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 林行止(1984):「港人治港」KO異議聲音

Editor
recall-hk
Published in
Jul 3, 2017

1984年9月中英草簽協議前夕,信報創辦人林行止(林山木)將1975年起關於香港前途社論輯錄成書出版,自言昔日評論曾被譏空想,事後卻多見應驗,除了1982年看漏中方「港人治港」高章,令對手終無法招架。林行止強調,他那些香港本位看法在草簽後都要劃上句號,港人只能在夾縫裡求存。

林行止(1984)《香港前途問題的設想與事實》序言:

…「草簽」是香港歷史的分水嶺。在此之前十年,我評論香港事務是基於政治前途未明朗為前提,以維持香港現狀的條件為立論基礎,所以期間曾對香注前途作出許多可能會被人議為天馬行空式的「設想」。「草簽」之後,客觀條件改變,中國替香港的未來擬就發展藍本,我今後的評論,也要從廣泛的設想,回歸至追尋實踐驗證的「事實」層次。「草簽」之前,英國殖民者扮演著香港與中國之間的「政治絕緣體」角色,「草簽」之後,即使真的「一切不變」,英國所起的「絕緣體」功能也必定逐漸消滅,中國對香港的影響勢必增加並趨直接,在這種情勢下,純從香港本位出發的評論就難有建設性了…

在校閱本書清樣的時候,發覺這段情勢混淆不明的十年裡,我所提出的觀點和估計,大體上尚不致遠離事實;在掌握中英政府的基本態度和處事手法、港人心態的嬗變及對殖民者先經濟後政治的撤離部署,我都看得甚為清楚…令我深以為憾的是,中英雙方於八二年就香港問題正式展開談話前,我對「九七問題」的發展重心一度拿捏失準,主要是在維持現狀的大前提下,過分強調以英國是否願意繼續管治香港為問題的癥結,忽略了中國方面的應變策略和能力。

香港對中國的經濟作用是眾所周知的,可是在政治面前,經濟利益算得甚麼?特別是受一統思想和民族主義激情所催眠的中國領導人,又怎會為了經濟利益而在原則上讓步?在這一環節,我的看法原本相當準確;可是,大大出我意料之外的是,中國竟會提出維持香港資本主義制度五十年不變及「港人治港」作為其香港政策的南針;不管這些是否權宜之計,都足以令英國及港人無法招架。自從這些石破天驚的特別措施提出後,港人信心問題雖然還是存在,但由於對「高度自治」及「一切維持不變」有所憧憬,「英去中來」對港人所引起的衝擊已大為降低。

維持現狀的希望隨英國殖民者放棄主治權變成絕無可能…「草簽」之後,大家的注意力應放在如何掌握變動和爭取「生活方式不變」上。逃離中國大陸的香港人不必接飾其對共產政權下人民生活方式的厭惡和恐懼,因為共產黨對主義、理想、道德情操的要求,都不是未能擺脫人類劣根性的尋常百姓所能適應的…香港落入英國殖民者管治的異數,不單使她成為中國套取外匯的好地方,同時亦成為中國在經濟事務以外追求現代化的最佳借鏡…中國若企圖全面操縱、控制香港,換來的只是虛榮上的滿足而實際的害處肯定甚多甚大!

林行止大概是1970年代最早就九七危機大書特書的傳媒人,《香港前途問題的設想與事實》這評論選集,多少代表接近新自由主義角度如何看從麥理浩時代到前途談判的變遷。

— 歡迎分享,更多材料見內容導覽
搜尋本站資料,可用Google自訂引擎

考古陣地一覽
facebook.com/recall.hk
instagram.com/recall.hk
medium.com/recall-hk
mewe.com/join/recall-hk
odysee.com/@recall-hk
twitter.com/recallhk
mastodon.social/@recallhk
t.me/s/recallhk

#世代懺悔錄 #香港前途考古 #前途談判籌碼考 #林行止 #香港前途問題的設想與事實 #新界租約 #九七危機 #麥理浩 #尤德 #政治絕緣體 #維持現狀 #中英草簽 #港人治港 #高度自治 #五十年不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