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門系列:越洋結婚棄專業,借他方條件避險

Editor
recall-hk
Published in
Jul 31, 2017

過去兩代人,很多是戰後從中國大陸湧到香港,到1980年代聯合聲明後,則從香港奔往美加澳紐。有為此安排越洋結婚,有為此放棄事業,千方百計遠走高飛,很多不是嚮往新生活,而是想借他方條件避險。

鏗鏘集 移民有價(1986年10月5日):

香港自從出現九七問題,一些對香港前途無信心的人,都想盡辦法移民外國,鋪定後路。加拿大、澳洲和美國,都是香港移民嚮往的地方。不過,由於美國給香港移民限額每年只有600個,移民美國人數沒有特別增加。

對梁太來說,她在美國既沒有親戚也沒有專業知識,美國目前也很少接受投資移民,所以梁太要移民美國,要另想辦法。

梁太:「唯一途徑就是結婚,我女兒到這裡結婚,她取得美國身份,可以申請父母兄弟姊妹。(記者:為移民嫁來這裡?)一點點吧…來美國當然要尋求途徑。」

梁太將女兒嫁來美國,希望不單可申請自己移民,還可以為兩個兒子申請。她打算遲一步也安排大女兒和女婿來美國。她說,不想下一代過沒有自由的生活。

梁太:「問心講句是怕九七,因為我親歷其境,在中國大陸有親人受苦,常常要拿物資上去。我們在香港自由慣,不慣受束縛。想子女都像我們以前在香港過自由生活,所以叫他們來美國。」

新來美國移民的港人中,很多是專業人士,本來在香港過著高人一等的生活,來到美國,事業根基和社會地位都要從頭開始建立。甚麼使他們作這重大決定呢?

潘昭煌:「我移民來美國的日子是1984年,在香港關於九七的事,當時人實在心徬徨,而且看著港幣由五個幾跌到九個幾,那段日子那經濟環境,譬如我做地產行業工程人員,發覺工程要停頓,不知停多久。如果在香港萬一停到不好時,我也要找工作,與其這樣,我何不去找另一新環境搏一搏?」

潘昭煌以前在香港是有專業資格的土木工程師,是長江實業高級職員,月入兩萬多三萬。來到美國不承認他的專業資格,托朋友介紹才找到一份畫則工作,雖然所做跟以前差不多,但在工程界地位相差很遠。

潘昭煌:「在香港做了十年,工程界很多人認識我,但在這裡不同,人家不認識,做事要花很多額外工夫。」

潘太在香港是十年經驗的藥劑師,美國同樣不承認她資格,足足做了七個月義工,沒有薪水。

潘太:「第一個月他們只安排我做雜務,貼標籤,搬運存貨。但很快他們看到我很熟練,之後有機會處理口服藥,這裡是24小時送交給病人,我就配藥。」

記者:「你說過做了七個月義工,很多是雜工工作。你在香港有十年藥劑經驗,當時覺得怎樣?」

潘太:「好失望,因為不知這段時間到底有幾長,又不知道能否入回本行,幸好醫院裡的技術人員大部分從越南和菲律賓來,他們鼓勵我,他們也經過這樣一段時間,七個月不算長。」

潘生潘太其實是少數幸運的移民,不需太長時間就找到工作,而且是自己老本行,雖然收入比以前在香港差得遠,兩人現在月入4000美元,在美國等於兩名大學畢業生起薪點。

潘昭煌:「在香港常去酒樓茶室,很貴的游水海鮮也買回家吃,衣著方面常買歐洲流行貨式,消費都花得起。來到美國,4000美元收入一半花在保險、汽車和房屋分期付款,稅也扣得多。」

現在,徬徨的日子終於過去,潘生一家慢慢安定下來,儘管生活享受和社會地位都比香港差,他們沒有後悔。

潘太:「我這樣安慰自己,在香港當時生活也不是一朝一夕得來,要累積十年才有那些享受。我在這裡不過兩年,可能十年後也會得到在香港同樣成果。」

潘昭煌:「若不是這樣,一直失望下去,如何生存?哈哈…」

潘生潘太一家比較年輕,而且識英文,可以跟本地人溝通,對適應新生活來說是比較容易。

— 歡迎分享,更多材料見內容導覽
搜尋本站資料,可用Google自訂引擎

考古陣地一覽
facebook.com/recall.hk
instagram.com/recall.hk
medium.com/recall-hk
mewe.com/join/recall-hk
odysee.com/@recall-hk
twitter.com/recallhk
mastodon.social/@recallhk
t.me/s/recallhk

#世代懺悔錄 #香港前途考古 #太平門系列 #前途問題‬ #信心危機‬ #聯合聲明 #過渡期 #移民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