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個人OKR回顧 (3) — 給規劃 2021 年個人 OKR 的 3 個建議,寫下夢想、定期複習、耐著性子盤點
前言
這是 「2020 個人 OKR 回顧」系列的第三篇文章,上一篇文章主要分享我自己 2020 OKR 的檢討結果,以及對於「關鍵結果制定」的想法。前兩篇文章的連結在下方:
總結來說,這套方法確實可以讓自己的產出成果提升,比起單純的列點式計畫來得有系統的多。
這系列的最後一篇文章,我想從「使用流程」的角度來分享 OKR工具 的 3 個心得,並且給想要制定 2021 年 OKR 的人一些建議。
這三個觀察分別是:
- 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目標很重要,從寫下 50 個個人夢想開始
- 持續的複習計畫更重要,建立一套個人的複習系統
- 就算結果不盡理想,也要耐著性子盤點成果
對應到 OKR 的使用流程,這三點分別是「開始」、「過程」、「結尾」,一起來看看吧。
一、開始: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目標很重要,從寫下 50 個個人夢想開始
目標背後的指引,找到自己的「北極星指標」
OKR 是由「O (objective)」與「KR (Key Result)」構成,找到正確的「O (objective)」是這套工具在接下來的一年能否持續使用的關鍵。
但什麼叫做正確的「O (objective)」?
這其實是一個很基本,但很多人在使用這項工具之前都沒有認真想過的問題 (包含 2019 年的我自己)。我自己對正確的「O (objective)」定義是:
知道/期許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並藉由一系列的「O (objective)」來實現。
這個定義的起發點來自於 Facebook Product Manager — Peter Su 的一場「如何定義產品指標」的演講。在這場演講中,Peter 分享了一家企業在衡量自家產品的表現時,應該先找出「北極星指標」 — 也就是介於「公司營收」與「產品團隊 OKR」之間的橋樑指標。
換成「個人成長」的角度,大家不妨這樣理解:
我今天就算完成了一堆目標,背後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因此我需要找到「更大的指引」,讓我知道完成這些目標的終極意義是為了它們。
而這些「更大的指引」,就是「我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借鏡「產品指標」的概念,我把這些指引也稱為個人的「北極星指標」。有了「北極星指標」,下一步我們才能夠更有效地找到 OKR 中的「O (objective)」。
尋找「北極星指標」的方法,寫下 50 個個人夢想
知道了「北極星指標」的重要性,下一個問題是:如何找到這些「北極星指標」?
多數人 (包含我自己) 其實都不清楚自己到底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這條摸索的道路是持續且變動的,更困難的是沒有人能幫我們定義、只有我們自己去找。
一個有效的方式來自於王永福在《工作與生活的技術》一書提到的 — 寫下 50 個個人夢想開始。我將它拆成 4 步驟:
- 步驟一、寫下 50 個夢想
- 步驟二、分類
- 步驟三、思考夢想的共同特質,背後反映出「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 步驟四、排序,並選擇 1–3 個作為「北極星指標」
✏️ 步驟一:寫下 50 個夢想
這其實是一個非常困難的問題,你可以用紙筆記、也可以用電腦打,你會發現通常在寫完 10–20 個之後就會卡住了…
最容易想到的夢想有:
- 買車子
- 買房子
- 生孩子
- 結婚
- 自己當老闆
- 來一趟一個人的旅行
- …
卡住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但也是逼迫我們去想自己到底想要什麼,只有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我們才能想方法去得到它。
每天寫一點、想到就寫一點,這裡我們不對夢想做任何現實面的批評,而是去挖掘內心中最真實的聲音。如果真的想不到,去網路上估狗其他人的也行,但重點還是我們真的會想要去做這些寫下來的夢想。
✏️ 步驟二:分類
寫完了 50 個夢想之後,將性質相似的分成一組,可以得到如下表格:
✏️ 步驟三:思考夢想的共同特質,背後反映出「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從每個群組中,我們都可以思考這些夢想的背後,究竟我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將它們列在表格內。
✏️ 步驟四:排序
這麼多的人生夢想當然不可能在一年內完成,因此我們按照自己的「最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喜好排序,並且選擇 1- 3 個作為 OKR 的「北極星指標」。
例如我選擇了以下三個「北極星指標」:
- 能在自己愛好上持續精進與輸出的人
- 能持續精進與輸出職場技能的人
- 能陪伴自己所愛之人,和他/她們一起成長的人
這三個北極星指標下有許多我的夢想,我可以再從中找 1-3 個夢想作為「目標 (Objective)」。
經過這樣的思考,我可以確保這些目標是我真的想要完成的,因為它們都是「讓我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的方向。
二、過程:持續的複習計畫更重要,建立一套個人的複習系統
經過一年實際使用 OKR,我發現「O (objective)」與「KR (Key Result)」寫得好固然重要,但大家會疏忽一個重要的流程 — 複習。
你有一套複習系統嗎?你會在每個季末 (3,6,9,12月) 抽出 1–2 天的時間複習 OKR 嗎?
如果以上的答案為「否」,那 OKR 很可能在第一季就宣告陣亡了…
沒有一定的複習計畫,OKR 的書中也很少有提及「 Review的具體步驟」,網路上的文章也很少有人講到這一塊,因此我在這裡提供我的方法。
跟自己約定好複習時間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
跟自己事先約定好每個季末 (3,6,9,12月) 的某一天要做「OKR 複習」,在 Google Calendar 或是手機行事曆上先填好時間,這是我們跟自己訂下的會議。
按照每個人紀錄 OKR 的方式不同,要小結與計算 OKR 的階段性成果方式也有不同。如果你沒有任何想法,可以學我在每一季分割 3 個欄位 — 正常進度、落後或修改進度、已經完成。
每個欄位下可再分成「得分」與「備註」。進度如果超前可以寫點鼓勵自己的話 ; 進度如果落後可以寫下落後原因。
為什麼這件事情落後了?思考落後的原因
如果目標進度很明顯落後,我們必須多花點時間思考解決對策,這也是「OKR複習」中最重要的一塊。
下方是我在 Q2 所做的 Review ,用黃色螢光筆標注的是我對於進度落後的目標的解決對策。這裡的重點是思考:
1. 落後原因:是目標太大我不知道如何達成嗎?是其他目標花太多時間,造成時間互相排擠嗎?
2. 斷捨離:這個目標真的值得做嗎?還是我應該放棄這個目標,將精神專注投入在另外一個更有效的目標上?
3. 下一步行動:落後了沒關係,那下一步行動是什麼?
計畫永遠不可能照著我們設想的走,再完美的計劃都是!這也是為什麼「OKR 複習」是這麼重要的原因。在制定計劃之前,我們無法得知未來到底會發生什麼變故或鳥事 ; 隨著時間不斷向前走,我們得到愈來愈多的資訊時,會發現有些目標必須修正、重新擬定計畫、甚至直接放棄不做。
我認為「時間」同時也是一個良好的篩選器,幫助我們聚焦哪件事情是更有價值的。
我們能做的,只有考量在當下的情境中,以手中能支配的最大時間資源,去做自己認為最有價值的事情。
三、結尾:就算結果不盡理想,也要耐著性子盤點成果
雖然我們寫下了好的目標,也在每個固定的時間點進行複習與思考行動方案,但我們還是可能會達不成目標!
其實達不成目標並不是壞事,OKR 這套工具的計分也強調:
「目標」是由「關鍵成果」構成的,而我們應該去訂定積極的「關鍵成果」。
在計算分數時,0.6–0.7是不錯的表現,因此0.6–0.7將是你的目標 ; 如果分數低於0.4,你就該思考,那個「關鍵成果」究竟是不是應該繼續進行下去 ; 要注意,0.4以下並不意味著失敗,而是明確什麼東西不重要及發現問題的方式。
分數永遠不是最重要的,除了是作為一個直接的引導作用。
一些朋友在進行 OKR 盤點時,看到自己有許多目標的進度落後許多,因此產生了強烈的自責感,甚至害怕在固定時間點進行複習。
如同上面內容所建議的,絕對分數的高低其實不是最重要,能夠有效篩選出價值少、應該放棄/改變的目標才重要。但這件事情的前提是:讓自己保持耐心盤點到最後。
看到 OKR 表格上紅通通*的一片真的很不好受,要替落後的項目思考行動策略也不容易,但是當下一季在重新複習這些項目時,看到自己成功的改善這些項目的執行過程,那個 moment 真的非常有成就感。
所以當自己盤點到心情很煩、快要崩潰的時候,告訴自己一句:
先盤點完,再來考慮之後的事情。
* 我用紅色來標註落後的關鍵成果。
四、總結
這系列的 3 篇文章總結了我在 2020 年執行 OKR 的心得,希望能給也在使用 OKR 這套方法的人一些靈感,在規劃上能避開一些雷坑。
在寫文章的過程中,也發現了蔡耀宇的文章對於 「如何規劃 OKR」有非常詳細的說明,我認為是剛接觸這款工具的人很好的入門文章,分享給大家。
如果你在規劃上有任何問題或建議,都歡迎在下方留言或寄信與我討論。
我是朱騏,一個渴求新知、熱愛學習的產品經理。也是一個喜歡研究各種生產力工具、熱愛將專案管理知識應用在魔術學習上的魔術愛好者。如果有任何疑問、想聽的主題,歡迎留言給我 📒你會看到這篇文章是因為我在進行365天寫作挑戰,詳情可參考《365天寫作挑戰第二季,關於寫作的新想法》。如果想給我一點鼓勵,請給我 1–10 個拍手;
如果覺得文章對你有幫助,請給我 10–40 個拍手;
如果你覺得文章寫的不錯,請給我40+ 個拍手讓我知道 👏🏻如果有任何想閱讀的主題請留言分享給我。 最後,謝謝你的閱讀!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擊下方「Follow」我~| LinkedIn @ Chi Chu 歡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