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 劉慧卿《偏向虎山行》印記2003七一後泛民困境

Editor
recall-hk
Published in
Feb 10, 2022

2008年上旬,昔日著名記者姐姐劉慧卿,以硬朗敢言又和理非非形象轉戰過多屆議會,逐步趨向光譜溫和位置。她在統領進步政團「前綫」併入民主黨前夕,出版了第三本文集,多篇短評記錄2003七一虛火後幾年變遷下,泛民主派好些主要課題,以下稍作引介。

議事論事(2010年5月27日)

1. 人大搶先落閘,07/08普選成空

話說2003年七一效應令民主派區選大勝後,主流一度高叫搶攻功能組別、爭取立法會過半數,但終未能實現。那邊廂,人大釋法否決2007/2008雙普選訴求,政論名嘴被封咪。及後董建華下台,特首換人,加上經濟漸復甦,港人爭民主聲音轉淡。港府再推夾縫政改,泛民以改善施政、提高管治威信為由繼續高舉07/08普選旗幟,實則在爭取普選時間表與政改「寸進」間左搖右擺。劉慧卿反駁坊間各種傳言,說民主派堅定不移。

新聞透視(2005年10月20日)

2005年8月15日(頁2–4):

當大家正等待下月政務司司長許仕仁發表的第五號政制發展專責小組的報告書時,有傳言指民主派打算放棄爭取07、08普選。這茶杯裡的風波明顯與事實不符…一眾民主派議員相信,普選是改善施政,提高政府管治威信的有效途徑,故此以爭取07、08普選為政綱,得到市民認同而於去年9月晉身議事堂。泛民主派於今年七‧一遊行也繼續高舉這旗幟…前綫堅持07、08普選,雖然中央政府已否決了這方案,但我們認為特區政府仍有責任向中央如實反映港人對民主普選的渴求。在中央的制肘下,普選可能暫時無望,但當局應盡最大努力為港人爭取民主,包括大幅度增加選舉委員會的選民基礎。
議事論事(2005年12月8日)
新聞透視(2004年9月16日)
新聞透視(2004年9月16日)
新聞透視(2004年9月16日)
新聞透視(2004年9月16日)

當時泛民最進取策略,是冀盼用建制方法遊說北京收回成命。

鏗鏘集 最終是何時(2005年12月4日)

2005年12月14日(頁5–7):

一二‧四大遊行後,泛民主擬議員要求與行政長官會面討論當局應怎樣回應市民的普選訴求。我們也請行政長官安排議員到北京與中央直接商討,但至今並未收到回覆。行政長官應知道「駝鳥政策」是行不通…
新聞透視(2005年10月20日)
新聞透視(2005年12月22日)

按其認知,北京當局至少在姿態比港府更有商有量,問題是當時新任特首曾蔭權未盡全力。

新聞透視(2005年12月22日)
新聞透視(2005年12月22日)

2005年12月21日(頁8–10):

政制發展專責小組第五號報告書在10月推出前後,政府高官並沒有接觸獨立議員商討方案…特區政府忽視「單打獨鬥」的議員,也反映行政長官曾蔭權未盡全力推動政制改革…據本人了解,大陸當局的官員比特區政府的官員更積極接觸泛民主派議員…如果政改方案於12月21日被否決,曾先生實難辭其咎。北京決定委任他作為行政長官,除了他有高民望,也可能是以為他與泛民主派和天主教教會有良好的關係…若政改方案被否決,曾先生實難以向北京交代。
新聞透視(2005年9月29日)
新聞透視(2005年9月29日)

2. 泛民非不妥協,而是被拒門外

2005年近10萬人參與「12‧4」遊行,令泛民各派下定決心,綑綁否決曾特首欠時間表的微調政改,同時卻又承受坊間好些「不妥協」指責。時光飛逝,轉眼曾特首又角逐連任,以進取姿態公開承諾要在第二任期再拋出普選終極方案,與港人一起「玩鋪勁」。劉慧卿多次形容,泛民一直受當局敵意打壓,連對話都沒機會,更談不上妥協。

議事論事(2005年12月8日)

2006年11月7日(頁201–203):

未來數周,將有一些人參與800人的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的活動…一如既往,不少地產大亨已被提名並會順利當選。這些人包括長實集團的李嘉誠和他的兒子、新鴻基地產的郭氏兄弟、九龍倉的吳光正、恆基兆業的李兆基、信德集團的何鴻燊、合和集團的胡應湘、新世界發展的鄭家純和瑞安地產的羅康瑞…整個政治制度彷彿是為他們度身訂做,讓他們操控政府領導班子的產生辦法…有要事商討時,他們會獲邀前往北京,向領導人出謀獻策…政務司司長在倫敦指出,特別行政區若要向前走,主要的參與者必須達成妥協。然而民主派議員與地產商和北京並沒有對話的機會,特區政府更投有促成這些對話…若政府不致力打破目前的困局,政制發展勢必走進一條死胡同,而市民可以做的就只有訴諸街頭抗爭。
議事論事(2004年4月29日)

2006年底,劉慧卿曾在立法會動議,促請中央放手給本地官員回應港人訴求。

2006年12月20日(頁207–214):

我今日在立法會提出「促請中央不要干預香港內政」的議案,因為前綫和很多市民都看見,內地官員對香港事務時常指手畫腳,有些商人更跑到西環的中聯辦甚至到北京,邀請中央干預。面對京官的言論,有些特區官員感到無比的壓力,甚至連行政長官也要就範…董落曾上,是由中央悉心安排…由於曾先生在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沒有支持,他是要依靠中聯辦為他拉票…自曾先生上任以來,他繼續要依賴中聯辦,因為他仍然沒有能力駕馭那些親北京的議員。因此中央有更多機會介入特區事務…面對愈來愈困難的形勢,我們要加倍努力,捍衛香港的自由,並促請中央政府不要干預特區內政。
TVB 2005年香港大事回顧
TVB 2005年香港大事回顧

曾蔭權成功勝出第三屆特首選舉,所謂普選「終極方案」尚未出爐,已傳北京要打壓來屆泛民立法會議席。劉慧卿籲北京稍安無躁,讓港方至少有討論普選空間。

2007年5月31日(頁218–220):

曾蔭權於3月中表示會在連任後推出普選「終極方案」。有報章報道,中央對現時的行政長官普選討論感到不滿,因為只是集中討論如何降低提名門檻和增加選舉委員會的人數…有消息人士指出,中央希望日後的行政長官選舉需「事前溝通」,同時希望提名委員會對行政長官候選人的提名能達致「整體性提名」…消息指出,中央…不打算為普選尋找終極方案,但對明年的立法會選舉卻非常關注…會採取一切手段,使泛民主派候選人不能取得超過20席,這樣可確保將來的政改方案可在立法會順利通過…可悲的是,政制發展綠皮書仍未正式推出…中央彷彿已否決2012年雙普選…本人促請中央稍安無躁,不要重蹈04年政改的覆轍,為普選討論急煞車,中央應給予特區空間討論如何進展。
鏗鏘集 許我一個未來(2007年10月7日)
鏗鏘集 許我一個未來(2007年10月7日)
鏗鏘集 許我一個未來(2007年10月7日)

適逢主權移交10週年,國家主席胡錦濤訪港。劉慧卿強調,其實港人都愛國愛港,人心未歸是自治承諾未兌現,當局不僅拒見泛民,更阻撓民主黨區議員北上訪問,手段愈趨強硬,難免令人疏離。

鏗鏘集 第一個十年:回歸後的一代(2007年7月2日)

2007年7月6日(頁38–40):

中央政府可能認為,香港人心不回歸,顯示他們不愛國。其實香港人都愛國愛港,但有人既害怕又憎恨共產黨。若北京期望港人愛中央政府,難度是很高的…在胡主席訪港期間,泛民主派立法會議員沒有機會與他會面。更糟的是,內地當局更在這時宣布禁止數名民主黨區議員下月到內地訪問…中央政府對民主派充滿敵意…香港主權移交十年,民主發展寸步難行。從外國經驗看到,民主是要艱辛地爭取,更有人需要作出犧牲,香港也不能倖免。
鏗鏘集 舉步維艱(2005年1月24日)
鏗鏘集 舉步維艱(2005年1月24日)

幾經等待,曾特首再推出支離破碎政改綠皮書,能否「凝聚共識」做終極方案也成疑。劉慧卿批評,特首與一班高官應打開門戶,學習早前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就拆皇后碼頭落區聽民意。

TVB 2007年香港大事回顧
TVB 2007年香港大事回顧

2007年8月1日(頁224–226):

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於上月29日出席兩個清拆皇后碼頭的公眾論壇…林鄭月娥走人群眾勇氣可嘉…行政長官曾蔭權表示問責官員要走人群眾,聽取民意,但至今只有林鄭月娥做得到。當局於7月初公布《政制發展綠皮書》,將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的普選路線圖和時間表分拆得支離破碎…可能會得到支離破碎的結果,行政長官更可能因此而聲稱社會沒有共識…本人於7月31日應邀與政務司司長唐英年會面,本人謂希望唐司長和林局長能效法林鄭月娥的榜樣,多出席民間論壇…更應舉辦一些《綠皮書》論壇…盡力凝聚社會共識,尋求突破。有市民認為中央不容許香港有選舉,因為擔心失控…我們要盡力爭取普選,並證明香港人愛國愛港,所選出來的政府是不會出亂子。北京也不要忘記,它在1984年與英國政府簽署的《中英聯合聲明》和在1990年頒布的《基本法》,皆承諾香港人可以透過普選選出行政長官和所有立法會議員,香港市民和國際社會正等待北京兌現這承諾。
TVB 2007年香港大事回顧

3. 財閥商家硬歸邊,本地政黨難經營

多年來民主派都說爭民主是窄路,經營政黨尤欠資源,劉慧卿文章亦有類似講法。早在董建華年代,當局曾以政黨未成熟為由拖延普選,劉慧卿就大呼冤枉,認為政府應資助政黨發展,以解決當局口中的問題。

議事論事(2004年4月29日)

2004年12月8日(頁178–180):

去年4月,董先生向人大常委會提交…報告,指出「政治人才及政治團體成熟程度」是9項衡量香港「實際情況」的條件之一,並以此為口實,阻撓07、08年普選,卻未有提及特區政府在推動政黨發展方面的工作乏善可陳…針對政黨資源貧乏問題,本人建議當局除考慮增加議員辦事處的開支津貼外,也應研究按各政黨在選舉中的得票率,津貼政黨,以鼓勵政黨發展…各政黨宜開放黨務,增加黨內運作的透明度及加入民主化成分…建立公眾對政黨的信心,為2007和2008年落實普選奠定良好基礎。

2008年3月,前綫成員獲台灣當局邀請觀摩總統選舉。劉慧卿形容,礙於地緣政經格局,港商不便公開做金主,本地民主派自然發展困難。

2008年3月29日(頁227–229):

香港人較為實際,深知中央政府不容許香港實行普選,他們擔心強烈抗爭會觸怒北京。在這困難的境況,民主派是懷著「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執著精神,堅持為香港爭取民主。試問當年誰人相信北京會著令董建下台?市民的執著與堅持,的確起了作用,我們必須繼續努力。在台灣總統大選,國民黨打著「拼經濟」的口號,成功爭取在民進黨執政下過了8年苦日子人民的支持。無論何時何地,搞好經濟是重要議題。有人批評香港民主派缺乏商界和財金人士支持,問題是香港與內地關係密切,因為北京敵視民主派,商界擔心支持民主派會招致共產黨的懲罰,生意做不成更可能惹來大禍…但正因如此,我們更不能畏縮…
議事論事(2006年6月29日)
議事論事(2006年6月29日)
鏗鏘集 第一個十年:回歸後的一代(2007年7月2日)

4. 拉攏中產謀業績,斯文表態出綽頭

隨著普選落閘,加上經濟融合令不少港人憧憬大國崛起,民主化議題趨淡,泛民聲勢亦銳減,一方面要借各種潮流動員大眾,另方面在經濟議題上追貼中產胃口,盡量避免「阻人發財」,又透過有條件支持政府政策,落力扮演類執政伙伴角色。劉慧卿文章亦見證這脈絡。

議事論事(2006年6月29日)

2006年七一,被形容是曾蔭權連任勁敵的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繼2005年底出山後再高調上街,帶來近6萬人新高峰,泛民隨即邀陳太商談進一步合作大計,盼能增加聲勢。

議事論事(2006年6月29日)
議事論事(2006年6月29日)

2006年7月4日(頁14–16):

7月1日民主大遊行的參與人數高達5.8萬人,有人指是次市民上街,是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與泛民主派立法會議員的聯合效應。陳太近期的突然高調舉動,使人對她的政治目的出現萬般揣測…七‧一遊行完結後望日上午,陳太主動致電給我,對當日遊行的安排表達謝意。我也向陳太提及,泛民於周五的午餐會上,有泛民議員提出與陳太正式會面…陳太表示會加以考慮。陳太突然走出來,究竟真的只想爭取普選,還是想挑戰曾蔭權的特首寶座?…民主派願意與陳太合作,但必須基於具備充足溝通的條件之上…
議事論事(2006年6月29日)
議事論事(2006年6月29日)

及後基本法廿三條推手前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亦華麗轉身,加入從政口水戰,受傳媒吹捧。與此同時,包括泛民等政黨人士形象則江河日下。

2006年7月13日(頁17–19):

陳太支持普選鬧得熱哄哄之際,葉太加入戰圈,傳媒又興奮地預測她將會出戰2008年立法會直接選舉,以及2012年的行政長官選舉。陳太和葉太的現象反映傳媒認為前高官比政黨人士更適合當政治領袖,縱使他們未經歷過選舉的洗禮。這個態度不難理解,因為多年來當局和傳媒不停詆譭從政人士,將他們形容為自私、口是心非、設有原則。另一方面,政府高官則被描繪為盡心盡力維護公眾利益…前高官表達支持民主是好事…陳太和葉太應向公眾交代她們的民主理念,以及如何實踐。在中國主權下爭取民主,是一項充滿荊棘及極為敏感的任務,她們必須明確解釋她們會採取哪種策略去爭取民主。
鏗鏘集 許我一個未來(2007年10月7日)

原來泛民作為立法會關鍵少數民意代表,被指欠政策影響力。

2006年9月26日(頁197–200):

支持民主派的市民有一定的期望,他們希望民主派能有執政的能力,而非只是做一個以綑綁式反對政府的反對派。泛民主派在立法會有25個議席,但未能讓行政機關和公眾認為我們是一個強而有力的組合。若泛民主派議員希望加強影響力和更有效地運作,便須放下自我,共同討論各種公共政策…若泛民主派議員七嘴八舌地就公共政策發表不同的意見,是難以加強公眾對我們的信心。有市民會問,若你們都不能互相說服對方自己提出政策建議的好處,又遑論爭取政府當局和整個香港的支持。25名泛民主派立法會議員來自不同政黨和背景,要就全盤公共政策達成共識,可能是一條漫長的路…但本人相信,就更多公共改策取得共識,這必定會加強泛民主派的影響力,也能更好地回應市民的訴求。
議事論事(2005年12月8日)
議事論事(2006年6月29日)
議事論事(2005年12月8日)

由於特首與高官接連施壓,民主派更著意要展現「有理有節」一面。

2006年5月26日(頁190–193):

行政長官曾蔭權最近發表與立法會政黨「親疏有別」的言論,更指泛民主派是反對派,事事皆「為反對而反對」…可能曾先生已忘記,在3月29日,立法會恢復二讀辯論《2005年廢物處理(修訂)條例草案》…當局的建議遭到葵青區議會反對。在表決時,沒有一位位新界西的直選議員投贊成票,行政會議成員周梁淑怡更投了反對票。但我和一些被指「為反對而反對」的泛民主派立法會議員卻投了贊成票。同樣的情況在《2005年收入(取消遺產稅)條例草案》也有出現。雖然本人支持該草案,但財政司司長竟在立法會會議席上指責本人反對該草案。民主黨議員支持該草案,但同樣被指是反對草案。面對一個是非黑白不分的行政當局,泛民主派只感到有理說不清。
議事論事(2008年12月18日)
議事論事(2008年12月18日)
議事論事(2008年12月18日)

2006年底,泛民再出奇招,透過大舉進軍選委會,提名公民黨梁家傑參加特首小圈子陪跑戰,推動2012年雙普選訴求,同時向公眾表現執政願景能力,不是純粹「為反對而反對」,結果被對手借勢營造競爭假象。最具代表性畫面,是成功連任的曾蔭權向街上無票市民謝票。

新聞透視 選舉前哨戰(2006年12月16日)
鏗鏘集 不可為而為:特首選舉(2007年3月26日)

2007年3月29日(頁23–25):

行政長官小圈子選舉鬧劇曲終人散,曾蔭權一如所料順利連任。但其當選卻是勝之不武,因為這是一個由中央操控的小圈子選舉…落敗的梁家傑認為他參選,成功改變了香港的政治文化,因此認為香港人贏了…但我卻感到,市民對於爭取普選的期望,在有意無意之間被慢慢降低…我們要求的是一個符合國際人權標準的普及而平等的選舉,而不是一個妥協方案。若要我們接受妥協,當局應定出時間表,讓市民知悉在接納妥協後,何年才可以有普選…經過今次選舉,有評論指市民對普選的要求降低了,只要行政長官選舉有競爭,候選人進行辯論、提出空泛的政綱和四出拜訪,市民就會感到滿意…傳媒和政府合力製造妥協文化…我希望市民堅持理想,不要退縮…
鏗鏘集 不可為而為:特首選舉(2007年3月26日)
鏗鏘集 不可為而為:特首選舉(2007年3月26日)
鏗鏘集 不可為而為:特首選舉(2007年3月26日)

那時候,好些政壇中人對台灣民主趨之若鶩。主張企硬杯葛小圈子的前綫劉慧卿指港人欠抗爭意志,質疑能否沒有犧牲就可用和平手段成功爭民主。

2006年12月14日(頁204–206):

在台灣市長選舉進行前一個月,不少政黨和政團均派出代表赴台觀摩…民進黨能在台灣執政,是透過幾十年來的不斷抗爭…香港人或許比較幸運,在政治道路上從沒有經歷過殘酷的歷史洗禮,香港人因此缺乏政治抗爭的意志力。這是否代表香港人就能在不需抗爭及犧牲的情況下,可透過和平手段成功爭取民主普選?

到2007年下旬,港府就民建聯馬力逝世留下的八個月任期進行立法會補選。傳泛民中人隆重其事邀陳方安生落水,各方知難而退,惟社民連副主席勞永樂堅持角逐,泛民遂制定初選機制選出民主陣營唯一參選人。劉慧卿形容,這種斯文方式擺平利益,是香港政制發展重要里程,即使保皇黨都可採用。

TVB 2007香港大事回顧
新聞透視(2007年12月6日)
新聞透視(2007年12月6日)

泛民除了借補選造勢,又趕在港府政制諮詢死線前,呼籲萬人到維園一起舉傘破健力士紀錄,用溫和活動吸引國際注視,為爭取2012雙普選掀起高潮。

2007年10月5日(頁42–44):

於上月11日,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宣布參加立法會港島區補選,迎戰於上月27日宣布角逐的前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陳太更同意參加民主派的初選機制,並與其他有意出選港島區補選的候選人社民連的勞永樂,爭取初選出線,成為民主派陣營的唯一參選人…根據初選機制,民意調查佔候選人總分的50%,此外50%的分數是由10個民主派團體代表、25名泛民主派立法會議員和22名港島區民主派區議員的選票所得…勝出的參選人並不是代表泛民主派。因為初選候選人並沒有與各團體商議選舉的政綱…機制的精髓是確保民主派陣營能推選出唯一一位參選人,並保證各參與的團體不會支持或派出其他候選人參選…
鏗鏘集 許我一個未來(2007年10月7日)
鏗鏘集 許我一個未來(2007年10月7日)
有很多人都歡迎民主派陣營可以制定出類似的機制…較以往採用激烈鬥爭及爭吵的方法解決為佳…是香港政制發展的一個里程…本人希望這機制可以被民建聯或其他團體廣泛採用,也較葉太與民建聯會面後即取得該黨支持更好。
新聞透視(2007年12月6日)
除初選機制外,民主派陣營正召集各界人士…掀起2012年雙普選運動的高潮…希望有最少一萬名市民集合維園,並張開三千把黃色雨傘及七千把深藍色雨傘,共同砌出「2012」的字樣,讓該活動可列入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
鏗鏘集 許我一個未來(2007年10月7日)
2007年9月29日 創世界紀錄 撐2012普選 中文版主題曲
網上影片 2007年10月7日 2012撐普選世界紀錄

維園破紀錄撐傘行動結束,泛民以「民主告急」口號為陳太奪得議席。及後人大再否決2012年普選訴求,同時決議2017年可普選特首,又暗示立法會最早2020年全面普選。溫和泛民一度預計,未來可放下政制爭拗,與北京建立更互信關係。

新聞透視(2007年12月6日)
TVB 2007香港大事回顧
議事論事(2010年5月27日)://劉慧卿(新界東,民主黨):「李剛好好笑,他說看過你幾本著作,有《卿描淡寫》、《我在民主黨的日子》、《偏向虎山行》,我說我現在不就偏向虎山行了。他們(中聯辦)三人回應,我們三個不是老虎,哈哈哈!」//
議事論事(2010年5月27日)
劉慧卿(2008)《偏向虎山行》封面及封底

— 歡迎分享,更多材料見內容導覽
搜尋本站資料,可用Google自訂引擎

考古陣地一覽
facebook.com/recall.hk
instagram.com/recall.hk
medium.com/recall-hk
mewe.com/join/recall-hk
odysee.com/@recall-hk
twitter.com/recallhk
mastodon.social/@recallhk
t.me/s/recallhk

#世代懺悔錄 #後九七香港 #劉慧卿 #偏向虎山行 #港人治港 #高度自治 #聯合聲明 #基本法 #政制改革 #小圈子選舉 #功能組別 #2012雙普選 #曾蔭權 #董建華 #政制發展專責小組 #許仕仁 #林瑞麟 #林鄭月娥 #胡錦濤 #吳邦國 #中聯辦 #李剛 #何俊仁 #余若薇 #張文光 #楊森 #司徒華 #陳健民 #何秀蘭 #李柱銘 #湯家驊 #民主告急 #陳方安生 #勞永樂 #葉劉淑儀 #馬力 #前綫 #公民黨 #社民連 #民主黨 #李嘉誠 #吳光正 #李兆基 #何鴻燊 #胡應湘 #鄭家純 #羅康瑞 #香港歷史 #香港前途考古 #HongKo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