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繁榮美景:工業跑輸三小龍,高官論調仍樂觀

Editor
recall-hk
Published in
Dec 23, 2022

回顧昔日「香港製造」困境。九七前夕,香港工業跑輸亞洲三小龍,逾11萬人失業,高低科技都欠前景。工業世家唐英年總結經驗說,香港做地產更好,開廠寧願返大陸。港府強調生產線北移無問題,香港仍是營運中心。被工業署當自力更生研發樣板的黃子欣則警告,工業發展有賴相關產業成行成市集聚效應,一旦失這環境,營運總部沒必要留港。

鏗鏘集 夕陽無限好(1995年11月26日)

鏗鏘集 夕陽無限好(1995年11月26日):

劉家傑(主持):香港失業情況繼續惡化,超過11萬人無工做。十多年前,香港沒有痛下決心跟其他亞洲小龍一起走高科技路線,以致今日遠遠落後於人。雖然政府堅持香港工業已轉型成功,但大家都擔心將來會否有足夠飯碗給目前靠製造業維生的40多萬工人。

鏗鏘集 夕陽無限好(1995年11月26日)

唐英年,紡織業世家出身,由上海做到香港是第三代,十年前突然由傳統工業轉而投資高科技,開廠生產電路板,因為當時他已領悟到,在香港搞工業,高科技和高增值是唯一出路:「紡織品歷史非常悠久,但這不代表在今時今日香港能經營下去,從孟加拉、斯里蘭卡、泰國、馬來西亞到印度,這些地方全部平過香港,現時客人落單,不會跟你講價。他們拿著單來說,我願意用這價錢購買這數量的衣服,你做不做,不做就拉倒,很多人爭著接這生意。盡辦法減低成本、棈簡人手,能搬就搬。」

鏗鏘集 夕陽無限好(1995年11月26日)

唐英年把所有不受配額限制的針織工序都搬返大陸進行,利用廉價勞工增加利潤,目前單在深圳就聘請了1000多名工人。至於那些必須在香港進行的工序,就盡量電腦化、自動化來減低人手,整個香港總部只有200員工。

鏗鏘集 夕陽無限好(1995年11月26日)
鏗鏘集 夕陽無限好(1995年11月26日)
鏗鏘集 夕陽無限好(1995年11月26日)
鏗鏘集 夕陽無限好(1995年11月26日)
鏗鏘集 夕陽無限好(1995年11月26日)

10年前開電路板廠,唐英年選擇在香港設廠,因為當時對大陸高科技產品未夠信心。10後開新廠,他捨香港選大陸,因為香港搞高科技投資額大,又要不斷花錢添置新機器迎合市場需要,所以回報率很低。

鏗鏘集 夕陽無限好(1995年11月26日)
鏗鏘集 夕陽無限好(1995年11月26日)

唐英年:「譬如我10年前花幾億元投資電子廠,跟我花幾億在中環買一幢大廈,相信今天回報是差天共地。有否後悔賺少了錢?當然有時看見別人賺多錢就羨慕,但我認為香港社會很好,值得投資。但我相信今後要我再做投資,我會再考慮做地產抑或做工業了。」

鏗鏘集 夕陽無限好(1995年11月26日)

香港工業每下愈況,生產總值10年來跌了一半,到1993年只有11.1%,工業所提供的就業機會,亦由過去10年最高峰的90萬,跌到1994年43萬。唐英年歸咎政府只顧賺錢,沒有考慮過如何在香港發展高增值工業:「我們告訴政府,工業發展很少可以自發性做到高科技工業,為何其他小型經濟國家如新加坡、台灣、瑞士都有政府關注,因為工業可以使經濟有穩定就業。」

鏗鏘集 夕陽無限好(1995年11月26日)
鏗鏘集 夕陽無限好(1995年11月26日)

葉劉淑儀(工業署署長):「我不同意政府做得太少太慢,政府只是審慎,不想胡亂花納稅人的錢,也要找到平衡。政府能否代替市場去決定在哪方面發展呢?我們工業整體數字是好的,生產力每年增加10%(記者:但國內生產總值在下降…)先讓我講下去,外來投資每月增加10%,所以我們不應對香港工業前途悲觀或者妄自菲薄。」

鏗鏘集 夕陽無限好(1995年11月26日)

唐英年:「我做了多年工業,我相信如果政府再不醒覺,加快現時所踏出的步伐,香港的就業不會好轉。」

鏗鏘集 夕陽無限好(1995年11月26日)

這間印刷公司在元朗工業邨投資12億建新廠房買新機器,自發轉型,這是日資工廠。外資目前投資香港製造業總額達400億,日資佔三成多居首位。李德榮是印刷廠董事總經理,廠方為爭取本地龐大的週刊雜誌市場,今年動用4億元買了七台世界最快、每分鐘印一千張紙的印刷機。現時新廠每月生意額較舊廠時代增加五成達5000萬,僱用了500名工人,24小時運作。印刷業成為香港少數在職位和薪酬上仍有增長的工業。

鏗鏘集 夕陽無限好(1995年11月26日)
鏗鏘集 夕陽無限好(1995年11月26日)
鏗鏘集 夕陽無限好(1995年11月26日)
鏗鏘集 夕陽無限好(1995年11月26日)

李德榮:「越近九七,與中國距離越近,香港不單是600萬人口地方,更是整個珠江三角洲南中國幾千萬人口地方,所以我們的投資不單為目前,更希望今後10年、20年都可以追上這需求。」

鏗鏘集 夕陽無限好(1995年11月26日)
鏗鏘集 夕陽無限好(1995年11月26日)

黃子欣跟唐英年一樣,早知道要在香港生存發展,必須掌握先進技術,1987年他開始投資產品研究開發,去年花了1億5千萬。黃子欣這集團是香港科技工業自力更生的典型,所以成為工業署大力推介的樣板。他在1977年創業,到今年營業額達49億港元,15000僱員分佈香港、大陸和歐美。他們製造的無線電話佔美國市場第一位,採用的高頻技術由集團在英美的研究部掌握。另外,佔世界市場六成的電子教育玩具的各種軟件花款,亦由香港人員設計。

鏗鏘集 夕陽無限好(1995年11月26日)
鏗鏘集 夕陽無限好(1995年11月26日)
鏗鏘集 夕陽無限好(1995年11月26日)
鏗鏘集 夕陽無限好(1995年11月26日)

黃子欣表示,他最初本來想發展個人電腦,但鑑於香港條件所限,唯有改變發展路向來遷就:「香港電腦行業慢慢走下坡,未能形成氣候,反而台灣有好環境,變成美國以外第二大微型電腦生產商。香港做微型電腦跟台灣競爭有困難,所以我們逐漸轉型,發展教育電子玩具和無線電話,這在香港有優勢。(記者:如果你們做到,是否證明香港投資環境好?)可以說,每個地方都有特別例子,但困難是即使今日做到,再看未來3、4年能否維持這優勢,卻是最大問題。」

鏗鏘集 夕陽無限好(1995年11月26日)
鏗鏘集 夕陽無限好(1995年11月26日)
鏗鏘集 夕陽無限好(1995年11月26日)

工業署經常強調生產線搬走不要緊,只要營運中心仍在香港,就會提供更高質素的就業機會,但黃子欣警告,當一個地方再沒有成行成市的工業氣候,營運中心亦無必要一定在那裡:「假如到時我們只得一間廠在香港做某類型業務,我們是否必須在香港做?或者投資其他地方有這工業或科技氣候會更好?如果把總部也搬上大陸或新加坡,那香港就連這基礎都沒有了,到時失業率更嚴峻。」

鏗鏘集 夕陽無限好(1995年11月26日)
鏗鏘集 夕陽無限好(1995年11月26日)
鏗鏘集 夕陽無限好(1995年11月26日)

— 歡迎分享,更多材料見內容導覽
搜尋本站資料,可用Google自訂引擎

考古陣地一覽
facebook.com/recall.hk
instagram.com/recall.hk
medium.com/recall-hk
mewe.com/join/recall-hk
odysee.com/@recall-hk
twitter.com/recallhk
mastodon.social/@recallhk
t.me/s/recallhk

#世代懺悔錄 #香港前途考古 #打造繁榮美景 #香港工業 #亞洲四小龍 #工業北移 #唐英年 #紡織業 #工業轉型 #高科技 #自動化 #集聚效應 #營運總部 #工業署 #葉劉淑儀 #黃子欣 #微型電腦 #無線電話 #教育電子玩具 #香港歷史

--

--