來愈少,如果真的要挑一本書來讀,要到哪裡看推薦呢?

選新書

過去我的習慣是到書局走一趟,看看書店現在都擺上了哪些書,這些書很可能被多數人喜歡。由於從眾的心理,我有很大機率也會喜歡這些書。

但這個做法明顯有問題。

首先,書店擺放的書籍未必都是根據銷售量擺放,有時候可能是特殊的行銷活動主打某些書籍。再者,就算書店按照銷售排行榜擺放書籍,有很大機會只是 “該書店” 自己的銷售排行 (例如三民書局、墊腳石…等)。

由於愈來愈少的人在實體書店買書,參考實體書店的排行榜就不太準確了。

因此,若書籍排行榜有愈多的購買數據,書籍排名就愈有參考價值。用這個邏輯去想,線上書店 — 博客來就是不錯的參考。

如果我們把眼界放得再更大一點,我們可以參考 New York Times、Amazon 的銷售推薦,基本上這些網路書店的排行榜已經囊括大多數的好書。

例如下方三個網站就是不錯的參考來源:

New York Times 暢銷排行榜
Amazon Charts 當週書籍排行

選舊書

舊書多數時候不會出現在排行榜上 (除非持續暢銷),因此看排行榜就不太可靠了。

關注持續分享讀書心得的部落客、名人是比較好的作法,如果要看外國書不妨參考 Derek SiverNat Eliason 這兩位部落客,他們有超過百篇的讀書心得、並且將書籍依據自己的評分排列。

Nat Eliason 部落格

二、怎麼看書?

關於如何看書也是一門學問,網路上也有許多神人分享自己的讀書方法,這邊我分享 4 個自己的讀書策略。

首先是讀書的類型,依據是否想要精讀來做區分。

想要精讀

每個人都有特別想要鑽研、特別感興趣的知識領域。如果想要精讀,有 3 個策略:

  • 策略 1:不是所有的書都需要慢讀

雖然說是精讀,但我們沒必要每本書都從頭啃到尾。

開始讀書時我一定會先掃目錄,接著對有興趣的章節就看慢一點,沒興趣的就用 跳動閱讀 抓大重點。

  • 策略 2 : 啃不動的書果斷放棄

有時候我們難免會讀到一些有興趣,但內容相當生硬的書。對於這種書籍,除了內容艱深之外,更有可能是目前我們擁有的知識儲備量還不夠,因此讀起來特別痛苦。

例如我在讀 Nassim Nicholas Taleb 的《反脆落》時,書中內容真的讓我極端痛苦,反思後應該是自己對於財務、風險的相關知識還不夠。

與其繼續死嗑但看不懂,比較好的做法是多看其他人的解讀,有時候需要一位高手帶上車才能讀下去, YouTube 、聽書服務都是不錯的學習資源,

  • 策略 3: 一邊看書,一邊總結想法

我在《投資寫作讓自己學得更好,寫作教會我的 3 件事情》中提到「小量多次數的輸出,可以讓我們學得更好。」

每天讀書、每天總結,這樣才不會積累一堆心得筆記,但最後已經忘記為什麼要在這裡記筆記了。

當書籍讀完之後,只要將自己的小心得做大彙整,就可以成為一篇讀書筆記了。

Photo by Hannah Olinger on Unsplash

不想精讀

如果有些書籍不是自己想要精讀的,可以採用「聽書」的方式來吸收資訊。

例如我對小說、文學類的書籍閱讀比較不感興趣,我可以使用得到樊登讀書 App 來被動聽書,一方面可以轉換心情、在不費力的狀況吸收書中的故事,是一項很有效的「讀書」方式。

再來是讀書的媒介,依據實體書、電子書有不同的讀書方法。

樊登讀書

讀實體書

策略包含

  • 減少「文字閱讀」時間,提升「行動」時間
  • 紀錄自己的閱讀書目
  • 對於沒有閱讀習慣的人,可以從一天5分鐘開始做起

請參考之前我寫的文章。

讀電子書

策略包含

  • 評估能夠閱讀的時間,以「小標題」當作閱讀的停頓點,一次閱讀一個區塊的內容
  • 使用合適的 App 來幫忙做筆記,例如 Mindly
  • 將文件轉換成電子書格式 (epub),利用電子書閱讀器閱讀

三、怎麼輸出

最後來談一下如何輸出。

這個問題我已經在過往的文談過了幾次,幫大家做摘要,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延伸閱讀的文章。

  • 逐個擊破對寫作的疑慮,例如我要寫什麼、文章架構要怎麼寫、有沒有什麼要注意的地方?
  • 使用「萬能寫作法」,將寫作簡單化
  • 使用 3S 公式 (story, statistics, share),縮小輸出範圍

總結:架構屬於你的讀書流程

這篇文章完整的說明輸入、處理、輸出的過程,我認為只有完整地走過這套流程,知識才能夠真正地「長」在腦袋裡。

每個人對於流程的細節作法一定會有差異,但都達到了相似的效果。

例如知識型 YouTuber 會拍攝說書節目、Podcast 主持人透過對談來拆解書籍知識、讀書會愛好者組織社團討論書籍…。只要自己對方法舒服,每一種輸出方式都很好。

重要的是,你要有意識地架構屬於自己的讀書流程,能夠持續且有效的幫助你學習。

▶︎ 關於文章1/ 歡迎訂閱 我的電子報 獲得實用的生活與工作技巧,每週二中午 12:00 準時發刊2/ 想要掌握最新文章,可以點擊下方「Follow」我~3/ 如果你覺得文章寫的不錯,可以對文章拍手讓我知道 👏🏻▶ 關於我我是朱騏,一個組織能力超強的軟體產品經理,喜歡研究各種生產力工具、時間管理方法。1/ 我可以提供產品管理、時間管理、生產力工具的「個人問題諮詢」與「講座邀約」。2/ 若是個人諮詢,可以請我喝杯咖啡、吃頓晚餐,可透過 Email/ Facebook 跟我約時間,請參考「聯繫方式」。3/ 若是講座邀約,請直接使用 Email 聯繫。︎▶︎ 聯繫方式- 📪 Email:muhenry608@gmail.com- 💬 Facebook:請先加我個人好友並簡短說明想要諮詢的主題▶︎ 建立人脈歡迎使用 LinkedIn 與我交流,你可以「加我為好友」建立連結| LinkedIn @ Chi Chu 歡迎交流

--

--

朱騏
PM的生產力工具箱

線上寫作教練,擁有 6 年的 SaaS 產品經理 & 2 年軟體技術寫手工作經驗。我專注寫 (1)技術寫作 (2)數位寫作 (3) 個人知識管理的文章 🤝 歡迎講座邀約、諮詢,可參考 www.chichu.co/trai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