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現場 049:官媒定性京生動亂,學聯五四集會聲援

Editor
recall-hk
Published in
Apr 30, 2019

--

1989年4月,香港大專生為考試忙碌,學聯急就章走訪北京學潮現場,回港遇著《人民日報》四二六社論定性學生動亂引起風頭火勢,香港行動自此與中國掛勾。4月27日早上數名學生新華社門口遞信,到下午演變成500人示威。隨著局勢升溫,學聯成立中國民主基金,又舉辦5000多人五四集會。當時學生與中方關係良好,這邊廂忠誠反對派為焚燒《人民日報》起紛爭,那邊廂珠海講師黃毓民反對高唱共產音樂《國際歌》被大會禁言。

1989年4月27日 無線新聞

1989年4月27日 無線新聞:

「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本港一批專上學院學生今早到新華社香港分社門外聲援北京大學生的行動。在上午,十幾個專上學生聯會代表到新華社宣讀聲明支持北京大學生的行動,新華社派人接請願信,副秘書長楊式亦在辦事處裡接見學生代表,說將學生意見轉達給中國政府。

1989年4月27日 無線新聞

在下午,約200多個來自各專上學院學生應學聯呼籲來到新華社門外支持北京大學生的行動。請願的大專學生要求中國公平地評價近期學生運動,認為學生出發點合情合理,為國家前途著想,所以呼籲中國當局不要用暴力鎮壓。請願學生同時透過電台注視北京學生遊行動態,他們亦當場寫血書,準備將要求交給中國當局。大專學生的請願行動,到下午6時結束。

1989年4月27日 無線新聞
蔡子強、黃昕然、蔡耀昌、莊耀洸編(1998)《同途殊歸:前途談判以來的香港學運》,160。
1989年5月4日 無線新聞
1989年5月4日 無線新聞

1989年5月4日 無線六點半新聞:

「推動民主科學,堅持五四精神!」「學運不死,民主萬歲!」

3000多個大專學生遊行到中環遮打花園集會,支持中國學生的行動。參加遊行的13間大專院校學生,九龍和新界區大部分去花墟球場集合。中大學生最早出發,早上8時開始沿大埔道遊行,沿途會合柏師[柏立基師範]學生,他們高叫口號。浸會人數最多,有600人。城市理工和珠海學生下午3時多陸續進入花墟球場。過千學生由花墟出發,警方派出大批人員維持秩序,他們沿彌敦道行去尖沙咀方向。市民向經過學生揮手致意,表示支持。學生從尖沙咀搭小輪過海,向中區遮打花園進發。港島方面,港大100多學生下午從校園出發,傍晚6時到達遮打花園會合其他學生。

集會大約進行了兩個半小時後,來自13間港澳大專院校同學表現相當熱烈,大會估計亦有2000多群眾參加集會。他們高唱國際歌,高呼支持中國學運和民主的口號。接著一位同學講述他們近期去北京觀察學運的情況,顯得相當激動。陸續有區議員、立法局議員、1970年代學運領袖亦有發言表示支持。不過一位大專講師發言時說不應唱國際歌,就被人喝倒采,說話亦被打斷。他稍後表示不滿。大會今日亦即場籌到4萬多元支持中國學運。

1989年5月4日 無線新聞
1989年5月4日 無線新聞
1989年5月4日 無線新聞

蔡子強、黃昕然、蔡耀昌、莊耀洸編(1998)《同途殊歸:前途談判以來的香港學運》166–171:

八九年四月十五日中共前總書記胡耀邦逝世,北京高校的學潮便是由悼念胡耀邦而引發…由於當時已踏入四月中旬,活躍院校包括中、港兩大的學生正為準備考試而苦惱…回應工作順理成章落在學聯中央身上。四月廿一日,學聯組成一個五人調研團赴京,了解剛開展的北京學潮,當時團員包括了學聯秘書長陶君行、學聯外務秘書陳國樑及李和平、處於休學狀態的港大學生會會長周永恆和前樹仁國是學會會長李蘭菊…

1989年4月26日 黨媒《人民日報》頭版社論覆述中共中央命令,要全國堅決遏止動亂。
1989年4月26日 無線新聞,北京學生反駁黨媒《人民日報》指控。
1989年5月3日 無線新聞,國務院發言人袁木拒絕北京學生12項對話要求。

為了表現得中立客觀,調研團除了走訪學生外還約見了國務院港澳辦官員及官方全國學聯幹部;結果,香港學生在電視機前這邊廂看到北京學生與公安武警對峙,另一鏡頭下卻看見學聯五人調研團在港澳辦內「見官」聽他們的官樣文章…

1989年4月27日 無線新聞

五人調研團的其中三人於「風頭火勢」的四月廿六日回港…四月廿七日早上九時正,新華社香港分社只有五名香港學生開始靜坐抗議;不過,聲援學生陸續到場…到了當日下午四時許,擠在新華社外的示威學生接近五百人…在新華社示威尾聲時,一群同學自發走出來表示要燒《人民日報》以抗議《四二六社論》,但卻被一些組織中人(如港大學生會會長)所阻止,最後,雙方妥協改為「撕」《人民日報》,因為「撕」比「燒」來得溫和。這裡,我們又一次看到部份傳統組織中人不希望做一些太刺激中方的舉動, 骨子裡希望在抗議中方之餘,仍能維持學界與其過往建立的關係,當然,群眾的抗議總不能全然壓止,因而便形式主義地「折衷」出一些怪誕的中間方案來…

1989年5月1日 無線新聞://本港多個大專團體支持北京學生運動,學聯成立了基金支援北京學生,又會在5月4日遊行。//

學聯常委會在四月底通過了兩項大型工作:第一,設立「中國民主基金」公開向香港市民籌款以長遠支援北京學生運動;第二,將原先計劃的五四活動規模擴大,效法北京學生於五月四日全港各大專院校學生由各自校園出發,遊行到中環遮打花園集會…「五四大集會」主題雖然是紀念五四運動七十週年,但當日大會參與者的發言、大會口號等,其實絕大部份內容均是在談支援北京學潮問題。五四大遊行及大集會激起了大專學界普遍同學對中國學潮及民運的關注及參與,亦由於大規模的遊行集會,因而同時喚起了香港市民對事件的關注。當中一個預先估計不到的成果,便是鼓動了一些己「隱退」多年的社運精英重新走出來群眾集會進行演說,其中包括廣為人熟識的演藝界人物徐克及岑建勳等…岑建勳在集會上發言居然就是教當代大學生如何唱好《國際歌》…

1989年5月5日 華僑日報,5月4日除了學聯集會聲援北京學運,另有中大學生自行組團帶同捐款北上。
1989年5月5日 華僑日報稱讚香港大專生遊行守秩序,沒有影響股市。
1989年5月4日 無線新聞,岑建勳引領學生唱《國際歌》。
1989年5月4日 無線新聞,珠海書院講師黃毓民批評不應唱共產歌曲《國際歌》。
1989年5月4日 無線新聞,黃毓民發言被腰斬,在台下向記者表達不滿。
1989年5月5日 大公報記述學聯五四集會唱《國際歌》爭議。
1989年5月5日大公報詳盡報道學聯及其他組織五四活動。報道指當時教協司徒華亦有參與學聯集會,在自由發言時間帶領會眾高呼「學運不死,民主萬歲」,強調只有中國民主,香港才有前途。

當時民主派團體集中關注本地事務,傾向以簡單聲明低調回應北京學潮。

匯點發表聲明歡迎北京當局與學生對話。[圖:1989年4月28日 無線新聞]
1989年4月29日 無線新聞,本港教育界回應中國官員與學生對話,港大校長王賡武認為是難得機會。
浸會學院校長謝志偉促請官民互諒 [圖:1989年4月29日 無線新聞]
教協會長司徒華則認為如果由中國官方選派代表對話,是不會有結果:「因為如果原來的學聯已可作為溝通渠道的話,是不會演變成今次事件的。」[圖:1989年4月29日 無線新聞]
1989年5月3日 無線新聞://民協副主席李永達說,中國今次學生運動是自發,也得民眾支持,學生行動是愛國表現,希望北京當局明日不要用武力鎮壓學生遊行。//
相比民主派,民間自發聲援表達更直接。1989年5月3日 無線新聞://一批沙田社工今日到在大圍新華社分社遞信,支持學生爭取民主,要求北京政府繼續與學生對話。//

— 歡迎分享,更多材料見內容導覽
搜尋本站資料,可用Google自訂引擎

考古陣地一覽
facebook.com/recall.hk
instagram.com/recall.hk
medium.com/recall-hk
mewe.com/join/recall-hk
odysee.com/@recall-hk
twitter.com/recallhk
mastodon.social/@recallhk
t.me/s/recallhk

#世代懺悔錄 #香港前途考古#胡耀邦 #北京學潮 #八九民運‬ #六四 ‪#人民日報 #四二六社論 #袁木 #四二七示威 #五四運動 #五四大集會 #劉健芝 #學聯 #陶君行 #陳國樑 #李和平 #周永恆 #李蘭菊 #全國學聯 #港澳辦 #新華社 #岑建勳 #徐克 #黃毓民 #珠海書院 #國際歌 #義勇軍進行曲 #司徒華 #謝志偉 #王賡武 #匯點 #張炳良 #民協 #李永達 #馮檢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