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軟體業PM面試問題,3個月的面試經驗分享

朱騏
PM的生產力工具箱
18 min readFeb 22, 2020

前言

2019.08月,我決定從待了2年的公司離職,並且利用3個月的時間來閉關修煉。關於離職前要做些什麼、離職後生活要如何規劃、離職期間的心情調適,可以參考這篇文章:

這篇文章想要分享我在閉關修煉後,3個月的面試問題紀錄與心路歷程,我的目標都放在 “軟體業PM” 工作,對於其他產業的PM無法完全適用。

經過我各種面試關鍵字的調查,不管是在Google、PTT、Dcard、面試趣…等通路,面試經驗分享主要都是以 “工程師”為主,“PM(產品經理/專案經理)”的分享真的非常少,希望這篇文章對於想要找 “軟體業PM類” 工作的人可以有所幫助。

背景介紹

我是Henry,畢業於國立研究所與大學,在業界工作有將近4年的時間,分別是2年在金融業的數位銀行部、2年在旅遊新創軟體公司,都是做PM(產品經理)工作。

主要優勢:

  • 待過大企業與新創公司,所以對方公司要問哪一個經驗都可以回答。
  • 喜歡分享工作經驗和學習成果,曾經做過的事情都會寫文章記錄在部落格上,在面試時是一個很大的加分項。
  • 喜歡接觸程式技術類的工作,有技術背景(大學是資管系)。

主要弱勢:

  • 數據分析經驗不足,Google Analytics、Firebase、Amplitude…等分析工具,在工作上的使用次數用手指頭數得出來。
  • 商業面分析能力不足,包含市場調查、使用者成長策略(Growth hacking)…等

一、面試公司列表

面試期間:2019.12 ~ 2020.02面試公司:共 10 間公司,下面列表按面試順序排列,最後我答應去的公司並沒有在這個列表之中。

Shopback

  • Product Manager (LinkedIn 邀約)
  • 新加坡商,2014年成立的新創公司,主要業務為現金回饋,地點在小巨蛋附近。

第一階段(中文)

人資先透過電話簡單做Interview,包含詢問我過去的工作背景、為什麼要離職,並且快速介紹公司業務、此職缺的工作內容。

面試完畢後,人資會傳一份“作業”並要求在2天內回傳。作業內容因為是機密性資訊所以無法透露,主要是情境模擬題,跟MBA的Business Case很像,主要是考驗你對於產品規劃、時程安排、策略擬定、專案優先級排序的邏輯,我認為只要用自己過往的工作邏輯來回答即可。

第二階段(英文)

新加坡產品長透過Google Hangout進行Video Interview(全英文),問題包含:

  • 簡單自我介紹
  • 工作經驗介紹
  • 過去工作經驗討論:包含如何帶領團隊、如何排定功能開發優先順序、如何管理利害關係人(Stakeholder)對產品開發的影響
  • 舉出一個過去遭受的挫折,如果你可以重來你會如何改進

這階段面試最困難的是“過去遭受挫折的討論”,產品長會根據你的回答不斷追問,不斷追問,追問到你懷疑人生(?)。回答可以參考以下架構:

  • 遇到什麼困難?
  • 它的困難處在哪裡?
  • 你如何克服它,中間實際上做了些什麼事情?
  • 你在過程中學到什麼?
  • 如果你重新來過,如何做可以解決的更好?

面試總共30分鐘,但真的面試到蠻身是汗,結束後關掉視訊軟體喘了好大一口氣…

第三階段(中英文夾雜)

在Shopback的台灣辦公室(小巨蛋附近)面試,面試官為未來的新加坡PM同事。此位同事會講一點中文,但主要還是以中文為主。

我感覺此面談比較像是經驗分享,面試官同樣會先請你:

  • 簡單自我介紹
  • 工作經驗介紹
  • 過去工作經驗討論
  • 舉出一個過去遭受的挫折,如果你可以重來你會如何改進

沒錯,上一階段的問題完全可以複製到這個階段,事實上PM類面試都是被問到非常相似的問題,後面還會再次看到。接著面試官會向你介紹這份PM工作在做些什麼,由於此職缺是新開缺,因此只能得知是因為“業務擴張”所以才有此份職缺,且主要負責 Infrastructure (公司內部系統)的功能規劃。

結果:感謝信

整體聊下來感覺非常不錯,且人資在招募上非常積極。當時從LinkedIn上接收到邀約時,我還在日本旅遊度假,人資做完簡單的電話Interview後詢問是否可以先寫“作業”,我回覆說:「沒辦法我都在JR上,完全無法思考XD…」人資說沒關係等到回國後立刻聯繫他們即可。

這個職位同時有其他Candidate在面試,沒有拿到Offer我真的感覺很可惜,不過最後我還是不太確定Shopback的選人標準是什麼,只能說無緣吧!

索夫特科技有限公司

  • Product Manager (人力銀行 邀約)
  • 台商,2018年成立的新創公司,博弈公司,地點在台北京站附近。

第一階段

人資帶你到一個小會議室後,會先拿出一張“考題”給你寫,說明30分鐘後會再請CEO進來面試。(恩!CEO…)

考題只有一題,設計百貨公司的紅利點數兌換機台UI,情境為消費者會將發票掃描至機台上,並且在現場直接做兌換的動作,需同時畫出使用者前台與商家後台的操作UI。

我的解法是:前台使用電商平台常見的網購UI設計 ; 後台則使用資料庫、ERP系統的UI設計,畫完後30分鐘也到了。

第二階段

CEO走進來面試,首先一樣進行基本問題的詢問,可參考Shopback的介紹。

介紹完畢後就開始討論“考題”。雖然CEO是技術背景出身,但討論的重點是在:

  • 你為什麼會這樣設計介面?
  • 操作流程是什麼?
  • 這樣設計的潛在問題是什麼,有沒有辦法更好?
  • 有沒有什麼你沒想到的地方?

整個過程與其說在面試,不如說是和一位經驗豐富的同事在討論UI設計,過程中不會讓人感覺到壓力很大,CEO也會用引導式的問題來幫助面試者想出自己沒想到的地方。

CEO面試完畢後,換人資進來詢問基本的問題,例如為什麼要進來索夫特科技、為什麼要離職…等。

其中值得 “每一位要去博弈產業”的思考問題是:你可以接受博弈產業嗎?

如果無法跨越自己的“心裡門檻”,那在這一行絕對會工作的很壓抑。關於博弈產業的工作問題,可以參考這一篇文章:

結果:Offer get

這間公司的工作環境不錯,同事在工作期間也很歡樂,最後核薪水準也高於我的預期。不過就像我前面提到的問題,心中必須要能夠跨越對於博弈產業認知的門檻,我在經過2天的思考與搜尋網路上的前輩分享後,最後拒絕了這份Offer。

訊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Product Manager (人力銀行 邀約)
  • 台商,1996年成立,就是做威力導演系列的軟體公司,地點在大坪林。

第一階段

同樣被人資帶到小會議室後,會先做大約30–45分鐘的上機考試,內容包含─文字推理、數學運算、邏輯推理、中翻英文一段、濃縮版多益聽力。整個問題的難度我覺得中等,只是題目多但時間少,必須寫得非常快才行。英文聽力雖然文字敘述只能播放一次,但可以重複聽,可能算是測驗的小Bug (?)

測驗完畢後,約等待10分鐘產品主管帶著兩張紙走進來,一張是剛才測驗的結果,一張是履歷表。訊連的面試分享在網路上非常好找,有正面也有負面的評論,我自己是偏向正面的評論,可能跟面試的職位與部門有關係。

產品主管詢問的問題同樣也是大同小異,包含:

  • 簡單自我介紹
  • 工作經驗介紹
  • 過去工作經驗討論
  • 舉出一個過去遭受的挫折,如果你可以重來你會如何改進

主管更多是在請你分享工作經驗,同時在他不了解的地方多解釋給他聽,只要面試基本題目有準備好都好回答。我在當時並沒有提供任何的作品集,因此主管請我後續把前公司的「產品規格書(去掉敏感資訊)」寄給他,好評估撰寫產品規格書的能力。

第一階段面試結束後,人資請我額外提供兩位做Reference Check的前公司主管,而訊連是真的會做Refence Check (其他公司都是要求提供但似乎沒有做),這點是讓我蠻意外的。

第二階段

過了約2週後,人資打電話請我再去公司一趟,表示已經確定有Offer了,但是確切數字希望再跟主管當面談。

主管最後開出的薪水Package是有符合我期望的,但是以 “獎金 x 月薪”的方式來算年薪。考量到工作性質與主管不經易的透露:「嗯…你進來不會太辛苦,大概一天9–10個小時的工時吧!」,我想我聽得懂主管話中的話XD…

結果:Offer get

訊連在這兩年的業績頗有起色,一方面也跟商業模式從過去的「買斷制」,轉換成現在很流行的「訂閱制」,同時新業務FaceMe也做的有聲有色,公司整體的發展前景是不錯的。

考量到主管“話中的話”與實際工作,我最後婉拒這份Offer。

思維能力科技有限公司

  • Product Manager (人力銀行 主動投遞)
  • 中資,2019年成立新創公司,系統/軟體開發商,地點在西湖。

第一階段

公司靠近捷運西湖站,一進到辦公室內可以感受到才剛裝潢沒多久,有些位置看起來很空根本還沒人坐過。

被人資帶到會議室後,由人資直接開始面試,面試問題還是一樣:

  • 簡單自我介紹
  • 工作經驗介紹
  • 過去工作經驗討論
  • 舉出一個過去遭受的挫折,如果你可以重來你會如何改進

比較可惜的是,人資對公司業務的確切內容沒有做太多介紹,詳細工作將由主管來說明,但主管因為台灣大選的期間不方便來台灣,所以之後會再另約時間。

結果:無聲卡

我看人力銀行職缺還在,應該是不斷的找人面談中。

股感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 數位金融專案經理 (人力銀行 主動投遞)
  • 台資,2014年成立新創公司,業務為Fintech與數位金融行銷策展,地點在中山國中站附近。

被人資帶到會議室後,CTO(技術長)與CFO(財務長)一起進來。拿到名片後我才發現原來CTO同時身兼人資,看來團隊規模還不是很大。

辦公室的裝潢非常溫馨,且看得出來很重視UI/UX研究,會議室牆上貼滿了五顏六色的便利貼,應該是在做「使用者分析」的資料切片。

※補充:關於「使用者分析」可以參考下方文章:

由CTO開始進行提問,在我進行完自我介紹後,主要針對:

  • 過去如何帶團隊執行專案?
  • 如何與外部關係夥伴溝通?
  • 如何撰寫產品規格書?
  • 如何進行使用者訪談?是否會做UI/UX研究?

回答完上述問題後,由CFO開始對公司進行介紹。公司非常強調「文化」與「價值觀」契合性,在工作夥伴的挑選上非常謹慎,希望進來的人可以在熟練自己擅長的工作後,也接受內部輪調學習新的事物(不會太快發生,以先熟練自己手頭上的業務為主)。

面試的過程非常舒服,兩位面試官會分享過去公司做過的數位金融策展案例,可以看得出來公司非常強調創意,每個策展結果看起來都非常有趣。公司目前以B2B(主要客戶為銀行)為主,同時不斷增加主網站 — StockFeel的內容,公司擅長製作簡單易懂的資訊圖表(infographics),後續將與基金公司合作,在使用者閱讀完網站上的內容後,導流至基金公司下單。

結果:感謝信

公司拒絕的理由是“選擇其他Candidate”,我感到蠻可惜的。這間公司的工作氛圍、文化我都很喜歡,但可能無緣所以無法加入。

艾斯移動股份有限公司

  • 產品經理 (人力銀行 主動投遞)
  • 台商,2006年成立,原為系統接案開發商,後轉型做AI智能客服、綜合型旅遊平台,公司在捷運信義安和/大安附近。

第一階段

人資先打電話進行Interview,問題內容跟Shopback有點像,包含詢問我過去的工作背景、為什麼要離職,但沒有公司業務介紹。談完後直接約時間進行公司面試。

第二階段

公司雖然成立超過10年,但辦公室裝潢看起來非常有新創氣氛。因面試當天產品主管身體不舒服請假,因此是工程師主管面試。同樣在我基本的工作經驗介紹後,主管開始說明這個職位主要的工作內容。

我投遞的職位是公司今年預計開發的旅遊型綜合平台,包含行程、住宿、食物…等,有點像是前公司加上其他公司的綜合版。我詢問公司有多少的工程師會進來開發,主管回答目前只有3–5個人左右(前/後端),我訝異的說這樣的人數要開發平台“可能”有點困難,主管笑笑的說今年會再擴編找人,希望能擴編到至少10人左右的團隊。

結果:無聲卡

當初會投遞這間公司主要是看到「AI 智能客服」好像蠻有意思的,沒想到公司還有另外一條產品線要走。不過近期因為武漢肺炎的影響,我想這條產品線可能不是這麼樂觀…

泰奈科技有限公司

  • 產品經理 (人力銀行 主動投遞)
  • 台商,2019年成立,博弈產業,公司在101大樓。

第一階段

會投遞這間公司是個意外,因為在「索夫特科技」後我是鐵了心不投博弈產業的公司,但泰奈科技的工作敘述讓我誤解為 “純為金融業做金流API開發”。

後來人資在打Skype過來Interview時,非常前面就先問我對“博弈產業”的想法,我直接回應:「如果是博弈產業的話就不考慮。」但人資還是很客氣的跟我說明了公司的現況 :「老闆本身是工程師,並且和海外的工程師合作,目前台灣的員工加老闆只有4個人。」

結果:婉拒面試

我直接在面談中講明不參加後續面試,因此人資後來也沒有繼續聯繫。

Fable 寓意科技

  • 產品經理 (FB 主動投遞)
  • 台商,2013年成立,接案公司,公司在台北車站附近。

我是在「六角學院 — 學員社團」看到六角學院創辦人幫忙Po的職缺,這間公司非常酷,是以「PM (產品經理)」作為主要組成的軟體接案公司,但Fable的開發工程師也是再外包出去,詳細介紹可看下方游舒帆Gipi的文章:

面談過程其實非常隨性XD…,是跟公司內其中一位PM直接面談,但整個過程更像是聊天打屁,其中也會分享我在過去經驗是如何跟工程師團隊合作,而Fable又是如何同時管理甲方與外包工程師團隊,非常有趣。

結果:Offer get

Fable的工作性質很不錯,而且有挑戰性,但薪水的部分無法談上來(且比我在前公司還低),同時我考量到雖然有機會接觸非常多的產業產品,但可能無法在某個產業深耕,因此婉拒了這份Offer,但如果對於尚無 “PM(產品經理)”經驗的新鮮人,我認為Fable是一間非常直得挑戰的公司。

遠見天下-數據發展中心

  • 專案經理 (人力銀行 主動投遞)
  • 台商,1986年成立,出版業,公司在松江南京捷運站附近。

第一階段

面試主管會帶你到小會議室,接著發給你一張Google Analytics的考題,問題真的很像“教科書考試”,包含:

  • GA的基本操作
  • 要使用某個功能應該如何開啟
  • 你如何帶領團隊,簡單敘述過程
  • 對“敏捷式開發”的認識是什麼?
  • 基本邏輯測驗

寫完考券後,會有三個面試官進來面試(未來同事PM、PM主管、數據發展中心副總),面試的問題包含:

  • 你為什麼要來遠見?
  • 你對這份工作的認知是什麼?
  • 你自己看書嗎
  • 分享你最近看的一本書是什麼?
  • 你過去遇到的挫折是什麼?你怎麼解決?

整場面試問題非常犀利,回答的答案會被不斷追問,但問題都圍繞著“為什麼要來遠見”這家公司,由於我對出版業算是有興趣,所以在回答上自覺都還答的不錯。

第二階段

面試完當天,主管就寄了一封信告知有二階段面試,並需準備兩個問題下次面試時簡報:

  1. 從商周/天下/今周刊 擇1與遠見的網站比較,並分享分析結果
  2. 過去是否有從0到1執行的專案,以案例的方式分享

這兩個問題耗費我2天的時間做簡報,雖然過程有點痛苦,但做出來的內容剛好是對自己過往工作的盤整。

在面試當天簡報的狀況非常好,過程中只被問到了一個關鍵問題:「你在做這份簡報都是用 “較主觀”的方式分析,有參考什麼“數據”來進行分析嗎?」

我回答:「老實說並沒有,我僅有做網站規劃的分析,數據面上沒有特別著墨。」

我順勢帶出 “數據分析確實是我的弱項,之後會利用時間將這塊知識自修補齊。” 於是主管也沒有特別追問下去了。

面試的最後,副總和我單獨討論薪資的問題,我感覺得到她在暗示 “薪資無法像我在軟體業時這麼高”,不過並沒有明說確切數字。我再表示完 “至少也需跟前職差不多水準”後,就結束了這場面試。

結果:感謝信

感謝信上拒絕的理由沒有很明確,但我可以猜得出來應該是“薪資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每次面試都可以拿到一本「哈佛商業評論」與「遠見雜誌」,喜歡看書的朋友應該會覺得很超值XD。

瑞奧股份有限公司

  • 產品經理 (人力銀行 主動投遞)
  • 台商,2013年成立,線上學習平台(內容訂閱),公司在大稻埕附近。

第一階段

PressPlay的辦公室非常漂亮,如果有在看Youtuber的朋友可能也無意間看過PressPlay辦公室,燈光明亮且看得到許多Youtuber 的個人宣傳照。

面試官一共有兩位,現職產品經理與營運長,整個面試節奏非常快,產品經理主要針對我過去的團隊帶領經驗來提問、營運長則針對公司文化認同來提問。

問題包含:

  • 為什麼要來PressPlay?
  • 這麼多線上學習平台,為什麼選擇PressPlay?
  • 你自己有在用線上學習平台嗎?你覺得線上學習平台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我自己是線上學習平台的重度使用者,對於營運長的提問回答都算到位,但是在 “為什麼選擇PressPlay?”真的沒有想清楚,導致營運長不斷的追著這個點詢問。

對內容訂閱平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下方文章,裡面的內容在面試中都有被提到:

結果:感謝信

PressPlay 是我心中排名前三名想去的公司,可惜在“每一家線上平台差異處”上沒有準備的清楚,可能導致我連二階段面試都沒有。如果要投遞PressPlay的朋友,可以加強投遞動機的準備。

二、小結

軟體業 “PM(產品經理/專案經理)” 在面試問題的準備上都非常相似,除了個人基本問題、面試公司問題的準備外,我建議可以多準備「產品開發流程」、「專案流程」的資料。

範例如下:

產品開發流程

另外在面試技巧上,除了傳統的面對面、講解作品集之外,我推薦另一種可以展現更積極自己的方法-準備面試簡報,在面試官要求自我介紹時,可以用平板電腦或電腦來介紹,會更有說服力。

下方是我的面試簡報(已刪除敏感資訊)供大家參考,大家可以當成是模板直接替換成自己的資料即可。

祝大家面試順利!

參考資料

  1. 此篇文章的格式是參考 Mike 《2018 前端工程師 Front-End 面試記錄
  2. 主動使用簡報來面試是由我的好朋友 — 陳建廷推薦,他的Medium可參考這裡:https://medium.com/@avery.chienting
我是朱騏,一個渴求新知、熱愛學習的產品經理。也是一個喜歡研究各種生產力工具、熱愛將專案管理知識應用在魔術學習上的魔術愛好者。如果有任何疑問、想聽的主題,歡迎留言給我 📒如果想給我一點鼓勵,請給我 1–10 個拍手;
如果覺得文章對你有幫助,請給我 10–40 個拍手;
如果有興趣看其他「職場文章」相關的分享請給我 40+ 個拍手讓我知道 👏🏻
最後,謝謝你的閱讀!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擊下方「Follow」我~| LinkedIn @ Chi Chu

--

--

朱騏
PM的生產力工具箱

線上寫作教練,擁有 6 年的 SaaS 產品經理 & 2 年軟體技術寫手工作經驗。我專注寫 (1)技術寫作 (2)數位寫作 (3) 個人知識管理的文章 🤝 歡迎講座邀約、諮詢,可參考 www.chichu.co/trai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