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管理技巧】如何建立簡單的時間管理系統?3 步驟任務處理流程-Input、加工、Output

朱騏
PM的生產力工具箱
6 min readJan 19, 2021

前言

我在《如何踏出時間管理的第一步?》中講完了從 0.1 → 1的時間管理方法,光是將腦中想到的任務寫下來,並進行簡單的緊急性、重要性排列,就能對生活與工作產生掌控感。

然而生活中的任務往往都是突然被交派的,面對突然插進來的任務我們應該如何處理呢?

答案是:

我們要建立一套簡單的任務處理流程,包含了 Input (收到任務)、加工(決定行動)、Output(實際行動)。

這篇文章就來分享這 3 步驟的任務處理流程。

一、Input:收到任務時先放進「收集箱」中

當我們收到任務的當下,第一步動作不是「馬上處理」,而是先放入「收集箱」中。

什麼是「收集箱」呢?你可以想成是任務的暫存區,稍後再進行處理。

不論是在生活或是職場,任務往往不是 “流水線般” 的交辦給我們,而是 “四面八方” 地湧入。人的大腦在同一時間能記住的事情有限,我們不太可能在接受到任務的當下,立刻都進行重要性、緊急性的排序。

這也是我們需要「收集箱」的原因,把它想成是「暫時性大腦」幫助我們記憶。那該如何將「收集箱」的概念應用在現實生活中呢,我提供 3 個方法。

  • 筆記本
  • 便利貼
  • 手機備忘錄、數位筆記的新頁面
用「收集箱」收集零碎想法與任務

使用情境上:

  • 在家裡/辦公室我喜歡使用筆記本與便利貼,用手寫的方式快速紀錄他人交辦的事項、或突然想到要去做的任務。
  • 在移動中(上/下班)或聚會 (例如講座現場的下課),我則是用數位筆記快速紀錄重點,也可以利用「語音轉文字」功能快速速記。

不論你使用哪一種方式,重點就是「快速紀錄」。

二、加工:決定任務的下一步行動

當任務放到「收集箱」之後,我們可以等空閑的時刻來決定任務的下一步行動。我建議可以在以下 3 個時間點進行任務的行動判斷:

  • 零碎空閒時:例如工作休息的 5 分鐘空檔、中午吃飯、下班前 30 分鐘
  • 每日睡覺前:睡覺前 30 分鐘
  • 週末空閒時:週末 (禮拜六或日)抽 1 個小時的時間

我們的目標是盡量在每天、每週結束前,清空「收集箱」。清空的步驟很簡單,就是從以下 4 個行動中擇 1 :

  • 歸入系統:任務需要歸納到時間管理的系統之中,文章第三段會有詳細說明。
  • 交辦他人:這件事情不一定要自己處理的,交給他人去做。
  • 立刻行動:只需要 1–2 分鐘的任務,當下立刻處理掉。
  • 馬上丟棄:發現不必要的訊息,立刻丟入垃圾桶。

讓我來舉個例子,假設你的便利貼/筆記本/數位筆記中總共有 4 件事情:繳手機費、讀一篇 FB 社團的文章、查這週出遊的住宿飯店、填寫公司的請假申請單。當你在「清空收集箱」時可以這麼做:

  • 繳手機費:歸入系統,歸入到行程表系統 (文章第三段會說明)。
  • 查這週出遊的住宿飯店:交給同行的朋友去做 (前提是你們有分工)。
  • 填寫公司的請假申請單:只需要 1–2 分鐘的任務,立刻填寫並送出申請。
  • 讀一篇 FB 社團的文章:預估這篇文章的價值不高,直接放棄不讀。

這個處理流程對工作中的 Email 也很有幫助,當要清空 Email 收件夾時依據這 4 個判斷標準,就可以快速且有效的清空收件夾。

試著讓自己在下班前清空「收件夾」,當天信件當天進行處理

三、Output:開始行動

按照上方的 4 個判斷標準可以得到每件任務的下一個行動,其中「歸入系統」必須多做說明。

這裏我引用張永錫老師在《早上最重要的3件事》介紹的 STAR 系統來說明。STAR分別是 4 個英文字母的縮寫:

  • Schedule:行事曆系統
  • Task:任務管理系統
  • Action:行動管理系統
  • Reference:參考資料庫 (用來儲存文件用)
早上最重要的3件事》封面

你可能會問:「Action 跟 Task有什麼差異呢?」實際上,Action 指的是可以立刻開始做的行動,是我們做事情的最小單位 ; Task是由多個 Action 組成,這些 Action 有可能存在先後次序。

Task 的拆解與管理本身就是一個相對複雜的問題,將會另有文章說明。

實踐在生活中,由於現在的數位工具很多,針對每個情景大家都有不同的數位工具輔助處理,以下分享我使用的輔助工具:

  • Schedule:Google Calendar, Evernote
  • Task:Evernote (之前使用 Todoist)
  • Action:Evernote (之前使用 Todoist)
  • Reference:Evernote, Blog

你不必完全按照我使用的數位工具,如果你現在有稱手的工具就繼續使用。我時常和朋友分享一個心得:

數位工具的目的是在幫助我們提高做事效率,而不是追逐功能的酷炫。

如果一個 5 年前的工具你使用的很上手,不必因為多數人都在使用某項工具,就跟風轉換。

四、結語

最後幫大家做個總複習。

為了面對來自四面八方的任務,我們可以使用一套簡單的任務處理流程,幫助自己釐清每件任務的下一步行動,降低焦慮感。

這套流程只有 3 個步驟:

  • Input:收到任務時先放到「收集箱」。
  • 加工: 有空時清空收集箱,依據任務性質從 4 個行動中擇 1。
  • output:開始行動。
▶︎ 關於我我是朱騏,一個組織能力超強的軟體產品經理,喜歡研究各種生產力工具、時間管理方法。我可以提供產品管理、時間管理、生產力工具的相關諮詢,歡迎講座邀約或跟我喝杯咖啡聊聊天,我的信箱是 muhenry608@gmail.com如果有任何疑問、想聽的主題,歡迎留言給我 💬如果想給我一點鼓勵,請給我 1–10 個拍手;
如果覺得文章對你有幫助,請給我 10–40 個拍手;
如果你覺得文章寫的不錯,請給我40+ 個拍手讓我知道 👏🏻
---▶︎ 更進一步1/ 想要掌握最新文章,可以點擊下方「Follow」我~2/ 歡迎訂閱 我的電子報 獲得實用的生產力點子,每週二中午 12:00 準時發刊3/ 歡迎使用 LinkedIn 與我交流,你可以「加我為好友」建立連結

--

--

朱騏
PM的生產力工具箱

線上寫作教練,擁有 6 年的 SaaS 產品經理 & 2 年軟體技術寫手工作經驗。我專注寫 (1)技術寫作 (2)數位寫作 (3) 個人知識管理的文章 🤝 歡迎講座邀約、諮詢,可參考 www.chichu.co/trai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