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與和平前傳:從救濟到示威,神職人員涉社運

Editor
recall-hk
Published in
Aug 4, 2017

戰後香港百廢待興,耶教海外團體和本地組織一度扮演政府伙伴做救濟扶貧。隨工業發展,個別神職人員更關注勞工權益。另方面,受專上教育青年更著意回應本地問題,好些耶教學生組織成了培育領袖搖籃。到1980年代,部分牧師神父到前線示威,呈現耶教對政府合作與抵抗間張力。

鏗鏘集 鹽與光(1984年10月28日):

1950年代,天主教和基督教團體在香港著重救濟工作,例如派奶粉、開辦學校、診所及各類社會服務機構。1960年代,香港進入工業社會,有神父和牧師開始關注工人權益。踏入1970年代部份教會人士積極投入社會行動,組織群眾示威抗議,爭取更多資源和服務。1972年盲人工潮、1977年金禧事件、1978年油麻地艇戶請願,以及1980年代反兩巴加價、反兩電加價、爭取興建東區醫院及反對東區走廊巴士收費等,教會人士都扮演重要角色。

以教會名義參與社會行動的,較顯著是學生和青年團體。香港天主教大專聯會及香港天主教青年聯會由信徒組成,曾參與反電話加價、金禧事件、安置艇戶上岸、反兩巴加價和房屋編配問題。譚坤神父是天主教大專聯會神師,他無直接參與行動,只從旁幫助學生用聖經角度分析事件,在背後支持。

實際上,教會關懷社會是肯定的,但直接參與行動的教會團體並不多,大都是神職人員以個人身份參加,以兩位華籍牧師和兩位外籍神父較顯著。盧龍光牧師是積極份子,很多公開場合上都以牧師個人身份發表意見。

盧龍光牧師:「過往很難檢討巴士加價,因為根據現有路線,很難看出加價或使用新路線對乘客人數或公司收入的影響。希望當局可以正視這事,」

盧龍光牧師是柴灣一間社區服務中心主任,工作由其他人員分擔。由於他主持社區中心,常接觸區內勞苦大眾,加上出身貧苦家庭,自小關心窮人,所以參與社會行動爭取合理要求對他是容易接受的事。但他本身也有牧養職責,參與社會行動對牧師職份有否影響?

盧龍光牧師(柴灣循道愛華村社區服務中心主任):「牧師角色是複雜問題,牧養範圍是否只限教會?若教會服務對象只限基督徒,我便不同意。牧師要牧養是上帝創造的人類,教會關心的不只基督徒,是所有上帝創造的人。因此對牧師而言,視乎職責和環境,就是一種分工,同工有人專門負責牧養基督徒,亦有人負責牧養教會外的人。」

天主教方面目前積極參與行動的神職人員主要是幾位外籍神父,較突出是林柏棟神父和甘浩望神父,他們同屬意大利宗座外方傳教會,這會的神父全都要到祖國以外地方傳教。

林神父來港接近20年,他本身是黃大仙一教堂堂區神父,曾在西貢協助水上居民組織合作社,亦曾參與馬仔坑和九龍灣居民安置,目前仍參與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工作。甘浩望神父來香港傳教也10年,自1976年開始他便在工廠工作,體驗勞動階層生活,又在1978年與另一神父遷居避風塘住家艇。

「我堅持到底,政府說1990年在油麻地填海,那便等到1990年。」
「你也知漁船無法久住,有些很殘舊,還住那麼久?人也挺不下。」
「我住不下了,到樓梯底露宿。」
「戶主在這兒簽名…」

— 歡迎分享,更多材料見內容導覽
搜尋本站資料,可用Google自訂引擎

考古陣地一覽
facebook.com/recall.hk
instagram.com/recall.hk
medium.com/recall-hk
mewe.com/join/recall-hk
odysee.com/@recall-hk
twitter.com/recallhk
mastodon.social/@recallhk
t.me/s/recallhk

#世代懺悔錄 #香港前途考古 #愛與和平前傳 #油麻地艇戶 #反兩巴加價 #反兩電加價 #東區醫院 #盧龍光牧師 #林百棟神父 #甘浩望神父 #意大利宗坐外方傳教會 #盲人工潮 #金禧事件 #油麻地艇戶 #反兩巴加價 #反兩電加價 #東區醫院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 #香港天主教大專聯會 #香港天主教青年聯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