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現場 090:投奔資本主義,逃港努力適應

Editor
recall-hk
Published in
Aug 11, 2018

當年中港分隔,回鄉港客引無數羨慕,甚至有民眾不惜投奔香港,擠進資本主義社會。當時工廠貼滿招聘,有身份證就能開工,好些人認為這已是安樂茶飯。

集體回憶70年代 情繫羅湖橋(2002年6月30日):
//[《網中人》片段] 「阿芬有替你找工作嗎?」「要我做苦力,我不幹。辛辛苦苦來到香港,竟然做苦力。」「你想做甚麼?」「工作間至少要有冷氣。」//

CCTV《築夢路上》第18集 創建特區(2016年6月22日):

新中國成立後因擔心敵特活動、走私販賣等活動,從1950年代就封鎖邊防,嚴格管控國內進出港澳人員,但無法制止逃港風潮。

CCTV《築夢路上》第18集 創建特區(2016年6月22日)
集體回憶70年代 情繫羅湖橋(2002年6月30日)

集體回憶70年代 情繫羅湖橋(2002年6月30日):

一條橋彷彿分開了兩個世界,當時香港對內地人吸引力很大。

勝叔(1960年代深圳居民):「深圳至羅湖有兩個火車站,一大一小。到大站我拿扁擔等港客替他們挑行李。每個港人都拿一大袋,看得我心也紅了。等待風大雨大日子,我跟小舅和兩個朋友不惜一切跨越邊界,過河發現鐵絲網下被挖穿,便爬去英界。」

內地政治運動頻繁,生活物質缺乏,偷渡來港的人源源不絕。為應付偷渡客英軍和啹喀兵在邊境巡邏阻截。1978年港府築了一道全長36公里鐵絲網從沙頭角伸至尖鼻嘴,劃分九龍半島以北中英邊界。

吳昊博士(香港浸會大學電視及電影系副教授):「香港出現大批難民,在《網中人》周潤發飾演土生土長大學生,跟廖偉雄飾演內地來港愚昧無知『阿燦』,兩者矛盾反映當時社會情況。」

李純恩(1979年單程證來港定居):「登上火車後很多小販也上車,有售賣雞脾,我不懂廣東話,聽到身後說:好囉好囉…轉身看原來賣可樂,我認得汽水罐,那是我第一次喝可樂。我來港年代失業率是負數,所有工廠外牆全是招聘告示,列明勤工獎、假期和星期六半天工作,日薪多少,可隨意挑選,當時電子廠最多,只要能出示身分證明文件,翌日便可上班。對我們來說,當時這地方充滿機會,大部分來到香港願意腳踏實地的人,生活都不錯。」

陳誠勵(1976年單程證來港定居):「乘計程車時車上播放音樂,是1970年代流行的徐小鳳、鄧麗君,感覺香港就是這樣。有親戚介紹我到工廠,我成了工人階級,寫信給內地同學,很自豪。」

來港移民從共產主義社會來到資本主義社會都要努力適應。1970年代中期香港經濟起飛,新移民正好填補勞工空缺。

集體回憶70年代 情繫羅湖橋(2002年6月30日)
集體回憶70年代 情繫羅湖橋(2002年6月30日)
集體回憶70年代 情繫羅湖橋(2002年6月30日)

— 歡迎分享,更多材料見內容導覽
搜尋本站資料,可用Google自訂引擎

考古陣地一覽
facebook.com/recall.hk
instagram.com/recall.hk
medium.com/recall-hk
mewe.com/join/recall-hk
odysee.com/@recall-hk
twitter.com/recallhk
mastodon.social/@recallhk
t.me/s/recallhk

#世代懺悔錄 #香港前途考古 #逃港潮 #羅湖橋 #網中人 #周潤發 #廖偉雄 #阿燦 #吳昊 #李純恩 #陳誠勵 #印尼華僑 #徐小鳳 #鄧麗君 #資本主義 #新移民 #工人階級 #大逃港 #偷渡客 #單程證 #抵壘政策 #經濟起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