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端工作系列 (1) — 如何有效地遠端工作?

朱騏
PM的生產力工具箱
8 min readMay 18, 2021

前言

這 2 周因為疫情的關係,有許多公司都改成遠端居家辦公。

然而遠端居家辦公絕對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我曾在《如何在遠端工作中同時滿足社交需求?》提到:

遠端工作看似有趣輕鬆,甚至可以省下大筆的交通時間,但在看似美好的背後其實暗藏一個人類基本的需求 — 社交需求。

人畢竟是「社會性動物」,我們需要與人交際互動、與人構建關係,在「馬斯洛需求理論」中也說到:「當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滿足後,社交需求就會突出出來,進而產生激勵作用。」

無法與人互動與交流,實際上是一件很令人沮喪的事情,但這正是「遠端工作模式」的副作用。

「遠端工作」絕對不是單純的在窩在家裡上班這麼簡單,這個新型態的工作方式有許多工作方式是需要被學習與習慣地。

這篇文章分享 Qsearch 創辦人-周世恩,在臉書上分享過去多年遠端工作的經驗,一共講了 4 個面向的事情:

  • 工作習慣
  • 線上溝通能力
  • 會議習慣
  • 數位轉型的軟硬體升級

我比較有啟發的是上面 3 點,跟大家分享其中的內容與自己的心得。

一、工作習慣

1. 建立儀式感

在家工作最讓人崩潰的就是「無法區分上班還是下班」,長期待在同一個地方壓力愈來愈大。

要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本之道,就在於建立「上/下班儀式感」 — 區分「上班」與「下班」。一個好辦法就是透過外界的行為來暗示自己。

例如透過「寄送 email」、或是「在通訊軟體 (例如 Slack) 上喊聲」,讓其他同事知道你已經上班了。

關鍵是:

把這些事情當成自己的「轉換開關」。

「上班打卡」就是開始上班,不要又跑去泡咖啡、上廁所或處理其他外務。

2. 即時回應

團隊成員的「即時回應」在遠端工作模式中相當重要,就算當下無法給出解答也必須先應聲。

例如要進行線上會議時突然有事情 (處理小孩、上廁所),一定要透過通訊軟體先講一聲,這樣才不會讓其他人在線上空等 ; 又或者被其他人私訊時,如果當下無法第一時間回答問題,可以先說:「我先研究一下,稍晚給你回應」來製造安心感。

總而言之,不一定要及時給出解答但要先回應。

3. 非同步討論

團隊使用通訊軟體溝通的規則,會大大地影響團隊效率。

我在 星箭廣播 90: 「在 GitHub 工作就是一個加入『邪教』的歷程。」(ft. 邱慕安) 中聽到 Github 一個不錯的作法:「如果你的問題是屬於團隊問題 (例如產品、專案任務),盡量在公開頻道上發問,減少直接私訊的頻率」。

為什麼要在公開頻道 (Channel )上發問呢?因為私訊是 1 對 1,只有你才能回答問題。但公開發問讓其他成員也能夠回答。

許多通訊軟體都能夠在 thread 下回覆 (類似 Facebook 的留言串),一來加快了問題被解答的速度、二來也同步資訊給其他專案成員。通常在非常不得以的情況下,才透過私訊聯繫某個人。

也就是說,通訊軟體的優勢應該是加強 async (非同步) 的工作模式。

例如我在 A 時間點問出問題,其他成員可以在 B 時間點做回覆即可。如果大家都默認透過通訊軟體討論應該 sync (同步) 討論,反而會打斷不同成員的工作專注力,一天光是回訊息就飽了。

簡單來說,鼓勵團隊透過公開頻道討論公事。

Photo by Austin Distel on Unsplash

二、文字溝通能力

1. 問問題的方式

遠端工作非常吃「文字溝通能力」,一段好的文字表達可以節省雙方、團隊非常多的溝通時間。

但只要稍微觀察,大家很習慣用「口語」的方式來問問題,這樣反而會讓討論變得更加複雜。

例如 Henry 要和 Michael 確認「A 產品規格細節」,先看第一種問問題的方式。

(口語版)

Henry : hi Michael, 因為我這兩天要畫訂單狀態變化圖,我怕畫錯了之後還要改,想確認一下系統後端的訂單狀態目前有 draft 嗎?Michael :你是問「A 產品」還是「B 產品」?Henry : 「A 產品」Michael : 沒有Henry : 所以訂單狀態總共有哪些呀?Michael : 總共是 opened, closed, archived, pending 4 種Henry : 謝謝

這樣的方式可能有 3 個問題:

  1. 沒有指定問題的主詞範圍

若公司有 1 個以上的產品在同時開發時,Michael (訊息接收方) 可能不知道你在問哪一個產品的問題。

2. 沒有將重點放在問題開頭

我們習慣先說一串落落長的原因,最後才開始問問題,這會讓訊息接收方不知道你到底想要做什麼。

大家常說「先講結論」就是這個道理,這個技巧在文字溝通尤其重要。

3. 沒有將自己想確認的事情一次寫出來

為什麼我們要問問題?其實就是要「獲取資訊」與「確認資訊」。

「獲取資訊」直接提問即可,但「確認資訊」則是有發問技巧。

以上方的「確認訂單狀態」來說,最沒效率的方式就是連續問 5 次「訂單有沒有 XXX 狀態」,而訊息接收方就要連續回答 5 次。

比較有效率的方法是先把自己的結論寫出來,直接請對方確認即可,對方基本上只要回答 1 次就可以解答問題。

2. 這樣問更好

我們修正以下,改用下方的問句:

(詳細版)

Henry : hi Michael,想跟你確認「A 產品-訂單狀態」的細節,是否為 draft, opened, closed, archived, pending 5 種?因為老闆請我畫訂單狀態變化圖,先和你確認系統後端的資料欄位是否也是這樣設計,謝謝!Michael : 目前是 opened, closed, archived, pending 4 種Henry : 感謝!

是不是好多了呢?如果把問問題的方式模板化,就是 3步驟:

  1. 說問題
  2. 描述自己的認知
  3. 說問題的背景
Photo by Maranda Vandergriff on Unsplash

三、會議習慣

遠端開會無法像實體開會一樣方便,因此更需要「會議議程」與「會議記錄」。(其實實體開會也很需要)

1. 會議議程

要請別人做事之前,總要先告訴別人要做些什麼事情。「會議議程」可以讓參與者事先準備資料,儘早進入狀況,儘早得出結論。

最可怕的是突然被某個人 (通常是老闆) 私訊,接著被拉進一個不知道要幹嘛的會議,大家聽老闆講故事 10–15 分鐘後才知道會議主題要做些什麼。

雖然這種事情總是難以避免,但若是第一位被老闆或某位同事 que 說:「你去幫忙拉大家開會。」,可以先簡單跟對方釐清以下 3 件事情:

  1. 會議目的 :為什麼要開這個會?
  2. 會議大綱 :會議中要討論什麼?
  3. 參考資料 :參與者可以先參考哪些資料呢?

收集到這 3 項資訊後,可以寫在邀請信件中,或放在通訊軟體頻道讓大家先知道會議目的。

不過還是盡量避免臨時開會,通常大家沒準備的情況下都蠻浪費時間的。

Photo by Paico Oficial on Unsplash

2. 會議記錄

開會時順手做個會議記錄,可以讓自己對結論更有記憶,同時還能夠幫助自己在會議中更專心。

過去我常常用打流水帳的方式,先寫日期、與會人、會議主題、會議大綱,接著就按照 1,2,3… 依序打下去。

後來我發現這樣的會議記錄很難看出重點,再上完 高效能職場筆記法 | 電腦玩物站長的整理思考術 後,我把課程中提供的開會模板做了改良,之後寫會議記錄就快多了。

我的會議紀錄模板

在開會時我只要:

  • 將和老闆、同事討論的結論紀錄在「同事、老闆的規劃」
  • 會議後的行動紀錄在「開會後 Action 1, Action 2…」

一邊開會、一邊將資訊分門別類紀錄,等會議開完後只要複製/貼上到公司的共用文件上即可 (Google doc/ Jira/ Coda…),會後寫會議紀錄的時間 5 分鐘以內可以搞定。

關於開會的方法,可參考下方文章:

四、總結

這篇文章分享了遠端工作中:

  • 如何適應不同的工作模式
  • 如何溝通
  • 如何開會

不同的工作模式勢必要花一點時間學習不同的工作方法,希望對居家辦公的人能有幫助。

︎ 關於文章1/ 歡迎訂閱 我的電子報 獲得實用的生活與工作技巧,每週二中午 12:00 準時發刊2/ 想要掌握最新文章,可以點擊下方「Follow」我~3/ 如果你覺得文章寫的不錯,可以對文章拍手讓我知道 👏🏻▶ 關於我我是朱騏,一個組織能力超強的軟體產品經理,喜歡研究各種生產力工具、時間管理方法。1/ 我可以提供產品管理、時間管理、生產力工具的「個人問題諮詢」與「講座邀約」。2/ 若是個人諮詢,可以請我喝杯咖啡、吃頓晚餐,可透過 Email/ Facebook 跟我約時間,請參考「聯繫方式」。3/ 若是講座邀約,請直接使用 Email 聯繫。︎▶︎ 聯繫方式- 📪 Email:muhenry608@gmail.com- 💬 Facebook:請先加我個人好友並簡短說明想要諮詢的主題▶︎ 建立人脈歡迎使用 LinkedIn 與我交流,你可以「加我為好友」建立連結| LinkedIn @ Chi Chu 歡迎交流

--

--

朱騏
PM的生產力工具箱

線上寫作教練,擁有 6 年的 SaaS 產品經理 & 2 年軟體技術寫手工作經驗。我專注寫 (1)技術寫作 (2)數位寫作 (3) 個人知識管理的文章 🤝 歡迎講座邀約、諮詢,可參考 www.chichu.co/trai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