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思維 — 思考產品經理與人生的角色定位 (下)

Mr.T
Mr.T • 塵思產品人
9 min readMay 5, 2018

終於來到最終篇,這部分濃縮了「梁寧的產品思維30講」的大後半段,舉出大量商業案例,讓聽眾能夠擁有宏觀的戰略思考能力 ,與微觀的觀察能力。以下為故前兩講的連結:產品思維 — 思考產品經理與人生的角色定位 (上)產品思維 — 思考產品經理與人生的角色定位 (中)

一方面,這部分隱藏的質量很高,要單一說明會延伸太多細節,因此著重於重點彙整,減少個人評述與知識補充,多藏在各圖片的資料來源連結。

第三模組:系統能力 (13–17講)

要做的不只是個產品,而是建設一套系統能力,而系統能力是給用戶確定性,讓用戶有依賴感、信賴感,而這些用戶為所謂的忠誠用戶,或說鐵粉。

有個最典型的比喻:鑽孔機與洞。用戶要的是洞,而不是鑽孔機。與其賣給用戶「產品」,換個角度要給用戶的是「服務」,就會以「用戶獲得」和「用戶滿足」的中心做設計。

當你決定要做一個產品,準備搭建自己的系統能力時,你先問自己一句「我應該從哪個點來建立我系統性的效率優勢?」沒有效率優勢,這個系統是一個沒有競爭力的系統。

source: https://kknews.cc/news/93q48z5.html

版本規劃,是產品經理的重要能力。迭代循環,重要的是次序,前一個動作是後一個動作的準備。

  • 對外,能快速得到用戶回快,讓用戶反饋驅動產品
  • 對內,建立開發團隊的節奏感與確定性,每週都有新版本

案例研究:微信如何贏過米聊,應用場景都是熟人間的通訊工具,起初為信用戶只有400萬,米聊有1000萬,無論是功能還是用戶數都遠不及競爭對手

v1.0: 在熟人間可以免費發文本信息和圖片的工具

v1.2: 備註、黑名單

v2.2: 查看附近的人 (米聊止於熟人社交,陌陌與微信開始基於LBS的陌生人社交。這與創辦人的個性有關,雷軍少年得志,個人需求就是提升熟人間的溝通效率,沒需求認識陌生人;張小龍、唐岩曾體驗過孤獨與弱勢,有與陌生人建立連結的需求。這功能開始讓社交軟體展開差距,微信用戶成長至2000萬)

v3.0: 搖一搖 (微信用戶破上億,米聊停在3000萬)、v3.5: 掃描二維碼、v3.6: 微信公眾號

v4.0: 朋友圈

v4.5: 內容公眾號,推動媒體人創業、推動網紅社群。

v5.0: (2013)綁定信用卡,有了微信紅包。但如何讓用戶乖乖的升級綁定信用卡呢?使用「打飛機遊戲」,創造話題與黏著度,而不是逼迫升級否則不讓你用。一億用戶的累積,支付寶花了8年,而微信只用了一天。原因是在2015年紅包點開來直接就是錢 — 爽!但是支付寶紅包有太多廣告,要點紅包但總是點到廣告 — 不爽!

養套殺 — 如何做長遠的規劃版本,怎麼養客戶、把客戶套進你的產品圈,讓客戶願意在你的生態圈付錢

source: http://www.pc841.com/tech/internet/87333.html

第四模組:用戶體驗 (18–22講)

用戶體驗的五個層次,套用第一模組講過的,分為「存在層、能力層、資源層、角色層、感知層」,若套用在產品設計與營運規劃上呢

  • 戰略存在層:先思考兩個問題 — 「我們想要透過這個產品得到什麼」、「用戶想透過這產品得到什麼,為什麼要依賴我們」
  • 能力範圍層:有清晰的戰略,才會知道該朝哪個方向努力 — 「我們要做哪些事情」、「我們不該做哪些事情」。(決定什麼不做筆決定要做什麼更難,減法原則,讓複雜變單純,回歸本質)
  • 資源結構層:思考誰是我們的敵人、而誰又是我們的朋友。
  • 角色框架層:用於網站就是框架,用於人是角色。
  • 感知層:看到的表面。

PS: 講者舉例:Yahoo如何在框架層輸給Google,而Google為何在中國市場的能力層資源層輸給Baidu。(不過個人認為說為何Google會輸的原因有些單純化,跟在地的接地氣與政治接軌有關)

source: http://rbbideas.com/insights/3-key-differences-baidu-google-ppc-advertising/

好的用戶體驗地圖(User Journey Map),首先要思考故事(User Story)比數據更重要,一個好產品從一個好故事開始。最後開始配置相關資源,製造相關的用戶體驗。

  • 一眼:用戶在第一時間,第一眼看到自己的目標
  • 一路:用戶知道如何使用服務,到達或接近自己的目標
  • 三點:忍耐底線(用戶在什麼點會離開,例如點開APP要等10秒鐘)、峰值(用戶在什麼點情緒會最高峰)、終值(離開產品時的感受)

讓用戶擁有滿足的峰值回味的終值,並且全程不突破用戶的底線

source: https://read01.com/7Ojx4N.html#.Wu0aadOFPR0

激勵系統,來自於設計一系列體驗讓客戶擁有成就感,透過不斷地降低門檻、交替使用內在與外在激勵,讓客戶黏著在產品上。

  • 内在激励:由內心得到滿足感、愉悅感是让人能够找到感觉,持续深入,把事情做到位的方式。
  • 外在激励:短期改變用戶的行為,例如名聲、獎金等等。
source: https://transbiz.com.tw/gamification-%E9%81%8A%E6%88%B2%E5%8C%96%E8%A1%8C%E9%8A%B7-octalysis/

第五模組:創新模式 (23–27講)

用戶價值=(新體驗 - 舊體驗) - 替換成本。產品經理以創造用戶價值為工具。

一個產品,如果別人先做,你認為可以比別人的產品優化20–40%的體驗,那比的是什麼 — 體量。也就是用戶的數量,如果大家體量類似,那就是紅海競爭。那小企業、新創者又有何機會,以小蝦米之姿對抗大鯨魚之威呢?唯一的方法就是離開存量市場,尋找增量市場。意思是,存量為水位固定的桶、增量爲水位可變化的桶。這也就是所謂的「創新」、「藍海市場」。

source: http://www.chanpin100.com/article/39682

重新定義你的產品,創造新價值。當你把舊產品利用在不同的商業案例、產業別上,可能就創造新的機會與市場。

  • 在現有基礎,運用新科技提升用戶體驗(value added),或是改變成本結構(cost reduction)。
  • 利用整個社會經濟升級,改變商業邏輯或用戶操作模式,即使是相同的產品或服務,依然可以改變原本的商業運作。

三級火箭,是一個成本和可控性平衡後的選擇。

  • 第一級:頭部流量的高效率應用。搶流量,盡量把別人的人流導入到自己的產品。目前這程度肯定不賺錢,要想辦法用免費支持一個用戶服務系統,還要保證用戶滿意。快速地產開,累積能力。
  • 第二級:沈浸的商業場景。讓固定用戶能夠完全在你的產品中享受使用,完成他的目標以及完成你的目標。
  • 第三級:商業閉環,也就是交易變現。
source: http://www.01caijing.com/blog/316517.htm;jsessionid=D690F9B6C5AA7129553F047B4244D534

總結 (28–30講)

產品體系分為三個層次 — 中觀、微觀、宏觀,評估他人與自己,分別三個層次的水平為何

中觀:學習招數,即套路,很像一個人的硬實力,實際上會何技能。練好套路可以學習如何檢查問題,便於和團隊溝通。

  • 痛點癢點爽點、產品策略、用戶需求、功能定義、原型製作、專案管理、數據分析、產品運營、使用者體驗、人物誌(Persona)
  • 大公司是學習套路的地方 — 聯想出業務、騰訊出產品經理、阿里出運營、百度出技術
  • (講者表述) 大公司會教你套路,但最好不要待超過唔年,但也會把你角色化,習慣在系統內生存。創業公司夜未必要迷信大公司的套路,不是從大公司挖來的人就一定可以從0到1的成功,此時要面對的是更宏大的市場。

微觀:成為高手,觀察每個小細節,在微小決策中判斷什麼是對的與錯的,持續迭代、持續優化。

  • 擁有中觀套路的人,一定也要補圍觀體感,否則說起來都對,做事起來不到位。反思什麼樣的設計才能滿足用戶、產品怎麼做才自然,微观体感:成为高手。
  • 以生活案例來看,在每次煎雞蛋的過程中,能確保每次煎蛋的味道都一樣嗎。每次打蛋、煎蛋、火侯、油等等的控制是不是都能精確掌握每個環節的不同。

宏觀能力:打大仗的戰略選擇,就是一個人站的高度思維,決定怎麼看待整個市場。

  • 點線面體、創新模式、三級火箭。
  • 雷軍的搶風口理論,背後核心是搶資源能力,爭奪團隊、爭奪投資、爭奪關注、爭奪合作夥伴得資源與配合等等。

「完美的產品」如同「完美的人」一樣,是一種追求但是上並不存在。重要的不是完美,而是能否提供對方確定性,對方是否能夠依賴你,安全感。

The life philosophy of product manager — “make things, change things” / “create as god, work as slave”

最後我的想説的是,「梁寧的產品思維30講」每一講都有很多細緻內容值得挖掘,都可以拿來跟各路好手討論再討論,交換彼此的意見與經歷。若你要說沒重點好吧還真的太過於概括表述,若你要說太多內容很多細節也是。

每個職涯經歷不同的人在聽講中,必定都有不同的體驗與收穫,這30講不只適合給當產品經理或專案經理的人,也適合想轉職的新手、或是有跟PM交手過的一群人。正如本講得主題,不只是「產品經理的產品思維」,而是「面對『產品』該具備的思維」。

希望這三篇整理對大家有收穫囉~(呼~終於整理完了…其實還是有些偷懶呢),最終,我還是相信那句話,一樣米養百樣人;同樣的內容與聽講,要怎麼吸收怎麼往外多去思考,看個人。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有請高抬貴手,多拍拍手👏,讓我們多多互動。
1. [1個拍手] —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
2. [2個拍手以上] — 如果你希望看到類似的內容

--

--

Mr.T
Mr.T • 塵思產品人

Someone who loves technology, design, business trend. To be a well-rounded person. Mail: tianchen.tw@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