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X學習系列(二) UX到底是什麼?易用性評估(Usability Evaluation) ,概念篇

朱騏
PM的生產力工具箱
Nov 9, 2019

前言

這是UX學習系列的第二篇文章,在前一篇《從零基礎開始學習「User eXperience (UX)」》,我分享了《WEB 設計職人必修:UX Design 初學者學習手冊》的第一章節內容,主要為:

  • UX設計到底是什麼?
  • UX設計在實際工作中推行的困難
  • 一個UX的有志青年,應該如何「接地氣地」在組織中推行UX設計
第一章重點
從心態開始下筆,談談為什麼組織內部執行UX專案容易失敗的原因,書中提及的原因我認為不只適用在UX設計,許多專案會失敗,有87%跟書中提及的原因相似。

這一篇文章,我們要正式進入「工具箱(tool box)」章節,讓我們先學習UX設計的第一個工具 — 易用性評估(Usability Evaluation)。

「易用性評估」其實是軟體產業、網頁製作工作者,在UX設計中可以優先學習的項目,因為在實際的工作環境中,大部分的人口中所講的「功能UX不好」,其實都是指「功能易用性不高」。

我將書中此章節的內容拆分成四大部分來理解:

  1. 「易用性評估」是什麼?
  2. 什麼時候可以使用「易用性評估」?
  3. 參考案例
  4. 現實生活的兩難,「易用性評估」的折衷辦法

在「參考案例」的段落中,我會摘要書中一系列的「易用性評估」流程。考量到此流程有非常多的「操作細節」,我決定將這些細節獨立出來,後續再用另外一篇文章來說明。

那麼,我們先從「易用性評估」的基礎開始認識吧!

📚 博客來購書連結:WEB 設計職人必修:UX Design 初學者學習手冊

如果你覺得此篇文章有幫助到你,歡迎透過上方連結購書,我會獲得來自於博客來的回饋金,當作是你對我的肯定!

一、「易用性評估」是什麼?

「易用性評估」是,請使用者(User)評估網站/APP等商品或服務的便利性與易用性。簡單來說,就是User在使用產品/服務過程中「是不是感覺爽」。

如果User在使用產品/服務過程中,可以順利、有效率、滿意地完成他想要做的事情,他的心情感覺很舒爽,我們就稱這個產品/服務的「易用性」程度很高 ; 如果不爽,那「易用性」程度就是低。

這個「順利」、「有效率」、「滿意」的標準可不是我隨便說的,而是國際化標準組織(ISO)在 ”ISO9241–11”的定義。在評估過程中,依序利用「順利」、「有效率」、「滿意」三個標準,來判斷產品/服務遭受的問題,可以參考下方的流程圖:

二、什麼時候可以使用「易用性評估」?

當我看完了上方的流程圖,心中產生了一個疑問:「易用性評估」只能從User開始發起嗎?有沒有什麼機會,是我(PM)可以練習使用「易用性評估」呢?

相信在網路/軟體產業任職的大家,應該有許多時候,都想要改善自家的網站或軟體服務吧?事實上,當心中產些這些「熱血想法」的時候,就是可以練習「易用性評估」的好機會!

這邊我們可以使用兩種思考工具 — Purchase Funnel(購買漏斗) 和 Access Funnel(流入漏斗)。下方是這兩種工具的示意圖,建議大家可以找一個網路服務的流程帶入思考,或是將自家的服務帶入思考。

這個工具對我們的啟發意義是:

先將整個服務流程畫出,再進一步思考:「我想要改善自家網站的功能/服務,是在漏斗中的哪一個區塊呢?」、「這個問題所在的區塊,是目前自家使用者經常流失的區塊嗎?」

如果我們認為需要改善的區塊,恰巧就是使用者經常流失的區塊,執行易用性「評估」與「後續改善」就會非常有價值。

《WEB 設計職人必修:UX Design 初學者學習手冊》P.29

三、參考案例

現在我們知道,「易用性評估」可以確認網站設計是否妥善 ; 更精確地來說,是評估「某人(User)」在「某種狀況(Situation)」中,是否可以順利、有效率、滿意地完成「某個任務(task)」。

之所以框出三個關鍵詞,是因為如果使用這樣的架構來撰寫「易用性評估」的規劃,將會顯得有條理許多。接下來,我們就使用書中「山本太太訂閱網站視訊服務」來舉例吧!

先來看一段情境描述:

假設55歲的山本太太,平常只使用智慧型手機來收發電子郵件與瀏覽新聞。最近她愛上了《輪到你了:第二季-反擊篇》,每週日晚上22:30都要準時坐在客廳沙發上收看。可惜的是,她在最後一集播出的星期日,剛好要外出拜訪朋友。她可以選擇錄影,但是她覺得錄影非常困難,她的老公松木先生也對電子產品一竅不通。正當她決定要忍痛放棄時,她在手機的郵件信箱中收到一封DM,是關於「XXX付費電視頻道的線上隨選視訊網站服務」,她點開了郵件,心中默默的下了一個決定...

在這個案例中,如果我們是XXX付費電視公司的UX設計人員,我們想要針對像是山本太太這樣的使用者,調查「某人在看到網路DM後,是否能在不浪費時間(有效率)、沒有抱怨(滿意)的使用智慧型手機來申請線上隨選視訊服務(完成任務)?」

讓我們套用上方的三個關鍵詞來分析這個案例:

使用者:覺得錄影很難因此不會錄影,喜歡電視劇的55歲主婦狀況:因為要外出,看不到期待的《輪到你了:第二季-反擊篇》最後一集任務:在XXX付費電視頻道的線上網站上,成功訂閱線上隨選視訊網站服務,並收看《輪到你了:第二季-反擊篇》最後一集

執行「易用性評估」的步驟

總共有五個步驟,請參考下圖,操作細節將於下篇文章分享。

「易用性評估」五步驟

四、現實生活的兩難,「易用性評估」的折衷辦法

雖然這篇文章還沒解說「易用性評估」的執行細節,但從上方的圖表可以感覺的出來,要執行完整個評估流程非常費工,不論在時間、金錢上都需要投入一定的資源。

其中的關鍵就是「尋找測試者」了!要找到合適的對象,邀請他/她來公司內部進行訪談、調查,實際上是一件相當麻煩的事情,想想看受測者如果屬於忙碌族群,雙方在喬時間上就要周璇多次。

但是這樣的麻煩不能澆熄我們練習「易用性評估」的熱血,因此書中介紹了兩種折衷辦法,讓我們在「不找受測者」的情況下,還是可以執行評估。這兩種方法分別是:

  • 啟發式評估(Heuristic evaluation)

尋找擁有設計經驗的專家,執行「淺且廣泛的評估」。

在現實生活中,這個專家就是「你」,也就是PM、Designer、UX專案發起者,畢竟許多公司內部是沒有專職的UX設計者的…

  • 認知演練(Cognitive Walkthrough)

在設定完「使用者、狀況、任務」後,由「我們自己」扮演目標使用者來試用網站。

跟上方一樣,執行者通常都是PM、Designer、UX專案發起者。

這時候你可能會有個疑問,「啟發式評估」跟「認知演練」到底差在哪裡?

簡單來說,「認知演練」是給定一個特定使用者的背景設定,來進行易用性評估 ; 而「啟發式評估」則是針對通用(General)情況。請參考下圖:

《WEB 設計職人必修:UX Design 初學者學習手冊》P.58

延伸閱讀文章:《使用性評估方法概述》Chun-Chuan Lin

五、小結

在看完一連串的介紹之後,相信大家也對「易用性評估」有了基本的認識,這邊很快的複習本篇的內容:

1.「易用性評估」是什麼?

「易用性評估」是,請使用者(User)評估網站/APP等商品或服務的便利性與易用性。簡單來說,就是User在使用產品/服務過程中「爽的程度」。

2.什麼時候可以使用「易用性評估」?

我們可以使用兩種思考工具 - Purchase Funnel(購買漏斗) 和 Access Funnel(流入漏斗)。先將整個服務流程畫出,再進一步思考:「我想要改善自家網站的功能/服務,是在漏斗中的哪一個區塊呢?」、「這個問題所在的區塊,是目前自家使用者經常流失的區塊嗎?」如果我們認為需要改善的區塊,恰巧就是使用者經常流失的區塊,執行易用性「評估」與「後續改善」就會非常有價值。

3.參考案例

練習使用「使用者、狀況、任務」的架構,來寫出「易用性評估」的大綱。使用者:覺得錄影很難因此不會錄影,喜歡電視劇的55歲主婦狀況:因為要外出,看不到期待的《輪到你了:第二季-反擊篇》最後一集任務:在XXX付費電視頻道的線上網站上,成功訂閱線上隨選視訊網站服務,並收看《輪到你了:第二季-反擊篇》最後一集

4.現實生活的兩難,「易用性評估」的折衷辦法

現實生活中,「尋找測試者」是一件相較耗費時間、金錢資源的事情。我們可以使用兩種折衷辦法,讓我們在「不找受測者」的情況下執行評估。這兩種方法分別是:「啟發式評估(Heuristic evaluation)」 與 「認知演練(Cognitive Walkthrough)」。「認知演練」是給定一個特定使用者的背景設定,來進行易用性評估 ; 而「啟發式評估」則是針對通用(General)情況。

=📚 博客來購書連結:WEB 設計職人必修:UX Design 初學者學習手冊

如果你覺得此篇文章有幫助到你,歡迎透過上方連結購書,我會獲得來自於博客來的回饋金,當作是你對我的肯定!
我是朱騏,是一個渴求新知、熱愛學習的產品經理。也是一個喜歡研究各種生產力工具、熱愛將專案管理知識應用在魔術學習上的魔術愛好者。如果有任何疑問、想聽的主題,歡迎留言給我 📒如果想給我一點鼓勵,請給我 1–10 個拍手;
如果覺得文章對你有幫助,請給我 10–40 個拍手;
如果有興趣看其他「UX學習系列文」相關的分享請給我 40+ 個拍手讓我知道 👏🏻
最後,謝謝你的閱讀!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擊下方「Follow」我~| LinkedIn @ Chi Chu

--

--

朱騏
PM的生產力工具箱

線上寫作教練,擁有 6 年的 SaaS 產品經理 & 2 年軟體技術寫手工作經驗。我專注寫 (1)技術寫作 (2)數位寫作 (3) 個人知識管理的文章 🤝 歡迎講座邀約、諮詢,可參考 www.chichu.co/trai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