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現場 076:中國開放農地建廠,逃港農民變身地主

Editor
recall-hk
Published in
Apr 11, 2018

改革開放時中國向香港地產市場取經,漸以房地合一方式登記產權,透過賣地集資發展。有農民昔日為生計逃港,回鄉結婚後獲重新分配農田,後適逢沿海城市收地條件優厚,搖身變收租地主,慨嘆當初逃港錯誤選擇。

星期日檔案 大逃港(下)(2012年11月18日)

星期日檔案 大逃港(下)(2012年11月18日):

黃健強:「嚮往香港殖民地資本主義較自由和易賺錢,所以偷渡。」

58歲的黃健強是深圳福田下沙村人,當年村裡很窮,務農和養蠔為生。1972年7月他跟朋友看準退潮時間踏著養蠔人用的滑板偷渡來港,在流浮山附近上岸。五兄弟姊妹中黃健強最大,他偷渡來港後,弟妹都跟著來。跟不少逃港者一樣,黃健強當年住木屋,做最基層工作:「夜晚11時至天光7、8時,一個人看30多台機,很辛苦。怕老闆罵,又怕被解僱,家裡有負擔。」

1981年黃健強回鄉結婚,村裡重新分配蠔田農田給村民,家裡不夠人種田,黃健強就留下來沒回港。當時深圳剛成立經濟特區,逃港人潮漸減少,來開廠投資的人漸增。村裡沒餐廳,黃健強和太太開第一間:「當時下沙村十多間工廠,有些聘請100多名工人。工人和寫字樓白領都要吃飯,生意就做起來。」

開餐廳賺到第一桶金,真正富起來是因有地。改革開放下外資越來越多,很多鄉村像下沙村要徵收農地蠔田改建住屋廠房。村裡原居民都分到土地補償。黃健強分到兩幅地,建兩棟七至八層高住樓分50多單位出租,每月約收5、6萬元租金:「上面的人都羨慕我們,全靠鄧小平改革開放,否則怎有這屋收租?」

黃健強家露台望到當年偷渡上岸的流浮山,現在他每天朝做運動、喝茶,下午約朋友打麻雀:「在香港點會咁優哉游哉?深圳初開放賺錢易,如果不走,自己是原居民,各方面較優越,賺錢機會較大,或者生活比現在好也不出奇。所以我們去,都是選擇錯誤。」

星期日檔案 大逃港(下)(2012年11月18日)

— 歡迎分享,更多材料見內容導覽
搜尋本站資料,可用Google自訂引擎

考古陣地一覽
facebook.com/recall.hk
instagram.com/recall.hk
medium.com/recall-hk
mewe.com/join/recall-hk
odysee.com/@recall-hk
twitter.com/recallhk
mastodon.social/@recallhk
t.me/s/recallhk

#世代懺悔錄 #香港前途考古 #打造繁榮美景 #逃港潮 #深圳福田 #土地管理制度 #大逃港 #改革開放 #土地補償 #黃健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