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 查良鏞(1984)《香港的前途》選粹

Editor
recall-hk
Published in
Nov 21, 2018

1984年5月,英方宣佈撤出香港不久,明報社長查良鏞將討論香港前途社評結集出版。所選錄113篇評論按日期排序,作者以積極務實風格回應事態,安撫無法參與大局的港人,多次分析中國收回香港「無即時危險」,港人只要保持利用價值就可享一時太平。相比信報林行止的前途社評集以1984年9月中英草簽為終篇,查良鏞一書完結在4月中方「勝局」已定之時,未收錄關於中英協議各種保證的論爭。以下將概覽其中精彩部份。

香港百人 查良鏞(2011年3月9日)

1. 「預測準確」

翻開《香港的前途》(1984),扉頁後有兩張粉紙印著1981年2月兩篇明報社評,內容主要表明香港前途不離承認中國主權,認為中國接收前應有15年過渡期,香港現況在各方有利條件下應得以保留。作者後來形容,昔日這些評論預測準確。作者又談到前途談判的主要政治詞令是「安定繁榮」,內涵則待各方表述,查氏本人主張「自由+法治」是重中之重。

查良鏞(1984)《香港的前途》封面
1981年2月19日明報社評
1981年2月20日明報社評
查良鏞(1984)《香港的前途》出版說明。

2. 樂觀精神

書中社評反映,早在戴卓爾夫人訪華前,港人充滿疑慮之際,查良鏞已發揮樂觀精神,一再出言安撫。一個明顯例子是1982年8月,港府宣佈中區地王美利道停車場以10億元售予中銀香港,被指半賣半送,恆指暴跌近80點。查良鏞接連在明報社評唱反調,認為儉樸的中方花大手筆建中銀新廈,是對香港投下重要一票。

無綫新聞 1982年香港大事回顧
中共辦事講究樸實節儉…以如此大手筆來建造這座中國銀行新廈,相信政治上的考慮更重要於經濟上或實際上的考慮…這塊地皮的售價,比之置地公司不久前所買的地皮低廉得多…相信主要的原因,在於港府和中國雙方,都希望這樁大交易順利完成,對於「維持香港繁榮」這個目標作出貢獻。消息宣布之後,股市大瀉…股市中的投資者和投機者,主要只看眼於地價的便宜…其實,對於整個香港經濟的長期繁榮和健全而言,地價下降是好事不是壞事。這可以降低工業成本,緩和通貨膨脹,使香港大多數人的生活好過些…[1982年8月10日社評]
1982年8月10日明報社評
中國銀行所以有這樣巨額投資,北京中國銀行董事長卜明在香港正式宣稱,是「有助於香港的安定繁榮。」…我們在社評中會不止一次的說:意見和聲明不一定是真實的,具體行動才值得注意,尤其是,以巨額來表示的意向決計不會騙人…北京花了這樣一大筆錢,希望促進香港的安定繁榮…香港政府少收一大筆錢,目的也在希望促進香港的安定繁榮,其中不可能含有對香港不利的目的…心理學中有所謂「行為學派」…要知道北京當局對香港的决策,最可靠的途徑,是從中國的具體行動中去研究其動機與目的,而不是輕信各種各樣的流言。[1982年8月13日明報社評]
1982年8月13日明報社評
圖:CCTV 築夢路上 第20集:港澳回歸(2016年6月23日)

3. 促放棄無用幻想

有社評力勸港人接受現實,放棄對香港前途任何「另類」幻想,以為可以脫離中國影響:

一九七二年三月十日,中國駐聯合國代表黃華致函聯合國殖民地委員會,反對將香港及澳門列為殖民地…在這種情況下,怎能期待北京同意香港獨立?如果不顧北京的反對,硬把香港推上獨立的道路,會有怎樣的後果?難道香港可以出一個喬治‧華盛頓來領導全港居民進行一次「獨立戰爭」?又或者,為了制度上的不同,像美國南部那樣,對中央政府發動一海「南北戰爭」?…所以「獨立」二字在香港談談當然無所謂,如果認真當作一條出路來考慮,徒然造成混亂與不利影響。在香港,一切考慮都應當「切實可行」,空談理論、理想、主義,那是書生學者的學術性研討,不適應「絕對務實」的香港人的要求。英國保守黨比較務實,中共的領導人是務實派,香港人更加務實之至…如果撇開「實際利益」四字,目前的香港根本沒有存在的可能。[1982年9月3日明報社評]
1982年9月3日明報社評

9月戴卓爾見鄧小平後,查良鏞即大聲叫好,認為能鼓舞港人信心,同時又贊同中英秘密談判:

踏入一九八二年以後,香港上空籠罩著一間濃黑的「一九九七陰影」,一般人都感到不安和擔心…這次訪問後…對於香港人來說,是大大的足以鼓舞…中英的最高行政領導人正式共同宣布:雙方對於香港前途的共同目的,是維持香港的繁榮和穩定。鄧小平與戴卓爾夫人對於香港所想做的是同一件事,照理沒有做不到的道理…戴卓爾夫人說:「會談的內容必須守秘密…」我們同意這原則。香港前途是十分微妙敏感的問題,不宜將討論的過程一一公開。推想起來,最後達成的協議不會完全符合於中國的要求,也不會完全符合於英國的要求,而是互相協調配合的一個方案,中英港三方面都未必百分之百的滿意,然而各有相當大程度的滿意,因為這方案可以達成「維持香港繁榮穩定」的大目標。[1982年9月25日明報社評]
1982年9月25日明報社評

4. 「無即時危險」

然而坊間似乎未接受查良鏞樂觀看法,中英方保密,恐怖傳聞滿天飛,港元下跌。此時明報再度出言安撫,促港人勿自亂陣腳:

群眾自己造成的傷害,遠比真正的災害所造成的為多。「災難電影」,常可見到群眾在冷靜下來之後,如何況看的渡過難關,那些大叫失常之輩,往往會挨上舉個耳光,免得他擾亂人心…離開一九九七年六月三十日還有五千三百多天,每一天中都可能發生或好或壞的變化。如果老是為了未來的變化而擔憂、推測、寢不安枕、食不甘味,一九九七年其實根本與他無關,因為在這年份到來之前,不免早已因發愁而一命嗚呼了。中英談判慢則一年,快則半載,必有眉目端倪可見。在此以前,一切消息都是「意見、主張、宣傳、壓力、推測、謠言」。那是說,其中有許多是合情合理的意見主張,有許多是宣傳性的鼓吹,有許多是不懷好意的謠言,為了達到空倉、做市之類的目的…[1982年10月12日明報社評]
1982年10月12日明報社評

其後社評引用新華社長保證,認為香港在至少十五年內「無即時危險」:

近一個多月來,香港經濟情況急劇惡化,完全不符北京和倫致的共同願望:「保持香港的繁榮和穩定。」資金大量流失,人心惶惶,不少人在辦理移民或計劃離港機構的重要投資暫時擱置…我們基本上對本港的前途樂觀,事實是不能抹殺的,這種情況繼續發展下去,勢必嚴重損害香港的基礎…(我們完全同意,至少今後十五年內,香港情況不會有重大改變)…所謂「至少十五年內不會有重大改變」,當然並不等於「十五年後一定有重大改變。胡耀邦對法國記者說,可以按合同保證,中國政局「至少有十年穩定」,當然並不等於說「十年之後中國政局不穩」。[1982年11月1日明報社評]
1982年11月1日明報社評

到11月4日,查良鏞又引廣東省委第一書記習仲勛說話,強調「十五年以至更長時間」維持香港繁榮,兩年內有方案出爐,工商界可繼續買賣:

習仲勛不久之前是廣東省委第一書記,對香港情況甚為了解。他這次談話,是戴卓爾夫人訪問北京之後,中國領導人第一次對香港的前途問題表示態度…香港人目前所真正注意的,是「十五年以至更長時間」和「一兩年內達成解決香港問的方案」…至於中國收回香港主權後保證如何如何…大家覺得在目前來說還相當遙遠…中國新聞社…則另加補充:即使在十五年或更長時間之後中國收回香港主權,香港的一切制度仍保證不變,繁榮穩定可保持。
1982年11月4日明報社評

5. 「中方要求並非嚴峻」

英相訪華3個月,正式談判仍無期。中方接連透過訪京港人單方面透露其對港方針,明報積極回應中方舉措,指有得談判議價就很好:

我們的態度一直相當樂觀,理由很多。其中之一是,北京方面所揭示的要求與主張,本身並非嚴峻到令人無法忍受。中英既然在談判,最後的結果一定比北京已宣布的更佳…否則的話,談些麼?按照中國的既定方針辦就是了。中國說一九九七年收同香港主權。說不定從收回主權到正式接管之間,有一段很長過渡時期,或許有十多年、二三十年之久。將來對於「港人治港」,或許會作出各種具體保障,而北京當局確能如實遵守……[1982年12月2日明報社評]

6. 「寸土必爭勸降論」元祖

中英僵局持續至1983年中,英方在談判議程上讓步後,中方終同意展開正式談判。首輪談判後,明報勸雙方從細節開始尋求共識,逐步確立既定事實:

使問題簡單化,態度富於彈性,儘量尋求共同點,在雙方利益一致的項目上設法突破,成立協議。中共運用這種外交策略,曾有不少成功的先例,也可說是周恩來留下的業績。任何國際商談,除非你用武力打得對方無條件投降,否則始終是立相遷就和讓步的對等關係,始終是權衡輕重、有取有予的協調過程…[1983年7月14日明報社評]
蘋果日報(2008年03月28日)

中英正式談判前夕,李鵬飛、李柱銘等才俊團訪京後強烈質疑中方「港人治港」構想,引起輿論風波,受親中人士與學生攻擊。查良鏞則用較婉轉方式回應才俊團,說如果條件齊備就可行,但未分析如何達致:

關鍵不在種族的分別…不在「英國人能夠,為甚麼中國人不能?」…港人治港與港法治港之時,如果司法獨立,目前香港人的一切自由充分保持,自由經濟仍如目前一樣運作而不受計劃紐濟的干擾,集權政治與封建作風不侵入行政體系,外地的政治運動與派系權力鬥爭不影響到本港行政的正常運行,治港的港人真正由本地居民選舉而不是由外地委派,治港的港法真正根據本港的需要而制訂,任何黨派、團體、組織的成員並無任何特權等等,如果這些條件都能具備,充分而徹底的維持,那麼「港人港法治港」是可行的,否則便不可行…[1983年7月18日明報社評]
1983年7月18日明報社評

隨著中英正式談判展開,港元再度下跌。1983年9月21日社評呼籲中英雙方少談矛盾,應先穩定眼前局面:

目前的真正問題並非香港在十四年後的繁榮穩定,而是今天的繁榮穩定。我們甚至不奢望繁榮穩定,只盼望港幣不要崩潰,社會不陷入重大混亂…主權、治權、國際法、民意、港人治港、三個不變等等大問題儘可緩談,因為時間充裕得很,但港幣卻處於萬分危急的狀態。火燒眉毛,且顧眼下,我們根本來不及去想十四年後的事,只盼目前能夠安居樂業。
圖:CCTV 築夢路上 第20集:港澳回歸(2016年6月23日)

7. 九七失敗是「爆冷」

第4輪談判後傳出中方可能在1984年底單方面宣佈接收香港方案,港元跌勢更勁。查良鏞以反向方式推演,認為中方保證無法實現是「爆大冷」:

如果會談十多次,仍然得不到任何結果…最極端的結果,也不過是談判破裂,中國政府單方面宣佈方案…中國在一九九七年「恢復行使香港的主權」,其中包括行使治權…在一九九七年之前不會有甚麼變化。這是鄧小平說過的話,決不會說過了不算…中國方案的第二部份,保持資本主義制度五十年,香港人仍可享有各種自由等等。我們仍作最悲觀的估計,假定十四年後中國當局改變了…對香港的政策,或者政策雖然不變,但在實施中出現偏差,甚至大大的偏差,以致方案無法實現。那便如何?那便無可如何了…我們決不相信,中國當局竟會如此低能,英國當局竟會如此低能,香港人竟會如此低能,在今後十三年九個月之中,居然會將每一件事都做得大糟而特糟。如果的確如此,那是自作自受,應有此報,還有甚麼可抱怨的…[1983年10月2日明報社評]
1983年10月2日明報社評
解密百年香港 外交角力‧駐軍之爭(2007年8月16日)

8. 促英方軟化立場

其後中英談判主權治權問題爭持,1983年10月17日明報社評分析,中方目的在台灣,警告英方企硬只會害死香港:

中國一定要在一九九七年收回香港,基本的政治目標是:「統一台灣」。收回香港是手段,統一台灣才是真正的大目標。中國明知收回香港在經濟上會有重大損失。現在不過表明收回的意向,經濟上的損失已著實不小,今後預計還會繼續損失下去。就算一切如中國之所願,收回之後香港仍能保持為國際貿易中心、金融中心,繼續對中國的四化作出重要貢獻,最佳的估計,也不過同目前的香港相同,但多多少少總會打個折扣。說算一點折扣也不打,今後十多年中資金流失、人才流失,無論如何是必然的後果,即使將來可以全部得到補充,這十四年中的損失終究避免不了。因此,如果純從經濟利益看眼,中國不會堅持改變香港的現狀…中共領導人對於收回香港在經濟上、戰略上的利弊,當然清楚得很,用不著香港人去提醒。以前提醒一下容或有其必要,到了今天再談「殺金鵝取蛋」是沒有多大意義了。北京要拿香港這隻金鵝,目的決不是殺之取蛋,這隻金鵝將來如能繼續生金蛋,當然是最好不過,即使不生金鵝蛋了,或者只生鴿蛋一般的小金蛋,那也犧牲得起。要收回香港這隻金鵝,真正目的,在於要牽到海峽彼岸的一頭大金牛—台灣。所圖者大,其志非小。在這個政治大目標之前,中國甘願忍受收問香港的任何經濟損失。因此,英國以經濟作為王牌而與北京談啊,雖然有頗大作用(因為北京畢竟希望儘可能保持香港的經濟效能),但不是真正有決定性的王牌,因為臨到最後決策之時,北京領導人的考慮是政治第一,經濟第二。
1983年10月17日明報社評

1983年底,查良鏞更開門見山,勸港人要繼續生金蛋保命:

香港人不論如何憂慮擔心,對於中英政治局勢的發展都不會有多少影響,不能造成甚麼重大改變…中國當局答允「香港人生活方式不變」的目的,是求香港人繼續在經濟上作出貢獻…大家都是中國人,為甚麼要對我們特殊照顧?只因為若不特殊照顧,這隻鵝就不生金蛋。如果這隻鵝今後不生金蛋了,當然也沒有再予以特殊照顧的必要…[1983年12月26日明報社評]
1983年12月26日明報社評
圖:CCTV 電視文獻紀錄片:鄧小平(1997)第11集 心繫統一

9. 「怪鵝論」與「核爆論」

其後查良鏞進一步發揮其「怪鵝論」,由中方視角出發,強調保持中港兩制區隔對雙方有利,另又加「核爆論」,安撫港人不用過份擔心中方不守信,最能做是保持經濟貢獻:

中共的觀點來看,香港人的生活方式根本要不得,馬照跑、舞照跳、股照妙,有甚麼好?黃色毒素充斥,精神污染達於極點。如果能清除種種精神污染,革除腐朽的自由主義,仍能保港式穩定繁榮,中共決不會答允甚麼五十年不變,只因為這頭能生金蛋的怪鵝非吃一種充滿精神污染的食料不可,否則就生不出金蛋,只好不剝奪它這種問之掩鼻的食料了…中共並不認為資本主義是好東西,但香港的作用對中國有用,而這種作用又以實施資本主義為必要條件,只好劃定範圍(成立「特別行政區」),讓你們自己幹自己的(「港人治港」)。只要這頭怪鵝天天生蛋,任牠愛吃甚麼就吃甚麼罷…香港人沒有能力去替中共整黨整風,強制他們維持目前務實的政策決不改變,沒有能力保障鄧小平健康長壽、保障他的接班人切實推行現行政策。那是中共的大事,更是全體中國人的大事…對於我們根本無能為力之事,只有置之度外,事到臨頭,如有可能則獨善其身、獨善其家,否則也只有同歸於盡而已。我們並不因為害怕核子大戰,因而遷居於荒山野嶺、深入地底山洞。坐飛機分分鐘可能失事,每一次出街都可能給汽車撞死,不能就此不乘飛機、不出街…[1984年1月11日明報社評]
1984年1月11日社評

查良鏞亦曾透過「鸚鵡金魚論」來闡述類似「怪鵝論」觀點,強調兩制源於兩地生態不同,不是道德問題:

社會主義、集體經濟、人民民主專政制度下的自由法治可能極好,很先進,更加公平合理,但對於資本主義的自由經濟是不適合的。不能將鸚鵡養在金魚池中,不能將金魚養在鸚鵡籠中。物各有其性,各有其需,制度亦然。這不是好壞問題、是非問題,而是生存條件問題。港式穩定繁榮靠港式自由法治而存在。[1983年7月7日明報社評]
1983年7月7日明報社評

10. 「自由+法治」保繁榮

至於如何保障港人生活,查良鏞一貫主張是「自由與法治」,譬如1983年10月23日社評強調這是維護繁榮以至港人信心基礎(彷彿法治可獨立存在):

只要「法治原則將來仍可保持」這件事,在中英會商之下得到具體與確實的保障,使香港人信得過真的會實施而長期不變,香港人便信心大增,其餘枝節問題都可迎刃而解。
1983年10月23日明報社評

根據1980年7月19日社評引用嘉道理爵士之言,「自由」主要指謀生自由:

香港為甚麼會成功?他[嘉道理爵士]的答覆言簡意賅,說出了真正的要點:…這裡具有個人可以為自己而工作的自由,由個人努力而得到利益的自由。」如果剝奪了這種自由,香港的一切都完全不同了。

11. 「中國好,香港好」始祖

從社評集可見,查良鏞很早提倡「中國好,香港好」論調,他在1984年初關鍵時刻警告港人,切勿危害未來宗主國,否則遲早玩完:

必須正視現實,了解到北京所以同意香港成立特別行政區…惟一的原因是,這種特殊化對中國大陸有利。如果這種特殊化對中國大陸無益,甚至有害…即使由於國際協議等等約束,短期內容忍,在「適當時機」時必定會予以撤銷。北京政權的力量十分強大,對香港擁有充分主權…任何政策…甚至大憲法、小憲法,都可以修訂或改變的。利害關係的考慮卻永遠有效。香港人努力的目標是「利國利港,利人利己」。對中國有利,對全體中國人民有利,就會對香港有利,對香港人有利。反過來,對香港有利的事,對中國也有利…[1984年1月10日明報社評]
1984年1月10日社評

12. 中港內部事務區隔

查良鏞對中國收回香港的最基本期望,是中港政府某些內部事務上保持區隔。1984年1月16日他回應的士罷駛事件,就明言反對的士商會向新華社請願,認為此舉邀中方插手香港內政,有機會危害港人治港五十年不變保證:

我們不責備的士商會向新華社香港分社求助,但願乘此機會重申一個重大要點:今日以及此後數十年香港是否得保穩定繁榮,繫於「港人治港」的理想計劃是否能百分之百實現,其中「北京中央政府不派幹部來港,不干預香港內部事務」是一個重要條件。(所謂「不派幹部來港」,是指不派幹部來港干預香港事訝。至於派幹部來港辦理中國大陸的事訝,當然可以。許家屯、祁烽副社長等人都是北京扳來香港的幹部,但他們並不干預香港政府的職權。)…不論出於任何良好的動機意願,干預之例決不可開,干預的直接效果可能百分之百有益,最後效果必定百分之百有害。
1984年1月16日明報社評

13. 寄託「開明領導」

談到如何確保中國履行承諾?1984年4月23日,查良鏞在英方宣佈撤退後坦言,世事根本沒甚麼恆久保證,可以把握的都是實利考量,目前中國走向開放,有開明領導誠心保證,本身已難能可貴,未來有賴各方努力:

筆者前幾天有機會和英國外相賀維爵士以及他的幾位隨員會晤,曾相當詳盡的談論這個問題…香港人將來大概不會對中英協議內容本身有甚麼反對或不滿,所不滿的是:「如果北京當局毀約,沒有任何保障。」筆者所得到的答覆是十分誠懇而詳盡的,大致來說是這樣:任何國際條約或協議的價值,都在於簽約國遵守該約的誠意與決心…國內的合約有法律機構可以強迫執行,國際條約卻只有用戰爭來強迫執行,還得看戰爭勝敗的結果而定。但一個國家按署一項國際性協議,只要不是無條件投降的降書,總是出於自願,認為遵守協議對本國有利…世界上甚麼事情都是沒有保證的。大多數人向著這個方向努力,實現的可能就大得多。如果許多人都說靠不住,不可能,反對這種努力,實現的可能就小得多。
1984年4月23日明報社評

餘論:得寸盡尺是誠意

為力證開明領導可信,社評著力為中方得寸盡尺的談判風格辯護,認為這是既認真又有誠意表現。至此,查良鏞就主權移交的「正能量」邏輯已立不敗之地。

筆者又與得知中英會談內容及進展情況的人士討論到同一問題。他們當然不能透露會談的具體內容,但說:中國方面在某些具體細節上提的要求很多,甚至有點過份,似乎殊無必要。但這至少顯示他們十分認真,決心充分遵守…[1984年4月23日明報社評]
查良鏞(1984)《香港的前途》英文版由汪濟翻譯。
查良鏞(1984)《香港的前途》英文版說明。
圖:CCTV 電視文獻紀錄片:鄧小平(1997)第11集 心繫統一

— 歡迎分享,更多材料見內容導覽
搜尋本站資料,可用Google自訂引擎

考古陣地一覽
facebook.com/recall.hk
instagram.com/recall.hk
medium.com/recall-hk
mewe.com/join/recall-hk
odysee.com/@recall-hk
twitter.com/recallhk
mastodon.social/@recallhk
t.me/s/recallhk

#世代懺悔錄 #香港前途考古 #聯合聲明 #一國兩制 #維持現狀 #主權換治權 #查良鏞 #明報 #鄧小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