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途談判籌碼考:包銷整容民意,維持現狀變爭取回歸自治保證

Editor
recall-hk
Published in
14 min readSep 1, 2019

--

1982年,英首相就香港前途訪京前夕,一群精英包括陸恭蕙、胡紅玉、于品海、鄭宇碩等組成的論政團體香港觀察社發起當時最大型民調,意圖介入大局。民調抽樣訪問1000名市民看法,結果顯示大部分港人不想被中國統治。觀察社卻將民意改裝成爭取在中國收回下自治的主張,強調只要中方表明保障港人權利,港人會接受「回歸」,產生民族自尊與文化歸屬感。

700萬人的先鋒:胡紅玉(2012年8月19日) ://區家麟(主持):「我記得香港觀察社當時做了一些很少人做的事情,就是大家在討論香港應否回歸中國,香港觀察社進行了民意調查,當時民意調查並不流行,不像現在。可有壓力?」胡紅玉:「進行時確有政治壓力,因為無論結果如何,我們的立場如何,都會給英國政府帶來壓力,結果可能是香港應繼續做殖民地,或是應該獨立,或應該回歸中國,不必等到1997年。任何一個可能都會帶來巨大政治壓力,所以當時有香港政府的高級人員直接跟我說,問我能否不做。我們決定進行,也繼續去做。」//

1982年8月13日,香港觀察社向傳媒公佈委託SRH所做民調結果,同時又發表立場書申述主張。立場書形容,香港前途事關重大,但港人未有集體意見,故此要進行大型民調。雖然結果顯示超過八成半人希望維持現狀,六成多接受中國有主權但英國代管,觀察社卻將前途信心問題,簡化成管理和施政問題,促請中方加強保證經濟制度和生活方式不變。

〈關於一九九七問題 香港觀察社的立場〉《觀察香港:香港觀察社言論集》(1982)頁82–85:

我們沒有一個集體的意見,這特別使人担心。香港觀察社認為市民就他們將來的希望而表達意見是重要的。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們在今年五、六月間委托香港市場研究社進行一項民意調查…這項民意調查主要是探求事實。不過,所收集到的資料為我們對於香港前途的立場 — 更準確一點說,對本港將來管理及施政的立場 — 提供了支持的證據。同時,我們希望,這項調查的結果會幫助香港人建立他們的立場。一個有長達打算的觀念必須取代目前「借來的時間,借來的地方」的心態…

香港觀察社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正式立場:香港是中國的領土,將來會重新成為中國的一部份。我們需要面對必然的改變。在任何改變之前,中英雙方必須承認香港人有權取得一個過渡階民間保障他們的利益。我們請求在計劃我們的未來時有發言權,我們請求自治。這並不是呼籲獨立,我們承認香港將永遠不能獨立。我們要求在中國之內自治。對於我們的請求,中國方面必須理解:在客觀歷史的行程中,香港人在一個完全不同的社會經濟環境中成長。中國在草擬有關香港前途的計劃時,必須徵詢本港市民,而不是只徵詢投資者。我們對英國的要求也是一樣。要使這樣的徵詢有意義,香港人必須有一個集體的意見。

只有百分之十二市民表示願意接受香港歸還中國。我們覺得這無損於中國的尊嚴。大部份人不顯露接受香港歸還中國友買因是害怕失去自由及兩地生活水平的巨大差距。

假設中國能對本港市民清楚表示他們的權利及生活水平將不會有所損害,香港觀察社相信這樣的囘歸中國會更為香港人所願意接受。生活在「借來的時間、借來的地方」的感覺將會消失,民族自尊與文化上的認同亦將會誕生。中國體會尊重香港人的產業權的重要性,向樣亦屬必要:調查顯示百分之七十六香港人希望擁有自己的樓宇。假設現狀能夠維持的話,百分之九十五表示會繼續留在香港…

當時不少媒體花大篇幅報道這民調結果,但卻鮮有刊登觀察社附帶的立場宣言。 英文虎報是例外。

1982年8月13日英文虎報:

The non-existence of a collective voice is particularly worrying. The Observers feel It is Important that the people articulate their views on what they want their future to hold. It was towards this objective that we commissioned a public opinion poll in May-June this year. The Observers’ poll is first and foremost a fact-finding exercise. However, the data collected provides supporting evidence for our stand on Hongkong’s future and, more precisely, the territory’s future administration. Also, we hope our poll’s findings will help each Hongkong person to form hIs/her own stand. The notion of “borrowed time, borrowed place” must be replaced by a concept of permanence…

The Observers recognise the People’s Republic’s formal position on Hongkong: that it is China’s territory which will become part of China eventually. We must face up to the inevitability of change. But before any changes take place: Britain and Ch.ina must recognise that Hongkong people have the right to a transltlon process whIch safeguards their interests. Our plea is for a voice in shaping our future, for autonomy. It is not a call for independence. We recognise that Hongkong can never be an independent city state. We ask for autonomy within China. Inherent in our plea is that China appreciates the fact that, due to historical reasons, Hongkong people have grown up under a totally different social and economic environment. There is thus a need for China to consult the people, not just investors, when it formulates plans for Hongkong’s future. So must Britain. For consultation to be meaningful, Hongkong people must have a collective voice.

Only 12 per cent of the people considered returning Hongkong to China an acceptable solution. We feel this is not a slight on China’s dignity. The reasons why the majority would not like Hongkong to be returned to China is the fear of a loss of freedoms and the vast difference in living standards. If China were to tell Hongkong people in clear terms that there will be no erosion of rights and living standards, the Observers believe that reunification with China would be more acceptable to the Hongkong people. It will also mean an end to the feeling of living in a borrowed place on borrowed time and the start of national pride and cultural identity.

立場書受冷待,有時事雜誌就此訪問觀察社成員吳崇文,吳「戴頭盔」說,觀察社無意代表全港,甚至無意代表香港中產。

《廣角鏡》(1982年9月)頁40–41:

中、英雙方在考慮香港前途問題上,究竟放多少比重在「香港民意」的考慮之上,仍是未知之數。況且,所謂「香港民意」,不同的利益階層各自有不同的理解,表達方式也不儘一樣。那麼,「香港觀察社」的意見、代表性怎樣呢?

[吳崇文:]「我們並不聲稱代表全港,甚至沒有說要代表香港的中產階級,我們只代表自己。我們並非什麼學術團體,而只不過是一群受過相當教育,對香港事務關心的人士。既然身在香港,我們便要想到如何對本港有貢獻…觀察社既不打算去接見市民,也不打算去組織市民。我們所做的工作大部分為一些調查、研究,在資料可掌握到的層次來討論本港事務,評價香港政府各方面政策,找出香港未來的方向。我們只代表了自己一組人的意見,而這些意見是從調查、研究出發的。」

記者到了這裡,提出以下問題:「你個人認為,香港觀察社是否一個中產階級的組織?」

[吳:]「是的,我們會員大多數是中產階級,而且我們也從來沒有否認過這一點,但我們却從來未說過香港觀察社代表了本港的中產階級。然而,觀察社是本港第一個這樣性質的組織。我們各人有自己的事業,因此對社會事務只能作有限度的參與。」

圖:Christine Loh(2006) Being Here: Shaping a Preferred Future封面

近年英方解密文件揭示,1982年9月14日,戴卓爾夫人訪華前曾會見香港中英工商協會代表,包括太古John Swire及怡和David Newbigging並前主席Henry Keswick。在姬達和Alfred Sherman推薦下,又邀請當時香港觀察社主席陸恭蕙、恆生銀行總經理利國偉及港府倫敦辦事處助理專員余黎青萍加入,然而文件未見有陸恭蕙發言記錄。

英方解密文件揭示,1982年9月14日,戴卓爾夫人訪華前曾會見香港中英工商協會代表,包括太古John Swire及怡和David Newbigging並前主席Henry Keswick。在姬達和Alfred Sherman推薦下,又邀請當時香港觀察社主席陸恭蕙、恆生銀行總經理利國偉及港府倫敦辦事處助理專員余黎青萍加入。[圖:PREM19/0891 Meeting with HK Association members(1982–8–20–1982–9–27)f12–14.]
FCO送來 1982年9月14日首相戴卓爾夫人與Swire、Newbigging和Keswick談話紀錄,卻未載有陸恭蕙發言。言談間,首相邀請在座諸君獻計如何談香港前途問題,Newbigging建議打比喻,香港好比一間經營妥善的公司,好地地無理由換走老細。首相預期訪京後應該與中方一齊公開保證維持香港安定繁榮,但若果做不到會怎樣,Newbigging話咁就大鑊了。Keswick估計鄧小平未必相信英治有咁重要,Newbigging認為應該尋求協議表明雙方共同目標是保障香港繁榮,維繫穩定局面與信心環境,有這三點都頂到吓。首相認為中方習慣拖延時間,估計這次行程未必會達成協議,最多有份聲明。Keswick認為若果可以維持英方司法權,主權可以慢慢傾。首相表示英方應維持各方面治,問題是中方會否僅滿足於名義上擁有主權。[圖:PREM19/0891 Meeting with HK Association members(1982–8–20–1982–9–27)f4–6.]
1982年9月14日首相戴卓爾夫人與Swire、Newbigging和Keswick談話紀錄,未載有陸恭蕙發言。 言談間,Keswick認為實查香港維持經濟繁榮,中方比英方更著數,四成外匯收入不是細數目。Swire話香港本土華人無乜可能訪京要求維持英治,部份人甚至認為無理由英國人管得掂,自己管唔掂。Newbigging警告鄧小平未必會接受談判加入無厘頭因素,最可能協議係以主權讓步換取九七後維持英治。Keswick認為若鄧小平堅持特別行政區想法好難有位入,最緊要同佢講外匯收入可能凍過水。Newbigging認為中方原則企硬,實務上有彈性,至今無表態反對發表聲明,故情況仍樂觀。Keswick相信為香港繁榮,中方正試探英方立場,情勢對英方有利。Swire強調講乜都好最緊要保證紡織品額協議和民航權利。會面結束時,Swire和Newbigging輪流說幾句好話。Swire說雖然市場初步對首相之行反應負面,但後市仍有望復甦。Newbigging拍心口強調其集團一直買重注投資,對前途充滿信心。首相再問,港人是否很擔憂?Swire說港人尤其年輕管理層確有憂慮,主要由於傳媒渲染。Newbigging說,首相訪京行完場時,最好有埋趙紫陽出場,他在深圳特區引入市場經濟,人睇到這中共新世代領導層會更有信心。 [圖:PREM19/0891 Meeting with HK Association members(1982–8–20–1982–9–27)f7–8.]
1982年10月19日《工商晚報》報道,在一個講座上,香港觀察社發言人吳崇文重申該社立場堅持香港是中國領土,英國不可無限期統治香港,香港前途必會改變,主張香港成為中國的特別行政區,實行高度自治。匯點楊森亦以民族大義立場反對英方三條條約有效論。香港革新會陳肇川則認為港人應對民族大義保持冷靜,若中共堅持接收香港,英國可能將事件交聯合國仲裁,按中共一貫現實外交作風,雖然表面口硬,但還是會逐漸軟化。

翌年12月中英第二階段談判期間,香港觀察社修正其香港前途見解,在新華社安排下,由胡紅玉率團與吳崇文、鄭宇碩、于品海及范仲瑜等訪京會見港澳辦官員並呈交立場書。這是後話。

2016年4月28日,BBC記者詢問環境局副局長陸恭蕙,為何當局不公開合法象牙商店名單,協助杜絕走私象牙問題,陸要記者求停機。[原片:bbc.in/2LlwN0g]
圖:時代的記錄 鏗鏘說 于品海:一個傳媒老闆的觀點(2019年3月23日)

— 歡迎分享,更多材料見內容導覽
搜尋本站資料,可用Google自訂引擎

考古陣地一覽
facebook.com/recall.hk
instagram.com/recall.hk
medium.com/recall-hk
mewe.com/join/recall-hk
odysee.com/@recall-hk
twitter.com/recallhk
mastodon.social/@recallhk
t.me/s/recallhk

#世代懺悔錄 #香港前途考古 #前途談判籌碼考 #1982年 #香港觀察社 #民意調查 #前途談判 #于品海 #胡紅玉 #陸恭蕙 #鄭宇碩 #吳崇文 #JohnSwire #DavidNewbigging #HenryKeswick #姬達 #AlfredSherman #利國偉 #余黎青萍 #范仲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